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從《旅遊整合世界》看全球政客在人類大轉型中的抉擇
送交者: 伍飛001 2021年05月04日01:06:2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萬維讀者網(Creaders.net)網友伍飛來稿:近日來,由於國內外媒體的相繼報道,拙作《旅遊整合世界》備受關注。 有些媒體更把它譽為世界政治旅遊學的奠基之作,讓筆者頗有受寵若驚之感。 掐指一算,拙作從創作、到出版,再到如今在國內外小有影響,已走過約15個年頭,學術所帶來的甜酸苦辣,惟有筆者自知。

20200522_15901324856152.jpg

新版《旅遊整合世界》封面

適逢庚子之年,多事之秋,在"新冠"陰雲籠罩下,戰爭似乎又越來越近。 作為一位幾乎每天都在為人類和平祈禱的普通學者,把一些政客與拙作的故事寫出來,或為眼下處在疫情煎熬中的人們提供些邊角絮料,以作茶餘飯後趣談之資,更望為關注人類命運的地球公民,平添幾份思考。

10餘年來,因閱讀拙作的政治人物不少,許多故事也同樣值得回味,但本文只選擇其中四位典型人物來講述,事件發生,也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讓讀者在閱讀拙文時,同時感覺時光在流動,歷史在進步,從而在大災難期間,看到曙光,增強信心——

1、薄熙來

大約在2008年底,筆者手機裡平時躺在那裡休息的號碼突然響起來,來電者問寒問暖,說到最後,終於抖露出他們的真實目的,那就是希望筆者給他們牽線搭橋,到重慶去"攬個活干"。 我說我在重慶沒有熟人啊,怎麼能為你們找到項目呢!


可朋友們怎麼也不相信,有的乾脆挑明了道:"別打埋伏了,你不認識薄熙來,他怎麼會用你的理念呢?! "我有點懵圈,問:"他哪兒用了我的理念? "對方說:"你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新華社都發了稿件,重慶用你的理念設計了它的城市標識。 ”

我這才恍然大悟。 擱下電話,即上網查找,並很快找到了新華社的稿件。

筆者從新聞報道中得知,重慶市從2009年1月1日起,將啟用新的城市LOGO。 重慶市政府有關領導,還在新聞發布會上解讀其新標識:"'人人重慶'旅遊標識為圓形徽章,以地球為背景,反映'旅遊整合世界,人類共享文明'的理念。 ”

20200522_15901325081137.jpg

人人重慶LOGO

說實在的,當筆者聽到薄在重慶用"旅遊整合世界,人類共享文明"的理念來設計它的LOGO時,開始有點突然,但事後並不驚訝,因為在筆者印象中,薄熙來是中國官場中,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 他率先使用,也屬情理之中。

2016年5月16日,有華文媒體為紀念"文革"50周年,發表了一篇在當時影響頗大的文章——《薄熙來敗在一"念"之差》,文中作者詳細分析了薄使用"旅遊整合世界"理念的前前後後,筆者在此摘錄其相關段落,讀者或可窺一見豹,也可節省筆者不少筆墨:

在世界絕大多數人看來,一個城市的形象標識,就是一個城市的"名片",而名片上所宣示的理念,就是這個城市的靈魂。 一個城市倡導何種理念,便決定了這個城市的文化認同和價值取向!

那麼,重慶的這個新標識所倚賴的理念來自哪裡呢?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拙作,在此,筆者也不妨對"旅遊整合世界,人類共享文明"的理念作一簡單介紹。

原來,它出自於中國一位學者撰寫的理論着作——《旅遊整合世界》。 這本理論着作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 作者是中國國內一位熱衷於全球化研究的學者。

在這部論着中,作者一改傳統的人們對旅遊只是吃喝玩樂的膚淺理解,認為隨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旅遊是人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共同分享的必然途徑。

為此,作者在書中寫道:"政治的力量常常產生地域的壁壘,宗教的力量又往往導致心靈的隔閡,只有旅遊,才能使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們走到一起,共同分享人類文明的成果。 ”

