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為何遲遲沒有行動? |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09月02日16:27:2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自7月31日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遇害以來,伊方一直高調宣稱要報復以色列,可一個月過去了,遲遲未見行動。 8月25日凌晨,與伊朗關係密切的黎巴嫩真主黨終於按奈不住,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數百枚火箭彈、導彈及無人機,以軍方隨即出動約100架戰機空襲黎巴嫩——這是雙方隔空交火十多個月以來最大規模的衝突。 發射完火箭彈後,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主動給局勢降溫,稱“黎巴嫩人可以鬆一口氣了,對以色列的報復已經結束”。 隨着以黎局勢從懸崖邊上被拉回來,所有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到伊朗身上,壓力之下,伊朗國防部副部長庫雷希出面表示: “在等待我們的報復時,(以色列)正處於焦慮和恐慌之中,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回應將不可預測。”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伊朗遲遲沒有動手呢? 八月中旬以來,美國多次宣稱伊朗即將發起報復,但均未應驗。 1、 實力層面的欠缺是伊朗謹慎行事的根本原因。 這裡的“實力”倒不是說伊朗綜合國力不如以色列,而是伊朗很難支撐起一場針對以色列的空戰與防空戰爭,除非爆發大規模地面作戰,否則造成的傷害將是不對稱的。 伊朗空軍只有少量七十年代美國出口的F-14戰機和部分九十年代初俄羅斯生產的米格-29.絕大部分戰機服役時間超過三十年,有些甚至高達半個世紀;連它現有的空軍基地也大都是巴列維時代美國參與建設的,在華盛頓眼中宛如“透明人”。 伊朗2023年曾向俄羅斯訂購了一批蘇-35.可戰爭期間俄空軍自己都不夠用,交貨周期面臨着很大變數。 反觀以色列,以空軍相當於西方大國的配置,擁有600多架各式飛機,包括39架F-35、66架F-15和175架F-16.綜合實力不弱於英法。 至於說防空系統、偵查系統等領域,以色列擁有美國的全天候支持,差距就更大了。 即便不考慮美國介入的情況,僅以伊雙方用戰機和導彈互相攻擊彼此本土,伊朗也將處於明顯劣勢,它不適合跟以色列打一場高科技戰爭。 在“代理人戰爭→空中遠程打擊→全面地面戰爭”這條升級軸上,伊朗目前採取的“代理人戰爭”模式已經是最優策略。 實際上,就在以色列暗殺哈尼亞後的第二天、伊朗宣稱要實施報復之際,美國立即向中東增派了一個航母戰鬥群和一個戰鬥機中隊。 截至目前,美國在該區域兵力包括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林肯”號航母戰鬥群、“巴丹島”號兩棲攻擊艦以及“喬治亞”號巡航導彈核潛艇,外加空軍F-22編隊。 8月25日,美國防長奧斯汀與以色列防長加蘭特通電話,重申對以色列的支持,並表示已下令兩個航母戰鬥群繼續駐紮中東地區。 軍事專家指出,雙航母戰鬥群是標準的戰鬥編組,美國如此興師動眾,顯然在為一場作戰行動在做準備。 僅僅應對以色列一家就已經捉襟見肘,如今再加上大批美軍,伊朗怎能不謹慎行事呢? 伊朗空軍F-14A戰機。1979年之前伊朗共接收了79架F-14.目前24架服役中,仍是伊朗空軍最先進的飛機。 伊朗在戰術導彈和無人機領域有着不俗的實力,但防空系統方面是其短板,主要以俄羅斯S-200、S-300和一些本土化產品為依託,面對先進空軍時非常吃力。 2、 加沙停火談判目前到了關鍵階段,哈馬斯迫切希望停戰以恢復元氣。 原本大家以為哈尼亞身亡和“強硬派”辛瓦爾接棒會影響哈馬斯的和談態度,但現在看辛瓦爾似乎延續了哈尼亞路線,公開發表聲明呼籲制定和落實加沙停火計劃。 假如伊朗實施大規模報復,恰好中了內塔尼亞胡的下懷,後者原本就是在西方壓力之下被迫去談判的,一直想盡辦法破壞停火。 此時“引而不發”,可以某種程度上作為停火談判的籌碼,給哈馬斯加分。 一旦這張牌打出去,效果如何暫且別論,以色列方面肯定會“得理不饒人”,在西方繼續扮演“受害者”角色,哈馬斯的處境也將更加艱難。 換句話說,伊朗報復以色列是為了哈馬斯,但哈馬斯現在其實更關心停火以及戰後生存權問題,不希望局勢再惡化。 8月9日以色列同意恢復談判,目前正在卡塔爾緊鑼密鼓進行,這次機會某種意義上是哈尼亞身死換來的,哈馬斯方面很重視。 3、 伊朗和民主黨政府是有默契的。 新千年以來,美伊關係的一個基本規律是共和黨對伊強硬、民主黨對伊溫和。 小布什時期,美國一度傳出要用軍事手段徹底解決掉伊朗的消息,最終限於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施。 