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軍下一代洲際導彈也只能湊合 起飛重量不如東風41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20年09月14日19:26: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下稱:諾格)終於斬獲美國空軍133億美元大單,贏得了下一代“陸基戰略威懾”洲際彈道導彈(下稱GBSD)的30年大合同。這些GBSD導彈將在2029年1比1取代400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

和B-21一樣,GBSD開局只有一張圖 圖源:諾格和B-21一樣,GBSD開局只有一張圖 圖源:諾格

  美軍一個項目咋呼三年,資本主義軍火商為了利潤四處推銷宣傳,這讀者們都見怪不怪了。不過像GBSD這樣折騰出橫跨整個軍種、兵種、五角大樓,搞出諾格、波音兩大防務公司多路對線、你死我活的大戲,這在新世紀也算是頭一遭。

  對于波音公司和諾格如何“鬥智鬥勇”,各顯神通動員利益集團在元老院和軍種間遊說,綁架軍種利益,筆者在新聞稿里都介紹過了,這裡就不贅述了。不得不說的是,此次鬥爭反應出了美國國防基礎和資本主義軍火公司不少根深蒂固的機制問題,值得讀者們批判學習。這次宮鬥也事實上闡釋了一個道理:中國所謂廠所之爭也就圖一樂,真看廠所之爭還得看他們美帝。

  中國所謂關係戶也就圖一樂,他真是關係戶能混成這樣?

  當然,如今大戲結束以後,GBSD“塵埃落定”,也算是讓美國空軍稍微鬆了一口氣。作為美國“霸權地位的基石”,下一代井基洲際導彈項目和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從十年前開始就受到美國國會的“重點照顧”。從奧巴馬時代開始,美國兩院一直在督促美國空軍儘快確定下一代井射洲際導彈的項目指標和總體經費,並且要求美國空軍將發展下一代彈道導彈作為“優先級項目”。除了元老院的不斷督促以外,美國空軍在GBSD競標這幾年還趕上了特朗普時代的國策變化,以及“波音防長”沙納漢的廠家利益鬥爭和2019年波音諾格的宮鬥,可以說十分“心累”了。

  當然,心累歸心累,該換的導彈終究還是要換的。國會近年來加緊督促美軍更換井基核導彈的主要原因,就是波音公司的“民兵-3”導彈,真的要壽終正寢了。根據美國的計劃,1978結束生產的“民兵-3”導彈,本來計劃服役到2020年代。但是由於奧巴馬時代美軍對於戰略武器換代猶豫不決,一直將“民兵-3”的延壽工作做到了2030年。如今已經到了2020年,再不抓緊時間,那美國就真的“無彈可用”了。

  “民兵-3”即將壽終正寢,美國人每年也抽聯隊定期打打導彈 圖源:美空

  美國國會重視井射洲際彈道導彈,將其看作美國“大國地位”的基石,這是有來由的。對於美國國會來講,相較於潛射核武器與空射武器,井基的核武器依然是美國當前政治軍事體制下最可靠的核威懾。和海基、空基核彈頭不同的是,井基洲際彈道導彈長期在固定的導彈井部署,戒備率很高。在冷戰條件下,井基核彈的彈頭總數僅僅占美軍核彈頭總數的五分之一,但由於大量戰術彈頭、中程核巡航導彈彈頭以及潛射導彈的載具或者彈頭平時並不處於戒備狀態,美軍的井基“和平衛士”與“民兵-3”占據了處於戒備狀態的武器數量的一半,是美國最具威懾力的武器。

  此外,井射彈部署在美國本土,因此是在美國領導人做出核打擊決定後,能夠最快進行響應的核兵種。美軍擁有冗餘而且可靠的洲際導彈通信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民兵-3”洲際導彈能在領導人下達指令後幾分鐘內,就對命令作出迅速響應,並且能在幾分鐘內變換打擊目標。這種戒備中的洲際彈道導彈能夠迅速準確地對全球各地的目標進行打擊,從而在源頭上阻止戰爭爆發,做到“以戈止武”。

