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為了準確還原抗日戰爭的全過程,教育部於2017年下發《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規定從2017年開始,教科書中有關“八年抗戰”的內容全部更改為“十四年抗戰”,抗日戰爭的起點由“七七事變”更改為“九一八事變”!
雖然教育部將抗日戰爭爆發的時間從1937年提前到了1931年,足足提前了6年,但早在二十世紀初,日本就已經開始在東北地區駐軍了,並為入侵中國進行了“曠日持久”的預謀。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實力大漲,成為帝國主義國家,因而野心膨脹,“磨刀霍霍”,準備侵略全世界,但彼時的世界已被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瓜分完畢,因此日本將矛頭對準了實力較弱的沙皇俄國,準備“虎口奪食”,搶占俄國殖民地。
1904年,日本出兵東北,日俄戰爭爆發,此戰的結果令世界各國大跌眼鏡,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沙皇俄國竟然最終戰敗,日本因此將俄國在東北的所有特權一併接收,自此日本在亞洲有了殖民地。
日本在占領東北南部後,又藉口保護南滿鐵路權益,成立了一支所謂的“滿鐵”守備隊,加上之前留下的一個師團,共計兩萬人的部隊自此“紮根”在東北,這便是“關東軍”的前身
1919年,日本軍部將駐紮在東北的軍隊正式命名為“關東軍”,與此同時為了提升關東軍的地位,將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實行所謂的“軍政分離”。
經過此次“改革”,關東軍的權力和地位大大提高,實力迅速膨脹,據《中國近代史》所載:關東軍實力達到巔峰時,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約一百二十萬人。
這期間關東軍一直在預謀侵略東三省,為此於1920年設立了奉天特務機關,特務機關相繼製造了“皇屯姑事件”、策劃了“九一八事變”、炮製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可謂是“戰功赫赫”,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居功至偉”,因為被日本軍部授予“皇軍之花”的稱號!
那這朵“皇軍之花”是如何凋零的呢?
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後實力迅速膨脹,勢力範圍逐漸從南滿擴張到整個滿洲,到1941年“關特演”計劃實施後,關東軍的實力達到巔峰。
但也就是在同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隨着美國的參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局勢開始逆轉,日本負隅頑抗,抽調大批關東軍精銳支援太平洋戰場。
但這些精銳一去不復返,大都在中途島海戰,瓜島海戰中淪為炮灰,關東軍自此一蹶不振,這就是所謂的“盛極必衰”。
1945年,日本失敗已成定局,但自詡為“皇軍之花”,陸軍王牌的關東軍不肯接受這個現實,為了防備蘇聯紅軍南下,關東軍迅速補充兵員,人數一度達到七十萬之巨,數量雖多,質量卻是良莠不齊,大都是退役軍人重新入伍,甚至還有很多老人和小孩,就連武器都是從偽軍手中抽調而來,因此戰鬥力很弱,不可與之前的關東軍相提並論!
“皇軍之花”的末路,收穫頗豐的中國!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150萬蘇聯紅軍南下東北,全面進攻滯留在東北境內的關東軍,早已名不副實的關東軍在蘇聯紅軍的進攻下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僅僅十天后,關東軍最高指揮官山田乙三宣布投降,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所載:此次戰役中,關東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
此戰過後,在中國東北盤踞四十年之久的“皇軍之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戰過後,蘇聯對繳獲的關東軍武器不屑一顧,大筆一揮,全都送給了中國,這些武器雖然在蘇聯看來是“垃圾”,但還是要比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高上一個檔次,由於數量巨大,中國軍隊特意花費了好幾天的時間來接收這批武器裝備,可謂是收穫頗豐!
小結:
在中國盤踞時間最長,罪行最為惡劣的關東軍最終在蘇聯紅軍的全面進攻下“灰飛煙滅”,可謂是罪有應得,大快人心,唯一可惜的就是,不是由我國軍隊親自來處置這個侵華的“劊子手”!
如今距離抗日戰爭結束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曾經滿目蒼痍的中國已然走上了復興之路,放眼華夏大地,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盛況,但我們不能就此忘記昔日的仇恨,一定要銘記歷史,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