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星鏈戰爭:烏軍炮兵是如何在戰場上超越俄軍同行的?
送交者: 嵐少爺 2022年05月17日18:16:4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俄烏戰爭進行到現在,各種技戰術兵器輪番上陣,也向我們呈現出許多與主流觀點或相近或相悖的經驗教訓,諸如現代主戰坦克面對攻頂反坦克武器過於脆弱,合成兵種作戰仍然依賴步兵等等,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項——炮兵信息化對現代戰場的顛覆性影響。

001.jpg

  在哈爾科夫附近反擊俄軍火炮陣地的烏軍自行火炮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14年頓巴斯衝突中烏克蘭軍隊的糟糕表現,無論是反應緩慢的指揮機構還是因陣地丟失不得不拋棄火炮的炮兵部隊,都給我們留下了烏軍炮兵“緩慢而笨重”的印象,而且我相信俄羅斯軍事參謀部門也是這麼想的。但是開戰至今,烏軍炮兵的優越表現,不僅體現在反應速度快,還有隱蔽性強的特點。前者意味着俄軍的集結能力的被迫下降,而後者則導致俄軍反炮兵作戰能力的低下。這短短的8年裡,烏克蘭人到底做了什麼努力讓世界炮兵保有數量第一、以戰爭之神稱霸歷次戰爭的俄羅斯人敗下陣來呢?

002.jpg

  烏軍從德巴爾采沃橋頭堡撤退的時候拋棄了絕大多數的牽引式火炮

  首先我們要來談談整個烏軍炮兵指揮系統的核心——炮兵地理信息技術指揮系統(GIS Art for Artillery)。我並不是什麼程序員,所以我會使用大家能聽懂的語言來描述這個跨時代的項目,具體分為三個要點:

  1。這是一款火炮召喚和任務發布軟件。原理上極其類似於嘀嘀打車、Uber這樣的軟件,系統整合進了所有可能的情報來源,包括無人機偵察圖片、前線鐳射定位、商業衛星圖片甚至是手機自拍。在目標偵察完成/接到火力打擊請求後,再將這些任務分發給最近的迫擊炮、榴彈炮、攻擊無人機和烏軍破壞分隊。俄軍部隊暴露在各種有效偵察下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招致毫無預兆的火力打擊。此系統極大提高了烏軍炮兵的反應速度,在扁平化的指揮鏈條中,很難會出現“閒置”的炮兵單位,這同時也意味着俄軍部隊承受打擊的強度大幅提高。

003.jpg

  頓巴斯衝突中使用152mm Msta-B牽引炮的烏軍炮兵

  2。同樣受益於分布式的指揮鏈結構,炮兵接到命令到准許開火的延遲時間從20分鐘降低到了30秒。實際上美國二戰時炮兵請求開火到准許執行的時間僅為5分鐘,越戰時為了避免誤傷時間提到了15分鐘,然後到阿富汗戰爭的時候這個數字變成了。。。1小時。我沒有打錯數字也沒有用錯計量單位。美國陸軍“從請求開火到扣動扳機”的時間增加,一是為了防止友軍誤傷,二是因為。。。師級炮兵火力控制中心的法醫官員(ROE)會參與交戰規則/附帶損害的審查工作。

013.jpg

  使用M777開火的美軍炮兵,當然這炮也送到烏克蘭去了

  2006年,當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獵殺高價值目標時,被賦予了直接呼叫帶有GMLRS火箭彈的多管自行火炮系統(M270)的權力,與之相對的美軍改為使用數字化的友軍標註系統,成功將ROE官員從軍隊中趕了出去,將炮兵命令解鎖時間提回了15分鐘的越戰水平。但隨着奧巴馬政府上台,ROE官員又被塞回部隊裡去了,這下處理時間又回到了60分鐘級別,逼得基層部隊改用彈簧刀無人機來規避這道要命的審核。

  3。這是烏克蘭獨立開發並設網的指揮系統。實際上西方情報部門對此早有耳聞,並開展了相當多的研究,但是烏克蘭也有自己的防禦手段——2016年12月22日,負責GIS Art for Artillery系統安全的CROWDSTRIKE網絡安全公司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俄羅斯人黑入了信息網絡並且導致整套系統效能大打折扣”,這引來了各方對此系統的大肆貶低,普遍拉低了各界對烏克蘭信息化重組能力的心理預期,也成為了烏克蘭信息工程部門最有效的網絡保護措施。實際上這篇報道的內容完全是CrowdStrike創始人Dimiti Alperovitc捏造的,雖然在這之後,外界還是設法弄清了這枚“煙霧彈”是怎麼回事,但已經錯過了對這個新興指揮機構最佳的調查時期,烏克蘭人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措施來防止任何可能的深入探查。

004.jpg

  CrowdStrike當時發文聲稱被俄羅斯“FancyBear”黑客組織入侵,但其實是他們自己炮製的假新聞

  說完了系統特點,我們來聊聊系統組成。我們都知道炮擊分為三個重要階段:偵察-打擊-效果評估。前兩個很容易理解,但是要指出的是,打擊效果評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缺乏有效評估使得攻擊方無法判斷是否需要校射或者補射,這將使火炮打擊效果下降到不可接受的範疇。那麼烏克蘭人是如何解決炮擊效果評估的問題呢?答案是他們會使用一些非常特殊的設備。

006.jpg

  烏軍炮火評估照片:被炮擊摧毀的俄軍2A65 152mm炮群(圖中4門)

  頓巴斯衝突的烏軍炮火攻擊顯示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特徵: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烏軍的炮擊會錯過目標,比如兩條並行的道路上有着俄軍的車隊,然後烏克蘭的炮擊正好落在這兩條路的中間,沒有擊中任何一條路上的俄軍部隊。這是蘇式老式雷達的特徵,由於精度問題,有時會將兩個距離接近的目標視作一個目標,導致瞄準點偏離。那麼烏克蘭人到底是用什麼雷達來指揮炮擊的呢?會是ARK-1這樣的定位雷達嗎?