  對於國會老爺們來講,轟炸機反而是一個“不靠譜”的東西,這個觀點在《奇愛博士》裡也有反映 圖源:美軍

  當然,對於國會這群議員大爺們,井基核導彈最可靠的方面就是其帶來的“乾淨利落”的核政策。井基洲際彈道導彈部署在美國境內,對美國領土上的洲際導彈的任何攻擊顯然都是對美國進行的攻擊,美國軍方、國會和總統可以繞過詭辯一樣的核學說假設,乾淨利落地發動核反擊。這對於一個大量核力量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霸權主義國家來講是十分重要的。

  而對於美軍來講,井基核導彈最大的軍事意義,就在於其是“先手打擊”,“核制勝”的重要手段。井基核武器的快速反應和高戒備率讓美軍擁有了在短時間內準備後,快速突襲敵加固核彈發射井、戰略機隊機場、戰略潛艇港口和機動發射車的能力。

  “民兵-3”在立項之初,就考慮對蘇聯1000座發射井進行打擊的能力。後來研發“和平衛士”時,美軍進一步提升了“和平衛士”的發射重量,以提升CEP指標和分導打擊能力,使其擁有對1984年以後進行過加固的“R-36M”發射井進行打擊能力。2006年後換裝的原“和平衛士”彈道導彈的Mk21再入載具(配W87彈頭)的“民兵-3”CEP為93米,可以有效打擊中俄目前服役的導彈加固發射井。時至今日,美軍的在條約下規定的“民兵-3”依然以單彈頭為主,凸顯其“核制勝”的戰略考量。

  還是分導彈頭比較好看

  不過,儘管井基核武器好處多多,但在2020年今天,美軍對於GBSD項目依舊“不太上心”。GBSD雖然地位十分重要,但在研製之初,這款武器的定位就是較為單一的“戰略威懾”——換句話說就是擺設,是一款完全無法用於常規威懾的較為純粹的戰略武器。

  畢竟井基的核武器和空軍核轟炸機部隊不同,在美國的國防體制和國策下,純粹的戰略武器對於一個軍種來講是一種“負擔”。作為一個霸權主義國家的軍隊,美國空軍在2020年最大存在意義是來自於其部署在全球基地的常規威懾力量。而GBSD等戰略核威懾更多的是發出模糊的政治信號,而不是明確的軍事信號。而駐外部隊明確的軍事信號對於一個軍種的軍費來講至關重要。

  此外,GBSD還面臨占據常規經費的問題。美國空軍目前正面臨的來自中國的常規軍力競爭。中國的追趕既體現在高超音速技術上,又體現在戰鬥機技術上。因此,美國空軍必須要同時擔負新戰鬥機、新高超音速、新反導系統等一系列項目,在這種情況下GBSD導彈就成了一個較為尷尬的存在:GBSD既不能占用太多經費影響常規兵器發展,又要滿足未來的核打擊需求。這使得美國空軍不得不在有限的經費里對GBSD進行一系列“妥協”。

  駐韓美軍的F-22,對於美空來講,駐外部隊才是政治地位的基石

  在一系列向經費妥協的指標制定中,美國空軍最大的讓步就是讓GBSD適應老一代“民兵-3”發射井。這無疑是由於,美軍意識到當前國際局勢下美國目前的財政不允許空軍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花費重資更新導彈發射井。這使得GBSD,必須得適應在70年代“民兵-3”的發射井。

  新一代井射導彈要遷就老一代的導彈發射井,某種程度上可算是美國彈道導彈在冷戰中的“常態”——因為哪怕是冷戰那個軍費狀態,導彈發射井對於美蘇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負擔。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和平衛士”項目後續的基礎設施建設上。

