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玉膠龍:《談畫錄 ── 我眼中的列維坦》
送交者: 西西里檸檬 2007年11月16日08:33:1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19世紀的俄羅斯是農民的國度。莫斯科的沙龍里,貴族的閒聊中夾雜着法語和英語,廣袤的大地間,農民們在生存線上掙扎。傳統維繫着這個巨大國度的統治,而傳統滋生在蜿蜒的伏爾加河兩岸,森林和沼澤間,湖泊與平原,小鎮的集市和酒館裡,農家的婚宴和喪禮中。每行每業的生計都很艱難,皮肉和心靈都受着苦,可是另一方面,人們又從身畔的自然之美中得到慰藉。這樣反覆的煎熬與滋養中,苦難與美好都逐漸被理解成一種神秘而溫柔,只有俄羅斯人自己能夠領會的宿命。它不可捉摸,難以描繪,於是被概括為:俄羅斯的心靈。

  看見,並試圖呈現“俄羅斯的心靈”的,是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他們來自各種舊式家庭,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基輔的學院接受教育,對凋敝的社會現狀失望,又被國家的新前途和可能誘惑着。他們迫不及待地與舊的事物決裂,於是便成為了邊緣人。

  文學中的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果戈里,音樂領域裡的穆索爾斯基、鮑羅亭,繪畫領域裡的克拉姆斯科伊,薩夫拉索夫,佩羅夫,列賓……他們以各自的才能和野心為俄羅斯造像,卻都交織着憤怒,憂傷,希望,眷戀,疑惑,這些既百折千回又樸素坦蕩的感情,也許就構成了俄國文藝中那種豐富而單純、強烈而雍容的詩意。

  列維坦(Isaak Levitan)是19世紀後期俄國藝術界的頂尖人物。他才調早成,師出名門,是以《白嘴鴉回來了》震撼俄國畫壇的薩夫拉索夫的弟子。他19歲時畫莫斯科近郊公園景象的《索柯爾尼基之秋》,就被巡迴畫派的贊助人特列恰可夫買去。

  這幅畫是灰調子,光和影子都是朦朧的,籠罩在淡淡的情緒里,更有一種觸手可及的溫度。高高的樹梢上的風,搖擺的小樹枝幹,落葉與草尖上的風,在列維坦的畫布上譜成了暮秋的冰涼。與同時代同在室外對景做畫的巴比松畫家們相比,他們畫的是視覺的微妙,列維坦畫的是心靈的微妙。





  成名後的列維坦常在旅途中。他在付爾加河沿岸作畫,這幅《雨後的Plyos》中的Plyos是他常逗留的伏爾加河畔小鎮。畫裡頗能展現他心愛的冷色調。雨後天光乍泄,萬物的色都剛被水洗去,收斂着。在這單純乾淨的光源下,色相的冷暖變化就更細膩。草色,砂土色,天色,水色,山色,遠村色,都一點點地收到灰藍的調子裡。這種由寬闊的景深與細膩的漸變所烘托出的灰藍,格外旖旎。如果說東山魁夷的藍是裝飾性的,馬蒂斯的藍是高純度的,塞尚的藍是富於結構感的,那麼列維坦的藍則獨具一種溫婉而明淨的人性。





  列維坦的風格與當時風行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所倡導的現實主義文藝美學是分不開的。現實主義文藝強調對社會的客觀寫照,又不是左拉那樣無道德、無功利觀的自然主義,而是要通過反映現實來觸動社會現狀,這就很容易使繪畫成為講故事,使繪畫中的文學性壓倒其視覺性。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就是一個例子。

  所幸列維坦畫的是風景。

  可是他在選取題材、畫面布局上,也會比較注重“關於人的主題”。《深潭》來源於當地一個少女因為愛情而自溺的故事。我更喜歡此畫的草稿,從中可以看見最初抓住畫家的,是那景象中所呈現的使人憂懼的命運。從他對情景的高度概括能力,也可見其才氣一端。




