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發射成功8小時後 天舟二號與空間站核心艙完成對接
送交者: 三把刀 2021年05月30日18:24:5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於5月30日5時01分,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精準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整個過程歷時約8小時。天舟二號攜帶了航天員生活物資、艙外航天服及空間站平台設備、應用載荷和推進劑等,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後,轉入組合體飛行階段,將按計劃開展推進劑補加和空間應用項目設備測試等工作。

  演示圖(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番外

  遲來9天的發射,一切只為成功

  5月29日晚,長征七號遙三火箭(簡稱“長七遙三火箭”)點亮海南文昌發射場的夜空,成功發送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現場,全體試驗隊員懸着的心總算落了地。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發射推遲的9天,火箭院的航天人經歷了一場鏖戰。這一戰着實不易,一院人抗酷暑、斗冰霜,一路披荊斬棘;這一戰,着實艱難,一院人頂住壓力,爭分奪秒,終得撥雲見日。這是最難忘的五月天,也是最美麗的五月天。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 攝影/屠海超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 攝影/屠海超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 攝影/屠海超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 攝影/屠海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院長王小軍談到,火箭連續兩次推遲發射,三次準備發射,其間經歷了推進劑全卸出,今天能夠取得最終的發射勝利,這是研製隊伍用短短7天艱苦卓絕的工作換來的。航天人在工作中堅持“嚴、慎、細、實”,也是在為勝利而戰,為使命而戰,為榮譽而戰。

  一個異常 一場硬仗

  5月19日下午1時許,長七遙三火箭進入負12小時發射流程。煤油加注、液氧加注,發射依規程按部就班有序進行,傳話筒中的一句句“正常”不時傳來,每一名試驗隊員各司其職,忙而不亂。大家正在一步步走向最後的成功邁進。

  晚上21:40,距離發射不到3個小時,發射指控大廳中的數據信息顯示:“一個壓力值參數異常!”陡然間,發射大廳現場陷入一片寂靜。

  出問題了!這不是我們所想看到的!然而,大家很快調整狀態,沉着應戰。型號隊伍迅速組織問題排查,有序推進故障分析。火箭院型號辦工作人員任京濤說:“當時沒有時間想那麼多,一心想着快速解決問題,不能讓空間站建造任務受影響。”

  偌大的火箭,龐大的系統,漏點在哪裡?火箭院動力系統指揮邵業濤說:“我們的低溫火箭又將經歷一場嚴酷的考驗。”為此,試驗隊員開始了連續80多個小時的煎熬。

  絕不能帶一絲隱患上天

  火箭上天萬萬不可有半點閃失。問題面前,航天敢於擔當、勇於面對,戮力同心保成功。總體設計部當即牽頭,周密計劃。哪個部段出了問題?閥門的問題?還是零部件的問題?他們一方面快速組織試驗隊員緊急進艙排故,另一方面與後端緊密配合,一心儘快查故障。

  今年,海南文昌發射場與北京遠程測試大廳實現了前後方數據的實時互聯互通。邵業濤介紹,北京的技術保障人員第一時間了解了前方故障信息,他們第一時間成立了後方保障工作組,查驗過往數據、做仿真試驗,展開系列推演診斷,同步配合發射場故障快速排查與定位。

  後端通宵達旦地忙碌着,前方的排故緊鑼密鼓。彼時,火箭箭體已完成加注,尾艙內一直處於熱氮氣吹除的狀態。這也意味着試驗隊員必須要帶氧氣面罩進艙。當時,火箭院211廠天津火箭公司工藝員國冰正在發射塔9層確認整流罩最後狀態。一聽說有問題,他來不及等電梯迅速跑向發射平台。確認隊友們要進艙排故後,他二話沒說趕緊去取搶險物資。扛着40斤的氣瓶在樓梯間爬上爬下,國冰一邊回顧着射前應急搶險演練的一幕幕,一邊想着這一切不是現實該多好。

