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詩詞讀寫叢話》張中行《十六 對偶(一)》
送交者: 杭州阿立 2023年08月27日12:19:27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詩詞讀寫叢話》張中行《十六 對偶(一)

上篇《五 押韻》:

https://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trd_id=1653693 

 

一六 對偶(一)

    對偶的情況比較複雜:有外部的安排,這篇談;有內部的講究或花樣,下一篇談。

    對偶,或稱對仗,近體詩里常見。它有深一層的根,是漢字單音節;而且有聲調,可以分為平仄兩類。這樣,譬如甲乙對話,甲說乙懶散,是守株待兔,乙承認,而且說更甚,是緣木求魚,這就碰巧形成對偶,因為都是四個音節,而且平仄情況是仄平仄仄對平仄平平。字有意義,如果相對的字意義也相對,那就兩方像是更緊密地並坐在一起,成為錦上添花。意義怎麼樣算作相對?我們的祖先喜歡成雙或對稱,如大的明堂,小的四合院,再小的一對上馬石,一對太師椅,等等,都是用同類的兩個相配。語言的意義相對也是這樣,沒有走實字對虛字以及名詞對動詞等的路,而是要求實對實,虛對虛,名對名,動對動,甚至再近,名的鳥對鳥,獸對獸,等等,總之是類越近越好。這樣,單音節數目相同,聲調平仄兩類,再加上其三,意義非一而相類,就形成對偶的3個條件。其實就實行說,只是兩個條件,因為單音節和數目有普遍性,不必記;需要拼湊的只是:

一,聲音要平仄相對,二,意義要同類相對。如守株待兔對緣木求魚,從兩個方面衡量就都合格,聲音,上面已經說過,意義呢,是動名動名對動名動名,都一點不含糊。以上是說對偶的深根。還有淺一層的根,是我們的祖先喜歡駢體,並且至晚由漢魏之際起,駢體形成並隨着時間的下移而發揚光大。發揚光大的主要表現是擴張。小的是在內部,如一篇文章,本來可以駢散交錯,卻漸漸變為通篇駢四儷六。大的是向外部,即侵入其他文體。這其他文體裡當然要有詩。詩里用對偶的歷史,可以遠溯到《詩經》,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之類,但那不是用力拼湊。魏晉以來,主觀方面是漸漸變無意為有意,客觀方面是漸漸變少用為多用,不工整為工整,到初唐以後格律定型時期,對偶就成為格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說重要,不說必要,因為不同的體有不同的要求;就是要求迫切的,也還容許有這樣那樣的靈活性。以下舉例說說近體詩中使用對偶的常情和靈活性。

    先說絕句。

    五絕的絕大多數是兩聯都不對偶。如: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讀仄聲)秋霜。(李白《秋浦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讀bò)羽,沒在石(讀仄聲)棱中。(盧綸《塞下曲》)

    因為五絕第一句以不入韻為常,容易對偶,第一聯對偶的也頗有一些。如:

    功蓋三分國(讀仄聲),名成八(讀仄聲)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讀仄聲)吞吳。(杜甫《八陣圖》)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讀bò)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還有少數前一聯不對偶,後一聯對偶。如:

    移舟泊(讀仄聲)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還有一些,前後兩聯都對偶,顯然是來於故意拼湊。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讀仄聲)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胡風千里驚,漢月五更明。縱有還家夢,猶聞出(讀仄聲)塞聲。(令狐楚《從軍行》)

    七絕的絕大多數也是兩聯都不對偶。如: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讀仄聲)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讀仄聲),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曲江院裡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張籍《哭孟寂》)

    七絕第一句以入韻為常,出句入韻,對偶不能完全滿足平仄相對的要求(尾字都是平聲),所以前一聯對偶的比五絕少。

    前一聯對偶,大多是第一句不入韻的。如: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讀仄聲)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間或也有第一句入韻而對偶的。如: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偶爾還有第一聯不對偶、第二聯對偶的,數量不多。如:

    年少辭家從冠軍,金鞍寶劍去邀勛。不知馬骨傷寒水,惟見龍城起暮雲。(王涯《塞下曲》)

    還有一些,兩聯都對偶,顯然也是來於故意拼湊。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讀仄聲)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讀hè)山。(柳中庸《征人怨》)

    再說律詩。

    律詩的常態是中間兩聯對偶。五律自然也是這樣。如: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讀仄聲),青山郭(讀仄聲)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讀仄聲)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讀仄聲)欲沾巾。(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因為五言第一句以不入韻為常,仄腳與對句平腳容易對偶,五律首聯對偶的幾乎與不對偶的可以平分天下。如: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讀仄聲)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讀仄聲),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讀仄聲)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讀平聲)簪。(杜甫《春望》)