該書出版後,受到國內學術界和部分媒體的關注。 有媒體認為這一理念將"成為改變世界的先聲",也有媒體寫道:"西方中左翼政黨吉登斯說,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是一個'失控的世界',我們從來不能成為我們自己的主人,但是我們能夠而且必須找到馴服這個失控世界的方法。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旅遊整合世界》理論就是當代西方中左翼政黨'馴服這個失控世界'的方法。 ”

不僅如此,作者的這一觀點還得到了60餘位駐華大使的贊同和解讀。 大使們普遍認為,"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理念是在不斷深入的全球化時代,反映各國之間、各民族之間共同利益的一個具有全人類意識的哲學新觀點。 它作用於現在,更作用於未來。

不過,早在2008年,該書首次出版時,只印刷了3000冊,故影響力有限。 只引起了少數對新思想較為敏感的官員和地方的注意。 而像重慶這樣聲稱自己的城市標識來源於此理念的,薄熙來應該是"第一人"。 現在回過頭去看,也足以證明其接受新生事物的膽識。

......

隨着重慶城市新標識的宣傳推廣,"旅遊整合世界,人類共享文明"的理念成為當時重慶幹部群眾中叫得最多的口號之一。 重慶市民打心眼裡歡迎這一提升重慶品位的全球化理念,並以擁有薄熙來這樣具有國際化新思維的領導而自豪。

當時曾有人作過粗略統計,這一理念一時間在重慶出現的頻率僅次於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而多於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

即使薄熙來下台多年,這個理念在重慶市幹部講話、撰文中仍在使用。 這並不足為奇,因為這個理念本身不是來自於官場而是來自於市場,所以其生命力毋庸置疑。 (萬維讀者網2016年5月16日)

可惜的是,薄的"唱紅打黑"運動,最終把他送上了政治滑鐵盧。 許多薄粉在偶遇場合說,薄的"唱紅打黑"只是權宜之計,他並非骨灰級的原教旨主義者,如果是,他為什麼不一上台就"唱紅打黑",而要使用"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來做他的城市理念呢?

近年來,抱有此觀點的人似乎越來越多,他們普遍認為,如果薄真的是一個骨灰級的"紅色餘孽",他對"綠色"理念從頭至尾壓根兒就不會感興趣! 這更讓筆者為其感到惋惜。 亞里士多德說:"人不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流"。 政治人物的"一失足",跟老百姓一樣,也會成"千古恨"的!

2、陳希同

對於現在的眾多年輕人來說,陳希同的名字有些陌生。 如果倒回到30年前,其卻是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 他做過北京市長、市委書記,官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不過,後來因為"貪污腐敗"等緣由,被抓進大牢,"落湯的鳳凰就不如雞了"。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筆者對陳希同沒有好感。 後來觀其一直是鄧小平"馬仔",對待改革開放也抱支持態度,惡感也就漸漸減少。 但要恢復到常人印象,是不可能的。 筆者和他的交往,準確地說應該是"轉折交",因為自始至終都沒有見過面。

我們的中間人是一位畫家,他名叫蔣志鑫。 蔣老師是國內鳳毛麟角的實力派書畫家,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應邀赴國外舉辦書畫展,多次獲大獎。 其不事炒作,潛心藝術,是筆者十分尊敬的一位畫家。 每當休憩日,我總會去其家,觀其作畫寫字,也因此得知陳希同在跟其學書法。

"他不是在坐牢嗎,怎麼能跟您學書法?" 我當時納悶問。 蔣老師說:"胡錦濤上台後,他就出來了,住在小湯山療養院。 "我"哦"了一聲,就沒有再問下去了。 因為在那個年代,出事的官員"保外就醫"並不是件新鮮的事。 何況,像他這麼高級的官員,換了領導人出來很正常。

有一天,我來到蔣老師家,談話間他告訴我陳希同出版了一本攝影集,也送了一本給我。 我覺得奇怪,我不認識他,怎麼會送給我? 原來,陳希同到他家練習書法時,告訴蔣老師出版了攝影集,要他提供幾個好友名單,每人送一本。 蔣老師便把我的名單也寫上了。

