君子、偽君子、小人,以及其他人 |
送交者: 雨菲菲 2006年10月25日09:45:3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偽君子?什麼是小人?雨某以為簡單明了之至。卻不料有人指摘雨某私下定義,曲解三者。雨某聞知,不勝惶恐,敢不分辨如次! 1. “真”是“偽”的反義詞。倘若不同意這說法,請就此打住,不必往下走。理由:咱的思維不屬於同一系統,爭論徒勞無益。
這結論也就是雨某《偽君子與小人辯》的結論。 上面是推理。下面再舉實例證明雨某所謂的“偽君子”,正是詞書公認的定義。
《辭源》的目的在追溯詞的本意。《辭海》則偏向解釋現今的用法。二者的定義皆與雨某所謂的“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翻雲覆雨,弄虛作假、顛倒黑白”以及“當面是人,背面不是人”云云基本吻合。不知指摘雨某私下定義者,究竟何所據? “君子”一詞,見諸《書》,見諸《詩》,並不為孔某所創。不過,《論語》論“君子”最多,後世說“君子”者,也大多以《論語》為據。故雨某以為,論“君子”,當視《論語》而定。 《論語》怎麼定義“君子”?《論語》並不曾對“君子”下定義。不過,通過分析“君子”在《論語》中的用法,竊以為孔某所謂的“君子”,有三種不同的定義。 其一,孔某心目中的標準人格。這種用法在《論語》中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最有代表性的莫若:
其二:在上位的人或應當居上位的人。這種用法在《論語》中也屢見不鮮。比如:
其三:第一、第二兩種用意兼而有之或模稜兩可於第一、第二種用法之間。比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兼第一、第二種用意而言。“人不知而不慍”是為孔某所賞識的一種高尚品德。然而,就一般小民百姓而言,自然如此,無須有修養方能臻此地步。只有對於在上位的人或自以為應當居上位的人來說,“人不知而不慍”方才構成一種高尚人格。“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中的“君子”,則為模稜兩可之例。 《辭源·君子》有三種解釋:第一:“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這用法見於《書》、《詩》,早於《論語》。如上所述,《辭源》的目的在探源,故列此意於首。第二:“泛稱有才德的人。”這定義與雨某所謂的第一意基本相同。第三:“妻稱夫。”雨某不曾列舉此意,因於咱在討論的問題無關。至於雨某所謂的第三意,是雨某學習《論語》的個人心得,不見於《辭源》,理所當然。 如今所謂“君子”,大多取雨某所謂的第一意,也就是《辭源》給出的第二意。說白了,就是“好人”、“正派人”的意思。雨某在《偽君子與小人辯》中,也正用此意,也不知“曲解”的誤會從何而來? “君子”在《論語》中既然有三種不同的定義,其反義詞“小人”,自然也有三種不同的定義。如果你以為《論語》中的“小人”不符合你心目中的“偽君子”的定義,十之八九是是因為你不知道“君子”有“權貴”之意,而與這種意義相對的“小人”,指小民百姓而言。比如,孔某認為:君子能夠顧全大局,小人只顧眼前的利益。那“君子”,指的是老蔣、老毛、小鄧、小胡,那“小人”,指的就是你與我。 別聽了這話就垂頭喪氣,或者破口大罵孔某“偽君子”。孔某也有站在“小人”一邊的時候。《論語》:“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這兒的“野人”,就是“小人”、小民百姓的意思。孔某不是寧可用之麼! 兒童看電影,總是問:誰說“好人”?誰是“壞人”?這網,應當是成人天地,而童心不老者,卻居然大有人在。比如,有人追問雨某:你說小人不必有“凶”、“狠”、“殘”、“暴”、“昏”、“庸”等等品質,難道有這些品質的人是“君子”不成? 首先,所謂“不必有”,意思是“不一定有”,並不是“一定沒有”。其次,在“君子”與“小人”之間,大有“其他人”在。五十年代的“革命”文學作品,也大多喜歡搞兩分法,小說、戲劇中的人物不是好人,就是壞人。六十年代興起一股反潮流,主張寫“中間人物”,文革之時,高舉“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的“革命”旗幟,“中間人物論”當然難逃被批個落花流水的下場。沒料到:如今在美國,把人一分為二的做法仍然大有市場。不僅這網上有,咱這兒的“君子”,也就是說總統大人,不是也在高唱:跟咱一個立場,就是好人;否則,就是恐怖分子麼。 對於這種“君子”,雨某隻想當頭棒喝一聲:“中間人物都哪去了?”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5: | 咱老百姓真:鬼故事 | |
2005: | 問題多:最後一塊巧克力的味道 | |
2004: | 雲收雨散(四) | |
2004: | 雲收雨散 (五) | |
2003: | 女流氓 | |
2003: | 她的魅力征服美國(1943宋美齡女士的美 | |
2002: | 我的陝西涼皮 | |
2002: | 女人最吃男人哪一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