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煙臺"通惠"號海難真相 |
送交者: 老小不什 2009月01月19日13:27:3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回 答: 瀏星雨:新中國“泰坦尼克號”續集---“通惠”輪海難真相 由 流星雨72 於 2009-01-19 00:41:39 |
-“海面上有一團火”
“我是島上第一個報警的人。”11月2日晚,記者趕到位於渤海海峽中段的大欽島時,個體司機宋先生對事發情形仍記憶猶新:“太慘了!太慘了!”只有4個村子的大欽島距煙臺約50海里,往北不到10海里即北城隍島,“通惠號”輪船是在北城隍島西面8海里處起火後向南漂移到大欽島西的。 10月28日晨6時許,宋先生有事外出,在路過島內的一座小山上時,看到西邊的遠處的海面上“有一團火”。在島上生活了35年的宋先生當即用手機報了警:“當時天還沒亮,不知道離這裡有多遠。看不到船,但是火看得很清楚。” 大欽港即派出船隻前往營救。大欽島邊防派出所一名戰士說:“當時風太大了,有八九級,我們的小船根本沒辦法走。”宋先生也說這麼大的風,平常並不多見。他看到島上前往營救的船“上到浪尖又下來,浪有三四米高”。 在這種情況下,“通惠”邊着火邊往南漂。“火併沒有一直燒。”宋先生提醒記者說,“它燒一會兒熄一會兒,然後火又突然衝起來。雖然沒聽到聲音,但我感覺是在爆炸。” 此時,小欽島“魯長漁2010號”船長吳榮傳憑30多年的出海經驗,已帶領10餘名船員前往出事海域。 小欽島離出事地點很近,大欽港一船長說,“估計只有幾海里”。7時50分許,2010號駛抵出事海域。船員們用纜繩把自己系在船上,營救遇險者。約一小時後,他們救起了第一位倖存者。至當天中午,共救起5位倖存者,此後打撈起來的遇險者,全都是屍體。 倖存者中傷勢最重的王樹連,當天下午被轉到醫療條件相對較好的解放軍大欽島醫院治療。“送來的時候呼吸都很困難,神經恍惚,不停地拉肚子。”院長王智忠告訴記者,“主要是天氣冷,再加上海水喝多了。” “他頭髮有燒過的痕跡。”宋先生說他特地到醫院探望了王樹連。宋先生轉述神智不清的王樹連對他說,船一起火他就跳了海,6個人死死地抱在一起。水太冷了,浪把大家卷過來卷過去。後來有兩個人不行了,眼睜睜就看着他們沉到海里。後來他就失去了知覺。 “通惠號”出事那天,海軍幹事林在連所在的駐旅順某基地先後出動4艘艦船參與營救。“10月28日凌晨7點,下面的雷達站接到求救信號,報告後,領導說‘先觀察’;15分鐘後,旅順港務局打來求援電話,要求部隊協助。”小林回憶那天的情形時,語氣里仍充滿緊張,“那天的浪非常大,出海時就已經是七八級,陣風都超過了9級。”營救船上的大隊長宋波說,他當了20多年的兵,在渤海灣里遇到這麼大的風也是第一次。“船傾斜五六十度。” 11點左右,小林所在的海軍救援船來到出事海域。“通惠號”不少人穿着救生衣跳下去的--小林回憶說,“那個紅顏色在海上特別明顯”,但是很顯然此人已經喪生。參與營救的士兵們用繩子拴住腰,把自己固定在甲板上,然後才下水。一個遇難者被打撈上來時,身上餘溫尚存。打了強心針,又進行人工呼吸,但沒出現奇蹟。小林後來從報上得知,他們打撈的5位遇難者,其中4位船員,一位司機。小林分析說,海水溫度太低,凍死的可能性很大。 可以對照的是,這條海軍護衛艦約4000多噸重,而出事的“通惠號”只有1500噸,小船在大風的海里發生危險的係數可想而知。 煙臺至大連航線是連接華東、華南地區與東北三省的最便捷的運輸路線,通過渤海海峽運輸比汽車繞行渤海灣運輸縮短了1800多公里,被稱為“黃金水道”。據專家介紹,渤海海峽南北岸之間貨物、車輛、旅客運輸呈快速增長之勢,2000年的運輸量是1990年的35倍以上。