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俄羅斯把中國叫“契丹”?原因找到了!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08月15日13:01:4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500

世界各國對中國的稱呼主要分為兩類,最主流的是以“秦”音為基礎的“China”(不同語言的拼寫不一,如法語“Chine”)。

但在主流稱呼之外,一些突厥語和斯拉夫語系的國家卻稱呼中國為“契丹”,這其中以俄語為代表。

500

▲契丹人形象

契丹曾經只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而且契丹建立的遼朝也並沒有一統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政權,在16世紀之前,卻成為中國的通用名稱。當時的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都稱呼中國為“契丹”,後來隨着中西交流的密切,才逐漸改成以“China”為代表的稱呼。

但一些斯拉夫和突厥語系依然稱呼中國為“契丹”。俄羅斯等國家為什麼會選擇“契丹”作為中國的稱呼呢?是不是帶有歧視的意思?

500

▲契丹人建立的遼朝

一、契丹的崛起與對外交往

從漢朝開始,中國就通過絲綢之路,與印度、羅馬等文明有貿易往來。但限於語言不通和交通不便,世界對中國知之甚少,因此稱呼比較混亂。

在古印度的文獻中,以梵文稱呼“Cina”較為常見,該詞在佛教影響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這被認為是現代歐洲語言對中國(China)稱呼的起源。“Cina”就是來自“秦”的音譯,後來經過演化成了英語和德語的“China”、法語的“Chine”以及現代拉丁語的“Sina”。

雖然“Cina”這一名稱產生較早,但它一開始只是在中國周邊國家流傳。從10世紀開始,一個少數民族的名字—契丹,作為中國的名稱在歐亞大陸廣為流傳。

隋朝時期,契丹開始崛起。但這個時候中國北方草原是突厥人的天下,突厥憑藉着騎兵的力量,有了與中原王朝對抗的資本。而處在鬆散部落聯盟時期的契丹,力量相對弱小,只能依附突厥。

500

▲東突厥和隋朝

唐朝建立後,兵強馬壯的東突厥趁唐朝初立,百廢待興之際,多次入侵唐朝邊境。為了解決北部的禍患,唐朝多次派兵征討突厥。為了挾制突厥,唐朝採用賞賜、和親等手段籠絡契丹各部落,契丹在唐朝的扶持下獲得了一定發展。

突厥最終敗在了唐朝之手,一蹶不振。而歌舞昇平的大唐在公元8世紀爆發了安史之亂,由盛轉衰,自此再也無力顧及北方游牧民族。契丹趁唐和突厥衰落的機會,逐漸壯大力量,到了唐朝末年已經成為草原上一支強大的力量。

500

▲公元700年,唐朝北方少數民族形勢圖

907年唐朝滅亡,中原陷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混戰。契丹則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建國。916年,阿保機稱帝,國號契丹(後改國號“遼”)。先後征服了北方的廣大地區。

統一草原的契丹趁中原各割據王朝混亂,占領了燕雲十六州(北京到山西大同一帶)。自此契丹以燕雲十六州為基地,積極向南擴張。

500

▲五代十國時期和燕雲十六州的位置

混亂的中原地區在960年迎來統一的曙光。趙匡胤建立宋朝,逐漸統一了中原地區。站穩腳跟的宋朝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與契丹進行了多次戰爭,但都以失敗告終。

500

▲宋遼對峙

契丹軍隊前鋒離宋朝都城最近的時候僅僅150多公里。契丹憑藉着強大戰鬥力迫使北宋賠錢求和。

契丹在與宋朝交往中,積極學習並推廣漢族文化。漢族的飲食、服飾以及各種典章制度在契丹廣泛傳播。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契丹,和宋朝一樣也自稱為“中國”。

500

▲應縣木塔,遼朝著名建築

經過多年的擴張,契丹在其最鼎盛的11世紀,控制了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的廣大領土。

契丹人雖然只控制了中國北部,但他在兩個多世紀的統治中,有效地隔斷了宋朝通過陸上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的直接聯繫。而且契丹還依靠北方的草原絲綢之路將中國的文化以及絲綢等特產傳入西方。波斯、大食(阿拉伯帝國)等國紛紛遣使通好,契丹還曾與大食通婚。

