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朝鮮戰爭的勝利者? |
送交者: 自鋒流 2004年07月02日17:34:5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誰是朝鮮戰爭的勝利者? --------------------------------------------------------------------------------
南北朝鮮雙方首腦人物,無疑都是非常希望發動戰爭的,以便通過戰爭達到統一朝鮮半島行政管理的政治目的。南北朝鮮統治者都迫切希望自己主張的社會制度能在朝鮮半島占據絕對統治地位。 然而戰爭究竟是如何爆發的?各方面說法很不一致,對此我不想做更多評論,因為在戰爭爆發的表面現象之下,還有着更深一層的大國陰謀。 從目前可以看到的資料和種種跡象分析,朝鮮戰爭很有可能是前蘇聯統治者斯大林的計謀,其目的就是為了削弱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實力,讓美國深陷在朝鮮戰爭中無法自拔,同時通過慫恿中國出兵,讓中美兩國在無限擴大的戰爭中兩敗俱傷。 在二戰結束前夕,當美國在廣島扔下原子彈,極大震撼了日本統治者的戰爭意志後,斯大林選擇最佳時機,終於向日本宣戰,並派遣蘇軍快速進入中國東北廣大地區,同時向朝鮮境內迅速推進。此時美國還來不及派軍隊到朝鮮接受日軍投降,便匆忙向斯大林提出38度線南北受降區域的劃分方案。出乎美國的意料,斯大林立刻接受了此方案,並命令已經越過三八線的部隊撤回到三八線以北地區。1945年9月8日,美國部隊在仁川登陸,開進漢城。 美國政府最初期望先由美,蘇,英,中對朝鮮託管一段時間,待局勢平穩後,通過組建包括各方力量的聯合政府,讓朝鮮重新恢復獨立地位。但由於南北雙方政治領袖從本質上水火不能相容,最後在三八線南北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政府,導致南北朝鮮長期分裂局面。 1948年底開始,美蘇開始從南北雙方撤軍。美國繼續拋出一個方案,要求聯合國組成一個委員會,負責在朝鮮全境進行選舉,由選舉產生的合法政府控制整個朝鮮。可惜這個計劃並沒有得到實現,不可挽回地使得朝鮮陷入一個悲慘境地。 1950年6月,美軍剛剛完成從南朝鮮全部撤軍的行動,朝鮮戰爭突然爆發。北朝鮮入民軍越過三八線,勢如破竹,多路步兵縱隊在坦克掩護下,沿兩條主要公路直撲漢城。南朝鮮草草組建的軍隊不堪一擊,迅速潰敗。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立即要求聯合國安理會舉行特別會議,通過聯合國安理會討論解決問題。蘇聯駐安理會代表馬立克由於台灣國民黨政府仍然占據聯合國席位問題,一直拒絕出席安理會。甚至當聯合國秘書長特里格夫 • 賴伊明確告訴馬立克關於安理會要馬上討論表決朝鮮問題的消息時,馬里克仍然拒絕出席安理會。 實際上蘇聯代表如果出席安理會並一旦使用否決權,那麼美國根本就無法組建聯合國軍出兵朝鮮,最起碼在道義上也會陷入尷尬境地。蘇聯的這些舉動一直令人不可思議,後來一些學者認為,蘇聯故意不出席安理會,就是意圖讓美國深深捲入遠東事務,迫使美國抽調其歐洲作戰部隊,同時讓華盛頓跟北京糾纏不清,以便擴大自己在歐洲的勢力範圍。 美國政府最初非常謹慎,嚴格控制戰爭規模,只是決定動用海空打擊力量對進入三八線以南的北朝鮮人民軍進行打擊,不允許己方戰機飛越三八線以北,目的只是要求北朝鮮軍隊退回到三八線以北即可。但是由於天氣原因,空中打擊並未奏效,南韓軍隊兵敗如山倒,朝鮮人民軍的坦克卻迅速挺進。美國如不馬上採取緊急措施,整個朝鮮半島必將陷落。 本來美國戰略重點已經確定優先考慮歐洲,對遠東朝鮮半島並不是很在乎。然而隨着朝鮮半島局勢日益危急,面臨重大抉擇的關鍵時刻,美國決策人物之間開始發生分歧,對遠東重要戰略地位重新進行了評估。 美國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擴大化上起到了主導作用。首先,在未獲華盛頓批準的情況下,麥克阿瑟就已經擅自下令轟炸三八線以北軍事目標。然後,麥克阿瑟利用時空阻隔條件,逼迫華盛頓上司在深夜做出派遣地面部隊的重大決定。然而美國上層決策人物經過反覆權衡,還是沒有同意讓台灣國民黨軍隊參戰。 美國就是這樣,在高層決策人物的瞻前顧後下,猶猶豫豫地被拖進朝鮮戰爭。 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美國組建聯合國部隊,指派各部隊司令官,並授權美國指揮下的統一司令部使用聯合國旗幟。這樣一來,美國便獲得了合法出兵朝鮮的道義上的支持。 聯合國軍仁川登陸一舉成功,一下子助長了美國朝野擴大戰果的欲望,麥克阿瑟不顧中國共產黨政府的警告,揮師北上越過了三八線。 正當麥克阿瑟意圖橫掃朝鮮半島時,北朝鮮開始出現大量中國部隊。美國上層立即對此展開辯論,國防部長馬歇爾警告說,美國無論是單獨的,或是作為聯合國的一個成員,都不應該捲入與共產黨中國的全面戰爭。否則就會陷入蘇聯人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布雷德利也說,“這也反映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看法。如果我們讓自己捲入對中國的一場大戰,那麼我們在歐洲的兵力就不能繼續壯大。” 由於面臨共產黨中國軍隊在兵力上的絕對優勢,麥克阿瑟孤軍深入的部隊潰退到三八線以南。麥克阿瑟在一封電報中抱怨說:“委派給他的部隊的任務已經超出了其能力。目前,由於鴨綠江封凍,中國人開闢了越來越多的增援和補給通道,這使我們的空中力量無法實施封鎖。顯然,我們目前的軍力不足以應付中國人的這一場不宣而戰的戰爭,天時地利對他們更為有利。” 麥克阿瑟對杜魯門在朝鮮進行有限戰爭的政策深表不滿,要求美國繼續增兵以擴大朝鮮戰爭規模,因此跟杜魯門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美國參眾兩院也堅決反對擴大戰爭規模,擔心朝鮮戰爭會演變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政府面臨如何擺脫朝鮮戰爭的重大抉擇。