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在美國:有錢沒錢一樣看病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9月04日18:41:20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記者日前就在美國看病的問題和張健有了一次很長的對話。因為長期旅居美國,對在美國看病,張健有很多有趣的經驗,讓我們對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也有了一番認識。

小病不用去醫院在美國看病,除了急診以外,無論看什麼科,做什麼檢查,都需要事先預約。

在美國看病與在中國看病不同:在中國看病到醫院掛號就看,醫生可以認識也可以不認識,大家根據病歷說話;美國不是,因為病人看病一般有固定診所,固定了診所就固定了醫生。

要看病一般要通過電話預約門診。電話打過去,接線生會問你是否是醫生的常規病人,如果是常規病人,診所都有病人個人資料記錄,接線員就會給你一個預約時間,到時候來看病就行了。假如你不是醫生的常規病人,電話打過去,你可能會被告知,這位你想預約的醫生他的常規病人已經滿了,不再接受新的病人,這樣的話,你就只好找別的醫生看了。如果這位醫生的常規病人沒滿,你就會被接受,於是打電話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因為,你要告訴接線生你的個人資料,比如家庭地址、電話、保險號碼和個人安全號碼等,接線生會為你建立一個個人檔案,下次你再預約的時候就簡單了。

因為有預約的制度和習慣,而一般的預約門診都要等到3天以後才兌現,如果是常規檢查或者慢性病什麼的,等個三天五天的也無什麼大礙,可要是發燒、頭疼腦熱的,就有些誤事了。最可怕的是遇到牙疼,再等個三五天的還不把人給折磨壞了?於是,遇到小病什麼的,還是自己給自己當醫生來得及時一些。

美國的各大超級市場都設有藥品部,也有專門買雜貨和藥的商店,裡面都有非處方的藥物提供:治療傷風感冒的啦,兒童退燒藥,治療頭痛、牙痛的,治療輕微外科傷痛的藥膏、敷料,酒精和消毒劑啦,種類齊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購,也可以就自己的病狀詢問藥店的藥劑師,他們都是持有執照的專業藥劑師,對他們能夠處理的小病,他們會不厭其煩地給你必要的用藥指點和就醫指點。

因此在美國生活,少不了要自己備些藥品,雖然這裡空氣新鮮,環境清潔,人們生病的機會很少,但是,鑑於這裡看病需要預約的慣例,遇到頭痛腦熱還是自己吃些藥來得方便。以前沒有經驗,發現自己感冒了,就約了門診,結果要等到下周,只好自己吃藥先治着,等到預約時間到了,病也早好了。

醫院管理追求高效率因為有了預約,所以美國醫院裡總是井然有序,人也不是太多。醫院內陳設優雅,各個角落及牆面都裝飾着青翠的綠色植物或一些清新的畫。候診廳里舖着深色的地毯,有沙發、茶几、檯燈和一些供人們閱覽的雜誌。有些醫院的候診廳還設有電視,並分出成人區和兒童區。在兒童區的小小天地里,電視專門放映兒童節目,此外還備有各種玩具及兒童讀物。醫院裡除了醫生,護士及其他工作人員都不穿白大褂,而是身着天藍色、草綠色或是印花棉布衣褲,臉上都掛着平易近人的微笑。

在美國的普通醫院看病,走進醫院正門便到了接待台,人們相互問好,遞上預約單或是口頭告知預約醫生的姓名,接待人員便會告訴你該醫生的診室房間號,並詳細指示你去往的路線。來到醫生的診室,有一註冊前台,在此處登記好自己的姓名、預約的時間,註冊護士會核對你的身份證明,並將你的個人信息和醫療保險信息輸入電腦,之後你便被安排在該醫生專用的候診室內等待,通常半小時左右護士就會叫到你的名字。

這位護士先領你到她的小辦公室,簡單詢問並記錄你的病情,再給你測量體溫、身高、體重和血壓,之後才領你到醫生的診室。每一位醫生一般都配有好幾間診室,以便於他穿插時間來回進入各個診室診斷,每位病人獨處一間,一般等候5至10分鐘,醫生便會露面。

雖然等待醫生的時間並不長,可感覺醫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護士換了一個又一個,或註冊或引路或體檢,一切瑣碎的事都由護士來操作,醫生只管最終的檢查和診斷,這樣倒是充分保證了醫生的工作效率。

萬事俱備,只欠醫生。等了一會,醫生終於敲門而入,一見面就和你問好,接着便詢問病情和做一些檢查,態度認真而溫和,間或還和你拉拉家常。看完病後,醫生會再次問你是否還有疑問,這才起身告別,同時讓你繼續留在屋裡,再稍等一兩分鐘,護士將為你準備好相關單據,如化驗單等。整個過程井井有條。看一次病至少會碰到三個不同的護士為你服務,為你免去很多麻煩。