契丹的強盛蓋過了宋朝對中亞、西亞的影響力。當時西域的高昌、回鶻甚至更往西的喀喇汗國,都選擇依附契丹。契丹的強大與先進,直接導致了西方只知有契丹,而不知有宋。在中西亞居民眼中,說漢語、穿漢服的契丹人成為了中國的代表,契丹作為國家的名字,也傳到西亞等國。

500

▲公元1111年的遼朝

在契丹稱雄一方的時候,東斯拉夫人剛選擇信奉東正教,建立統一的封建政權基輔羅斯(俄羅斯)。基輔羅斯不論和契丹還是宋朝之間都沒有直接的往來,在道聽途說中,認為契丹就是中國。

500

▲基輔羅斯(882-1240),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統一國家

再強大的政權也有落幕的時候,1124年,契丹被金和宋朝聯手消滅,其宗親耶律大石率殘部向西北遷移,建立了“西遼”。西遼向東難以撼動金朝,只能不斷向中亞地區擴張,西遼控制的最西方到達鹹海以西。

500

▲金滅遼和北宋

西遼稱霸中亞近百年時間,進一步將先進的華夏文明傳入西方,漢語、漢人的建築藝術、坑式取暖技術等相繼通過中亞傳播。契丹的影響可不僅僅止於此,他們還在今天的伊朗地區建立了後西遼國。

中國先進的政權體制以及農業技術藉助契丹人之手傳入西亞。在語言和交通不通的條件下,斯拉夫語系、突厥語系的國家並不知道中國頻繁的朝代更替,他們仍然以為契丹是中國的主人。

500

▲宋、金、西遼的位置

從契丹建國接受漢族文化,到西遼,乃至到後西遼國,契丹統治者始終以中國正統自居。在古代東西方交往不便的情況下,帶有強烈中原文化特徵的契丹人成為了中國的“代言人”,他們的行為方式嚴重影響了西方人的判斷。

在阿拉伯兵書《馬術和軍械》中,稱呼中國火器為“契丹火槍”,中國紙張為“契丹紙”。當時古英語、古西班牙語中等都稱呼中國為“契丹”,古英語中就有“契丹”延伸出的詞語“Cathay”,在漢語中有時被譯為“國泰”。

500

▲香港國泰航空

二、蒙古西征和馬可波羅的傳播

遼朝滅亡後,宋朝仍未能實現國家統一。相反,一個更強大的游牧民族—蒙古從草原興起。13世紀初,蒙古部落的成吉思汗統一中國北方。蒙古人雖然漢化程度低,但戰鬥力極強,在對外戰爭中可以說是百戰不殆。

1219年,成吉思汗為了嚴懲殺害蒙古使者和商隊的中亞帝國花剌子模,發動了第一次西征。到1239年,蒙古軍隊已經占領了基輔羅斯(俄羅斯)大部分領土。蒙古統治時期,稱中國北方(曾經遼金的統治區域)為契丹,而稱呼中國南方(南宋統治區域)為蠻子。

500

▲蒙古帝國時期,中國南方被稱為蠻子(Manji)

歐亞大陸西端的人並不了解中國的政權交替和各民族分布。因此契丹這個名稱在以訛傳訛中,泛化成對中國的稱呼,並通過蒙古人一路傳給西歐。特別是在蒙古人直接統治下的中亞、西亞地區,都已習慣用契丹來稱中國。

500

▲元朝和四大汗國控制範圍

羅斯受蒙古統治近200年,很多突厥語和蒙古語的詞彙進入到羅斯的語言。他們也按照蒙古人的習慣稱中國為“契丹”。

如果說語言、交通的不便造成了羅斯人對中國稱呼的“張冠李戴”,那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則是通過自己的敘述將這個錯誤擴大。

500

▲馬可•波羅

1275年,馬可•波羅隨父親和叔叔通過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在中國生活了20年。回國後,他依照回憶,寫成《馬可•波羅遊記》。

