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十?)年前出版的郑浪平的《中日战争史》(上下集)已说得很透了。就是说蒋故意把战场引向沿海以逐步西退从而避免日本效蒙古的兜督将军,而日本因为少壮派先斩后奏,对中国缺乏全局的战略,结果被蒋引进了war of attrition的圈套,耗了资源,不得不对美开战以保障能源线路云云。
在这个话题上,记得老万说过一句颇独特的话,说中国当初应该与日本拼,力保中原,象苏联抵抗德国那样。他的理由是一旦中原被外族侵占,中国就永不能靠自力恢复了。
从历史上看确也如此(明的起义也要等宋亡后90年),若非美国搭救,中国就亡了。如果美国不狠砸日本以两个原子弹以使苏联红军失去了继续南进的理由,恐怕东北华北都会走冷战后的东欧的路。正因如此,中国虽是二战的赢方但赢不得地位,外蒙仍被割掉。(从这一点上,不难引申出,新中国是不得不去打韩战的结论,否则雪不了二战之耻。)
问题是,中国当时真有能力倾全国之力与日本在中原拼命到底并能不亡吗?现在的很多关于中日战争的战略的看法,在共产党方是毛的‘持久战’,在国民党方是郑浪平和西岸所转的蒋的‘以空间换时间’,其实都是众口一词的说那问题的答案是‘不’,但果真如此吗?当时的有些战役中,中国的失败,与其说是打不过日本,倒不如说是缺乏战争意志引起的,九一八是最明显的例子。卢沟桥事变前后宋哲元的首鼠两端也是华北溃败的一个原因吧。
puzz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