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的温哥华印象:最美的是人 |
送交者: 赵宝刚 2006年02月08日15:47:42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写在《别了,温哥华》关机之日 构思剧本的时候,对温哥华的感受不深,在拍摄的过程中,才逐步地体会到温哥华这个城市本身的内涵,每天都在感受不同的东西,在我的脑子里边冲击消化,使我能尽快地融入到这个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群当中去,这样对作品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很多东西和效果在原来构思剧本是没有想象的,我很满意。 温哥华最美的是人,第二美的是天,第三美的是景。 人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已经没有“鲜嫩感”了,北京是一个很好的城市,但是我居住长了,就没有鲜嫩感了,如果说让我移民到加拿大选择一个住的去处,我就选择格莱温岛(GRAINVILLE ISLAND),我觉得那个地方我是最喜欢的。 我对我所接触到的移民的感受分两方面,第一,移民过来的人,凡是在中国没有混的很好的人,在这里是比较舒服的,在中国做的成绩比较好的人,到这里比较会心灰意冷。第二,为子女而来的,不管曾经在国内有事业没有事业,他们都是带着一颗父母之心,后半生就交给了孩子。我觉得不值得,没有必要,应该利用有生之年,把自己弄好,其实一个父亲和母亲,把自己调理好是对孩子的最大帮助。盲目的将孩子送到这里,为他移民,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情况。 你初次来的时候,你新鲜,当你住上三到五年后,这些风景你每天都路过,你的鲜嫩感就没有了,你就想别的了,这时候就叫思念。那个时候,你对国内一些很反感的东西,会慢慢忘记,会想到他有很多很多的好处,于是乎,人的心态就会变的有些伤感了。特别近20年来,祖国比较昌盛,一天一天的好,带来的消息也是比较好的,这时候的心情就会比较更压抑了。 我觉得人可能都是这样,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但主要的是心态。我可能也会为了孩子移民加拿大,但是我首先考虑的是,我来这里干什么,我觉得一个移民要善于发现本地的一些东西,一个人准确的了解自己,才能在事业上成功。 人与人的思想和意识是不同的,只有你自己认识到,才能够去做创业。 在国内混不好,在这里也混不好,你在国内能混好,到这里也能混好,只不过,这里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很“糟糕”,这个糟糕的意思是太舒适了,太安逸了,慢慢自己都懒了,因为这里的人太祥和了,谁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其实这对一个城市发展不好,一个城市太和气了,谁也不惹谁,那就没有发展了,中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因为谁都跟谁都打架,谁都算计谁,中国发展快了,他一定是互相算计,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互相算计,只有互相算计,都市才能成长,比如说中国的受贿现象,其实受贿是一个润滑剂,如果中国全不受贿了,他发展不到今天。今天我说这个话有一点反动,但实际状况就是如此,到哪儿我都敢说这话,在北京媒体我也敢说这样的话。不太了解我这个生活圈子和生活性质的人可能不太会理解我的心态。我干导演有12年了,拍了几十部戏,就有一个人长期干一种工作那种乏味,不过,我可能换一个环境,我面对的对象和环境有所改变,比如说我卖货,我天天就跟这几个售货员接触,但他之所以干下去因为他面对的顾客不一样,什么事情干长了,都有一种逆反心理。我老拿导演比喻成一个包工头,人家拿来图纸说你把房子盖了,这就是剧本。完了你就找泥工,瓦工,我就找摄影,美术,道具,找了一拨,就领他们盖房子,房子盖好了,卖出去了,就没有我的事了。好坏由观众与市场去决定。 庆幸的是我导的片子还有人看,还受欢迎。按照人的规律,我今年48岁,本命年,到了这个阶段,我管它叫持续期,人生事业的持续期,也就是说,你能保持在这个阶段,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你想飞跃实际上是很困难的。由于我们现在生活状态好,我还能生存,但我平静地分析,应该会是创作的低谷状态,我对媒体说的这些话,都是这个心态。