陳希同愛好攝影,恐怕眾所周知,因為當年查他的腐敗時,貪污一台高級相機,是新華社新聞稿里的"亮點"之一。 不過,聽蔣老師介紹,陳對這一點頗有微詞,他說這架相機一直是公用財產,從未帶回過家。 說他占為己有,顯然是政治對手的栽贓。

這些當然都屬於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了,再提也沒啥意思。 除了喜歡攝影,陳還喜歡書法,只是除了北京官場,外界少為人知。 據說,當年他於官場順風順水之時,曾吩咐身邊人去北京書法圈找"陪練",叮囑不要"虛名"的,要真才實學,這樣,有人就把蔣老師推薦給他了。

20200522_15901325529589.jpg

陳希同題寫的"旅遊整合世界"

筆者雖對陳沒有好感,但拿到他的攝影集時,還是帶着好奇心在家翻閱。 攝影集名叫《湯山情》,副題為《龍園攝影作品集》。 嚴格地說,它還不是一本正規出版物,因為連出版社名字也沒有,作者署名也沒有,或許他那時還沒有出版自由吧。 這從他傷感的自序中或見一斑:

余運交華蓋,惡疾加身,手術之後,轉赴湯山繼續療養。 此地景物,宜人宜愛。 春夏秋冬,即興拍攝。 久而久之,積稿頗豐。 幾位故人來訪見之甚佳,熱忱慫恿編輯成冊。 乃將影稿及有關詩稿,悉數付之,俾供斧正,亦聊存一段經歷之念想耳。

落款為"龍園施長",時間為"2007年冬"。 客觀地說,陳希同的攝影水平一般,沒有想象的好。 不過,雖然集子裡的佳作不多,但其中不少的配圖古詩,倒也能看到其北大中文系的文字功底。 畢竟做過政治局委員這一類的高官,字裡行間還是有些氣魄。

但其真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其書法,雖然字數不多,僅從其書寫筆者的名字和其自己的簽名來看,筆者認為明顯高於他的攝影和詩詞水平,即使拿到社會上去,也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為了禮貌起見,我也決定送兩本書給他。 大約在半年後,我到蔣老師家,便帶去了兩本簽名書,一本是《旅遊整合世界》,另一本是《與50位大使對話旅遊》,請蔣老師轉交給他。

後又過了幾個月,我來到蔣老師家,聊天時他說陳希同準備送一幅字給我,問我喜歡什麼內容。 我當時想,他寫什麼字,我也不可能掛出來啊,就回答:"隨便他寫什麼內容。 ”

有一天,我正在國外旅行,蔣老師打電話給我,告訴陳希同的字寫好了。 "我還幫你裱框了,有空過來拿!" 蔣老師說。 我問:"他給我寫的什麼字啊? "蔣老師回答:"旅遊整合世界"。 這倒是我沒有想到的。 筆者原以為又是"厚德載物"、"寧靜致遠"之類"大路貨"。

筆者認為陳的"旅遊整合世界"作品,超過了許多書法家的水平。 因為筆者知道,對於初次接觸的書法家來講,這幾個字的搭配,是有難度的。 如今,這幅作品一直放在家中儲藏室。 有時看到它,我總會想,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促使陳選擇寫"旅遊整合世界"呢,良心發現、頓悟?!

3、萊斯特·沃爾夫(Lester Wolff)

和沃爾夫先生相識,是一個偶然機會。 2012年12月18日晚,聯合國記者協會頒獎年會在紐約的一家百年老店舉行。 我也是參會嘉賓之一。 而且,當天晚會主辦方還將向來自全球的所有嘉賓贈送拙作,並給了筆者一個書面演講的機會,主題為"旅遊整合世界 人類共享文明"。

所以,那天我和助理們來得比較早。 因還未到入場時間,所有嘉賓都安排到會場對面的高級酒店休息。 正當我們坐在沙發上聊天時,筆者的美方代表——一位華裔精英劉先生來到我身旁,說介紹一位美國國會議員給我認識,他也是來出席此次晚會的。

劉先生並向我簡單介紹,說他是美國最資深的國會議員,曾經是美國上個世紀6、70年代首次登月工程總負責人,也是中美建交"功臣",因為卡特執政時期,他極力主張美國跟中國建交,還親自擔任首個美國國會訪華團團長,受到鄧小平接見。 聽到這,我即刻對他產生了興趣。

