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寫套曲【南呂.一枝花】之三:關漢卿的《不服老》
前兩回:學寫套曲【南呂.一枝花】之一,借用張可久的《湖上歸》簡述了“套曲”的基本章法;之二借用關漢卿的《杭州景》討論了元曲的用韻;這之三呢,將借用關漢卿的《不服老》來感受北曲中加襯字的“瘋狂”。哈哈。
先讀關漢卿的《不服老》原文:
【南呂】
〔一枝花〕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後。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接着逐句套入格律:
【一枝花】
『(攀)中平中仄平,(折)中仄平平仄(韻A)。』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韻A)。』
--- 元曲“襯字”一般都是用虛字,而關漢卿不管,硬是用了“實字”!“攀”和“折”是動詞,是“實”字。用“實字”的毛病在於拿掉“襯字”後,句中剩下的屬于格律範疇的“正字”的含義會被割裂!比如這兩句若去掉襯字,則成了
“出牆多多花,臨路枝枝柳。”
意思完全改變了。其實關漢卿要表達的含義是:“我最好攀那出牆的花,好折那臨路的柳。”
有人說:“那就把‘出’和‘臨’劃分為‘襯字’看如何?”但還是有問題,因為把襯字拿掉後會變成
攀牆朵朵花,折路枝枝柳。
字面的含義同樣被割裂了。
所以從這個例子中不難發現,北曲“襯字”的隨意程度使之與“正字”實現了血肉相連,想再拿掉“襯字”居然到了“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地步!《中原音韻》的作者周德清對這個現象非常不滿,他堅持的原則是:拿掉襯字後正字的含義依然完整、依然未變的才算合格。可惜的是,只有到明代才興盛起來的南曲才真正達到了這個要求,其實南曲本來就不喜歡加襯字。
『中平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韻A),』中仄平平(韻A)。
『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韻A),』浪子風流(韻A)。
『(憑着我)中仄平平仄(韻A),(直煞得)中平中仄平(韻A)。』
『(憑着我)折柳攀花手(韻A),(直煞得)花殘柳敗休(韻A)。』
『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去上(韻A)。』
『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韻A)。』
【梁州第七】,亦簡稱[梁州]。
『(我是個)中中仄、平平仄上(韻A),中中平、中仄平平(韻A)。』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韻A),蓋世界、浪子班頭(韻A)。』
(願)中平中仄平平仄(韻A),『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
(願)朱顏不改常依舊(韻A),『花中消遣,酒內忘憂(韻A)。』
--- 注意啦:從這一行開始,關漢卿又劃分了不同的意群。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中中平、中仄平平(韻A),中中平、中仄平平(韻A)?
『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韻A);』通五音、六律滑熟(韻A),甚閒愁、到我心頭(韻A)?
--- 這一行的意群也蠻“任性”的。
(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中中平、中仄平平(韻A),
(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韻A),
(伴的是玉天仙)中中仄(並玉肩)、平平仄上(韻A),
(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韻A),
(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中中平、中仄平平(韻A)。
(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韻A)。
--- 這一行三句是“鼎足對”,三個句子的語法結構相同,有點兒像排比句。
(你道我)中平,仄平(韻A)(可上)。
(你道我)老也,暫休(韻A)(可上)。
(占)中平中仄平平仄(韻A)。中中仄,中平去(韻A),
(占)排場風月功名首(韻A),更玲瓏,又剔透(韻A)。
(我是個)中仄平平中仄平(韻A),(曾)中仄平平(韻A)。
(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韻A),(曾)玩府游州(韻A)。
【隔尾】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中平(兒)中仄平平(上)仄(韻A),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韻A),
(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中仄平平(蹅踏的)中仄(兒)平(韻A)。
(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韻A)。
中仄平平仄平仄(宜用去聲)(韻A)。
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後。
--- 這一句中除了“不曾落人後=平平仄平仄”之外,其它的襯字都與正字血肉融合,很難分清了,若根據平仄格律強行分開,則句子含義會被割裂。
仄平(韻A),仄平(韻A),
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
--- 也是襯字正字已經融為一體,很難分清了。
中仄平平去(了)平上(韻A)。
我怎肯虛度(了)春秋(韻A)。
【尾】(這個“尾”的格律是【黃鐘尾】,但因處在套曲的結尾,故被簡稱為“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中平中仄平平仄(韻A),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韻A),
(恁子弟每誰教你)中仄(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平平中仄平(韻A)?
