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讀寫叢話》張中行《十四 拗字拗體》 |
送交者: 杭州阿立 2023年08月17日13:07:24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詩詞讀寫叢話》張中行《十四 拗字拗體》 上篇《十三 變通》: https://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trd_id=1652761 一四 拗字拗體 拗,意思是彆扭,不順。就近體詩說,合格律是聲音順,不合格律是聲音不順。“合”的意義需要明確,如下面一些詩句: (1)(2)算合沒有問題。(9)(10),關鍵的雙數字應平而仄,算不合沒有問題。(3)(4)是一三五不論之類,不只大家都習以為常,而且承認可以不論,說是不合(拗),顯然違反了法不責眾的原則,所以本書把它歸入變通一類,就是不算拗。同理,(7)(8)都是變平仄仄為仄平仄,動了關鍵的雙數字,可是一,為詩人所偏愛,經常用,也當適用法不責眾的原則,二,平仄變仄平,無妨看作本句補救,所以本書也把它歸入變通一類,也就是不算拗。這樣,剩下的只有(5)(6),五言動了第三字,七言動了第五字,算合還是算不合,不好辦。算不合,等於使三五升格,同於二四六;何況昔人詩作中並不是絕無僅有。算合呢?困難有二:一,念起來確是有些彆扭;二,與平平仄平仄的格式相比,數量小多了。數量小,我的體會,是來於作者有意避免。萬不得已,躲不開,有的人,如杜甫,還用力補救,如: 落日·放船好 映階碧草·自春色 輕風·生浪遲 隔葉黃鸝·空好音 都是上句應平而仄,下句應仄而平。這樣,考慮到:其一念着不好聽,其二大手筆求避免,還可以加上個其三,作詩是雕龍之類的事,總以盡力求完美為是,所以對付這個騎牆派,我傾向於把它看作不合,就是堆向拗那一邊。 拗字與拗體間也有分界問題,但不難解決。可以眼向外,看拗字多少:非拗體,拗字的量總是不大;拗體就不然,而是連續地大量地出現。還可以眼向內,看是不是故意這樣:非拗體,偶爾拗一下,一般是還想補救(拗救);故意作拗體就不然,因為用意要這個彆扭勁兒,當然就不補救了。 以下先說拗字,主要有這樣幾種: 一、五言第三字拗,不補救。如: 年華·已可樂 巴國山川盡 高光復留人 荊門·煙霧開 二、五言第三字拗,補救。如: 古戍·落黃葉 時有·落花至 浩然·離故關 遠隨·流水香 三、七言第五字拗,不補救。如: 朝罷須裁·五色詔 吳宮花草埋幽徑 珮聲歸到鳳池頭 晉代衣冠·成古丘 四、七言第五字拗,補救。如: 晴川歷歷·漢陽樹 草色全經·細雨後 芳草萋萋·鸚鵡洲 花枝欲動·春風寒 五、五言雙數字拗,不補救。如: 雨洗山·木濕 落日池·上酌 鴉鳴池館清 清風松下來 六、五言雙數字拗,補救。如: 中歲頗·好道 幽映每·白日 晚家南·山陲 清輝照·衣裳 七、七言雙數字拗,不補救。如: 橫·江館前津史迎 招賢已·從商山老 向余東指海雲生 托乘還征鄴下才 八、七言雙數字拗,補救。如: 南·渡桂水闕舟楫 扶桑西·枝對·斷石 北·歸秦川多鼓鼙 弱水東·影隨·長流 以上只舉有代表性的例,意在求簡明,其餘可以類推。其餘指多種變化,難於列舉,也不值得列舉。這是因為作者很多,人人有自己的脾氣,或者由於一時發神經,或者由於一時不檢點,還可能由於傳抄有誤,於是同是近體詩,有時候就出現遠離常規的句子。以五言律詩為例,連用四仄的句子並不罕見,甚至連用五仄的句子也有一些。如: 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人事有代謝 士有不得志 高閣客竟去 致此自避遠 吾愛太乙子 向晚意不適 此外,所謂拗救,還可以擴大到同位置的對面之外,如王力先生《詩詞格律》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為例,說上句第四字應平而仄,所以下句用第三字應仄而平來救,這樣,治病的處方就多而且複雜了。因為初學仿作,不必這樣多找麻煩,所以不說了。 以下說拗體。拗字,是用某字,音與義不能協調的時候,難得兩全,音向義讓了步。這是不得已,推想心情是會感到遺憾的。拗體就不然,而是循規蹈矩慣了,感到煩膩,故意胡來一下。