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卡里亞:來自中國的真正挑戰是它的人民,不是人民幣 |
送交者: 阿妞不牛 2010年11月13日16:52:4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font-face {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face { font-family: "宋體"; }@font-face { font-family: "新細明體"; }@font-face { font-family: "MS ゴシック"; }@font-face { font-family: "儷黑 Pro"; }@font-face { font-family: "ヒラギノ明朝 Pro W6";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 margin: 0in 0in 0.0001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h2 { margin-right: 0in; margin-left: 0in; font-size: 18pt; font-family: Times; }p.MsoHeader, li.MsoHeader, div.MsoHeader { margin: 0in 0in 0.0001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able.MsoNormalTable { 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 page: Section1; } 核心提示:這就是中文媒體近日廣泛報道的“溫總理登上《時代》的封面”文章無刪節譯文,作者即10月3日CNN播出的訪問溫家寶的扎卡里亞。”。我喜歡兩黨合作的想法。只要想到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合影照就能讓我嘴角上揚。我對自己說:“美國政府終於可以運作了”。不過隨後我看了看他們實際上達成的協議,又不由地懷念起政府癱瘓的日子。 今年的9月29日,眾議院取得民主、共和兩黨壓倒性的支持通過了一項條例草案。該法案將會因為中國堅持低估其貨幣而對中國商品處以懲罰性關稅。每個人 似乎都同意:火候到了。但並非如此。這一法案往好里說也是毫無意義的裝腔作勢,往最壞處看是危險的煽動行為。它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是美 國不斷滋長的反華情緒的一部分,這些情緒讓我們對中國下一階段發展帶來的對美國的真正挑戰視而不見。 毫無疑問,中國一直在低估其貨幣人民幣,以便幫助中國製造商在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和歐洲市場廉價地銷售玩具、毛衣以及電子產品。但這只是中國成為世 界工廠的一系列因素之一(其他的因素包括低工資、一流的基礎設施、招商引資、順從的工會以及不辭辛勞的勞工們)。只是讓人民幣升值不會神奇地改變這一切。 中國公司許多商品的成本比美國製造商的要低25%。讓那些商品價格上浮20%(在沒有政府幹預的情況下,合理的假設是中國的貨幣對美元會升值20%) 不會讓美國工廠具備競爭性。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這會幫助其他一些低工資的經濟體,如越南、印度以及孟加拉,它們有許多何中國相同的商品。因此,沃爾瑪依舊會 以最低可能的價格囤積貨品,只是這些東西會更多地來自越南和孟加拉。還有,這些其他國家,以及亞洲的許多國家,一樣讓其貨幣保持被低估。正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展中心的研究負責人赫爾穆特·萊爾森(Helmut Reisen)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寫到那樣:“這個世界上不止兩種貨幣”。 這出戲我們都看過。從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迫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北京讓其貨幣對美元升值了21%。儘管經歷了大幅升值,但中國對美的出口 仍持續增長。當然,一旦經濟不景氣,中國的出口也會放緩,但沒有那些不讓其貨幣升值的國家那麼嚴重。因此,就算有着相對價格更高的商品,中國的表現也比其 他出口國要好。 回顧一下過去發生在其他地方的事情你也能得出相同的結論。1985年,美國在“廣場協議”會議上恫嚇日本,讓其日元升值。但隨後50%的升值幅度並未 使得美國商品更有競爭力。耶魯大學的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指出,自2002年以來,美元對我們所有的貿易夥伴的貨幣已經貶值了23%,但美國的出口仍不景氣。美國對全球90多個國家的進口都大於出 口。這都是因為那些國家操縱了貨幣嗎?抑或是更有可能是我們整個國家所做出的重消費而輕投資和製造這一根本選擇的結果? 未來新中國 我們面臨的來自中國的真正挑戰,並非是它將繼續以廉價商品充斥我們的市場。實際上恰恰相反:中國正在往價值鏈的上端移動,這在未來將會成為美國經濟新的最顯著的競爭者。 在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專心致志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它不需要投資於其人民;該國的目標是主要生產低工資、低利潤的商品。只要工資便宜、工 作努力就足夠了。但是工廠必須是現代化的、道路必須是世界級的,機場港口必須是龐大且高效的。所有這一切都以人類歷史上未曾見過的速度和規模建起來了。 現在,中國想進入更高端的商品和服務市場。政府官員明確指出,這意味着下一階段其經濟發展需要投資於人力資本,他們在建設高速公路上也曾下過這樣的決 心。自1998年以來,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教育擴張,幾乎令教育投入在GDP中的占比提高了2倍。從10年前到現在,中國的大學數量翻了一番,學生數量則是之前的4倍,從1997年的100萬提高到2007年的550萬。中國選出了自己的9所頂級大學,成立了中國版的“常青藤聯盟”。在歐洲的大學和美國的 州立大學受到大規模預算削減的影響而搖搖欲墜之時,中國僅僅用了10年時間就建立起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部門。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 入學註冊的增長量就已經超過美國註冊數的總量。 人才之利 對於中國、還有美國來說,中國向教育進行的這種前所未有的投資究竟意味着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的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Fogel)已經測算出訓練有素的工人對經濟的影響。在美國,相對於只接受9年教育的人而言,高中學歷的工人生產力是其1.8倍,大學畢業的工人則是其3 倍。中國正在大規模地擴大其高中和大學畢業生的供應。由於印度學生英語學得更好,並接受了技術培訓,這兩點目前仍是如此,因此中國在服務業方面仍遠遠落後 於印度,儘管如此,中國的機構仍將進入這個廣闊的市場。福格爾相信,高技能工人的增長將會在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里極大地提高該國的年均增長速度,令其GDP 到2040年到達令人瞠目結舌的123萬億美元。(是的,據他估計,204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不管這一難以想象的數據是否準確——我也認為福格爾對中國的發展太過樂觀——但顯而易見的是中國正開始提升自己在價值鏈中的位置,開始進入那些直到最 近還被認為是西方世界特權的行業和工作領域中。這才是來自中國的真正挑戰。它既不來自於北京對貨幣的操縱,亦非源於隱性補貼,而是來自於戰略投資和勤奮工 作。對此最好的、更有效的回應不是威脅和關稅,而是深入的、結構性的改革以及新的重大投資,讓美國經濟充滿活力,讓美國工人充滿競爭力。這才是我們需要的 兩黨協定。有人同意嗎?哪一位?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各民族得救的希望,誰能承擔的起 | |
2009: | 王曉漁 :翻牆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
2008: | 轉貼:佩林接受專訪 暗示渴望加入奧巴馬 | |
2008: | 美大選回放:抹黑戰術沒有撼動支持率 | |
2007: | 文革年代印度的毛主義暴力革命和學生造 | |
2006: | 慎獨,人生的至境 | |
2006: | 漫遊:唉,不敢看這個世界 | |
2005: | 降將吳化文與虎將張靈甫 | |
2005: | 從周恩來恐懼坐飛機說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