這位國會議員就是萊斯特·沃爾夫(Lester Wolff)先生。 那年他已經90多歲了,但看上去精神矍鑠、思維敏捷。 他之前可能也得到了我的介紹,所以很快大家就進入正題。 沃爾夫聊到了對中國不斷進步的感想,也表達了他對中國文化的喜愛。

在進一步的交談中,我發現,把沃爾夫先生稱作是海峽兩岸的"紅人",可能更合適。 因為他在台灣的知名度比在大陸高。 這不僅是因為他積極主張卡特政府與大陸建交的同時,又主推了一個《與台灣關係法》,還因為在台灣政界,長期以來,他被看作是李登輝、馬英九的"政治導師"。 李登輝、馬英九在美國留學時,幾乎每月要去他家。

我們對一些國際問題的看法有頗多相同之處,尤其是在談到海峽兩岸爭端話題時,他說,當年他率代表團訪問中國時,鄧小平還特地把他叫到一旁說悄悄話,鄧對他說:"我們都是當過兵,打過仗的,我們要共同推動台灣問題和平解決。 "確實,沃爾夫先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是戰鬥機駕駛員。

談到此處時,他還似乎有意表揚了筆者一下,說:"現在看到中國的下一代有這樣的思想(指《旅遊整合世界》),我的信心更足了。 "我們交流了一個多小時,由於他是"中國通",所以信息量大。 臨分手時,我叫翻譯拿過一本拙作,簽上雙方名字贈送給他,他客氣地表示感謝。

20200522_15901325697655.jpg

與沃爾夫先生交流,中間為翻譯

原以為萍水相逢,再也不會和他相見了。 再次日,劉先生說沃爾夫請我們去他家做客,讓我決定,我即刻說:"去! "當天,我們一行就驅車來到沃爾夫先生位於紐約長島的寓所。 一進門,一種中國文化味就撲面而來。 房子裡的擺設幾乎都是中國物品,連迎接我們的傭人也是華裔。

沃爾夫先生的書房設在地下一層,所以我們在客廳稍作停留,隨即便跟着他下到地下室。 書房是長條形的,進門左邊是一排文件架,上面整整齊齊擺放着各種"登月"文件夾,我們正好奇之時,沃爾夫告訴我們,那裡面是空的,是他當年擔任登月工程總指揮時,為了留着紀念,將文件盒複製了一套。

接着,他又指着旁邊架子上像隕石一樣的石頭,說是歷次宇航員從月球給他帶回的禮物。 筆者看到,不僅是各種奇異的月球石,還有宇航員送給他的徽章。 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人類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回地球後將宇航服上的袖章贈送給了他。 沃爾夫把它安放在一個精緻的相框裡。

文件架對面的牆可謂相框牆,掛滿了世界名人的照片。 其中也有李登輝、馬英九來的照片。 那時的李登輝看上去精明強幹,馬英九青春貌美,尤其是有一張馬英九在他家花園跳迪斯高的照片,讓人感嘆時光真正是偉大的朋友,也是偉大的敵人。

與門對着的那面牆,掛着當年他和鄧小平的大幅合影。 書房中間放着一張大桌子,擺滿了書籍和各種文具用品。 他請我們坐下來。 然後每人泡了一杯咖啡,都是他親自操作,一點也不緩慢。 我們則趁機打量着他的書房,看看一位非同凡響人物的書房與常人的有什麼不同。

雙方正式坐定後,筆者迫不及待地將堵在心裡的問題拋出來,問他:"您當時主張美國與大陸建交,怎麼又弄了一個《與台灣關係法》呢? "他似乎也沒有料到筆者一開始,就會問這麼一個嚴肅問題。 他先是一楞,然後笑着回答:"你們中國人不是有句老話,結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嗎? ”

他的回答讓筆者不知如何應對。 我眼睛看着他,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個思維:坐在我面前的這個老頭,說出來的話這麼輕鬆,萬里之外的中國人,卻不知道為了這句話,還要折騰多少年! 空氣似乎有點停滯,只聽他又說道:"那時可沒有'旅遊整合世界'啊",於是,我們哈哈大笑起來。