體現美國醫院效率高的另一方便之處是,在美國的醫院裡不涉及交費和取藥。絕大多數人都買醫療保險,10天或半個月後醫院會將賬單寄給你的保險公司,根據各人保額不同,賬單金額高低,保險公司或者付清全部賬單,或者只付一部分,其餘的你自己負責。藥則在醫院外的藥房憑醫生處方購買,除了專營藥店,各大商場也有藥房,買藥十分方便。而且,這些處方藥的外包裝上除了藥名、服用方法,還貼有服藥人的姓名、醫生的姓名以及日期,非常詳盡。

窮人也能看病談到沒錢支付醫療費用怎麼辦,張健說自己有一個親身經歷,那時候剛到美國不久,還沒來得及參加保險,有一次踢球骨折,掛急診,跟醫院說明了情況,醫院不但減免了醫療費用,而且對“殘疾人”還特別關照。每次去複診,護士小姐都早早拿着推車等在醫院門口,從進醫院到出醫院看病期間,都是護士推着走。因為沒有保險,商店還免費提供“拐杖”。

張健說,美國的醫療費用確實很昂貴,但是沒錢並不表示看不了病,他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前不久,他的一個房客,不是美國公民也沒有保險,因為胃出血先後兩次被送進醫院,治療費用高達10萬美元,這位房客根本就沒法支付。

沒人認領的賬單怎麼辦呢?張健笑稱,那就我們這些納稅人來付唄。張健指的納稅人來付是指美國的公共醫療福利體系。

張健說,在國內,各個大醫院一般都是由國家和政府開辦的,私人小診所僅僅存在於鄉村和小城鎮,占公共醫療很少的一部分。公費醫療和新近施行的醫療改革制度,其結算方式似乎僅限於國家開辦的醫院和國家醫療機構之間,至於私人診所,任憑你如何妙手回春,也沒有資格進入國家醫療結算體系,病人如果看病,只有自己支付現金了。

而在美國,醫院、診所大部分是私人機構,診所是私人診所,醫院是私人醫院,由國家開辦的國立大醫院很少,私人經營形式的診所和醫院承擔的大部分的醫療工作,病人看病以後的結算方式,有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和診所、醫院進行結算,當診所把病人賬單寄給保險公司以後,保險公司就會給病人寄來一個複印件要求病人確認該賬單確實成立,在獲得病人的認同以後,保險公司就把相應的款項劃給診所和醫院。

保險公司和私人診所、私營醫院之間的經濟業務往來似乎好理解,因為它們都是私營機構,屬於個體戶和個體戶相互結賬,但是如果看病的病人是享受國家免費醫療計劃的病人呢?他在看病以後就要由屬於私營機構的診所、醫院和屬於國家國營機構的社會福利機構相互結賬了,一個個體戶如何和一個國營大機構結賬呢?它們相互間是如何取得信任和協議的?

事實上,由於法律的健全和完整,以及有規則詳細的運作秩序,美國的私營醫療機構和國家公共福利醫療機構之間的協作一直保持良好狀態,從而共同負擔了美國人龐大的醫療任務,並且逐步改進,使美國人能夠享受精良的醫療服務。

張健還建議記者可以從美國公共醫療福利機構的網站上看到更多的內容,記者在那裡看到內容詳細、項目繁多的公共醫療福利計劃,有為兒童提供的免費醫療項目、有為特殊疾病患者提供的免費醫療項目、有為艾滋病和癌症病人提供的免費醫療項目———項目很多、分類很精細,對於一般的、綜合類的需要醫療救治的社會群體,美國公共醫療福利部門的免費醫療服務提供給那些低收入者、未成年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和懷孕婦女。

那麼對於那些既不是美國公民,不屬於免費醫療服務範圍內的,但是他們又沒有錢,而且生了病需要入院救治的人,美國醫院是否拒絕給他們治療?

張健說,據我所知,美國的各個大醫院都設有專門基金用於此類病人,另外,醫院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向政府醫療福利機構申請相應的資金補助。美國的慈善機構和各類基金會很多,他們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給予無法支付費用的病人以相應的資助。

因此,在美國看病,如果你真沒錢,總有機構會幫你的忙。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就業前景黯淡 如何捕捉光明?
2003: 中國中產階級的生意與生活 (ZT)
2002: 應付未來戰爭中國積極培養電腦“網絡戰
2002: 貓在一九七九年失蹤 (by X.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