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老学联社:佛罗伦萨的三座《大卫》雕像
送交者: 老学联社 2006年10月21日16:54:24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位于佛罗伦萨(也称翡冷翠)(Florence, Firenze)的米开朗基罗(David di Michelangelo)的著名雕塑《大卫》(David)是一个举世公认的杰作。但是如果有人想把一个《大卫》的复制品放在别的地方,那恐怕会显得异常奇怪,而且恐怕会遭到路人抱怨。然而,在佛罗伦萨,这座雕塑一共有三个之多。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David)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64年。当时,能匠督察组织(the Overseers of the Office Works, Operai)计划建造12个大型旧约雕塑。到此时,只有两个得以完成,分别由多纳太罗(Donatello)和他的助手阿戈斯蒂诺·迪·杜乔(Agostino di Duccio)独立完成。为了完成这一计划,他们邀请Agostino来雕塑《大卫》像。1466年,当刚完成了腿的轮廓、双脚和胸时,他由于不明原因突然不干了。于是,Antonio Rossellino被任命继续雕塑。不久,Rossellino也停了下来。这块来自阿尔卑斯山(Apuan Alps)卡拉拉山(Carrara)开采来的大理石被遗弃达25年之久。能匠督察组织非常焦急,因为这样巨大的大理石非常昂贵,它是由众多的人力冒著危险运到佛罗伦萨的。1500年,他们决心再寻找一位能最后完成它的艺术家。他们让人把大理石竖立起来以便艺术家们评估。米开朗基罗在包括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在内的许多艺术家中脱颍而出。1501年8月16日他被任命建造这塑雕像,时年26岁。有些文章称建造《大卫》像是“为庆祝佛罗伦萨成为独立共和国”。但是东升从英文的文献似乎看不出这个结论。英文的用词多象 "It came to symbolise the Florentine Republic", "the Biblical David was commissioned as a symbol of the Florence republic", "David was taken as a symbol of the city of Florence", "the hero was looked to as a potent symbol in Florenc", "The City of Florence deemed "David" a civic patriotic symbol", "portraying David as a symbol of Florentine freedom",等等。它们的意思都是说,《大卫》像象征著佛罗伦萨的自由。


大卫(King David,据圣经《旧约全书》中所载,是以色列国的一个少年牧童,由于他勇敢杀敌,为国建立了奇功,遂成为以色列国的首领。在基督教教义里,大卫是作为爱国的英雄来记述的。传说中讲,大卫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时,在前线给哥哥们送饭。敌方巨人哥利亚(Goliath, Golia)异常凶悍,当以色列人正难以抵挡时,少年大卫用投石器杀死了哥利亚,挽救了民族。


在米开朗基罗前已经有许多雕塑与绘画再现圣经传说中的大卫王。艺术家们通常采用他取得胜利时的情景,如大卫割下了敌人的巨头,大卫持箭把敌人首级踩于脚下,等等。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的思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米开朗基罗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1501年9月13日和1504年4月之间)才完成这座大理石像。它高4.342米、重5000多公斤,由一整块纯白大理石雕刻而成。1504年9月8日,大卫像首次在佛罗伦萨展出。这个圣经上的英雄人物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他坚毅的精神使他的表情安祥宁静,但全身紧张的肌肉却表现了敏捷矫健,尤其是颈部肌肉硬直,手握战败巨人哥利亚的武器 -- 投掷器与石头,更是英姿飒爽。为了使雕像在台座上显得雄伟壮观,大师有意放大了它的头部和两个胳臂,这样,观者的仰视角度在视觉上显得坚挺有力。如果能走近雕塑,你甚至可以看到手臂上的血管,显示了大师对人体构造的精深造诣。

雕像即将完成时,放置在什么地方成了当时热烈讨论的话题。1504年1月25日佛罗伦萨政府为此特设了一个委员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也包括达·芬奇)来参加。最后还是按米开朗基罗本人的意见,决定放在西纽瑞阿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上的威斯欧大厦(Palazzo Vecchio)大门前。当时这里是市政厅(Florentine Town Hall)。


为便于保存,1873年建筑师埃密利欧·法伯利斯特(Emilio de Fabris)在佛罗伦萨艺术学院(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Firenze)里面特别建成专门展览台来陈列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理石像。1910年,在原来的地方安放了一尊同样的大理石复制品。


佛罗伦萨的第三个《大卫》雕塑(复制品)是在阿诺河(the Arno, Fiume Arno)对面的山顶的米开朗基罗广场(Piazzale Michelangelo)中央的铜制复制品。广场由建筑师Guiseppe Poggi在1860年兴建,它的名字来自于广场上的米开朗基罗的包括《大卫》在内的雕塑。我到达这里已经是傍晚,所以只照到一个灯光下的大卫。不过看起来别有一番意境,给人一种英雄时刻准备着的感觉。






 



我在佛罗伦萨下了火车后直奔西纽瑞阿广场。看到了这里的《大卫》雕塑后才知道原作保存在佛罗伦萨艺术学院里。虽然当天还有许多地方要去,但我还是临时决定到那里去看原作。我在意大利期间有两次计划外买门票觉得特别值:一次是在米兰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Last Supper);还有一次是在佛罗伦萨的《大卫》雕像。《最后的晚餐》不让照相,而《大卫》在当时却可以随意照。我为了确定这一点还专门问了那里的管理员,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照相而且可以使用闪光灯时,我非常意外。更令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另一塑雕像,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的《强劫萨宾妇女》(The Rape of the Sabines)就不允许用闪光灯照像。难道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不更值得保护吗?我百思不解。不过从后来看到的文字来判断,现在这里已经禁止照相了。


这里看到的除了《大卫》雕像外,还有四个大师的未完成作品《俘虏》(The Captives),好像是被大卫王打败的敌人一样。其实,它们之间没有关系。这四座《俘虏》大理石雕像是1940年后才移到这里陈列的。米开朗基罗去世后,他的亲戚将它们送给托斯康纳(Tuscany)大公科西摩一世(Cosimo I)作为礼物。雕像原是为了修建教宗朱利欧二世(Pope Julius II)的陵墓的,但修建陵墓这项重要而大规模的计划,米开朗基罗一直都未能完成,而成了他的终生遗憾。这几座雕像是表达了沉重的压迫感、精神与物质的激烈斗争。在这几座正代表著大师个人风格的“未完成”作品中,仍可看出凿刻的痕迹,甚至于可以意识到大师的创作过程,领会到艺术家超人的启示;作品虽然还没有完成,却已经栩栩如生了,强壮有力的人像几乎使人确信被囚禁的人物即可夺回自由。


佛罗伦萨的历史与米开朗基罗是分不开的,文艺复兴没有米开朗基罗就大大失色,而米开朗基罗没有《大卫》雕像就无法确立他的雕塑家的牢固地位。当我游览佛罗伦萨这座城市的时候,我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震撼了。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殿堂里,我用短短的一天时间,欣赏了大师的《大卫》雕像原作和两个复制品。许多年后回忆起这次旅行,我仍然认为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东升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冯唐吐心声: 码字儿者的可悲心态
2005: 北京,一座犬儒主义的城市
2004: 妈妈,我们回家
2004: 作曲家王西麟(1)
2003: 送客
2003: 老北京的各种烧饼
2002: 全职妇男的幸福生活
2002: 七色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