所以你刚才问拍完这部戏的感受,实际上每一部戏拍完之后,我的感触都很深,这部戏的感受尤其的深,说一句实话,这里的人和这里的美学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对我影响非常大,可能它会影响到我今后,没准是一个飞跃。为什么?我在这里看到祥和文明,那种对人的态度,对人的尊敬,是我们中国人原来有的东西,今天都没有了。看看我们中国的北京长安街,10里长街,记载了2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你们看到这么多的高楼大厦,我看的不是,我看到了中国美学意识的混乱,65年盖的大会堂和今天一个大玻璃的现代的钢架结构的IBM集团和摩托罗拉集团的辉煌的大楼,你就觉得这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长安街,一点美学意识也没有,乱七八糟,杂乱无章。 而温哥华不一样,你们所看到的东西肯定很兴奋,很高兴,只不过你们融入进去之后,没有鲜嫩感的时候,你们有一些伤感色彩。我的感受与你们是一样的,我今天依然喜欢温哥华,可是再叫我到这里拍片,我可能不会到这个城市来拍,为什么?因为它所有的景色我都拍过了,再拍就重复,我就不愿意拍了。 我拍完每一部戏都要出国,要换心态,当了三个月的“包工头”之后,我的心态是很不舒服的,因为一个摄制组,就像一个社会一样,要面对方方面面负责。 这个戏你们看与国人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拍一个国人在这里想象的温哥华,你们是亲身感受的,我不能拍你们亲身感受,因为他有很多戏剧的因素,许多客观的因素和商业的因素,我不可能完全按照你们海外华人的感受拍,其实我也知道这个不对,你们只看我所表达的内在的意念是否准确,就好了,如果你们很喜欢看这个故事,甚至被这个故事的某些情节所打动,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这个人拍戏和选剧本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懂这些东西,我才会去拍的,很多人建议我去拍古装戏,我不去拍,我不懂古装戏,我现在只研究到民国,所以我下一部戏是民国初年的。 中国现在拍的古装片,说一句狂一点的话,没有一部是对的,但是让我拍,也是拍成那样,所以我也不拍,因为我觉得那样不对。我觉得艺术家要有自信,同时要踏实,自信和踏实才能成功,所以我拍的东西都是我弄懂的,有人说我拍得很唯美,它不是唯美,它就应该是那样的,比如说我们去一个比较美的环境,或是一个高级的地方,拍出来就应该是那样。有人说你拍一个酒吧,后面的人穿的衣服你都很挑剔,当然去这样的酒吧,就是那样打扮的人才去,不是什么随便找一个人就安排在那里了,有些人去这个场所是他的身份,他的文化程度才可能去那个场所的,其实这些点点滴滴,堆积起来,才营造出一个豪华的场面,豪华的气氛。就这样我实际上还有很多漏洞,比如心理和财力以及工作人员的不称职等等造成一些损失,已经使我很心疼了,其实远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但是我在努力的去做这些事情,所以这部戏完了之后,我刚才说了,可能对我美学意识是有所提高了,所谓美学意识的提高,就是你要俯视去看待你的作品。 这里牵涉到底蕴问题,我就特别不爱游山玩水,我也不爱看古典油画,我都说实话,我到欧洲去看古典油画,我只不过看了一张真的和一张假的,它们对我的刺激没有太大作用。我愿意看现代的油画,它可能给我思路,它的理念激发我的思路,游山玩水那是大自然遗留下来的东西,没有人的创造力,我不爱看,它给我的艺术道路不会增添任何色彩。我愿意看橱窗,愿意看建筑结构,我愿意看桌椅板凳,凡是带有人创造的智能的东西,我都愿意看,我看到环球屏幕的美国大峡谷,那个感受,比现场刺激多了,但是我觉得它没有人的智能,它就是大原形呈现,看不出人的智能,因为我观察的都是人的智能,比如我到阿姆斯特丹去,看一个展览,我就发现里边有很多16,17世纪的家具,结果拍了300多张照片,我就开始研究家具,你把家具研究懂了,你的美学意识就提高了,用你的美学意识去指导你的作品的时候,你的人就提高了。
当然我也承认很多国内的演员,特别愿意上我的戏,可能我的戏机遇多一点,可能演我的戏的男女主角就红了,原因是我的记录好,在影视界的记录好,又有实力来说明,所以两大院校毕业的学生都愿意上我的戏,一上就红了。但是我觉得,虽然我的戏肯定能让你红,但是你是紫红,大红,还是粉红,还是微微有点红,那就靠你自己了。 实际上以目前情况来讲,很多年轻人就是想,反正我能出名,想尽办法出名,真正坐下来,踏踏实实地下一些功夫,很困难。其实很多人崇拜演员,不是崇拜这个人,而是他的角色。 一个演员的成名是偶然的,但也是必然的。这个演员特别有才气,也特别的优秀,结果我们给埋没了,我告诉你们没有这回事,一定没有。你没有出来就是没有才气,你肯定哪不对了。