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當那些日子都成了往事》
作者 今世易
當那些日子都成了往事
城市的喧囂和鄉間的空寂
在白色里凝固
手心裡的一點熱氣
被飄落的雪花帶走
陌生的街道
彷徨的人流
若隱又現
霓虹燈耀眼的閃爍
緩緩的落雪花
在路燈黃色的光影里
旋轉飄舞
羽毛般虛幻的時光
疲憊的心
飄落到冰封的密西西比河畔
翻卷的雪花
冰冷的手指
抓不住遠去的激情歲月
透過蒙蒙雪霧
我看到那家夜店
玫瑰紅的大門裡
我們常坐的桌旁點着燭火
傷感的爵士樂依舊
卻不再有你燦爛的容顏
最先發現今世易,是在海外一家網站論壇。
最先關注今世易,並不是讀到他的詩歌作品,而是看到他對我詩歌的一些散評,雖然不多,但已引起我的興趣。——因為,其時,在我看來,他對當下詩歌還是有比較好的感覺,對,寫詩與評詩沒有那一顆善感的心靈是不行的。今世易的對詩歌的感覺,我個人認為,就比較好。
後來,讀到了他這首《當那些日子都成了往事》。
說實話,當我初讀這首詩時,瞬即是便被其詩中的幽冷所感動,當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那一份寂靜又幽冷的敘述有點普呂多姆。當然,我並不知道今世易讀沒讀到過普呂多姆,但普詩中的那一派寂冷卻是與之相似的;然而所不同的是普詩是蓄含哲理見長,今世易的這首詩,卻是在冷靜客觀的敘述中飽含了憂鬱、悵然、虛無與哀怨的情愫。這樣一種情愫,在普詩中當然見不到,能見到的只是在日本文學之中,那櫻花凋零般的恍然一夢,孤寂,幽漠又深沉的眷戀。
作者起筆便以俗常句子入詩:“當那些日子都成了往事”,看似凡凡,卻留有很大的詩意的空間,也有一份悵惘在裡邊,更有一份散淡的無奈與輕嘆,將抒情基調定穩,看似俗筆,卻有別情。
“城市的喧囂和鄉間的空寂
在白色里凝固
手心裡的一點熱氣
被飄落的雪花帶走 ”這四句,將意境拉開,筆觸在城市,也在鄉村;即喧囂又空寂,然終是歸於落寞的寒冬那一片白茫茫的雪野里。“被白色凝固”,這一筆輕輕一掃,盡將往昔隔在冬天以外,雪原以外,“白色的凝固”即是實筆——寫雪原;也是虛筆——寫情感,白茫茫,空勞勞。連“手心裡的一點熱氣 被雪花帶走”實在是斯人已去,周身寒涼。愛情已逝,哪裡還有情感的濕度?手心裡的熱氣,是細筆;被漫漫的雪花帶走,是粗筆,粗筆是勾勒出飄落的雪花一幅雪景圖;細筆是描寫到手心的熱氣也被帶走,運筆於熱冷之間,以熱氣寫襯冷景,道出了那一份孤寂與寒涼意。
“陌生的街道
彷徨的人流
若隱又現
霓虹燈耀眼的閃爍 ”
前邊總攬了一句城市的喧囂,現在分寫街道、人流、霓虹燈,喧囂在陌生里,人流的彷徨是詩作者一顆心的彷徨,正所謂,風動旗動,乃心在動也。一筆兩寫,即有禪意,又見情緒,熟悉變陌生,若隱若現,過往與今時,錯亂交織一時莫辯,“霓虹燈耀眼的閃爍”一句,倒真是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況味了。
“緩緩的落雪花
在路燈黃色的光影里
旋轉飄舞
羽毛般虛幻的時光 ”前二句又是細筆,細節;又二句又放進時光里去。實與虛、黃色的光影恰似那一段虛幻的時光,時空交錯,今時與彼時又聯結在一處,詩中主人公在此時此處,心靈卻在彼時彼處,情何以堪?!
“疲憊的心
飄落到冰封的密西西比河畔
翻卷的雪花
冰冷的手指
抓不住遠去的激情歲月 ”一顆疲憊的心,隨着飄揚的雪花,飄落在了密西西比河畔,然而,過去的終是歸去,冰冷的手指,已“抓不住遠去的激情歲月”,其情其狀頗似中國古詞“舊遊無處不堪尋,無處尋,惟有少年心”之情蘊。
然,詩中主人公,仍是難以忘卻的,還是禁不得回望的——
“透過蒙蒙雪霧
我看到那家夜店”今時冷漠地,彼處是歡場。那“玫瑰紅的大門裡 我們常坐的桌旁點着燭火”多麼溫馨,多麼浪漫,還有一縷淡淡傷感,那便是爵士樂。這一切依舊,只是——
“卻不再有你燦爛的容顏 ”
最後一句點睛之筆。將所思之人,所念之情,一筆點出,將全首的總感情歸於斯人,真摯又無奈,傷感又悵然。可謂一首較好的抒情詩!
2016/5/10,磨硯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