500

▲馬可波羅到達中國時,宋元還在繼續對峙中,直到1279年

在遊記中,馬可•波羅採納了蒙古元朝的稱謂,仍將遼金統治的北中國稱為契丹。但歐洲人並不了解遊記中的“契丹”具體指的是哪個地方。

因此在他們眼中,《馬可•波羅遊記》中的契丹,就是指中國。“契丹”在馬可波羅光怪陸離的描述中,傳遍整個歐洲。1404年的西班牙公使就用契丹稱呼中國。

500

▲稱呼中國為契丹的西班牙公使—克拉維約

三、契丹只是中國的一部分

從10世紀到15世紀,包括羅斯在內的歐洲諸國,對中國不甚了解,也不知道契丹與中國的關係。地理大發現後,哥倫布就是揣着《馬可·波羅遊記》,想要找到遍地珍寶的“契丹”。

14世紀,蒙古人的統治遭到重創。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取代元朝成為了中國的新主人。

統治羅斯的蒙古金帳汗國也走向衰落,1480年羅斯人建立的莫斯科大公國(俄羅斯)獲得獨立。蒙古統治雖然退去,但它對羅斯人的影響仍在,莫斯科大公國及其之後的沙俄仍按照傳統的“契丹”來稱呼中國。

500

▲羅斯人擺脫蒙古控制重要戰役——庫利科沃戰役

明朝建立後,為揚國威多次派鄭和下西洋。鄭和將中國的絲綢、瓷器等精美的工藝品通過海路傳入西亞、非洲等地。伴隨着鄭和的遠航,尤其是中國精美瓷器(china)的流行,“China”的名稱通過海路傳到西亞等地。但這個時候的西方國家並不清楚“China”與“契丹”的關係,認為他們是兩個國家。

繼蒙古人之後,東西方的陸上交往因為奧斯曼帝國的興起而斷絕。奧斯曼帝國不許歐洲人穿越其控制區,歐洲人為打破奧斯曼帝國的阻隔,發起了大航海運動。

地理大發現後,一些西方人開始沿海路到達中國。1511年,一個叫歐華利的葡萄牙人來到廣東。由於當時南亞和東南亞諸國都稱呼中國為梵文詞源的“Cina”。從此之後,以“秦”音為基礎的“China”這一名稱通過葡萄牙人開始廣泛流傳。

歐華利來華70年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通過海路來到中國,他通過自己的研究向西方國家明確了“契丹”與“China”本是一體。

1582年,利瑪竇進入中國傳播天主教。利瑪竇為了更夠更好地傳教,積極學習中文和中國的典章制度,還到中國各地遊歷。在遊歷中利瑪竇發現蒙古和蠻子(南中國)之間,並沒有馬可·波羅所說的“契丹”國。

500

▲利瑪竇與徐光啟

1601年,利瑪竇來到明都北京,他根據自己在中國的遊歷以及對於經緯度的實測,十分確定地告訴歐洲朋友說:契丹只是China的一部分。

利瑪竇之後,歐洲出版了《利瑪竇中國札記》,明確了從印度的“Cina”到馬可·波羅的“Cathay”(契丹),再到葡萄牙人提出的“China”,這些名稱實際上都是指的中國。

500

▲利瑪竇到達北京的路線

通過歐華利和利瑪竇的傳播,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稱呼更傾向於以“秦”音為基礎的“China”。從中英《南京條約》開始,在中外各條約中,屢次將大清翻譯成“China”。“China”開始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最廣泛稱呼。

500

▲稱呼中國為“契丹”的語言

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斯拉夫和突厥語系的國家儘管也知道“契丹”只是整個華夏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地方。但出於歷史傳統,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依然把中國稱為“契丹”。

—(全文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華南理工的新校歌?
2023: 經典反特電影《羊城暗哨/Secret Post i
2022: 日寇投降77周年錄屈原《招魂》一首以
2022: 呵呵呵,從裴珞犀的小兒子也在侵台飛機
2021: 阿富汗總統逃往他國後 塔利班命令部隊
2021: 本周的兩個重磅新聞 讓世界重新認識中
2020: 美軍:中國明年1月19-21日解決台灣
2019: 賣國檔案:吉鴻昌收復多倫,蔣公批示-
2019: ▲New York Times: HK’s Challeng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