说自己一身的本事,却无用武之地,你的本事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你们也可以数一数,数出20个当今有名的女演员,20个当今有名的男演员,你们自己数一下,都算不齐,才20个,中国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城市,巩俐,章子怡,赵薇他们都是前几位,就是那么前几位,他们是最优秀的,为什么最优秀,因为他们今天就是最优秀的,我们不管他文化底蕴是什么,他一定有底蕴,他一定有他们的聪明才智。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关系,一个人不能没有智能。 我怕讲完这些话,给天下父母造成伤感,我曾经给电影学院的学生讲课,我原来不愿意讲,我讲完了,孩子就乱了,所有的孩子的情绪都特别低落。 现在我有孩子,原来我没有孩子没有发言权,我太太看着我孩子的手,就觉得,这孩子的手又宽又长,又白,简直就是一个弹钢琴的手,所以计划将来孩子学钢琴;过两天,她又说,瞧我们孩子的腿修长,身材那么好,一定要学舞蹈,结果又计划要学舞蹈;然后,她又说,你看我们孩子的大脑门,长大了一定聪明,全是智能,应该当作家。 我觉得,父母对于孩子的想象要有一个准确度,不能“黄婆卖瓜”。我爸爸是做银行的,但是在我小时候的教育里,我父亲没有管过我,都是我母亲管的,我母亲是没有太多文化的人。那我现在回想,我得到的教育是什么?其实就是环境的影响。我的父亲从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辉煌,他在法国银行工作,挣的是法币,然后,我母亲是一个资本家的太太,于是他们两和好了,和好之后,俩人结婚,文化大革命,我家也被抄了,但他遗留下那些老照片,照片就影响了我的底蕴,它就影响我了,其实家长没有给我特殊教育。 可见,环境对于孩子是特别重要的。还有事物,因为孩子接触事物能力是根深蒂固的,我对上海的那些记忆,都是三,四岁的记忆。我说三四岁的事,我母亲都惊讶,我到里弄旁边偷我妈妈一分钱去看小洋画,我的美学意识是那时学成的。 今天我是导演,我初中毕业,然后去工厂呆了12年,12年中我自学了无数的东西,所以孩子的教育不要定位,就是说,不要老想着孩子就是要干什么,我的孩子就不给他定位。我对爱人说,你想刚满月就开始为孩子的未来想上了,我现在天天要打消她的念头,朋友问:你怎么不回家看你的孩子?其实我很想,很溺爱这个孩子,哪个父亲不想孩子?但是我要控制我自己,我不能溺爱。 现在大多孩子都学钢琴,学钢琴我是比较赞成的,音乐可能给今后所有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好处,我是搞艺术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音乐的底蕴是非常之重要的,国外孩子的音乐底蕴都是非常好的,音乐知识作为基础的教育,不要奔钢琴家去,现在的问题是都奔钢琴家去了,哪儿有世界大奖,孩子都奔那儿去了,这是错误的。 我建议所有给孩子的东西都作为一种底蕴就足够了,不要孩子一定在这方面怎么怎么样,它有不准确性,因为你出钱请老师上课了,那人一定是夸你孩子的,因为你给了钱,教你孩子,他怎么会说你孩子没有出息,将来绝对出不来,那你还给他钱吗,其实他早看那孩子出不来了,他看一手就知道出不来了,你给人钱当然要说好,如果说你没有出息,家长特别不高兴,肯定的,你凭什么说我孩子没有出息? 就说演员吧,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了,17,18岁的姑娘小伙子,我就对他们说,你千万不要搞演员,因为我觉得你们出不来,你做一个谋生手段是可以的。我教孩子生存技能,这个技能能使在社会上生存,可能有的掌握得好,有的掌握得不好,掌握得好,生存得就好,掌握得不好,生存得不好,比如说,有的人做导演,我也做导演,我可能比别的导演生存得好,机会多,为什么?因为我作的好,我努力,我用我的知识作得好,我靠我的导演,有戏拍,虽然没有名,但是有钱挣,这就是生存能力,其实你们现在教孩子都是教生存能力,但是生存的好坏,在于底蕴,你灌输的是什么样的美学底蕴? 我深切体会,美学意识决定很多东西,人有底蕴,有基础之后,特别有敏锐思维能力,我们叫产生思想,你会用思想分析这个事物的时候,那孩子就能成功,绝对能够成功,见多了,脑子就活了,聪明才智就多了,懂得多了,干什么都成。 大陆和港台是相互影响的,中国导演能坚持住的只有我和李少红,只有我俩坚持带有美学意识的,李少红比我还过激一点,我有放进一些商业因素;李少红抱住那个东西不放,他的电视永远是在台湾的公共电视上,公共电视就是知识分子的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价钱卖不高,但是永远是他的戏,因为有一帮知识分子爱看他的戏。