杜魯門認為,美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只要這個敵人還沒有捲入戰場而在幕後操縱,美國就決不能在朝鮮浪費自己的力量。 有鑑於此,杜魯門的第一項措施就是撤銷了麥克阿瑟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美軍總司令和遠東美軍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緊接着,1951年7月,雙方開始談判以求儘早結束戰爭。談判期間,雙方仍然在戰場上打打停停,1951年11月28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然而小規模戰鬥一直不斷。 杜魯門曾向蘇聯官方表示:“現在,你們是願意結束在朝鮮的行動,還是準備讓中國和西伯利亞被摧毀?兩者隨你們選擇,要麼你們接受我們公正合理的建議。” 1952年艾森豪威爾當選美國總統後曾暗示,他可能使用國民黨部隊和部署在沖繩可攜帶核武器的飛機擴大戰爭。同年五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如果共產黨中國不接受合情合理的和平條件,決定針對中國東北採取海上和空中行動,包括戰略上和戰術上廣泛使用原子彈,對中國造成重大心理壓力,以完全結束戰爭。 真正對徹底結束戰爭起到決定性意義的是,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使得蘇聯領導人開始忙於內部勾心鬥角,無暇顧及國際事務。1953年7月23日,終於給長達三年之久的朝鮮戰爭劃上了句號。 總結朝鮮戰爭,如果美國政府堅持最初的有限戰爭設想,本來仁川登陸成功後,就已經可以及時結束朝鮮戰爭。然而在麥克阿瑟這位缺乏世界整體戰略眼光只具有地區觀念的將軍慫恿下,將戰火燃到鴨綠江邊,招致中國出兵,不僅使得美軍人員出現重大傷亡,同時也使得戰爭不可避免的延長了時日。 從各國利益上分析,斯大林計謀差點得逞。朝鮮人民軍的組建訓練以及武器裝備無疑都是由蘇聯提供的。斯大林的主要目的就是唆使北朝鮮挑動戰爭,迫使中國出兵把戰火燒到中國大陸,吸引美國從歐洲抽調主力到遠東地區,已達其擴大在歐洲勢力範圍的目的。然而由於美國及時調整了其世界戰略,儘快結束了朝鮮戰爭,沒有讓蘇聯完全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蘇聯除了向中國賣軍火讓中國背上一個沉重債務包袱外,基本上是一無所獲。 中國出兵朝鮮,實際上差點造成深重的民族災難。因為萬一美國高層決意擴大戰爭規模,將戰火燒到中國大陸,必將給中國的國計民生造成極大危害。戰爭結果,除了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外,中國還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債務包袱,並在國際上失去了提高地位的機會。同時朝鮮戰爭還妨礙了中國及早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時機。實際上美國本來已經決定放棄對國民黨的全面支持,朝鮮戰爭的結果卻加強了美台的軍事同盟關係。 雖然朝鮮戰爭是錯誤地點錯誤時間與錯誤敵人打的一場錯誤戰爭,然而真正的獲利者卻是美國。通過這場戰爭,美國利用東亞國家害怕共產主義軍事擴張的恐懼心理,強化了自己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存在,穩定了遠東地區的軍事同盟關係,使得日本,韓國,台灣乖乖處於其軍事保護傘下,客觀上為日韓台的經濟繁榮發展提供了可靠和安全的環境。在日韓台經濟發展過程中,美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很多中國人都樂觀地認為,在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徹底打敗了美國軍隊,因此美國的軍事力量並不是不可戰勝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熟悉朝鮮戰爭歷史,普遍感覺朝鮮戰爭使得中國人終於可以揚眉吐氣。這種情緒助長了中國普遍存在的民族主義向偏激方向發展,很多年輕人甚至主張向美國宣戰,以便再次證實中國人應有的民族氣概。 這種思潮非常有害,因為這些人不明白,戰爭絕不是靠什麼民族氣概等精神作用就可以戰勝對方的。戰爭沒有充足的國力做支撐,根本就沒有取勝的希望。 現政府一再強調,中國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經濟,而發展經濟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充實國力嗎?如果中國只是為了激昂民族氣概便採取反美政策,對中國究竟是有好處呢還是有害處?美國目前在世界上空前強大,政治經濟軍事都無與倫比,美國到底是怎麼強大起來的?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對此深入思考。因此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應該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力度,迅速提高國民素質,以便能夠適應未來世界格局的種種變化。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要不要寵愛香港?--兼談香港的責任和義 | |
2003: | 中國人,不要再給自己找藉口了! | |
2002: | 中共中央特科--白色恐怖下的特殊警衛 | |
2002: | 中共中央特科--白色恐怖下的特殊警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