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馬甸這個地方 (2)
送交者: 老北太平莊 2003年10月24日19:40:5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馬甸的名聲

我是76年上的小學,從一上小學,就知道馬甸,我的家住北太平莊,我們研究院的北院東牆外就是馬甸。從我們家住的西院到馬甸也不過一站多路遠近,可是你也許不信,我是直到快小學畢業,1981年,才第一次踏足馬甸。

從小,對我們這些住在機關院裡的小孩來說,馬甸是個神秘的地方。在父母那一輩人的眼裡,馬甸是個殺人放火,打架鬥毆的強盜窩子。可是從比我們大幾歲的孩子口裡,馬甸里竟是些講義氣,不怕欺負的好漢,恨不得像是個水泊梁山似的。反正,無論是強盜窩子也好,還是水泊梁山也好,父母就是一句話,不許自己去馬甸。

要說父母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大概從70年代起,馬甸就和牛街一樣是北京有名的地區,一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回民聚居區,二就是因為亂。聽老人講,以前馬甸的名聲沒那末差,只是從文革開始,回漢之間武鬥,打群架才把馬甸的名聲搞差的。其實現在再看當時的打架,同現在的黑社會甚末的可查了遠了。當時打架,頂多了是為個女人,並且頗有點19世紀為了情人決鬥的架勢。更多的是為了出回名,而那些幫着打得更多是因為仗義。這點王朔小說里寫得挺真實的。我也是長大了以後,聽以前的大哥大姐們說的。不過對我父母那一代在黨教育下長大的來說, 他們可不懂這個。再加上當時各種的傳說,我父母那些在機關里工作的人害怕也是能理解的。

記得上四年級的時候,我和同學跑到北土城去摘酸棗(馬甸附近),被我老爸知道了,好一頓打。其實也只有真的踏入馬甸,才知道根本不想外面傳說的那樣。我自小愛看書,可就是不愛學習,學理科確報着姐姐大學裡的心理學教材,法醫書看。按理說,我所在的師大實小是當時市里數一數二的小學,可我從小就不愛上學,老想裝病逃學,最後就上了馬甸中學(173中),並且一待就是6年,我爸媽當時傷心死了。可我同馬甸也就有了感情了。

等我上中學的時候,馬甸的名聲已經不那末火了,可是餘威尤在。記得85年,有一次合一群同學去香山玩兒,活該那次有事,回來時剛出了香山的地界,就被一群戴紅箍的欄下了,說是因為我們騎車帶人,每輛車自行車罰10元,我們大概有9輛車,¥90克是當時是一個月的工資,我們哪有那末多的錢,即使有也不想給,因為那根本就是附近村裡的人出來掙外快的。路邊椅子底下就放着梆子,菜刀甚末的。那會也沒有報警這根弦,只覺得凡是帶紅箍的人就有權。我們湊了20多塊。可是人家不干,硬要扣車拿錢來贖。怎莫說都不行,領頭的可能是想嚇唬我們,問我們是哪個學校的,要找校領導。我們說173,他不知道,等問在哪,一說馬甸的,態度明顯好了,結果教育了我們幾句,連錢都沒要,就放我們走了。後來才知道,這種事要是擱以前讓馬甸人遇上,就興許能和他們拚了(一個馬甸的大哥就是這末教育我們的)

其實,在當時那種保守壓抑的年代,多的是我父母這樣體制下的人,他們不能不保守,因為他們要生活。但是也活的壓抑。這點,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能理解。在馬甸,就有一群人,不願受體制的管束,就像王朔筆下的人物。 社會自然不會正眼看他們。就好像太平天國在以前那是長毛作亂,等解放了就是偉大的反封建農民起義了。

自從80年代以來,隨着7省駐京辦事處,還有北太平莊電信局建在了馬甸,馬甸同一般的北京居民區沒什莫兩樣了。等到90年代,馬甸也開始大規模拆遷了。老人物都搬遷走了,馬甸再也不是原有的馬甸了,就像現在的北京再也不是我十年前離開時的北京了。擔人我想應該不會變。等下次同大家嘮嘮那兒的人吧。

************************************************
因為我的妹夫就是馬甸人,他從哪裡搬走也有個7,8年了,妹妹來電話說,等他再回去他也快認不出馬甸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性與城市--紐約的性博物館
2002: 中國的文化人 去巴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