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薛涌:對美國社會的另類解讀
送交者: 燕舞 2005年02月21日12:09:06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美國有好幾個美國”薛涌:對美國社會的另類解讀 特約撰稿 燕舞

近20年來,一些中國旅美學者,不斷向國內公眾傳遞美國形象。比如前些年三聯書店用“近距離看美國”命名林達最早的三本書。最近國內幾家報刊相繼刊登了旅美學者薛涌的專欄文章,他對美國社會進行了新的解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和雲南人民出版社,先後推出他的《直話直說的政治》、《右翼帝國的生成》和《誰的大學》、《炫耀的足球》。

薛涌試圖告訴讀者,美國社會存在着“反智主義”傳統,它與啟蒙主義共同構成美國生活的兩極。“‘反智主義’是一個‘充分的民主社會’的必然產物: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無論從政治權利還是政治人格上,和一位獲諾貝爾獎得主都是平起平坐。這種傳統如果運用得當,就能夠挑戰、制衡精英主義,突破知識階層的既得利益所製造的文化霸權,保持社會的原創力和民主的草根性。”這個美國不同於中國人熟悉的以紐約、波士頓和舊金山、洛杉磯為代表的“熟悉的美國”。

在薛涌的筆下,有一個中國人“陌生的美國”:那裡的人保守封閉,從眾心態也許比我們還重,一到星期天就去教堂,從來不看《紐約時報》。他們住在內布拉斯加、俄克拉荷馬或得克薩斯的內陸,都是些外國人不常去的地方。你問他們法國在哪裡,他們可能會說:“是不是在過了南面那條河的地方?”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薛涌就曾在《讀書》發表對學者杜維明、鄒讜的訪談,讓他們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而今人談起大名鼎鼎的杜維明,卻早已忘了薛涌。薛涌當時在剛創刊的《文匯讀書周報》也陸續發表了對龐朴、馮友蘭、梁漱溟等人的長篇訪談。日前,薛涌在波士頓寓所接受了筆者的越洋電話採訪。

講美國的事兒,最好是直接看美國人寫的書

問:在向國內公眾傳遞美國形象的旅美學者中,董鼎山、董樂山兄弟和林達夫婦等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你在剛推出的這幾本書中,也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解讀美國,請問,你怎樣評價以前的旅美學者對美國的觀察?你與他們有什麼不同?

薛涌:我認為,講美國的事兒,最好是直接看美國人寫的書。這可能是我的個人偏見。中國人對美國的了解很淺。林達的書,我覺得抒情太多、太華麗。董家兄弟的書有些“導遊”性質。去年底我寫過一篇短文《紀念董樂山先生》。剛剛見董先生時,他在我眼裡還有美國問題專家的光環,很神秘。老實說,董先生以研究美國為專業,實在生不逢時,研究完全被耽誤了。他評論《紐約時報書評周刊》和《紐約書評》,很大程度上只代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自由派精英的文化趣味。他無法長年在美國社會生活,對右翼的聲音不熟悉,自然沒有把這兩本雜誌放在一個宏觀的政治背景中理解。

我的一個基本認識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形成的關於美國的概念,仍然是當今中國人對美國的認識的一個“觀念原型”,這種“原型”與美國的現實的出入已經越來越大。

“美國有好幾個美國”

問:你在書的《後記》中說,你想解讀的美國是一個現實中的美國,它和我們腦子裡原來的美國不是一回事兒,“美國有好幾個美國”。可是,也有國內學者認為,你的觀點只代表美國占少數的高校民主黨人士的看法。

薛涌:我很感謝他們的評價和批評。這種批評多少表現了我希望解構的中國人對美國的觀念,因為這種批評是建立在自以為知道什麼是“大多數美國人的看法”的基礎上的。

其實,美國有好幾個美國。我所謂的“兩個美國”的說法只是簡單化概括而已。有窮人的美國,有富裕的美國;有基督教的美國,有世俗化的美國;有都市的美國,有鄉村的美國;有崇尚公立學校、政府官僚和福利社會的“軟”美國,有要擺脫一切“公立”或官僚控制、接受市場的嚴酷挑戰的“硬”美國。一個美國人,可以是個貧窮、相信社會福利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也可以是個富貴、相信自由競爭的自由派。你很難把他們歸類。一看大選就知道,即使美國的一流政治家,對什麼是美國的主流也很難判斷。

我不是在做科學論文,非要搞出個不變的類似“牛頓定律”的東西

問:你的新書在國內也受到了一些批評。你的好友鄭也夫教授就認為“反智”和“崇智”是你思想上的一個矛盾,對此你怎麼看?

薛涌:“反智”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第一本書有“反智”的內容,但說我推崇反智,是言過其實的。美國學者霍夫斯塔特鼓吹“反智”,他把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等同於知識分子,我只是加了些客觀描述。中國對“反智”的健康一面重視不夠,動不動就說啟蒙。中國傳統的士大夫對草根社會和民間傳統沒有深入的洞察。“反智”在美國也談得不是太多,它比較學術,還是貶義的。把它當褒義詞用,可能是我的一個創造。我的第一本書說“反智”好,第二本書就擔心“反智”走火入魔。特別是布什連任後,一些美國老百姓還真的以為伊拉克和基地組織有聯繫;另一方面,對大老粗、暴民政治,我也不是沒有批評的。

人的立場是會變的。隨着環境、現實條件的變化,觀念和表述方法也在變,我不是在做科學論文,非要搞出個不變的類似“牛頓定律”的東西。

美國研究應該是中國的一個很大的學問

問:在第二本書《右翼帝國的生成:總統大選與美國政治的走向》中,你說,“前一本基本上是媒體式寫作,屬於社會政治觀察。這一本則多少有些從媒體到學術的過渡味道”。這是否意味着你開始妥協,希望得到國內主流學術界認可?

薛涌:也不是,我完全是業餘的、觀察式的寫作。有些文章寫得太短,但有些長文章里寫歷史較多,像個學術的東西。美國研究應該是中國的一個很大的學問,我估計國內的美國研究也沒什麼經費,希望促進一下。能否被國內主流學術界接受,我不知道。我不要求大家都同意我的看法,但我很少重複別人的觀點,而且都是有根有據。我現在這麼高產是有代價的,我來美國10年,從沒自費旅遊過,一直都在圖書館泡着,或者在家看書。

附: 薛涌近作

《直話直說的政治》薛涌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右翼帝國的生成》薛涌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誰的大學》薛涌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中國青年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瀋陽: 一半是天堂 一半是地獄
2004: 在美國種菜---作山野之人 咱圖的是一種
2003: 山路彎彎向何方
2003: 戰時之春[譯詩]
2002: 莊 (亦舒)
2002: 感情 (亦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