  固態的油畫顏料比較適於表現出體積感,速度感和曖昧感,可是列維坦的油畫裡偏偏有種水彩畫的透明純淨。沒有見過他的原作,不知道近看筆觸如何。如果只是從圖片上看,一幅《春洪》中,納入了大地解凍,水面新妝,萬物甦醒的種種細節,又把它們歸入和諧又明朗的秩序與節奏。套句俄羅斯式的比喻,這個人的眼睛,手指和心靈都象寶石那麼珍貴呢。




  與同時代的俄國畫家比,列維坦更有一種深沉寧靜的氣質。他多畫水,水是有靜氣的。尤其是夜晚鄉間的水。我在瀘沽湖旁的一個村子住過幾晚。深夜出來散步,細長的土埂彎彎曲曲,一泓湖水就在旁邊漾着,除卻天上雲里時時露出半個臉的月亮,四下一點燈光也無,就是《寂靜》中的那樣,直靜到人心底去。然而,夜景的細節,在他來說純粹是出於觀察和想象。夜間的雲彩是怎樣變幻流散的,月光下犁過的地是怎樣的,小白樺樹皮上的閃光是怎樣的,晚上的浮萍和水草是怎樣的,水鳥掠過水麵是怎樣的,遠處的農舍融成一片是怎麼樣的,都在他的默想中畫來。




  看畫家的手法在幾種樣式間來回擺動,是極有意思的。為什麼他這麼畫,而不是那麼畫?同行的手法中有那些觸動了他,那些不能?某些選擇固定下來,就形成了風格,而某種選擇受到衝擊,風格就有了轉變。

  莫奈與蒙克都與列維坦同時。莫奈比他大20歲,蒙克比他小三歲。雖然三人在氣質上相差很遠,莫奈沉靜客觀,蒙克狂熱極端,列維坦則浪漫深沉,他們共同處是感受、觀察和表現的天才,或者說是一種概括和提煉視覺因素上的直覺,這使他們都逐漸更多地採用抽象的筆觸。列維坦給後人留下的現實主義畫家的印象,恐怕是因為他的生命太短促了。他比莫奈整整少活了46年。

  他在1895年以後的作品,在形上越來越簡練,也許是歐遊後的心得。也許《乾草堆》是對莫奈的敬禮?然而列的乾草堆是沒有外光的,它更多的是一幅內心影象。黃昏,霧氣在田野裏白蛇一樣溜過來了,你甚至能聞到潮濕的泥土與稻草的氣味。再看看他的《夏天夜晚》,畫的重點在影,而不是光。岩石上的影子是強烈的,籬笆的影子是靜默的,雲的影子在漂移。你看見黑暗是怎樣漫步而來,與光明的易逝。這一階段,他的詩意更濃烈,雖然還是隱在景物里,可是正欲噴薄而出。






  四十歲對一個畫家來說只是剛跨入創作的黃金階段,特別對於列維坦這樣全面而均衡,而且正在摸索一種新的風格的天才來說,我們甚至都不知道美術史所損失的是什麼。列維坦最後的作品是《俄羅斯的湖》。有評論家把他比作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它以壯闊的詩意,召喚起畫家所有為之着迷的主題:遼遠的水域與土地,雲與風的游動,陰影流過新犁開的春天的土地,遠方城鎮的輪廓,依稀可見白色教堂的尖頂,這是在所有晴朗的春天下午的中部俄國,人只是這自然的很小的,很珍貴的一部分。可惜,這是一件永遠未能完成之作。





玉膠龍:《談畫錄 ── 我眼中的列維坦》
http://www.qingyun.com/issue/20040215/20040215c.ht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我的肝炎之路
2006: 早年廈門遊記(四)惠安女及其奇特的婚
2005: 刁民張國安
2005: BBS:一場遊戲一場夢
2002: 邦德,一個40年或更久的完美病例
2002: 平原游擊故事的蒸餾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