  回到70年代,隨着蘇聯逐步研發包括MR-UR-100和UR-100N、R-36M(當時處於研發狀態)等洲際導彈,蘇聯初步擁有了一批有能力打擊美國洲際彈道導彈老式加固發射井的能力。美軍也開始正視蘇聯的一次打擊能力,為此,在70年代早期,美國開始研究加固“民兵”發射井,以應對蘇聯的核打擊。在完成縮比試驗以後,美軍從1971年10月至1979年9月,對1000個民兵導彈發射井全部進行了加固,使其承壓力達到1500PSI。可以說,美軍今天的核設施,大部分都是在70年代中後期完成的。

  民兵的加固發射井,從民兵和人的對比很直觀

  不過加固發射井並非是萬能的,根據美國公開資料推算試驗的結果,一般當量大於50萬噸,圓概率誤差小於120米的彈頭可以有效消滅民兵3常規使用的1500Psi壓強的加固發射井。而隨着蘇聯逐步擴充R-36的數量,美蘇之間在冷戰末期的核對抗,變成了“一發核彈換一個井”這樣簡單的線性軍備競賽。為了避免蘇聯通過線性增加導彈壓制美軍的核打擊能力,美軍除了加固已有的發射井以外。還發展了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平衛士”。

  “和平衛士”研發順利,體現出美國在固體洲際導彈技術上達到的高水平。和平衛士創新性地使用了凱夫拉縴維殼體與HTPB推進劑,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88噸,投擲重量達到3.6噸,遠勝於30噸級的“民兵-3”。加大的彈體使其擁有別人前所未有的分導打擊能力,也因此,“和平衛士”成為冷戰末期最優秀的固體洲際彈道導彈。

  儘管“和平衛士”導彈十分先進,但問題在於,美軍隨後發現,為了讓這款“優秀”的重型導彈有匹配的生存能力,美國必須要花費更多的錢來投資特車、鐵路和新一代加固發射井,以應對美蘇不斷升級的“數量競賽”。在冷戰末期異想天開的環境中,美國空軍提出了依靠4000個掩體和鐵路、公路系統構成的密集打擊陣位,希望通過“多挖加固掩體”的方式,消耗掉蘇聯所有的洲際彈道導彈。

  當然,由於發射井的巨大花費在冷戰時期也是不切實際的,這一計劃終究變成了一種“籌碼”。儘管在內參片中,美國空軍一再保證這一龐大的計劃“耗資不大”,不過最終美國空軍還是承認,這種4600個掩體“更適合作為籌碼,說服蘇聯不要搞洲際導彈數量競賽”。

  再往後的故事我們也就知道了——蘇聯解體,美國在完成了少數“和平衛士”的導彈井以後,就停止發展這種基礎施捨昂貴的兵器。隨後少量50枚“和平衛士”在2006年也黯然退役。美軍在冷戰末期,也未能讓所有的發射井適應更加龐大的“和平衛士”,在2020年的今天,GBSD遷就“民兵-3”的發射井,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工程學的狂想最終沒有付諸實踐

  回到GBSD,正如前文提到的,美軍的“和平衛士”掩體計劃並沒有付諸實踐,留給GBSD的基礎設施,依舊是基於70年代末期的“民兵-3”密集發射井。作為一款冷戰中期的老導彈,“民兵-3”導彈的長度只有18米多。直徑1.67米,起飛重量34.5噸,投擲重量1噸出頭。而GBSD也不得不受其桎梏,不能向其他路基導彈一樣增大彈體。

  儘管諾格對於該項目進行了嚴格保密,但一系列公開討論資料表明,新的GBSD,也會是一款相對小型的路基洲際導彈,起飛重量外界估計也僅約為36噸,與“民兵-3”相仿。而在諾格放出的設想圖中,這款新的彈體採用全直徑無間級段構型,而且彈體較小,搭載和投擲重量也不會很大,同時可能反映出美國核戰略的變化性。

  中俄的老井射彈和新井射彈都很大,下一代高超音速彈頭,肯定是投擲重量大的液體彈更有載荷上的優勢,但在數量上會有劣勢

  一般來講,井基彈道導彈不受特車、潛艇的限制,可以製造得相對大一點,以滿足突防、投送能力。俄軍的新一代井基彈道導彈“薩爾馬特”,我軍新一代井基固體彈,都有極大的起飛重量和投送質量,有足夠的投擲重量搭載“分導打擊彈頭”、“高超音速滑翔體”等一系列新的突防打擊技術。