  隨即,兩名總裝人員換好服裝、戴好面罩,從50公分見方的艙門鑽進了箭體。艙內一片漆黑,氣體吹除的聲音震耳欲聾,密閉空間的憋悶、零下183℃的嚴寒,一切都無暇顧及,他們攀爬在箭體結構件上,仔細鎮定地摸索着檢漏點。“找到了!”兩次核查後,問題暴露,但很快後方傳來消息,這並不是元兇。5月19日23:50,距離發射預定時間還有不到2小時,型號領導一致決定:“推遲發射。”

  失落占據了試驗隊員的心情,大家感到“心涼了半截”,然而,大家更明白:這是指揮部經過慎重研究的結果,不讓火箭帶一絲隱患上天,這是鐵的紀律,是底線,不可動搖。

  當天夜裡,一院人緊急部署,打起十二分精神,繼續投入到緊張的排故中。5月20日,試驗隊員先後分4撥再次進艙排故,找到了新問題,並經過系列措施扭轉局面。“又有希望了!”大家長吁一口氣,精神抖擻迎接5月21日凌晨的發射。而好事多磨,負8小時液氧補加之後,異常再次出現,發射再度中止。

  冰火兩重天的堅守

  又是一夜無眠。

  距離下一個發射窗口還有9天,火箭燃料兩加兩泄,高溫高濕高鹽霧之中,一枚冰箭要經歷怎樣的磨練?這,註定是一場鏖戰,史無前例。

  “看日出,看日落,看星星閃爍……”火箭院211廠天津大火箭公司57車間副主任趙鴻飛在朋友圈中寫道。於每一個試驗隊員來說,第一次終止,難免的失落,第二次終止,沉重的打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事不宜遲,發射終止後,型號隊伍火速調整狀態,重整旗鼓,倒排計劃,開始為期4天的歸零。一場鏖戰,每個人都是先鋒。

  為了進一步摸排故障,試驗隊員仍然要一批批進艙。艙內低溫、憋悶,一名試驗隊員剛出艙便吐了一地。然後,沒有人因此而退縮。連續48小時作業後,沒有人喊苦、沒有人叫累。艙外,箭體上的水嘩嘩往下流,樊宇的後背被澆了個透。他時不時探着大半個身子鑽進艙體,觀察隊友們的狀態,“一切正常,放心了!”他默念着。作為一名守艙人,這樣的動作他做了不止一次。“我們的使命就是讓產品萬無一失,我們就是要為勝利而戰。”樊宇如是說。

  長七是名副其實的“冰箭”。火箭第一次推遲發射後,試驗隊員發現,箭體出現結冰現象。“火箭在大量的低溫燃料加注後暴露這麼長的時間,這在我們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趙鴻飛介紹。五月的海南,酷暑難耐,室外溫度36°,濕度達到了90%以上,冰箭之中,零下183℃的低溫。“冰火兩重天”考驗着我們的大火箭,也考驗着我們每一名試驗隊員。箭體上,氧箱前的短殼上,冰塊一個接一個,大的足足有三四十厘米長,10厘米厚,10厘米寬。隊員們用現有工具小心翼翼地鑿冰,還專門有人拿着兜子接冰,唯恐冰塊傷到產品。

  針對海南的高濕環境,長七火箭需要做好萬全的防水。負12小時正常流程下,總裝人員會按照時序拆除可能影響飛行或者分離動作的防水。歷經兩次發射終止,拆防水、補防水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反反覆覆中,試驗隊員不眠不休。

  這批天津大火箭的總裝團隊裡,90後的年輕人占了90%以上。最難忘,隊員們眼睛裡夾雜着紅血絲,雙腿起滿了痱子,嘴上卻說:“我們還能行。”最難忘,危急時刻,隊員們心懷大愛,說:“我們怎麼都行,別把產品弄壞了。”最難忘,艱難關頭,大家彼此之間沒有抱怨,唯有愛戴、體恤和鼓勵。為了趕時間、追進度,塔架下送來的綠豆湯,沒有人一個人來得及喝一口。