2000年,渤海海峽兩岸的年貨運量超過1800萬噸,過往車輛近60萬輛,旅客年過往量600多萬人次,計算下來,每天有1.64萬人往返於這一海域。 目前,渤海海峽南北岸之間已經形成了輪船散貨、集裝箱運輸、汽車輪渡、高速客船等多途徑的運輸格局。在南北岸之間從事汽車輪渡和客運的各種輪船近40艘。其中,以高速船和客滾船為代表,在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形成了“藍色公路”的競爭態勢。比如,大連港在1999年底就有22艘船投入大連--煙臺航線,其中客滾船高達18艘。而煙臺市客運碼頭的競爭也相當激烈,煙臺港、煙臺地方港、煙臺救撈局碼頭、蓬萊港、長島港、龍口港、萊州港7家港口(碼頭)都從事滾裝裝卸業務。 但是與“黃金水道”的經濟效益相比,這個水域似乎還有濃濃的死亡氣息。記者接觸到的龍口市民中,幾乎所有人都將“通惠號”與發生在1999年的“大舜號”海難聯繫在一起。 “大舜號”海難當初被有關部門認定為“人禍”,“通惠號”又屬哪類?記者與煙臺海事局、通惠號所屬的煙臺龍口港通海運公司聯繫,對方均以頗不耐煩的口氣告訴記者:“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之中,我們沒什麼好說的。”崔積德將事發原因歸結為海運公司的管理不善。他說,裝危險品的貨滾船再裝其他車輛,這本身就是違規。另外,車輛上船後,一般都要求用四個島鏈將車固定在船上,但他們還是讓司機拿塊木頭枕一下輪胎就完事。“浪一大船就晃,車子不就動起來了?摩擦之間咋會不出事兒?” “通惠號”是由47位自然人合股經營,據當地人說這當中有海員,“還有一些當地的幹部”。崔積德說事發後他從港務部門打聽到一個內部消息--當初,“通惠號”在“大舜號”海難後即被有關部門認定為安全不合格的船隻,但他們仍然買下來。“受利益驅動就隨便開船,早晚會出事。” 記者多次就上述事實向港通海運公司辦公室余主任求證,他一再推說沒時間接受採訪,“公司正在接受上級調查,一分鐘時間也沒有。” “水運市場的無序競爭”是這幾次海難後,被數次提起的一個話題。煙臺海事局常務副局長劉功臣向記者介紹說,一些公司“在效益與安全發生矛盾、衝突時,往往以犧牲安全來換取一時的效益”。他警告說,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及時解決,將嚴重影響水上交通秩序的穩定。 以煙臺—大連航線的“黃金水道”為例,購買一艘價值1000多萬元的舊船,兩三年即能收回成本。這使許多小航運公司,也冒險擠入這一市場。為求多賺錢、快賺錢,便不顧規定大量超載,不顧氣候條件貿然出海。在安全設施上不捨得投入,對船長、船員水平也把關不嚴。 “嚴格說起來,渤海灣里跑的船沒幾條能過關。”小杜是大連某船運公司專門開往返於煙臺—大連客滾船的“二鬼”(二副)。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剛剛應付了兩撥檢查團,馬上,第三撥就要來了。“不是又出事了嗎?一出事我們這兒查得特別緊。總是這樣,我們都習慣了。”小杜說,有一次他開船從煙臺回大連,當時海上的風已經有11級,“當時好多乘客嚇得不敢睡覺,都說我們:‘真是要錢不要命了。’許多船出事後,大家都罵船長,說他黑心,這麼大風的天氣還出海。其實,你們不知道,我們干船員的有什麼辦法?公司讓你開,多大的風你都得開,不開就下崗,反正還有那麼多人等着上船呢!” 大連某港口客運站侯站長記得10月28日那天的風特別大,他們公司的4條客滾船全都停了航。“我們公司的船都是萬噸以上的,還不敢開呢,聽說出事的那條船只有1500噸,不出事才怪呢!”侯站長說,從經濟利益角度,他也能“理解”一些船運公司的冒險之舉。