那天,我們討論了許多問題,包括中美關係發展、人類未來走向等,應有盡有。 他非常崇拜鄧小平,說他是一個世界級的領袖人物。 他指着筆者說:"像你一樣,中國人現在可以穿着體面的西裝走上國際舞台,影響世界,這在毛澤東時代是不可能的。 ”

20200522_15901325911352.jpg

在沃爾夫書房合影留念

到談話接近尾聲時,雙方都有點依依不捨。 他問筆者是否願意參加他隔日舉行的生日Party,那一年他93歲,還說有許多美國名流也會參加。 當他聽說我們即將回國時,便露出遺憾的眼神。 筆者也和他一樣,感到十分遺憾,錯過了一次和美國上流社會交流的機會。

以後雖然再未見面,但我始終關注他的信息。 令筆者欣喜的是,今年1月份,在沃爾夫101歲生日之際,他收到國會和白宮送來的特殊生日禮物——宣布紐約長島牡蠣灣國家野生公園,以他的名字新命名,叫"Lester Wolff 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以表彰其對保護環境的貢獻。

據悉,此項動議由聯邦議員在沃爾夫99歲時候提出,在他100歲時候得到眾議院通過。 2020年1月,不但得到參議院的通過,還得到總統特朗普的支持。 這又讓筆者憶起他93歲時的想法:"準備寫一本和鄧小平交往的回憶錄,有許多鮮為人知內容披露,這本書一旦出版,將震動世界! ”

當時讓筆者感到驚訝的,並不是這本書的內容,而是想不到一位93歲的老人,還有這麼宏偉的規劃,真是讓晚輩欽佩!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遠大目標的人容易長壽。 我想,這從萊斯特·沃爾夫先生身上,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4、奧巴馬

奧巴馬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早已載入史冊。 他的"豐功偉績",本來在剛下台時,就已基本穩定,但近年來因特朗普的拆台,又回到頗受爭議的狀態,大有"陰溝裡翻船"的霉運。 不過,常言道:"海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他倆的恩怨,或要等特朗普下台,吃瓜群眾才能瞄個一清二楚。

一位政治人物在任職期間做的事很多,但後人談及時,往往能憶起的可能就是幾件。 那麼,奧巴馬讓人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 不同國家的國民或有不同的看法,對咱中國人來說,據有關民調顯示是這三項:十年旅遊簽證、跟伊朗簽核協議以及去古巴訪問。

在大家的記憶里,後面兩件事在運作上似乎有點倉促,予外界觀感甚至有點手忙腳亂,有悖於大國外交之遊戲規則。 更多人認為是奧巴馬出於私心,想在歷史上留下個好名聲。 而這一切,據說很大程度是受了《旅遊整合世界》的影響。 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是賴斯將拙作送給了奧巴馬。

這讓筆者想起了聯合國記者協會的頒獎年會,當時賴斯是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她應邀出席,還做了即興演講。 那天晚上,來自全球的500餘位嘉賓的文件袋裡都有拙作,賴斯的也少不了。 筆者關注到,那次晚會後6個月余,她被任命為奧巴馬的國家安全助理。

20200522_15901326332932.jpg

賴斯在聯合國記協頒獎晚會演講

但讓筆者感到更不可思議的,並不是得知奧巴馬閱讀了拙作並受影響,而是另外的一段人生記憶:2008年2月,拙作正式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作為媒體人的我正處在走新聞路還是學術路的糾結之中。 晚飯時打開電視看新聞,只見參加競選的奧巴馬正在慷慨激昂演講:

"一個理念,能影響一個社區,就能影響一個城市;能影響一個城市,就能影響一個州;能影響一個州,就能影響一個國家;能影響一個國家,就能影響全世界!"

