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同時“上天入海” 令美對華技術禁運顯尷尬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3年06月14日03:28:3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上天入海”讓中國增雄心

全球輿論聚焦中國高科技成就,令美對華限制措施顯得尷尬

赴酒泉特派記者/楊瓊 記者/趙津

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成功發射,奔向太空與“天宮一號”相聚。幾乎與此同時,“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也起航奔赴南海。中國“上天入海”的兩個尖端科技項目同時開啟應用時代。一位中國國家重大項目的一線工作者對《世界新聞報》特派記者感慨道:“我們既要有抬頭看天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也要低頭走好應用階段的每一步。”

有國際問題專家指出,面對如此神速的中國科技腳步,美國卻依然採取鴕鳥政策,限制對中國的技術出口,不願放開與中國的高科技合作;到頭來,美國很可能落得作繭自縛,既不能阻止中國的發展,又損害了本國企業的利益。

高科技展示中國雄心

6月11日17時30分,中國西北大漠的天空湛藍,夏風輕拂。此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被世界眼光注視,發射場上,湖藍色的發射塔架完全打開,神舟十號飛船和乳白色長征二F遙十火箭組合體向天矗立,格外精神。幾分鐘後,隨着發射指令的下達,這裡拉開了中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的序幕。神十載着3名航天員升空,開始了長達15天的在軌飛行,並將與中國實驗性空間站“天宮一號”對接。

有人描述說,遙望着沖天而起的火箭,不禁會想到離酒泉不遠的敦煌莫高窟;那裡壁畫上的飛天仙女已經婀娜地飛翔了上千年。中國航天員有一個專屬英文名字“Taikonaut”,這個自從神七飛天后就頻繁見諸外國媒體的新單詞,由漢語拼音“taikong”(太空)和英文“astronaut”(宇航員)合成,十分具有中國特色。在航天員出發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航天員公寓,為即將出征的航天員壯行。他說:“這次執行的是我國第5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這承載着中華民族的航天夢。也展現了我們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你們使我們全體中國人都感到驕傲。”

“蛟龍”號奔赴南海和太平洋(新華網)

神舟十號升空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應用飛行的新時代。這是世界上目前除了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外,僅有的可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的實用系統。印度《商業線報》評論說,除中國外,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將獨立維護的空間站送入太空。此次太空任務是巨大的民族自豪感的來源,彰顯了中國躋身於世界領先國家的雄心。英國《金融時報》稱,神十成功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新里程碑,從神一到神九都是試驗性飛行,而這次則是中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這表明中國已基本掌握建立空間站的核心技術。中國從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到現在這一步僅用10年時間,顯示了中國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法國《解放報》報道說,2012年,中國就已成為航天發射成功次數最多的國家之一,航天領域的成功也證明了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一流行列。

就在神十引發舉世關注的同時,中國高端科技的另一標誌——“蛟龍”號項目幾乎同時進入了應用階段。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6月10日起航奔赴南海及北太平洋作業海區。“蛟龍”號去年6月成功下潛至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7062米深處,創下新的載人深潛世界紀錄。專家指出,和此前的海試不同,“蛟龍”號這次作業的看點不是下潛深度,而是其試驗性應用。

在未來100多天的航程中,“蛟龍”號將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根據安排,每一次下潛將有兩名潛航員搭配一名科學家進行任務。此次作業將分三個航段進行。第一是在南海進行長基線定位系統的功能試驗;第二是在東北太平洋開展近底生物調查、地質取樣等。第三是在西太平洋,利用照相、攝像、聲學地形測量等手段進行近底測量和取樣,獲取海山區環境參數。分析人士指出,“蛟龍號”讓中國具備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處作業的能力”,也間接體現了中國的綜合國力。隨着它逐步轉向應用,中國海洋強國建設將迎來一大助力。

美國限制不能阻擋中國

國際問題專家指出,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剛剛結束了全球關注的“莊園會晤”,而中國馬上進行神十和“蛟龍”號任務,中國在外太空以及深潛領域的進步,也可能成為推動中美關係上台階的力量。分析人士稱,中美兩國走到今天,兩國元首能夠坐到莊園裡談話,是雙方力量此消彼長的必然結果。然而,眾所周知,長期以來,美國在航天、無線、芯片、軟件、安全、雷達等高科技領域對中國設置了很多門檻。例如,美國《201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就規定,即便放寬了衛星及相關物項出口管制,但對中國仍保持嚴控,不僅禁止對華出口、再出口或轉移,而且也不允許在中國發射。據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絕對不允許其公司與中國在太空和深潛兩個領域進行合作,“哪怕是一個螺絲釘都不可以”。

分析人士認為,現在中國科技實力發展引起美國的緊張,但是美國卻採取鴕鳥政策,把腦袋縮起來,不願與中國合作。這種限制不僅未能阻止中國在尖端技術領域的發展,更“作繭自縛”,影響了中美貿易增長。中美兩國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就應攜手維護在航天等重要領域的穩定交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美《時代》周刊:南海爭端結束了,中國
2012: 環球時報:極右翼政客將讓日本再次走向
2011: 俄羅斯咬牙切齒:烏克蘭把一切都賣給中
2011: 1946年,誰挑起了內戰?
2010: 蔣越浙江土鱉在孟良崮的表現 類似倭寇
2010: 美重金升級全球定位系統,領先技術為何
2009: 也談民國時期的張靈甫
2009: 稀見圖集:蔣介石父子統治下的大陸與台
2008: 汶川地震暴露出:解放軍裝備和作戰水平
2008: 劉蔚: 喚醒國人之182—苛政猛於地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