“我們公司的這四條船,停開一次票面的收入就損入幾十萬,再加上固定成本的折扣,停一次的損失肯定不小。我們公司相對比較大,沒什麼關係,可對那些小公司而言,停開的影響就大多了。” “在渤海灣里跑的船,新船都能數得過來。”小杜告訴記者說。他所在的公司在當地規模比較大,所以開的是剛從荷蘭購得的新船,“其他一些小公司大多是從歐洲、日本買的二手船”。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渤海灣上的客滾船90%是從國外買的舊船,超期服役,甚至接近報廢狀態。山東省航運集團煙大汽車輪渡股份有限公司在1998年1月成立後,就分別從日本、挪威、丹麥、荷蘭、德國等國購買了八艘舊的客貨滾裝船。其中1999年出事的“大舜號”,即是1998年年5月剛從日本購進的服役5年的船隻,據說在渤海灣上的客滾船中還算好的。 據《中國交通報》提供的資料顯示,全國共有120多萬船員,其中海船船員有38萬多,這部分人群整體水平良莠不齊。在一些地方企業,一些特種船舶的適任船員缺乏,尤其是客滾船的適任船員供不應求。在海運學院專門學習輪機管理出身的小杜說,許多船員都不是專業出身。另外,在海上航行,有許多突發事件,對海員的專業素質、應變能力要求應該相當高。“從理論上講,怎麼防污染、防火演練,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條線上跑的船,有多少人會這些?” 作為一個從業者,小杜的感覺是:“現在是制度制訂得重複性多,而力度不夠。每出一個事故,總是重複檢查。”當年從海運學院畢業時,作為實習的一部分,小杜曾跟着船走訪了許多沿海國家。“在新加坡,十幾個人就把這些船運公司管理得頭頭是道,但在國內,二十幾號人管理我們一條船,還管不好。”據介紹,海監局由交通部與各省各組一套、各管一片,“誰都想管”的結果導致“誰都不好好管”,“其實,從表面上看,我們的檢查制度也挺嚴的,但很多管理者對這一行不是很懂,查到對我們不利的問題,我們一搪塞就過去了,也沒什麼事。” 11月1日上午9時,記者在龍口港售票大廳內看到一塊小木板上的告示說:“‘通泰’因船故障停航”。附近的貨運司機說:“這幾天沒人敢坐船,就像1999年煙臺海難一樣,好久都沒人敢坐。” 一個有意味的事實是,售票廳的一條宣傳橫幅上寫着:“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人人負責、確保安全。”一位買票未果的司機說:“這是剛剛掛起來的。”就在這前一天,調查組進駐龍口調查。 11月3日8時,記者在大欽島欲搭客輪返回煙臺,被告知當天不能開船,因為當天預報風力為6~7級,按規定達到7級就要停航。在碼頭另一側,一舊貨輪滿載水產品正欲啟航時,被一位港監人員扣留,他指着船長說:“這麼大的風還要走?事情就是這樣出的!”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毛主席親筆簽署的共和國第一張烈屬證 | |
2008: | 台海緊張時刻美國誘使日本對中國出招 | |
2007: | 中國人民解放軍投降能力略考 | |
2007: | 中國在國際利益爭奪戰中的驚人智慧 | |
2006: | 美國兩難的對伊拉克新戰略 | |
2006: | 美日軍演為何大幅縮水 | |
2005: | 老地主給毛新宇的一封公開信 | |
2005: | 危險苗頭:中日摩擦正逐漸向軍事領域蔓 | |
2004: | 大陸速戰速決戰略已成型 台軍2005備戰 | |
2004: | 先天不足戰績不佳 M-16風光不再即將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