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中国的院士你为什么不退休?
送交者: 周峰 2003年05月26日18:49:22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中国的院士你为什么不退休?
---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的SARS衣原体想到的


周峰

从媒体上了解到,现年7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在世界上率先确定了SARS病原是衣原体!这个重大发现通过新华社等中国中央媒体晓示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人民的业余生活!

一,洪涛院士的问题是一般的学术失误么?

早在19世纪,微生物学家koch就提出了一个有名的Koch Postulates,被称为科赫推论。
“Koch的推论”(Koch's postulates)叙述的是西医如何寻求致病的病因。它强调如果
确定一种微生物的存在和一种疾病的症状的相关性,首先就需要从感染的组织或器官中分
离这种微生物。分离出来的进行培养,然后把培养物重新感染一种健康的个体的相应的组
织或器官,看能不能诱发相同的症状。然后重新分离这种微生物并和原先得到的微生物进
行比较,看还是不是原先那一种。若是则可以得出结论为这种微生物和这种疾病是相关的
。而这微生物则是这种疾病的病因(病原)。

那么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洪涛先生是如何确定SARS病原的呢?“洪涛生于1931年7月,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40年,曾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病毒病理和生物医学超微结构实验室,在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和出血热病毒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成果。”如此的洪涛在确定SARS病原的时候是靠电子显微镜观察!他也真正地做到了”眼见为实”了!

但是从洪涛的工作方式来看却明显证明他这样一个院士就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具备!

让我们再看看在衣原体幻象破灭之后这位不专业的专业院士洪涛又是如何感慨万千的?

“中国工程院洪涛院士认错
中国青年报刘畅北京5月22日电, 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的科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今天对记者说,自己一生中遇到很多挫折,作为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遭遇的大多数是失败,很少遇到成功。为此,他告诫身边的学人,不要气馁,遇到挫折、批评,还要继续走下去。
  今年2月7日开始,洪涛投入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研究。随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尸检肺标本上有衣原体,并于2月18日向社会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回顾当时情景,洪涛说,自己曾要求媒体宣布他的发现时“要留有20%的余地”,但实际发布时“还是余地留小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权威媒体迅速报道:“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衣原体”之说从此成为官方“非典不可怕”、“已经得到控制”的一份“医学证明”。因为,如果该病的病原体确是衣原体的话,患者只需服用红霉素等已有的普通药物即有特效。衣原体肺炎一般呈散发性,即零零星星地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大,衣原体肺炎的死亡率也不高。

  但稍后,香港一家研究机构宣布,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副粘液病毒。3月2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宣布,非典病原体是来自猪的“冠状病毒”。随后,世界上多个实验室纷纷宣布找到了冠状病毒。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虽然洪涛院士的结论曾获得官方认可,但由于他仅仅观察了几个病例,就确认衣原体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广东医疗界人士对此并不认可。钟南山院士就坚决认为:“不可能!”他们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判断其病原体应是一种特殊的病毒。所以他们并没有按照衣原体方案进行治疗。

  目前,这场中国医学科研领域最大的公案———衣原体、冠状病毒之争已落下帷幕,洪涛院士的结论被证明是错误的。今天,他对记者说,冠状病毒是非典型肺炎的元凶,没有问题,通过基因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

  他推测,他观察的非典患者,由于发病后免疫力下降,引发了衣原性继发感染。当时,通过电子显微镜,没看到冠状病毒,而分离到了衣原体。他承认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论有局限性,为“一孔之见”。但是,在几例非典病人的标本试验中,衣原体是客观发现,自己“没有造假”。

  他说,对于此次挫折,别人有怨言、提出批评,是应该的,非典型肺炎在中国报告较早,但病毒、疫苗研究却落后于国外,确实值得思考。

  洪涛说,这里有一个学风问题,“很多医学研究者情绪浮躁,包括我们自己”。为此,洪涛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有浮躁情绪,要冷静!”

  洪涛院士介绍,目前,对非典型肺炎的研究还在继续,联合感染、继发感染也在研究之列。为此,同样分离出过衣原体的一家德国科研机构要求合作,继续对非典(SARS)的衣原体感染进行合作研究。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正致力于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洪涛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目前,对于一些对非典疫苗研究有一些夸大的说法,比如,几个月就会取得成功等等。洪涛认为,疫苗研究难以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他希望科学界实事求是,向社会讲清真实情况。

  洪涛介绍,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成立不过一年多,中央投资6亿元,但新的研究所尚在建设中,预计2008年建成,显然远水难解近渴,SARS医学研究难以借力。在德国、美国订购的设备,由于非典时期运输不便,几个月还没运到。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适合做动物模型试验的实验室,还缺少超速离心机等价值昂贵的医学研究设备。

  一些媒体质疑,非典时期,医学研究成果将影响临床实践,人命关天,风险加大,医学研究是否允许“出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学界人士告诉记者,科学家的本职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个从谬误走向真理的过程,而不必为公共卫生决策负责。科研没有止境,今天认为对的,明天可能就是错的,应该对科学家多一分宽容。

  据报道,洪涛生于1931年7月,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40年,曾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病毒病理和生物医学超微结构实验室,在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和出血热病毒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成果。”

在整个报道中,洪院士依然没有认识到他缺乏专业水准的问题!这是如何使人啼笑皆非的感慨!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七十不打,八十不骂!说人老不讲筋骨为能了!你不服老不是你的错,但是你不应该在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而又如此地占据中国的科研资源!呵呵!我今天不打你,对洪涛之类的中国院士提出质询并不违中国的伦理道德!


中国的院士为什么不退休?

这种不退休的院士制度必须废止!理由很简单,不外乎如下几个:

一,不退休的院士制度扼杀科学民主精神。极易形成一言堂,出现学霸和学阀!
二,不退休的院士制度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用人制度!这点很容易理解,人都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规律的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演化。人老不讲筋骨为能!该退休就退休!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三,不退休的院士制度给中国科学技术,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弊端)。有些人趁机拉帮结伙,党同伐异!对科学发展非常具有危害,也不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
因为从源头就施行不民主,不科学的学术制度,你还能期望这样制度中的得利阶层会为中国的科学,民主提供理论的支撑?

鉴于这些方面的问题,我倡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考虑施行两院院士退休制度!

(时间关系,待续,24/05/2003年写于网上)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少女遇到“鬼子兵”
2002: 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