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开会会议录 |
送交者: 没啥文化 2006年04月17日10:07:24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最近专业学会老发垃圾会议通知,烦死了都,我哪有这么多钱开那么多无聊的会。所以近来经常回忆在国内开会时的快乐时光。美国的会,组织极其松散,再加上文化隔阂,开完了会,不认识的人还是基本不认识,除了老中。国内组织的会议,统一食宿,会后组织旅游,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凑到一起,一天不到就混熟了,很多还结成了长久的友谊或合作关系,这是我很怀念的。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细节变得模糊甚至完全遗忘掉,周末一口气写出来,算是舒了口气。 第一次是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风景如画,每顿几乎山珍海味。还在校墙外的东湖游泳尽了兴,看到划船队的生猛男女们在烈日下挥桨训练。会后愿意参加旅游的坐汽车开往四川宜昌,乘船顺江而下,那条船据说还是李鹏视察三峡坐过的,供奉着巨幅照片,生怕人不知道。在奉节游览白帝城的时候解说是个学生样的小年青,趁他讲解的时候,别的工作人员悄悄告诉大家他毕业于清华,因为六四参与较深被发配回原籍基层。神女峰之类的什么具体样子早就忘记了,只是三峡沿途的壮观景色,历史风物比比皆是,导游在不停地介绍着个中传说故事人情等。有时在人多的前甲板呆够了,我就一个人跑到船尾,安静地观赏这美妙风光,心里禁不住响起那首动人的“长江之歌”: 另一次是由四川大学承办,住在川大里。头天傍晚去校邻的一个江宾公园散步,印象就是成都美女多,当年跟随蒋委员长来这里固守的单身汉们肯定身心愉悦呵。民间曾有传说毛是旱龙,蒋是水龙,算命先生给委员长的忠告就是“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而老毛进京前高僧给了个吉祥数字8341;这其中太多的巧合或天算或杜撰,令后人发挥出无限联想。在成都还游览了杜甫草堂;在都江堰,望着那湍急的水流被整治得井然有序,亲眼见识到了李冰父子的巧夺天工。开完了后全体开往九寨沟。当时去九寨沟有两个方向,从兰州出发道路平缓但路途遥远,从成都出发近些但山势险峻,常有事故。好在川大联系的旅游公司司机技术娴熟,天气也好,有惊无险,顺利到达,并饱览沿途险峻壮丽山河,至今仍时常出现在睡梦中。在进入九寨沟黄龙景区的必经之地,松潘县川主寺元宝山附近,中科大一位女教师的小孩出现高原反应发高烧,只好脱队原地住进藏人的旅舍,其孤苦无援的窘境真令人同情。好在大队返回时孩子已康复,万幸。进出九寨沟都是在古城松潘过夜。川大领队的大哈老师,高大身材有一米九几,老家就在松潘,所以有很多关系可以动用。松潘的古城墙城楼保存完整,跟三国演义小人书里画的八九不离十。从下仰望城楼上那大大的“松州”二字,仿佛看见城楼箭垛间镇守大将正在向远方眺望。总体印象是,进入阿坝藏族自治州后,贫穷的荒山上居住着羌人,再往里走,山美水美了,才是藏人的地盘。很多藏族男子腰间都佩有一把制作精美的藏刀,也不介意给好奇的游客们欣赏一下。每户藏人家的房子外都树着高大的旗帜,上边书写着我们看不懂的大藏经;家家屋子里则都供奉有达赖喇嘛的画像。曾有同行者探问藏民,你们是听班禅的还是听达赖的?答曰:都听;问:如果他们两个说的不一样该听谁的?答曰:不知道。。。山坡上的房子外大旗随风飘扬,远处看去似有股很悲凉的气息。据介绍,这是因为进入四川的藏人因为征战,保留了一些原先军事单位的遗迹。我的总体印象是,最富饶的成都平原被汉人把持,少数民族被赶到深山。羌人的文明程度似逊于藏人,所以地盘更差些,常常是盖满碎石的荒山上,矗立着一座破旧的石头房子,孤零零的,看上去令人动容。九寨沟的水和黄龙的瀑布,实在是人生必游之地之一。有的池塘周围可以看到七种颜色,湖底是多年沉积的树木树叶之类的变成特殊有机物质形成多种色彩,配上秋天四周的缤纷落叶,色彩斑斓,精彩纷呈,令人不忍离去。多年后听说由于开发过度,那个塘子干涸了,不知现在恢复了没有。