聽到這裡,筆者頓時激動萬分,飯也不想吃了,下了決心放棄新聞工作而走學術之路。 那時,筆者萬萬不會想到,5年後拙作影響的世界上第一個大人物,竟然就是他。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 每當筆者回想起這一往事,一種不可名狀的熱流就在全身瀰漫開來。

其實,2015年7月29日,奧巴馬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非盟總部演講時,就發現他的觀點和筆者何其相似。 作為一位非洲的"兒子",他面對數十位非洲國家總統說:"我不知道你們當中的許多人為什麼不願下來",隔了一下,又補充一句道:"何況,你們都那麼有錢! ”

而拙作中曾寫道:"雖然人類正大步進入信息時代,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浪潮洶湧澎湃,可許多傳統政客仍然沈湎於對權力迷戀和對財富貪婪的陳舊遊戲而不能自拔。 "筆者發現,在國際政界,是奧巴馬,首次在正式場合如此批評傳統政客,可謂一針見血。

有關傳統政客的轉型,筆者在拙作中寫道:"世界永恆不變的是變。 政治家會消失,但政治不會消失。 人類歷史的每一次時代的跨越,都離不開那一個時代以新派政治家、宗教家為代表的社會精英們的助推。 "筆者把奧巴馬和英·甘地、馬丁·路德金等偉大人物同等描述,儘管在不少人眼裡,他還欠火候——

在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對以新派政治家、宗教家為代表的精英們的描繪,很難不與歷史有所區分。 準確地說,他們是"人類意識覺醒者。 "這些"人類意識覺醒者"比常人更有遠見卓識,他們對人類的發展規律瞭然於胸,他們的所作所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全人類。

"我們下代的子孫恐怕很難相信,世界上真有過這樣一個人。" 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 他說的這個人名叫"英? 甘地"。 今天看來,英? 甘地可謂世界上最偉大的"覺醒者"之一。

美國一位政治家曾經評價他:"英? 甘地之所以至今在世界上還擁有這麼多的尊敬,是因為他考慮問題從來不是從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利益出發,而是從全人類出發。 ”

......

馬丁·路德金曾說:"隨着我對甘地哲學的鑽研,我對愛的力量的懷疑逐漸消失。 我第一次認識到,通過甘地非暴力方法所付諸實施的基督教的愛的法則,是被壓迫民族爭取自由的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這一原則成為我們的運動的指路明燈。 基督提供了精神和動機,而甘地提供了方法。 ”

美國總統奧巴馬2011年10月16日在為馬丁? 路德? 金銅像揭幕時說:"我從甘地那裡學到的一件事是,你必須堅持你的旅程,你必須繼續努力,永不說放棄。 甘地、馬丁? 路德? 金和亞伯拉罕? 林肯是我們不懈了解和學習的對象。 但我經常為遠不如他們而感到沮喪。 ”

奧巴馬的這種"沮喪"應該受到鼓勵。 他讓我們看到,雖然到目前為止,在人類文明的天空中,"人類意識覺醒者"的星光還有些稀疏,但我們應該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相信,不久的未來一定會"繁星滿天"。

奧巴馬看到這兒,當然應該感到高興。 一個還在台上的總統,就有人把他和英·甘地、馬丁·路德金放在一起說事兒,提前對其功績"蓋棺論定"。 這對那些想在歷史上留芳名的政客來說,是多麼夢寐以求的事! 這或許也是其受拙作影響的原因之一吧!

在奧巴馬擔任總統期間,美國發生了兩件大事即"維基解密"和"占領華爾街"運動。 許多人對它們不以為然,但筆者卻不這麼看。 所以在拙作中寫道:"無論是'維基解密',還是'占領華爾街'運動,它們對推動人類朝向更加透明、公正、民主的未來具有無可爭辯的正面意義。 ”

又寫道:"美國是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是信息社會的引領者,美國同時又是工業化時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楷模。 上帝其實非常寵幸美利堅,'維基解密'和'占領華爾街'從某種角度看來,是美國完成從工業文明時代到信息文明時代跨越的重要標誌。 ”

有媒體在奧巴馬下台後,梳理其政績時發現一個有趣現象,當年"爆料者"阿桑奇在抖漏美國政府的醜聞時,這位上台不久的黑人總統"同仇敵愾",譴責其做法"糟糕、悲哀",誓言要將其懲罰,但在其任期即將結束的時候,卻大赦了"維基解密"的重要人物切爾西·曼寧。 請看當時美聯社的一篇報道:

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在任期結束前決定赦免大批罪犯,其中包括曾在2010年將大量美軍資料泄露給"維基解密"的原軍方情報分析員切爾西·曼寧(Chelsea Manning)。 曼寧向"維基解密"網站泄露了幾十萬分軍事文件,因而在2013年被判監禁35年。 減刑後她將在5月獲釋。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對此表示歡迎,並呼籲美國停止"對泄密者的戰爭"。 此前阿桑奇曾表示若奧巴馬赦免曼寧他將同意引渡回美國,目前他尚未就此表態。

......