奧巴馬上台後,改變了前任的強硬姿態,向伊朗拋出橄欖枝,並達成《伊核協議》——時任副總統的拜登是支持與伊朗達成協議的關鍵人物之一。 2018年5月8日,川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重新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經濟制裁,他表示“這個協議爛透了,令所有美國公民蒙羞”。 2021年拜登就任總統後,伊核問題六國(五常+德國)於當年4月同伊朗在維也納重啟核談判,只不過因俄烏戰爭等事件的影響最後不了了之。 總而言之,伊朗方面對民主黨政府是心存幻想的,不願意徹底鬧僵,而對川普則不抱任何希望。 剛剛過去的8月27日,哈梅內伊在會見新一屆政府內閣時暗示,伊朗可能與美國恢復伊核協議履約談判,他稱“伊朗與敵人接觸沒有壞處”——美聯社隨即打出“伊朗領導人為與美國就核計劃展開談判打開大門”的標題。 站在伊朗角度,此時大打出手一方面將與民主黨政府撕破臉,另一方面無異於幫助川普上台(中東大亂會挫傷民主黨選情),這顯然與伊朗的長期利益不相符。 2013年11月24日,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結束談判後,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與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握手。 4、 中國和俄羅斯均不希望伊朗把事情鬧大,也無法給予其實質性支持。 現階段中國在中東地區幾乎沒有任何軍事存在(《中國的海外軍事基地》),避免高風險的軍事介入仍是首要目標。 站在中方角度,除非美國大規模地面入侵伊朗並陷入戰爭泥潭,否則伊朗危機對美造成的消耗將忽略不計,反倒是容易攪亂中國與區域內阿拉伯國家的經貿能源合作。 尤其考慮到伊朗的體制與社會現狀,與其讓伊朗冒極大風險去挑戰美國,不如勸說其從長計議,充分利用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廣泛影響力。 而站在俄羅斯的角度,它雖然在敘利亞有少量駐軍,也可以通過裏海通道與伊朗直接進行聯繫,但當前深陷烏克蘭戰場劇烈消耗,早已分身乏術。 俄國非但無法支援伊朗,還依賴伊朗給它的支援。 某種意義上講,伊朗是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期間最重要的軍事外援國,假如伊朗自身陷入一場戰爭,將嚴重限制它對俄軍事供應的能力,所以俄國也不希望德黑蘭去“犯險”。 “南北貨運走廊”是俄羅斯高度重視的一條對外生命線,普京近期訪問阿塞拜疆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鞏固、升級該通道,而伊朗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那誰希望打呢? 以色列強硬派。 過去二十年來,內塔尼亞胡一直試圖讓美國與伊朗開戰,小布什、奧巴馬、川普、拜登這四任美國總統都在不同時期面臨來自以色列攻擊伊朗的壓力。 以強硬派已經厭倦了針對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日復一日的“割韭菜”“打地鼠”遊戲,他們希望拉着美國打一場全面戰爭,一勞永逸解決掉伊朗威脅。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國際局勢中,我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棋盤上,每一個國家都是棋手,而每一次的動盪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着整個世界的平衡。 在這樣的背景下,擁有一個移民身份的顯得愈發重要。它不僅僅是一張可以自由穿梭於不同國家的通行證,更是一種保障,一種在動盪中尋求穩定和安全的策略。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俄宣布:若核污水檢測不達標 將武力干預 | |
2023: | 全國新疆化,深圳買菜刀要登記 | |
2022: | 其則不遠 | |
2022: | 21世紀新政21st Century New Deal(15 | |
2021: | 倉皇跑路的美軍如何處理在阿富汗的遺留 | |
2021: | 解放軍艦機給日本、台灣軍方上了“開學 | |
2020: | 反隱身雷達探測:美國7800公里,俄6400 | |
2020: | 印度陳兵邊境,中國為什麼一直容忍印軍 | |
2019: | 消耗掉戰爭的意願才能贏得和平 | |
2019: | 總罷工期間,不少工人離開香港,北上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