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伪君子、小人,以及其他人 |
送交者: 雨菲菲 2006年10月25日09:45:31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伪君子?什么是小人?雨某以为简单明了之至。却不料有人指摘雨某私下定义,曲解三者。雨某闻知,不胜惶恐,敢不分辨如次! 1. “真”是“伪”的反义词。倘若不同意这说法,请就此打住,不必往下走。理由:咱的思维不属于同一系统,争论徒劳无益。
这结论也就是雨某《伪君子与小人辩》的结论。 上面是推理。下面再举实例证明雨某所谓的“伪君子”,正是词书公认的定义。
《辞源》的目的在追溯词的本意。《辞海》则偏向解释现今的用法。二者的定义皆与雨某所谓的“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翻云覆雨,弄虚作假、颠倒黑白”以及“当面是人,背面不是人”云云基本吻合。不知指摘雨某私下定义者,究竟何所据? “君子”一词,见诸《书》,见诸《诗》,并不为孔某所创。不过,《论语》论“君子”最多,后世说“君子”者,也大多以《论语》为据。故雨某以为,论“君子”,当视《论语》而定。 《论语》怎么定义“君子”?《论语》并不曾对“君子”下定义。不过,通过分析“君子”在《论语》中的用法,窃以为孔某所谓的“君子”,有三种不同的定义。 其一,孔某心目中的标准人格。这种用法在《论语》中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最有代表性的莫若:
其二:在上位的人或应当居上位的人。这种用法在《论语》中也屡见不鲜。比如:
其三:第一、第二两种用意兼而有之或模棱两可于第一、第二种用法之间。比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兼第一、第二种用意而言。“人不知而不愠”是为孔某所赏识的一种高尚品德。然而,就一般小民百姓而言,自然如此,无须有修养方能臻此地步。只有对于在上位的人或自以为应当居上位的人来说,“人不知而不愠”方才构成一种高尚人格。“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中的“君子”,则为模棱两可之例。 《辞源·君子》有三种解释:第一:“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这用法见于《书》、《诗》,早于《论语》。如上所述,《辞源》的目的在探源,故列此意于首。第二:“泛称有才德的人。”这定义与雨某所谓的第一意基本相同。第三:“妻称夫。”雨某不曾列举此意,因于咱在讨论的问题无关。至于雨某所谓的第三意,是雨某学习《论语》的个人心得,不见于《辞源》,理所当然。 如今所谓“君子”,大多取雨某所谓的第一意,也就是《辞源》给出的第二意。说白了,就是“好人”、“正派人”的意思。雨某在《伪君子与小人辩》中,也正用此意,也不知“曲解”的误会从何而来? “君子”在《论语》中既然有三种不同的定义,其反义词“小人”,自然也有三种不同的定义。如果你以为《论语》中的“小人”不符合你心目中的“伪君子”的定义,十之八九是是因为你不知道“君子”有“权贵”之意,而与这种意义相对的“小人”,指小民百姓而言。比如,孔某认为:君子能够顾全大局,小人只顾眼前的利益。那“君子”,指的是老蒋、老毛、小邓、小胡,那“小人”,指的就是你与我。 别听了这话就垂头丧气,或者破口大骂孔某“伪君子”。孔某也有站在“小人”一边的时候。《论语》:“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儿的“野人”,就是“小人”、小民百姓的意思。孔某不是宁可用之么! 儿童看电影,总是问:谁说“好人”?谁是“坏人”?这网,应当是成人天地,而童心不老者,却居然大有人在。比如,有人追问雨某:你说小人不必有“凶”、“狠”、“残”、“暴”、“昏”、“庸”等等品质,难道有这些品质的人是“君子”不成? 首先,所谓“不必有”,意思是“不一定有”,并不是“一定没有”。其次,在“君子”与“小人”之间,大有“其他人”在。五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作品,也大多喜欢搞两分法,小说、戏剧中的人物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六十年代兴起一股反潮流,主张写“中间人物”,文革之时,高举“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革命”旗帜,“中间人物论”当然难逃被批个落花流水的下场。没料到:如今在美国,把人一分为二的做法仍然大有市场。不仅这网上有,咱这儿的“君子”,也就是说总统大人,不是也在高唱:跟咱一个立场,就是好人;否则,就是恐怖分子么。 对于这种“君子”,雨某只想当头棒喝一声:“中间人物都哪去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5: | 咱老百姓真:鬼故事 | |
2005: | 问题多:最后一块巧克力的味道 | |
2004: | 云收雨散(四) | |
2004: | 云收雨散 (五) | |
2003: | 女流氓 | |
2003: | 她的魅力征服美国(1943宋美龄女士的美 | |
2002: | 我的陕西凉皮 | |
2002: | 女人最吃男人哪一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