有个很大的湖,名字早忘记了,挺有气派,但水温极低,没有任何游水生物,静静的与周围大山组成一幅安谧的高原风光,顿时让我想起了那首西藏民歌: 再后来,是每两年一次的专业会议之间的卫星小会,由吉林大学的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举办分子光谱计算研讨班,教授年轻教师和学生使用高斯程序。唐敖庆的两个金刚级弟子,孙家钟和沈家骢,好像也来讲过一点并合影留念。记得孙老总是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背对走廊面对一台老式打字机在思考。学习班结束之后,赵教授带领全体学院乘车去吉林市,乘船沿松花江开至狭长的松花湖,在两岸茂密森林的江水中行驶,不禁让人想起那首著名的船歌: 可惜的是再后来,会议在兰州大学举办,会后游览敦煌莫高窟。我因为出国折腾辞职什么的,愚蠢地拒绝了那次机会,现在追悔莫及。 一转眼,最近的会也过去快十年了。写这篇闲扯,忍不住搜寻了一下历年的会议主办者们,居然能找到赵老师还没退;网页上的照片,当年英姿勃发的面孔已经顶上了满头白发,真的很震撼,因为在我印象里赵教授还是个健壮的中年教师,刚刚去美国接回来全国头一台T6400谱仪正踌躇满志地开展工作。其实我们自己也都在衰老,但看别人,尤其是每隔些年头看看长者,总是更能被无情的岁月痕迹震撼一下吧。 回想起来,很是感谢那时候老师们创造条件,挤出经费来让所有学生都去参加专业会议,获益匪浅。现在早已远离了当年的行业,但每当媒体上有报道,尤其读到了那些熟悉的名字时,眼前便浮现出当年在名山大川中和同仁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恨不得能再回到原来的大家庭中去! 总之,国内的会议主办者们,为了能办好一个会让大家开心吃好玩好,再看看美国这里心不在焉的风格,真可谓尽心尽力,调动了各方关系人马甚至家人亲戚,现在想起来真挺令人感动,当年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虽然掐斗也免不了,小的比如在武大那次,某所一个有来头的研究生要求组织者在发票上多写数额,被拒绝后公开放言:你们以后的会我再也不来了;其实该来的会他还是会来。另外,有次因为南北势力分赃不均而争吵不休,最后达成的妥协就是取消了每次例行的优秀青年论文奖,谁也别得算了;等等。会后组织旅游,既能节约大家的钱,愉悦身心,又增进了同行的了解和友谊,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和互通有无,终生受益,这点是‘腐朽的垂死的帝国主义社会’十分欠缺的,而且看来也不能指望老外能开窍一点。但愿本提的人物们成长起来后能够带动改变一下吧。 最后,真希望有当年参加过会议的同学老师们能看到这个帖子。祝大家一切都好,我们后会有期! [alligator原创于买卖提 (),转载请注明] (附带,松潘古城介绍) http://www.dreams-travel.com/sc/sc_jzg/jzg_ytjd_x2.htm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松潘发生民变。高踞西山之巅的变民,可观察到城中的布防情况。民变平定后,负责松潘兵备的御史冠琛,将西部城墙由山麓筑到山巅。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又增修外城一千余米,历时60年,才使松潘城制初具规模。 松潘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切过中央大街后,转往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古城,使得整个松潘古城顿时活泼生动起来。尤其河两岸的人家,依着河岸在河面上架起古意盎然的竹楼,欣赏远山近水,非常写意。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5: | 七七届女生的爱情---亦的故事(完整版 | |
2005: | 春天的蒲公英 | |
2004: | 上帝的EMAIL | |
2004: | 阿飞试剑(一) | |
2003: | 我周围的故事(片段)3 | |
2003: | 走走巴黎 (一) | |
2002: | 往事随笔(update) | |
2002: | 女生啊, 女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