(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韻A)?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中中平,中仄平(韻A)(可上),...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
--- “...”號表示可以重複N次“中中平,中仄平(韻A)(可上)”,關漢卿重複的這些“三字句”合律。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中中平(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中仄平平(韻A)!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韻A)!
(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中仄中平平(兒)去上(韻A)!
(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韻A)!
小結:
1- 自打關漢卿在元代就寫完這首“銅豌豆”直到共和國的今天,居然木有一人敢在現場劃分出他加的“襯字”!為啥涅,怕劃分錯了被人嘲笑。偏俺不怕,哈哈。想想也蠻逗的,俺這篇小文一出,過些時日,認可這個劃分的會說介襯字明代奏劃分好了;不認可的會說介簡直是牽強附會。哈哈。反正誰也不知道始作俑者何人了。
2- 仔細讀完關漢卿這首《不服老》,俺更堅信:元曲在嚴的地方比唐詩宋詞還嚴,在松的地方比順口溜還松。嚴的在韻腳,因為涉及到唱腔,“去上”都得規定清楚;松的在任由襯字打亂句式,甚至連平仄也不暇顧了。這一點“北曲”尤其明顯。
3- 比較南曲和北曲,哪個更喜歡加襯字?北曲。為啥?因為北曲“豪邁憨直”,“豪邁”就不會囉嗦,“憨直”更是有話直說,所以北曲的詞牌大多設計得“字少句疏”,如張養浩的《山坡羊》:
休學諂佞,休學奔競,
休學說謊言無信。
貌相迎,不實誠,
縱然富貴皆僥倖,
神惡鬼嫌人又憎。
官,待怎生;錢,待怎生。
請看,一共才11句的【山坡羊】,竟然有兩個1字句、四個3字句、兩個4字句,而只有三個7字句,短句和長句的比例居然是8:3!幾乎都是短句!那麼趕上哪天要四介作者喝高了話多、要絮叨一下可腫麼辦?只好加“襯字”。哈哈。其實北曲的作者為了演唱時的烘托渲染,也喜歡加襯字,這才是根本原因。
南曲為啥不大喜歡加襯字涅?因為南曲“清麗彎月”,“清麗”就得多形容,“彎月”說話就得多拐彎兒,得,每個曲牌都設計得“字多句密”。如沈璟的《山坡羊》:
學取劉伶不戒,傳示三閭休怪,沿村沽酒尋常債。
梅正開,(望)青旗籬外來。古來飲者名猶在,賢聖寥寥安在哉?
形骸,隨身鍤可埋;狂乖,懐沙賦可哀。
請看,也是11句,只有兩個2字句、一個3字句,其它的卻是三個5字句、兩個6字句、三個7字句,短句和長句的比例是3:8!幾乎都是長句!所以南曲的作者就算哪天話多了,也不大需要加襯字,因為詞牌句式本身已經能“自給自足”了。其實南曲不喜歡加襯字還是為了保持“清麗彎月”的風格,“清麗彎月”的實質是“雅”,而襯字很多是為了在唱腔中加入“口語道白”,即所謂的“夾白、帶白”,而口語多了自然“害雅”,這才是根本原因。“南曲”的繼承者是“崑曲”,常有老藝人抱怨新演員分不清“襯字”和“正字”,結果在演唱時弄錯了“輕重緩急”。襯字是要一帶而過的,正字才要拿腔拿調地加仔細,不是嗎?
4- 為了“突出正字、讓襯字一帶而過”,那麼襯字的重要性就不能超過正字,所以襯字要首選“虛字”,即“形容詞、副詞、介詞、感嘆詞”這類,而不是隨便用“名詞、動詞”這類實詞來喧賓奪主,因此襯字也最好放在句首,或句中的遠離韻腳的位置。不過上面關漢卿《不服老》中的襯字可不管這些,加完襯字後,誰是正妻誰是襯妾,根本分不清了。這可以算作他用筆的一個特色吧。前面說過,《中原音韻》的作者周德清對此是極為不滿,以至於後代“假道學”戲曲家們跟着提出“增字、減字;增句、減句”這類新概念來防止“襯妾”冒充“正妻”的現象。凡屬襯字和正字血肉交融再劃分開含義就被割裂的,都歸入“增字、增句”,成了另類。
作業來啦:任寫一首元曲,但必須加入至少20個襯字,多加不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