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马甸这个地方 (2)
送交者: 老北太平庄 2003年10月24日19:40:50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马甸的名声

我是76年上的小学,从一上小学,就知道马甸,我的家住北太平庄,我们研究院的北院东墙外就是马甸。从我们家住的西院到马甸也不过一站多路远近,可是你也许不信,我是直到快小学毕业,1981年,才第一次踏足马甸。

从小,对我们这些住在机关院里的小孩来说,马甸是个神秘的地方。在父母那一辈人的眼里,马甸是个杀人放火,打架斗殴的强盗窝子。可是从比我们大几岁的孩子口里,马甸里竟是些讲义气,不怕欺负的好汉,恨不得像是个水泊梁山似的。反正,无论是强盗窝子也好,还是水泊梁山也好,父母就是一句话,不许自己去马甸。

要说父母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大概从70年代起,马甸就和牛街一样是北京有名的地区,一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回民聚居区,二就是因为乱。听老人讲,以前马甸的名声没那末差,只是从文革开始,回汉之间武斗,打群架才把马甸的名声搞差的。其实现在再看当时的打架,同现在的黑社会甚末的可查了远了。当时打架,顶多了是为个女人,并且颇有点19世纪为了情人决斗的架势。更多的是为了出回名,而那些帮着打得更多是因为仗义。这点王朔小说里写得挺真实的。我也是长大了以后,听以前的大哥大姐们说的。不过对我父母那一代在党教育下长大的来说, 他们可不懂这个。再加上当时各种的传说,我父母那些在机关里工作的人害怕也是能理解的。

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同学跑到北土城去摘酸枣(马甸附近),被我老爸知道了,好一顿打。其实也只有真的踏入马甸,才知道根本不想外面传说的那样。我自小爱看书,可就是不爱学习,学理科确报着姐姐大学里的心理学教材,法医书看。按理说,我所在的师大实小是当时市里数一数二的小学,可我从小就不爱上学,老想装病逃学,最后就上了马甸中学(173中),并且一待就是6年,我爸妈当时伤心死了。可我同马甸也就有了感情了。

等我上中学的时候,马甸的名声已经不那末火了,可是余威尤在。记得85年,有一次合一群同学去香山玩儿,活该那次有事,回来时刚出了香山的地界,就被一群戴红箍的栏下了,说是因为我们骑车带人,每辆车自行车罚10元,我们大概有9辆车,¥90克是当时是一个月的工资,我们哪有那末多的钱,即使有也不想给,因为那根本就是附近村里的人出来挣外快的。路边椅子底下就放着梆子,菜刀甚末的。那会也没有报警这根弦,只觉得凡是带红箍的人就有权。我们凑了20多块。可是人家不干,硬要扣车拿钱来赎。怎莫说都不行,领头的可能是想吓唬我们,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要找校领导。我们说173,他不知道,等问在哪,一说马甸的,态度明显好了,结果教育了我们几句,连钱都没要,就放我们走了。后来才知道,这种事要是搁以前让马甸人遇上,就兴许能和他们拚了(一个马甸的大哥就是这末教育我们的)

其实,在当时那种保守压抑的年代,多的是我父母这样体制下的人,他们不能不保守,因为他们要生活。但是也活的压抑。这点,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能理解。在马甸,就有一群人,不愿受体制的管束,就像王朔笔下的人物。 社会自然不会正眼看他们。就好像太平天国在以前那是长毛作乱,等解放了就是伟大的反封建农民起义了。

自从80年代以来,随着7省驻京办事处,还有北太平庄电信局建在了马甸,马甸同一般的北京居民区没什莫两样了。等到90年代,马甸也开始大规模拆迁了。老人物都搬迁走了,马甸再也不是原有的马甸了,就像现在的北京再也不是我十年前离开时的北京了。担人我想应该不会变。等下次同大家唠唠那儿的人吧。

************************************************
因为我的妹夫就是马甸人,他从哪里搬走也有个7,8年了,妹妹来电话说,等他再回去他也快认不出马甸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性与城市--纽约的性博物馆
2002: 中国的文化人 去巴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