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北京的打卤面和炸酱面(1)
送交者: 老秃笔 2005年08月20日09:47:26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刚码完一片北京的馒头经,就被这突然涌出的众多馒头高手吓了一跳。个个都有一肚子的真才实学,人家只是不说罢了。 就我这两下子二把刀(北京土话,意为新手),不知天高地厚的还真敢班门弄斧,码片馒头经。 嘿嘿,在各位面前献丑了。

幸亏我说馒头的事,再砸我也只是软软的馒头。说不定我还一口咬住,得意洋洋半天呢。要是说点铁饼,铅球的事儿,我这脑袋恐怕就不是圆的了。

谢谢谢各位手下留情,跟帖相捧。 我真的感谢不尽了。

好,今晚上再侃侃做面条的体会。

面条是北京的京吃,和这京腔一样,同是北京的民俗标志物。北京不论穷人还是富人,不论解放前,还是现在,不论老头老太还是小毛孩子,都爱吃面条。这也可能是从小的习惯,也可能面条真是好吃。不管怎样,在北京,不爱吃面条的,肯定不是正宗老北京人。你要是在北京生活了多少年,还没喜欢上吃面条,你这“阶级立场“ 肯定有问题。说不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在北京,可还想着当一把还乡团, 打回你久久怀念的老家呢。

老北京人吃的面条,不是我们各地人常说的挂面。说实在话,老北京人还真看不上挂面。认为那是机器制的,不好吃,不是个“玩意儿。“ 嘿嘿,老北京人一生气,说人说事,都一言以蔽之,“不是个玩意儿。“ 这句话,很形象,很生动地表现了北京人的傲气和大气。你想想,你在他的眼睛里,连个玩具都不如,他那里还在乎你啊。根本没把你或者那个事儿当回事儿嘛。

这个挂面,广东人叫干面,是机器压制的。在南方人眼里,这就是面条啊,吃到嘴里都一个样,还穷讲究什么。 而在北京人眼里,面条必须是手工擀做的。这种手工面条吃起来才筋道,有嚼头,带劲儿。

我母亲老人家来自湖南,她一生不喜面条。实在不得不吃面条时,就煮碗挂面充饥。根本不在乎面条的软硬可口。反正都是一锅煮嘛。而我父亲是老北京人。老人家最讨厌挂面。他要是想吃面条,就自己和硬面,擀面条,郑重其事地忙上一通,再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吃面条。由此可见,北京人对待面条的态度,是认真不含糊,把它当个事儿来做。而南方人,顶多把它作为充饥的粮食。 这差别,其实也是地域食谱文化上的差别。

老北京人做面条,讲究面团要硬实。做法是, 先把干面用温水和好。要一点点地把水倒进去,双手不停地揉,加干面。使劲挤压手里的面团。 让它越硬越好。 我上中学时,得全身用力,挤压面团,才能符合爷爷认为好面团的要求。决不能一下子把水全倒进去,那样子,你没法子掌握面团的硬度。必须一点点地放水进去,再不停地揉,你才能控制面团的硬度。没法子偷懒。面团成团后,没有干面在面盆里,达到面团光滑,面盆干净,手也干净, 也就是牢头口中的“三光“ 地步。 把面团放在案板上,再撒些干面反复揉压,达到你满意的程度,或者,到了没法再加干面的地步, 这面团就大功告成了。把它放在一边,盖上湿布,醒一会,大概15分钟即可。这不是让面团内部均匀,彼此粘结。

第二步是擀面条。 先将面团切成几小块。拿出一块用木头擀面杖使劲擀成薄片。 中间要不停地加干面,防止面片粘在案板上。这面片要擀的薄厚均匀。 面片的厚度在
几厘米之间。尔后,再把面片摞成几层,中间要有干面防止粘成一团。叠成手掌宽的长条后,就可以开刀切面条了。

第三步切面条是个技术活。面条切成后,要条条宽窄相同。不连不粘。如果刀功不好的话, 会把面条切的大小不一,很难看。好的刀功切出来的面条,大小一致,宛如机器切出来的。面条切出后, 用干面拌一下,防止粘在一起。

第四步, 等锅里的水开了把面条放进去煮。煮时,用筷子把面条搅动一下,让面条在锅里随着水转起来。这是为了防止面条沉在水底结块。开锅后,点些冷水进去,大概不超过三次,就可以捞出来了。捞出面条后,立刻冲凉水,使得面条不会粘在一起。不过,正宗的面条只能冲一次水,目的是防止面条粘结。冲过了冷水,就没有面条的热乎劲了。

面条煮好后,还要有佐料。 这就是本文的题目,打卤面和炸酱面。 明天接着聊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青春情色电影启示录
2004: 一碗热汤的关怀
2003: (来个轻松点儿的) 猫
2003: 关于《彩云追月》
2002: 男人一生好累 (ZT)
2002: 周星驰和他的十个女人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