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河: 从“真正的北京人”想到 |
送交者: 幼河 2011年11月04日00:31:28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从“真正的北京人”想到 真正的北京人是将近七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或至今一、两万年的“山顶洞人”。不,不太确切,发现他们化石的地方是北京郊区周口店。他们还不能算是“标准”的北京人。您看,我这儿臭显摆那点可怜的地理知识呢,要不然就是故意打岔,瞎侃。可是谁能算是“真正”的北京人? 清朝定都北京时,这城市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后经过民国,到中共在此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时这个消费城市的人口是多少呢?几百万?不得而知道,反正比现在的一千多万(加上民工更多)少得多。可以这样讲,现在北京居住的人当中,好几代都在此土生土长的人不多。能有个五分之一?我父母浙江海边长大,后居住在上海,1950年代初调往北京工作。我和妹妹在北京出生,学的一口“京片子”。如果按哪儿出生就算哪儿的人(美国是这标准),我和妹妹是北京人。 我16岁“上山下乡”,在“北大荒”一待就是九年多,还能算北京人吗?我到美国都有二十多年了,北京口音虽然没改,可我在北京之外生活的年头儿已超过在北京居住的日子。我现在只能说“我曾是北京人”。 我太太10岁从上海移居北京。如果按“美国标准”,她是上海人。可她在上海也就待了十年,而且还是近郊的地方。她在北京生活了26年,也学得一口京腔。现在我们俩口子到美国刨食吃来了。不过她认为自己是北京人,因为活到现在,在北京居住的时间最长。这样,我们又有个是否是北京人的标准——居住时间长短。这好像更合乎逻辑。 我父母三十多岁来北京,一住就是五、六十年,再也没离开过。他们该算北京人了吧?不过他们很多北京土话听不懂。在家里交谈都用近似于闽南话的“老家话”交谈。他们还不喜欢面食,欣赏不了北方的冰雪。您说连北京土话都听不懂的人能算标准的北京人吗?可是您知道,语言、口音这东西一旦到了成年就很难学,很难改啦。看来北京人是不能以居住时间长短为标准的。那北京人的标准能按一个人体现的“北京文化特性”来衡量吗? 我女儿在北京出生,长到9岁到美国。在这个独生女身上体现着“外地人”很不喜欢的“北京人”的特性——优越感,不肯吃苦,一口挖苦人的京腔。现在在美国生活十多年了,已满口英文,但北京人的劲头子还很典型。我在想,其实女儿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肤浅。如果北京之外的人们因为一些北京人身上表现的肤浅来诅咒北京,那是不是一种成见呀? 算啦,也别非得找个什么标准来评价北京人。北京现在已经是个超大的城市,人口极度膨胀。钻进来的人们在其文化熏陶下或迟或早“近墨者黑”。不过我体会很多特性都有着两重性。比方说北京人的“皇民”劲头。这您还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 有些个网友说到北京人的坏的种种,其实那不是在北京才看得见的。哥们儿,您说的那些个坏事在外地就没有吗?很多个不道德的事情不能算北京人的特性。同时,所谓特性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的。 北京过去因为是个传统的文化城市,围绕着这“传统的文化”,那会儿北京人有其特性,动不动讲求“礼数”。上海是个典型的商业化城市。自从1840年后那就是对外联系的窗口。所以上海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就是“经济头脑”。 东北自古就是“胡子”出没的地方。那儿的特性自然是讲究哥们儿义气。老实讲,这“哥们儿义气”到了当官儿的头上就是“结党营私”。东北太讲究哥们儿义气,那儿的腐败就不得了,一挖就一串串的人受牵连。而这种腐败反过头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我在东北九年多,对东北人的特性还是有点了解。别的地方呢?没去过,说出来也是道听途说。免了吧。 如今北京在像中国其他超大城市一样膨胀,人口越来越多。回国和老友们聊天时,他们也说到北京人的特点。分析起来,在北京有家的,也就是父母在北京,自己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比不上“外地”闯进北京打天下的年轻人。北京的孩子们被认为是“嘴上功夫行”,“什么事情都靠家里的亲朋好友给办”,“当寓公的主儿”。我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儿,我在北京的好友们就是这么客观地说的嘛。北京的孩子们为什么比不过“外地人”呢?因为他们有依靠,有退路。而到北京闯天下的年轻人可没有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现有的好处,比如住房。那他们不比北京的年轻人能干能站住脚吗? 我在想,等他们在北京站住了脚,不断地开拓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就算北京人啦。北京人的思想意识实际上在与“外地人”不断交汇中潜移默化改变着。其实这挺好的,北京就得不断地注入新鲜的活力。那是不是说,北京人的特性也极大的改变了呢?短时间内还很难说,特别北京文化城市的氛围多少还有点儿。这样说来,北京和上海还是有些差别,上面已经有所归纳。 有人说上海人是精明有余,魄力不足,特别适合做领取工薪的“高级白领”,而这一特点多少年来一直存在。北京人呢?以后还真不好说,因为北京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文化氛围只是在很少的一部分人(似乎都是些文化人)中有所体现,他们或许在人口比重上比别的城市多点罢了。那些“嘴上功夫行”,“什么事情都靠家里的亲朋好友给办”,“当寓公的主儿”呢?这些年轻人就算比例稍多(能有20%-30%),也属于没落之流,根本无法和“外地人”竞争。那些不怎么看得起“北京人”的“外地人”终归会成为北京人,因为他们毕竟在北京生活、工作;他们能体现出了的就是能干二字;他们和上海“高级白领”们也有差别,“不安分”的主儿很多,敢闯。我看到一句话是这么讲的:“征服北京的不是北京本地人,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神仙”。那他们“征服”了北京,就成了北京人了呗。 哎,离开北京太久了,说不出个所以然。让别人来归纳北京人的特点吧。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0: | 看了美国国家芭蕾舞团到古巴演出的片段 | |
2010: | 老胡同学厉害,还有看别人真枪实弹的经 | |
2009: | 厄。。 | |
2009: | 西岸转来的关于中日战争双方的战略对比 | |
2008: | 无为: 读圣经就是聆听神说话 | |
2008: | 问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 |
2007: | 北京的天气 | |
2007: | Sex与科学 (续) | |
2006: | 【摄影赛】动植物类第三名:《嫩黄瓜花 | |
2006: | 【摄影赛】动植物类第二名:《鲜花》,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