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的起因是北約變相東擴,因此普京屬於防守方,是沒有任何退路可走。如果沒有收回克里米亞,俄國的黑海艦隊就等於沒了,俄國西南部最薄弱的黑海地區連防守的機會都沒有。
第二,普京從當年同樣事件的格魯吉亞問題上已經有了經驗,即西方不具備長期制裁俄國的能力。格魯吉亞的兩個俄語州被併入俄國後,西方也是制裁,但不過就是持續了六個月,之後大家你好我好繼續做生意。因為西歐各國都在廢除核電站,尤其是德國,要100%廢除,那麼能源就是問題。風能和太陽能不論如何發展,都無法作為base load來維持電網,而美國的天然氣無法直接輸送到歐洲,不得不先液化,那麼價格就高几倍到十倍,歐洲有誰能出得起錢買?或長期買得起?
再看西方的制裁,除了不再做生意,比較有力度的是英國在金融方面的制裁,但一方面英國如今還有經濟是因為俄國的投資(去英國生活一段很容易看出這個國家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這些投資很大成分是貪官轉移資產的概念,如果英國制裁,客觀上等於防止俄國的高官轉移資產到海外,普京大概會寫一封感謝信給英國首相。
如今看到的是歐洲的農業瀕於破產,因為最大的進口國俄國不進口了,為此歐盟不得不給農民補貼損失,但估計只能補20%。如果俄國終止與美國的航天合作,美國在五到十年內將沒有能力使用國際空間站,這是目前美國最擔心的,反覆強調希望不影響空間項目的合作,但這不是能一廂情願的事情。因此普京手裡有相對多的牌,並不被動,看看其在國內的支持率的上升就知道了,也就是有體制優勢。
從普京在收回克里米亞的講話里可以看出,他已經放棄是成為歐洲國家的企圖,因為西方一直在騙他,也就是雙方對事件的結局的expectation不同,先眨眼的一定是西方。歐洲媒體的估計是制裁大概也就是類似格魯吉亞事件,六個月,冬季開始後,如果沒有改善,歐洲不少國家的政府會垮台,導致大選提前。而新上來的政府一定會把改善與俄國的關係作為重點,也就導致歐盟態度的改變。
另外,這次事件後,西方應該會徹底放棄北約繼續東擴的企圖,畢竟成本太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