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慎獨,人生的至境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11月13日16:13:46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慎獨,人生的至境

  慎獨在當今已成為一個專用名詞,人們都喜用慎獨作為座右銘,其內涵已廣為人知,但其內容卻與人們以往的理解大相徑庭,所以人們往往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詮釋和說明。

  慎獨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自我修養的重要手段。在古代的典籍中,人們一般把慎獨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其實,慎獨,關鍵是一個“獨”字。“獨”,有三種不同的理解:一是鄭玄的“閒居”之說;二是朱熹“人所不知而已所獨之地”;三是《五行》傳文“獨立性(個性)”,即“舍體”,內心的意志、意念。筆者傾向於第三種。

  慎獨是一種人生境界。慎獨是一種修養,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種自我的挑戰與監督。柳下惠坐懷不亂,曾參守節辭賜,蕭何慎獨成大事。東漢楊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獨拒禮;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主,勿以善小而不為”。范仲淹食粥心安,宋人袁采“處世當無愧於心”,李幼廉不為美色金錢所動。元代許衡不食無主之梨,“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葉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曾國藩的“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其所謂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以上種種,無一不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但,這些慎獨的故事不老。

  古往今來,慎獨境界者不乏其人。詩人陸游,一生都專誠、專注於愛國的情操,恪守抵抗侵略、重振王朝的信念,寫出了大量具有愛國主義豪情的詩篇。早年“戰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的壯歌,中年“報國計安出,滅胡心未休”,,晚年“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解為國平燕趙”。這,就是一位愛國者的慎獨心志。此心志,一生恪守,至死方休,可歌可泣!

  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蕩。

  “吾日三省吾身”,即是慎獨的工夫。三省其身,即面對自己,澄清自己的內部生命,純粹是為己之學。魯迅曾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和更無情的是解剖我自己”。

  作為一名稱職的法官,不僅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深厚紮實的法律功底,還須具有法官的職業道德,品行修養。在廉政行為上,要做到“四慎”,即慎權、慎欲、慎行、慎獨。你要經常地、認真地檢查自己,在內心建立一個“道德法庭”,時刻對自己進行道德裁判,做事之前先“三思”,堅決不觸“高壓線”。慎獨不是一種時尚。因為慎獨,在金錢的誘惑面前,你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慎獨是阻止你走進深淵的一道屏障,慎獨是提升你自身素養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

  慎獨,是醫護人員醫德修養的崇高境界,也是檢驗醫護人員醫德修養高低的標準。

  慎獨的最高境界是孔子所說的“隨心所欲”。這裡講的隨心所欲不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指道德修養到一定程度後所達到的一種道德境界。只要我們從“慎獨”開始,持之以恆,就能實現從道德修養的“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

  慎獨者,為儒家所倡,釋家、道家亦崇之甚高,唯其遵奉敬畏之事不同。儒家尊孔聖之教,行禮儀教化;佛家奉釋迦牟尼,尊佛菩薩及諸鬼神;道家行老莊之言,所奉者道,即自然之妙常。我們所作所為、所行所止、起念動心,佛家云:“有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無不盡知盡見,”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無論信教與否,然於修身正己,誠可信也。儒道亦然。

  慎獨雖然是古人提出來的,但並沒有因時代的更迭變遷而失去現實意義,是因為它是懸掛在你心頭的警鐘,是阻止你陷進深淵的一道屏障,是提升你自身修養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

出處:人海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降將吳化文與虎將張靈甫
2005: 從周恩來恐懼坐飛機說起
2003: 楊瀾訪金庸
2002: 老知青懺悔青春罪孽:我害死了最好的朋
2002: 擂老夫在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