我们电视收视率好的主要原因是抓住了共性点,这个共性点是知识分子比较喜欢的,老百姓也比较喜欢的,两边都接受。我现在顾及一下台湾,我拍《像雨像风又像雾》,完全是针对海外市场拍的,所以在东南亚一片全都卖出去了,在拍片的时候,就要考虑台湾市场,我的品牌已经作出来了。如果说都市戏,我们现在的都市戏是在温哥华拍的,这里是有商业目的的,如果纯粹是国产都市剧,卖给他们是有困难的,他很难要,古装戏比较好要,那么我拍了一个境外的,加上有两个演员是台湾有卖点的演员,现在东森电视台已把我的戏给买走了,我下一部要拍民国的,还没有拍,他们现在要买断,而且出的价格比原来高一倍。只要有目标去做,就可进入他们的市场,你别老想进入我国市场,我们也要进入你的,我现在已经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作品已经正经进入台湾的黄金挡。所以文化是互相影响的,观众是要靠培养的。 评张艺谋是非常不好评的,《英雄》我在没有看之前,我就知道他一定是成功的,他为什么成功,不是他拍拍好坏,他是一个文化现象,张艺谋现在拍的东西是这种现象,就冲这个现象也很成功,加上他这次炒作是极其成功的,所以使得票房不断上升。 遗憾的是,我只看了录像带,没有办法,因为国内可以看到的东西,这里看不到,他就给带来一个DVD,还是盗版的,看完之后,我个人觉得拍得非常好,无可挑剔的好。比较麻烦的是重复,只要有重复,不是第一个,就有问题了,特别是这么大的导演,如果说《英雄》是我拍成这样的,我可了不得了,我要比李安那一堆人棒多了,有人就会说,李安不就等于跟赵宝钢一样的,一下子就把李安给拉下去了,但现在因为不是我拍的,是张艺谋拍的,他有重复感,几场打斗戏中,比如在竹林,在红叶,在海洋,在水中,这些区别,加上故事不如《卧虎藏龙》的故事好,人物性格单一,这个单一就是太阶段性了,他不是整体的,像块状的,像散文,张艺谋后来拍的作品都是透过这个意念,他受伊朗导演的影响非常多,当我们搞导演的,可能会看出许多意念,但是对观众来讲,你拍的是故事片,人家要看故事。但是在看《英雄》的过程中,还是很有美感,很新鲜的东西,可你还会评述这部戏有重复感,与《卧虎藏龙》差不多,这就会受到批评。 我们搞导演的,任何其它导演拍的戏,如果我承认我拍不了,我就是承认那个导演了,如果说这片子一看,我也能拍,我们就觉得片子不行了。比如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一看我也能拍成这样,我就不佩服了,一看《秋菊打官司》,《红高粱》,拍得好,你想都想不到的招,别说拍了,这就钦佩了。我觉得《英雄》算是成功的,他所有都成功,你没有道理说不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加,夫妻越来越没有爱情了,但还残留爱情感,你还有爱情感觉。可惜,你遇到了新的爱情,但她旁边有老公了,他旁边有太太,你不能试这个东西,这里有一个道德问题,于是乎,你就不能释放。 现代年青人为什么不一样,他可以释放,所以我就抓住一个契合点,就是对年轻人释放的,和结过婚的残留的爱情感觉,我的爱情片就按照这个感觉来的。我16岁参加工作的,32岁结婚,30岁谈恋爱,30岁以前没有谈过恋爱,主要原因是我深知爱情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爱是要有条件的,当你的条件没有成熟的时候,或这爱就不真实了,所以我就不找对象,当时我长的样子年轻时还过得去,后边的小姑娘追的也特别多,天天包裹有塞巧克力的,有什么的,我也不知道是谁给的就吃了。可是冷静下来,觉得不行。比如我工厂有个师傅,有个女儿挺好的,挺纯朴,有人说;小赵你跟她挺好的,经常有人做媒牵线,但是我觉得没有事业,绝对不能谈恋爱,但是接踵带来的问题是爱情缺课者,我就是,谁也有爱情缺课者,只是不承认,我岁数大了,找个对象比较理智,方方面面,喜不喜欢,家庭等方面的情况,都考虑了。当时我太太是演员,我是一个工人,你还有一种自卑感,怎么一个演员找一个工人,很委屈,一定要奋斗等这些,很理智的情况下组成这个家庭,我们家庭是比较稳固的,我们结婚16年了,就是比较理智的结果,方方面面都不出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还爱不爱我太太,她老问我这个问题," 你爱不爱我啊",或出门前要吻别,睡觉前要说我爱你,可是你说难受不难受,女人喜欢这样,你说这个她就比较舒服。所以,你为了这个要违心地说两句。 (彼岸杂志)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5: | 李昶: 谈谈成功与失败的人格 | |
2005: | 杀子与杀父──北美故事(三) | |
2002: | 城市食物链 | |
2002: | 海龟,一个美丽的传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