  與之相比,起飛重量尚不如東風-41這種特車導彈的GBSD,就顯得有些尷尬了。隨着中美俄三國反導能力的提高,未來的核投送手段,會對高超音速滑翔體有着顯著的需求,而高超音速滑翔體會極大的影響投擲重量。如何在GBSD這樣的“螺螄殼”中做道場,就成了諾格未來要考慮的事情。

  不過,作為前文提到“戰略擺設”,GBSD目前來看是“夠用”了。

  此外,GBSD作為一款相對小一點的“小洲際彈”,其兼容“民兵-3”發射井的做法也方便大量製造擴充上量,彌補未來核潛艇部隊和轟炸機機隊減少帶來的核規模縮減。美國搞霸權主義,長期目標是維持超過中俄之和的優勢核武力。為了避免“此消彼長”,美軍最好的應對手段是核擴軍。但美國的整體國力,加上國內的政治意願,以及當前的START體系,無法支持美國在未來建造對中俄的“絕對核優勢”。

  即便美國在2021年退出了START體系,停止核裁軍,以當前美國的核計劃來看,美國的核規模短期內也不見得會提升。美國目前有三大核武器項目——哥倫比亞級戰略潛艇、B-21轟炸機以及GBSD。根據已有的訂單,在哥倫比亞級潛艇替換掉俄亥俄級戰略潛艇,B21替換掉B2、B1B以及部分B-52以後,美軍的潛射導彈發射管和空軍轟炸機梯隊都要縮減規模。在縮減水下和空中規模以後,GBSD作為一款成本較低的小彈,有助於美國大量列裝,保持針對中俄的核規模。

  我軍未來的彈頭以車載彈、潛基彈為主,搭配少量東風-5和新一代井射彈,這是一種保守的核態勢

  同時,在近未來,美軍不需要考慮太多來自解放軍的數量上的威脅。對於美軍而言,目前解放軍的核技術提升是十分激進的。2020年的解放軍正同時研發部署四種洲際彈道導彈——根據《中國軍力報告》,美軍研判解放軍正在研發基於H-6N的空射彈、巨浪-3潛射彈、一種新的井射彈東風-XX、以及推進部署東風-41。除了這些洲際導彈以外,解放軍的核技術還體現在不斷擴大的核能力上。美軍推測,解放軍正在研發基於東風-26和新一代火箭技術的“准洲際”導彈東風2X。

  不過,相較於解放軍激進的核技術研發,解放軍在核彈頭以及核載具上的提升是非常“務實”乃至“保守”的。根據美國的報告,2030年,也就是GBSD入役的歲月,解放軍的載具和彈頭也無非提高到150+枚和400個彈頭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俄羅斯的核規模也有所縮減,美軍依然能在030年保持2020年的核態勢。

  但這一切都取決於,美國當局對華的態度是“假冷戰”,還是“真冷戰”。如果有一天,美國當局真拿出“犁庭掃穴”的姿態來,逼迫解放軍推進核武器數量的建設,那麼美國目前的核武器項目,滿足不了“犁庭掃穴”的需求。

  GBSD雖然神秘,但說到底,不管特朗普當局嘴上如何叫囂“新冷戰”,美軍的身體是誠實的:選擇一款湊合的導彈,應對保守核態勢下的核威脅。這無疑表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正常人想回到那個核陰雲籠罩世界的歲月。

  蓬佩奧和奇愛博士中間,至少差了1000枚洲際載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鵝城最大的問題,在於有個黃四郎
2019: ▲Yr Company Surprising Supply Chain
2017: 習近平恩公美駐華大使:上任後力推美國
2017: 公孫明只要一個夢中的中國,稍有不同就
2016: 完了,中國航母要成為海上棺材
2016: 完了,中航母要成海上棺材
2015: 【深度好文】超中?別鬧!印度需要一場
2015: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出台 石油電信等七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