奧巴馬赦免曼寧的決定得到了許多公民權利組織的歡迎,但是國會共和黨人卻對奧巴馬這一決定感到憤怒。

南卡羅萊納州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告訴CNN,曼寧"在戰友背後捅刀子",奧巴馬"扇了所有盡忠職守者的臉"。

奧巴馬上台伊始與即將離任前,對"維基解密"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說明了什麼? 莫非他終於發現,"維基解密"是歷史潮流使然,改變的應是政客而非潮流?! 奧巴馬釋放曼寧,是無心插花,還是有意為之,看看眼下發生的各種"阿桑奇"事件,您心中的疙瘩或許就能迎刃而解!

20200522_15901326587676.jpg

象徵全球民眾團結共贏的媒體報道

故事講完了,筆者想藉此機會發表一些感慨——

世界上所有的政客都希望自己能夠名垂青史,沒有人願意遭萬人唾罵或死後鞭屍。 在人類漫長的社會裡,權力像春藥,讓許多英雄好漢欲罷不能。 因為它能夠帶來"高貴"、能夠帶來財富。 但在信息社會裡,由於科技的進步和民意的覺醒,傳統權力的根基已岌岌可危。

正如筆者在拙作中所寫:"傳統政客們的形象在'維基解密'和'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夾擊下,跌倒了歷史的最低點。 他們從未有像現在這樣帶着醜陋的'傷疤'在世界公民面前來回'裸奔'。 "陪伴老百姓走過數千年的傳統政客已到了歷史的盡頭。

筆者在拙作中將奧巴馬與英·甘地、馬丁·路德金等編入同一個方隊,並非僅僅出於個人好惡。 筆者以為,作為剛上台就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的黑人總統以及馬丁·路德金衣缽的繼承者,"和平"已植入其心底。 從他極力推動氣候峰會達成協議,以及急着讓TPP落地,明眼人一看,就知其"良苦用心"。

這也符合拙作中的觀點。 筆者在拙作中曾濃墨重彩描述人類文明進步過程中的理想狀態——

鑑於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歷史、經濟、文化千差萬別,人類還無法同步進入民主社會,這就要求已經進入民主社會的國家,幫助而不是強迫"落後"國家加快民主步伐;而那些尚未實現民主的國家和地區,必須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要充分認識到,世界"多元化"並不是落後體制或文化的保護傘,"多元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積極生存狀態, 是一種優化中的"多元化",如果寄希望於"多元化"來對落後甚至反人類的行為予以延護,那是與"多元化"的本質相違背的。

"旅遊整合世界"是人類的終極目標,這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 但"旅遊整合世界"的"最後一公里"如何實現,卻不是學者而是政治家們的抉擇! 筆者想說的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人們,如果還要通過暴力甚至核暴力來解決分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悲哀。

既然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際遇的政客,都能從《旅遊整合世界》中找到靈感,那麼在大災大難面前,為什麼不可以進一步捐棄前嫌,拋棄那些"損人不利己"的思想言行呢?! 在歷史大轉型的關鍵時期,對於全球政客尤其是大權在握者來講,流芳千古與遺臭萬年的機率同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重磅,2019年12月在巴黎郊區的一個新冠
2020: 請pifu01博士來解答我的疑惑,風動,幡
2019: 沒到54都說54。到了54,卻沒人說54。54
2019: 五四百年祭
2018: 據說黨已經開始對基督教下手了,教皇怎
2018: 【七絕】翩翩
2017: 5月4日中國官方公眾號發表評論,重新澄
2017: 說說“希臘文明”----子虛烏有
2016: 這才是魏則西死不瞑目的真正原因
2016: 免疫療法和靶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