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評台灣大選
送交者: CG 2004年03月21日13:56:2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台灣大選結果不是所謂民意的勝利,而是卑鄙政客方對相對單純方政客 的策略勝利。選前適得其時恰到好處的槍聲,放出了數十萬票,其中大 多數投向獨方;同時禁錮了親國民黨的二十萬台灣將士。兩相疊加,前 後差票就近百萬之數。選票之前,台獨當局不但固守台南台獨陣營,並 鼓動台獨方民眾以黑幫形式通過對潛在親國親方民眾的威脅震懾、達到 嚇阻他們投票或者棄投的目的。同時又主動出擊,在台中台北的國親後 方國親疏忽的地方,通過賄選等,從國親手中又搶得大批選票。其後計 票上台獨當局牢牢操縱之,使廢票數竟高出雙方差距票十餘倍,再次證 明了所謂民主大選,不過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滑稽鬧劇而已。

這場大選鬧劇,也證明了所謂民主和民意,是完全可以被少數政客所操 縱和愚弄的。當然,此次所謂大選所以如此空前激烈,險象環生,在在 因為此乃國民黨不願入棺的最後殊死一擊;而對台獨,也是在進一步實 現台獨目的中的一次里程碑,對它來說,國民黨這一所謂“外來政權” 僵不死,就是它的眼中釘肉中刺,就無法完全自如地實現它的台獨目的。 因此,此次它使出種種卑鄙下作的手段,就是要在國民黨的棺材板上, 牢牢訂上一顆釘子。

台獨此次所以能得逞,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台灣的經濟情況雖然在陳 水扁當陣四年中,已經有較大惡化,但尚未十分惡化,至少還沒惡化到 將吃飯問題提到最高的重要性來。大陸試圖通過經濟牌來影響台灣民眾 的走向,因此寧可犧牲自己,以每年數百億美元赤字,來支持台灣的經 濟,江公子和王永慶那樣折騰,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證。如此則其結果 適得其反,台灣民眾不但不會考慮到祖國親人的良苦用心,其效果反還 抵消了台獨當局因為無能所帶來的負面效果,而得以放手去搞台獨。所 謂“飽食而思淫慾”,這種情況下,經濟牌的用處不但有限,甚至還成 了台獨的經濟基礎。這從此次打經濟牌的國親一方的失利,也可以得到 證明。喊“相信台灣人民的智慧”的連戰先生,現在應該最明白所謂的 台灣民眾智慧,到底有多高的智商。

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大陸過去幾年來的對台經濟策略,是徹底失 敗的。在未來如果要想再打此牌,那麼就必須着手將台灣的經濟打爛, 打到台獨分子吃不飽肚子。換言之,大陸方在後大選時期,作為反制台 獨之策略,必須首先加快縮小雙方財政赤字。

大陸對台策略,除了上述經濟策略完全失敗外,帶有濃厚江色彩的色厲 內荏、雷聲大而雨點小,也是個問題。當年老毛要出兵朝鮮,發表一個 聲明,讓老周召見一下印度使節,也就足夠了,又焉用全世界一百多個 國家挨家挨戶敲門去哭訴哀求諒解支持讓人捧錢場?吾是以知其必不能 為也。江的特點,大家都很清楚,而他的對外策略,則也無不包含了這 一揚州特色。此外,如昨日所說,過去十年的爛加封壇拜將等措施,使 得軍隊高層被嚴重腐蝕化、麻醉化,軍隊中有志氣和能力之士無法提升, 而無能的只會溜須拍馬的屍居其位者眾而擋道,這些人既無大功而暴居 高位,自然就不會輕易捨棄,而且會越發貪婪,無不想及時撈一把。所 謂“小人異進而難退”,是君子者有多少戀棧的,唯小人則如此。以至 於連連出現高層為敵間諜的情況。如此頻繁,也實在是史所罕見了。欲 兵凌台海,則首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在軍隊中,去掉一批屍居其位者, 提拔一批有正氣有才華有謀略知兵的中壯年將領人才。這也是在未來幾 年之內,必須急待解決的問題。

此次大選還注意到,很多追求祖國統一的愛國台胞,在台獨囂張氛圍面 前,感受到極端的孤立無助。可以說,大陸當局對此,負有主要的責任! 大陸這幾年的消極無所作為,只能更加助長台獨的囂張氣焰。這點也是 最可憂慮的!如果此次大選之後,當局還無法採取斷然有效的措施,還 在那裡“聽其言觀其行”,那麼台灣愛國志士之心必已涼透,台獨氣焰 必將越發囂張,天下華人也將失望已極,而以美國日本為首的外國勢力, 在目前的觀望之後必將跳出來,轉而公開支持台獨分子。到時,則台灣 又要重現滿清末年割讓日本、琉球為日本所強占時的情境,而台灣獨立 也將名副其實。那樣,則當代的中共領導人,就算經濟搞的再好,恐怕 也將為天下華人所怨、難免要被訂上歷史的恥辱棒了。

CG 匆匆急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美國謊言的相關資料
2003: 美國倒薩戰爭爆發 下一個打誰?
2002: 美國公眾對中國看法的深度分析
2002: 核武閃擊式立體三棲登陸台灣戰法之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