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民國,河西雖然屬於中華版圖,但主要由馬家軍控制。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的第五、第九、第三十軍二萬一千餘人奉命西征。西路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經過古浪、永昌、高台、臨澤、倪家營子戰役,慘遭失敗,紅五軍軍長董振堂被馬家軍砍首。散落在祁連山中的數百人在以後幾年中斷斷續續返回陝北,包括徐向前、李先念、程世才等倖存者。
在被馬家軍俘獲的上千名紅軍戰俘里,其中的百名女戰士在飽受馬家軍蹂躪後,一些倖存者被當地善良的百姓收留。這些從鄂豫皖轉戰萬里的苦難女子從此在西北大漠深處過上了清貧但安定的日子。即使到共和國成立30年後,她們也不敢公開她們曾經是紅軍戰士的身份。唯一改變不了的是她們一口難懂的外鄉口音。八十年代初參加工作不久,一位年齡與我相當的本地同事請我到他家吃飯。他熱情地向我介紹了他父母、弟弟、妹妹,但沒讓我見在裡屋的奶奶。後來聽到從裡屋傳出難以理解的話語,朋友告訴我他奶奶在說:謝謝我帶給她的禮物!我當時雖然有些詫異,但也沒好意思問為什麼她奶奶不願見外人。
從河西走廊死裡逃生的小木匠李先念,做夢也沒想到在近半個世紀後的1983年,還當上了共和國主席!正是在李先念、徐向前等西路軍倖存者的不斷努力下,八十年代中後期,這些當年散落在河西地區的西路軍戰士才被認定為‘老紅軍’,享受一定的生活待遇。半個世紀的等待實在是太久太久。。。
兩千多年前,河西走廊曾經是游牧部落的樂園。自漢武帝平定西域、設立河西四郡後,漢朝、唐朝和清朝在不同時期都向河西移民,使河西逐漸從游牧過渡到農耕。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各部族也慢慢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特殊的人文環境,所謂純粹的‘河西人’是不存在的。
河西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發生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豐富的自然資源、浩浩戈壁、簇簇綠洲,使河西成為發展礦業、核工業、航空航天的優選地區。整建制的單位從全國各地搬遷到河西地區,這其中就包括以東北重工業基地抽調的員工為主在嘉峪關成立的酒泉鋼鐵公司和在武威附近建立的金川有色金屬公司。溫家寶曾經工作十幾年的地質力學調查隊也是在這一時期由黑龍江遷移到酒泉的。還有成批的大學生直接從學校被分派到在河西的核試驗研究基地、航空航天基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此紮根戈壁,視河西為家,成了新一代的‘河西人’。
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課題負責人,他50年代由上海分配到河西工作,與一位來自南方的姑娘結婚,兩個孩子送回上海由爺爺奶奶照看。他30年做夢都想回到上海去,80年代末,她們夫妻倆成功地調回上海。不到半年,夫妻倆又主動要求回到在河西的原單位工作,因為經過三十年河西的風吹雨打,他們不再適應上海的潮熱氣候,在潛移默化中已成為‘河西人’,就像當年感動過無數人的《牧馬人》!
最值得尊敬的是那些曾在大漠深處隱姓埋名為核事業默默奮鬥了幾十年的科研人員。人們只記得鄧稼先、王淦昌等幾位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的名字,但數百名50、60年代畢業的大學生也一直悄然地奮鬥在戈壁腹地的核研究基地,連他們的家人,即使分居兩地的妻子,也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在什麼地方工作,知道的只是簡單的“蘭州市XXX信箱”的代碼。有幸在基地成家的夫妻,忽然發現他們面臨子女無法就學的現實!他們不僅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還連帶了下一代的前途。有些人因接受太多的核輻射而早早獻出了生命。。。
值得欣慰的是,在過去十幾年裡,政府已把這些當年為國家建設付出太多太多的核工業人、航天人、石油人、地質人等陸續從大漠深處遷入酒泉、嘉峪關、張掖市內,也使他們能享受到現代人的生活。如今的酒泉、嘉峪關市已不是二十年前破落的小城,儼然展現出具有一定規模的都市風貌。王之渙如能再次出遊河西,他該感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已度玉門關!”
對於像我這樣的河西過客,就像當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一樣,我曾經抱怨過那裡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也悲嘆過自己不幸的命運。然而一旦離開那裡,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才感受到正是那段煉獄之旅才是你人生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財富!所以你會時常想念那裡曾經有過的一切,你會刻意留心那裡發生的事情。。。
普通人有這種情感,有良心的領袖也同此情。2002年秋天,離別20年的溫家寶重訪酒泉,簡裝輕行的溫家寶在他曾經住過十多年的土坯屋前被當時的房東大嬸攔住。大嬸雖然認出這是一位常在電視裡露面的大官,她還是拒絕了溫家寶想進屋懷舊的請求。溫家寶不願意別人透漏他的身份,只是在房子周圍默默地走動觀望,然後和善地與女主人招手別過。據說他沒留下任何話。現在這片家屬院已被拆得七零八落,連拍張紀念照都失去了參照物!
龔自珍著名的詩句里講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着春泥更護花!”花木有情,更何況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魂的人!
1. 戈壁祁連兩相依
2. 萬古不能改變的莊嚴
3. 西部殘留的土坯房屋(朋友提供)
4. 與時俱進的嘉峪關(轉貼)
5. 新建的酒泉市政大廈,老百姓戲稱為:兩瓶酒、兩張床,一張桌子搓麻將!
6. 重建的法幢寺
7. 酒泉仿古一條街街景
8. 泉湖公園正門
9. 歡居樂業(正月十五)
10. 鑼鼓喧天(正月十五)
11. 整裝待發(正月十五)
12. 載歌載舞(正月十五)
13. 溫家寶全家在酒泉(張培莉抱的是朋友的孩子,背景好像是泉湖公園。朋友提供)
14. 77-78年溫家寶在酒泉地質力學隊(從左向右:副隊長溫家寶、黨委書記馮JG、副隊長王QL,朋友提供)
15. 溫家寶2002年重訪酒泉地勘院(溫身後站立者是原力學隊黨委書記馮JG,朋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