005.jpg

  ARK-1偵察/火控雷達,俄烏雙方都裝備有此雷達及其改進型

  答案是否定的,甚至聽上去有些瘋狂——他們用的是Su-24MR FENCER E M-101 Shtik側視航空雷達(SLAR)。對於1985年生產的蘇式裝備來說,在雷達中心點問題上栽跟頭是正常的,不過最重要的其實是Su-24MR,因為它裝備有遠距離的空對地數據鏈,但使用它來指揮炮兵。。。反正肯定不是蘇聯時代的指揮和控制理論!

007.jpg

  烏克蘭軍隊裝備的Su-24M,它在地上的貢獻遠遠超過飛在天上的時候

  說開了指揮架構的問題,這個系統還需要烏軍炮兵點出另一個重要技能——多點射擊同時着彈。通常情況下,俄軍炮兵都會採用“標準方案”,即多門炮組成的炮連、多個炮連組成的炮營在同一片區域內同時向目標開火,可以同時覆蓋一大片區域。而炮兵密度遠不如俄軍的烏克蘭人,決定採取不一樣的應對方式:烏軍的炮兵基礎單位從炮連變成了單炮,許多門火炮(可能是迫擊炮也可能是榴彈炮)分散在戰場的角落,在接到命令時根據距離,彈速,彈道的不同,錯時向目標開火,以達到同時落彈的效果。如果你觀看烏軍的炮兵打擊視頻,就會發現炮彈的落彈方向各不相同,但是落彈時間卻大致相當。

008.jpg

  被烏軍炮擊摧毀的俄軍動物園-1M反炮兵雷達“很痛苦,但無處說”

  這同時也能解釋為何俄軍反炮兵能力低下的問題,因為他們的反炮兵雷達什麼也沒看到——俄軍找不到那些有價值的“炮群”,只能看到一些只發射過幾枚炮彈後就消失的單炮炮組,就好比有人拿着長矛來懲治猛獸,結果發現咬塌他房子的是一群白蟻一樣無可奈何。實際上這也不是俄軍第一次吃癟,15年的時候烏軍就嘗試使用這種戰術,並且讓俄軍苦不堪言,但是隨着地面陣地戰的失利和俄軍德巴爾采沃合圍的成功,烏軍被迫丟棄了大量炮兵裝備,使得這一切“痛苦”都很快被忘得一乾二淨。

010.jpg

  在尼戈拉耶夫方向被成建制摧毀的俄軍牽引炮群

  為了完成這個新戰術的推廣,烏軍組建了包含下列環節的炮兵部隊:

  裝備有雷達或激光測距儀的前線觀察員,配有GPS裝置。

  一門配有數字無線電、數字炮火控制計算機和GPS裝置的火炮。

  一個將他們連在一起的數字互聯網無線電通信數據鏈。

  這樣一來,只要在射程內,任何火炮對目標進行多炮、多彈藥口徑的編程就變得相對容易。

  那麼俄羅斯人完全沒有預料到這些嗎?答案也不盡然。在開戰首日,俄軍就摧毀了GIS Art for Artillery最重要的SATCOM終端,並且使用拿手的電子干擾壓制了烏克蘭從歐洲獲取終端信息的可能。那麼烏克蘭就這樣束手無策了嗎?他們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幫手。

011.jpg

  俄羅斯人的動作還是相當快的,並且提前做足了準備,然而。。。

  埃隆·馬斯克不僅是個在商場上成功的商人,他旗下的產品還成為了戰場上的最佳助力。烏克蘭向馬斯克尋求了Starlink星鏈的支持,在開戰後不久,Starlink星鏈就全面取代了原本的SATCOM終端,成為GIS Art for Artillery最堅實的數據後盾。至於數據安全,SpaceX的Starlink互聯網服務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特點,即為Starlink用戶提供加密的點對點電子郵件服務,並且不使用任何地面基礎設施,這有助於俄羅斯防線後方的烏克蘭軍事單位進行通信。實際上,Starlink給烏克蘭提供了美國的軍事空間電信帶寬,因為其戰前對衛星基礎設施的投資為零。烏克蘭的GIS Art for Artillery系統和馬斯克的Starlink星鏈相結合,實際上為烏克蘭軍隊提供了比美國軍事標準更好的炮兵指揮和控制服務。

012.jpg

  星鏈能不能代表未來我無法做出任何保證,但我知道此刻它就是俄羅斯人無法逾越的人造天塹

  這是一場新的星鏈戰爭,而有星鏈的一方正在擊敗沒有星鏈的一方。當裝有激光通信的SpaceX 1.5和2.0代衛星上線時,以零地面基礎設施移動大量帶寬的能力將徹底顛覆各國政府和公司阻止或監視星際鏈接通信的能力。“第一次星鏈戰爭”的影響力將以前所未有的強大壓力席捲全球,並且改變世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美媒:F22曾為最先進五代空優戰機 卻或
2021: 美媒盤點全球五大最強海軍:美軍優勢將
2020: 從經濟全球化到美國優先,經濟政策大轉
2020: 京唐港演習半徑僅25公里 為何能把台灣
2019: 論中美貿易戰的形勢,雙方策略及未來發
2019: 貿易戰再起原因曝光!
2018: 殲31近期或有重大改進 第五代艦載機定
2018: 伊朗導彈數量中東第一 以色列卻可用這
2017: 美軍將研製“大力丸”把特種兵推到人類
2017: 美國空軍解除對F-35A飛行員的體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