循規蹈矩,胡來,是相反的兩種作為,可是人有時候就難免發發怪脾氣,偏偏願意把這看來難於共處的情趣都放在心裡,像對待香菇和臭豆腐一樣,使之都上桌面。這樣的近於誅心的解釋,可以請詩聖杜甫出來作證,他是自負為“詩律細”的,可是偏偏喜歡作拗體的七律。下面兩首是很多人都熟悉的。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有·時自發鍾·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盤剝白鴉·谷口粟,飯·煮青·泥·坊·底芹。何為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鎖·松筠。(《崔氏東山草堂》)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落·花游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回·違寸心。袞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題省中院壁》) 前一首是七律(4)型(第一句仄起不入韻),句句有拗字,末尾連三平兩見(相鮮新,漁樵人),尤其第四句,平仄情況是仄仄仄仄平平平,顯然是故意找彆扭。後一首可以推定為七律(2)型(第一句平起入韻),也是句句有拗字,末尾連三平三見(常陰陰,青春深,雙南金),前面五句連續平起,顯然也是故意找彆扭。這樣不合近體詩格律,為什麼不稱為古體詩?因為用的還是律詩的架子;而且,古體詩雖然在押韻和調平仄方面限制較少,像拗體這樣故意彆扭的還是沒有的。 七言律詩還有半拗體半合律的,如: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垂·釣歸。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雲·依·依。卻把漁竿尋小徑,閒梳鶴髮對斜暉。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張志和《漁父》) 都是前半跳出格律,後半走入格律。 作拗體詩,一般是用七律。間或有用其他體的,如: 道·士夜·誦蕊·珠經,白·鶴下·繞·香·煙聽。夜·移經·盡人·上鶴,天·風吹·入·青·冥·冥。(鮑溶《贈楊鍊師》)這首詩可以是七絕(1)型(第一句仄起入韻),也可以是七絕(2)型(第一句平起入韻),如果是前者,加點的字拗;如果是後者,加圈的字拗。 近體詩拗的情況大致就是這樣,介紹它,目的是:一,既然有這麼回事,就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二,準備萬不得已,如拗字,也來一下,知道不是自我作古,心裡可以安然些;三,知道拗體是故意找彆扭,有如游山之倒騎驢,雖然可以獲得一時的飄飄然,終歸不是常事。我的想法,連拗字在內,還是能避免最好避免。即如“救”的理論和辦法,我同意啟功先生的看法,一個字的音錯了,用再錯一個的辦法是不能救的,只能說是“陪”。所以上好的辦法還是不錯。這有時候相當難,但動動腦筋,也未嘗不可以妙手偶得之。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詩詞讀寫叢話》張中行 下篇《十五 押韻》: https://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trd_id=1653693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壬寅金山游1 舊金山我們來了 | |
2022: | 英譯中【行香子】勞倫斯賞月 | |
2021: | 魚豆花紫蘇炒肉豆豉鯪魚炒蛋 菠蘿蘿蕊 | |
2021: | <思戀>-依韻快活兄同名詩 | |
2020: | 清平樂 《岸邊觀棋》 | |
2020: | 七律《韭菜花吟》 | |
2019: | 【五絕】秋瓜 | |
2019: | 七絕 萍蹤俠影 | |
2018: | updated:七夕賦詩活動開始啦!詳內: | |
2018: | 《七絕·七夕》寫法舉隅之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