  這群“第一批見到火箭”、發射現場“最後一批撤崗”的火箭青年再次用實際行動續寫了“後牆不倒”的錚錚誓言。危急面前,他們沖在前,擔大任,讓青春在奮鬥中綻放出絢麗之花。

  深夜的發射場,靜謐清幽,椰林和着風,偶爾梭梭作響,塔架上的點點燈影下,航天人忙碌的身影熠熠閃耀,成了這個五月最美的畫面。

  星夜拼搏 為火箭“療傷”

  文昌發射場,試驗隊員緊張地奮戰着,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撥撥航天人牽掛着這枚待發的火箭。每一個人都為了成功的使命而奮戰。

  5月20日凌晨1點,北京,火箭院211廠23車間員工宋征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產品出問題了!”放下老組長的電話,宋征懸着一顆心,跨上摩托車火速往單位趕。

  車間裡,工藝人員、質量人員、生產人員全都在場。短暫的會議後,每個人按照各自任務立即行動。宋征需要乘第一班飛機趕往文昌發射場更換產品。這是他第一次進發射場,也是第一次目睹火箭的真容。當看到高大帥氣的長七遙三火箭矗立在發射塔架上,一股莫名的激動在他的心底升騰。然而他知道,此時的火箭“生病”了,他一定要出份力。

  與此同時,火箭院703所余小軍也正在趕往海南。他的工作任務是配合拆除包覆在產品外的絕熱層。該產品與火箭其他重要產品距離很近,只有包覆上絕熱層才得以正常運作。因此更換產品前,絕熱層必須要首先拆除。狹小的空間裡,余小軍生怕把箭體內的某個部件踩壞了,只把兩隻腳輕飄着放在兩個固定的支撐點上,一堅持就是10多個小時。產品周邊結構複雜,凹凸不平,余小軍仔細地摳除着,連每一個螺釘上的鉛封絲都不放過。由於特製工具無法運抵海南,余小軍只能拿着水果刀一點點兒往下挖。為了更好地工作,他不能戴手套,因而手上密密麻麻留下了許多道劃痕,用酒精布一擦,生疼。

  等到余小軍清理完,宋征就要“上場”了。產品的裝配,宋征再熟悉不過了,然而上塔裝配還是頭一回。為了萬無一失完成任務,他提前3次上箭模擬操作,在宿舍反覆思考各種可能。狹小的空間裡,力矩無法整圈施加、周圍產品干涉複雜……他打破傳統的安裝方式,與團隊成員制定詳細的分解再裝方案,最終五進五出,連續作戰18個小時,完成了全部更換。艙內的他,幾乎全程單腳站立,汗水一次次濕透衣背,濕、熱還是涼,他全然不顧,一心焦急趕任務。

  5月24日早9:00,出艙的那一刻,宋征扶着扶手才得以站穩。那一刻,他緊繃的神經總算得以舒緩,臉上露出了笑容;也是那一刻,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與火箭是如此親近。

  “只要火箭需要,我們就不離崗”

  中止發射是為了確保成功,成功是唯一標準。發射中止,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火箭人不抱怨、不猶豫、不糾結,全院上下一盤棋,在誓奪成功的路上戮力同心、奮楫篤行。問題發生以來,院領導立即部署,並與型號骨幹人員開展交流座談。試驗驗證定位、歸零計劃、逆流程計劃,型號辦迅速反應,為後續工作有序開展打下基礎。

  針對發射場傳回的數據,總體設計部後方保障人員馬上追溯事件鏈,對現有的所有異常參數合併同類項,並提取8個不同方面的問題單獨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和復現試驗。分析人員、試驗人員都憋着一股勁,一定要儘快完成問題定位。同時,大家也愈發深刻地認識到:航天工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聽到中止發射的消息,心情很沉重。”火箭院12所測發控系統支晶介紹。儘管如此,大家依然調整情緒,做到守土有責,他們一邊待命,一邊開始逆流程工作預想和安排。收到終止發射的口令後,大家快速進入逆流程工作。面對從未有過的局面,控制系統產品如何抵抗高溫高濕高鹽霧的惡劣環境?燃料浸泡後的設備狀態又會怎樣?聚焦棘手的難題,12所控制系統特別提出24小時空調送風不間斷。對環境要求苛刻的設備下箭,每天在前端檢測系統各母線漏電情況,系統測試、迴路阻值測試,判讀海量數據,數據判讀比對……讓產品和設備以最好的狀態進入下一次加注發射,這是每一個人的願望。

  火箭院15所地面設備逆流程涉及110項302台套產品,中止發射以來,他們共梳理出了1031項產品狀態全面分析檢查確認項目。按照常規流程,15所的供氣系統設備只需要工作12個小時左右。為保證推進劑加注後的停放狀態、配合緊急排故,供氣系統連日持續供氣不停歇。15所陳山介紹,他們除了幾十個小時持續加溫艙段吹除外,還配合動力系統進行活門控制、氣瓶充放氣、貯箱增壓泄壓等系列工作。“只要火箭需要,我們就不離崗。”大家如是說。

  穩穩的成功來敲門

  “我們都是真正的強者,經得起考驗和磨練,抱着必勝的信心,放下心理包袱,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火箭院長征七號火箭總指揮孟剛鼓勵每一位試驗隊員。

  5月25日,歸零工作接近尾聲,天空湛藍,雲朵無暇。發射塔架上,有的試驗隊員精心擦拭着火箭整流罩的“罩衣”,還有的試驗隊員用毛巾一絲不苟地擦拭着箭體。精益求精、細緻打磨,大家為成功做了萬全的準備;不分單位、不分系統,每一位試驗隊員都把保質量、保成功當成終極追求。塔架上的暴曬,連續的熬夜,大家的臉龐變得黢黑,卻依然明媚如初,這就是最好的功勳章,這就是成功的希望。

  ……

  26日,模擬發射演練;27日、28日,加注準備;29日,推進劑加注,晚8:56成功發射!

  心有所期,行有所至。歷時9天磨礪,長七遙三火箭順利走完全部流程,最終實現了圓滿成功!最終打贏了這場榮譽之戰!火箭院長征七號火箭型號總師程堂明說:“這是空間站建造承上啟下的關鍵之戰,我們的目標有且只有一個,我們追求的就是‘穩穩的成功’。”

  回首走過的路,火箭院黨委書記李明華感慨道:“一院人天生具有打逆風球、走上坡路的能力,沒有什麼風雨波折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的確,長七人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打贏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

  一場鏖戰,留下的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是技術經驗的積累,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場鏖戰,折射出的是長七人不屈不撓的鬥志,是航天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實力!一場鏖戰,展示的是一院人逆流而上的勇氣,愈挫愈勇的堅韌,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求真、向善、臻美!

  未來,我們追逐星辰大海的夢想矢志不渝,每一個航天人都甘願為之赴湯蹈火,繼續書寫不朽的篇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世界200多年來億萬種創新產品沒有一件
2020: SARS與腦控武器功能之人造影像 ——人
2019: 汪濤很逗:美國通訊產業都沒了,你跟他
2019: 盟友紛紛倒戈,白宮突然轉變態度
2018: 新華社言猶在耳 - “劉鶴:中美達成共
2018: 劉鶴跟美國簽訂的一紙聲明掩蓋了多少不
2017: 俄“風暴”級十萬噸核航母:滑躍起飛怪
2017: 渦扇15還難擔殲20動力大任:現階段用俄
2016: 世界首台AP1000核電機組成功完成冷試
2016: 華裔絕不要投權力動物視權力如春藥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