    五律首聯對偶就成為第一、二、三聯都對偶。一首三聯對偶,還有第一聯不對的,數量很少。如:

僻巷鄰家少,茅檐喜並居。蒸梨常共灶,澆薤亦同渠。傳屐(讀仄聲)朝尋藥,分燈夜讀(讀仄聲)書。雖然在城市,還得(讀仄聲)似樵漁。(於鵠《題鄰居》)

一首兩聯對偶,有第一聯對偶、第二聯不對偶的,舊名偷春(意思是移前)格。如:

    彭澤(讀仄聲)先生柳,山陰道士鵝。我來從所好,停策夏陰多。重以觀魚樂,因之鼓枻歌。崔徐跡未朽,千載揖(讀仄聲)清波。(孟浩然《尋梅道士》)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讀仄聲)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偶爾還有一首隻一聯對偶的,幾乎都在第三聯。如: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讀仄聲),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讀仄聲)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還有一路散行,四聯都不對偶的。如: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移家雖帶郭(讀仄聲),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讀仄聲),秋來未着(讀仄聲)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再說七律,也是以中間兩聯對偶為常。如: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讀平聲)悲。王侯第宅(讀仄聲)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讀仄聲)時。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馳。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讀仄聲)平居有所思。(杜甫《秋興八首》之一)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讀平聲)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李商隱《無題》)

    七律也有三聯對偶的,多數是第一、二、三聯,第一句不入韻的。如: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鑾輿迥出(讀仄聲)千門柳,閣道回看(讀平聲)上苑花。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讀仄聲)物華。(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洛城一別(讀仄聲)四千里,胡騎(讀jì)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讀仄聲)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讀bò)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杜甫《恨別》)

    間或有第一句入韻,第一、二、三聯對偶的。如:

    吳郡魚書下紫宸,長安廄吏送朱輪。二南風化承遺愛,八詠聲名躡後塵。梁氏夫妻為寄客,陸家兄弟是州民。江城春日追隨處,共憶東歸舊主人。(劉禹錫《赴蘇州酬別樂天》)

    三聯對偶,還有第一聯不對偶的,為數不多。如: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讀平聲)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讀仄聲,下同)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七律也有四聯都對偶的,如: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讀仄聲)星河影動搖。野哭(讀仄聲)千家聞戰伐(讀仄聲),夷歌幾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杜甫《閣夜》)

玉樓銀榜枕嚴城,翠蓋紅旂列禁營。日映層岩圖畫色,風搖雜樹管弦聲。水邊重閣(讀仄聲)含飛動,雲里孤峰類削(讀仄聲)成。幸睹八龍游閬(讀仄聲)苑,無勞萬里訪蓬瀛。(宗楚客《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

與五律相比,七律與對偶的關係更密切,或者說,對於對偶有更多的依賴性。因此,除了故意彆扭的拗體之外,少接近對偶甚至扔開對偶的現象就幾乎沒有。勉強找,只有半古半律的少數,一首隻一聯對偶,而且總是在頸聯。如: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讀仄聲)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讀仄聲)目,長洲孤月向誰明。(李白《鸚鵡洲》)

    近體詩使用對偶的情況大致就是以上說的那樣,以下總的說幾句。作詩用對偶,性質是以裝飾求美,有如婦女昔日之穿繡鞋,今日之穿高跟,不惜費力,還要犧牲或多或少的自由。但是生而為人,美(即使是主觀的)總是難於割捨的,於是,雖然要費力並犧牲一些自由,也終於眾志成城,用對偶就成為定例。不照定例用,甚至不用,是有意放一下,不衫不履,性質與作拗體相同,終歸是可偶爾而不可經常的事。不可經常而出現,在有些人的眼裡就像是異道,甚至不好。這不好的感覺也未嘗不可以找到客觀的理由。一種是意義方面的,如“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以作戰為喻,是兩面夾攻,所以力量就大得多。另一種是美感方面的,如“香霧雲鬟濕(讀仄聲),清輝玉臂寒”,用散行文字寫,效果就會差一些,因為減少了對稱性。也許就是因為對偶有可取的一面,所以昔人作詩,不只愛不忍釋,還在它身上大費心思,以求天外有天,好上加好。所有這類花樣,留到下一篇談。

    這裡還有個小問題,是今日仿作,對偶方面是不是也要蕭規曹隨。所謂隨,是照通例作,如律詩就中間兩聯用對偶,絕句就可用可不用。我的意見,還是以仍舊貫為上策,因為仿作,所仿是舊詩,作舊詩,在像舊詩與不像舊詩之間選擇,竟選了後者,是可笑甚至荒唐的。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詩詞讀寫叢話》張中行

下篇《十七 對偶(二)》:

https://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trd_id=1654258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夏威夷游9 夏威夷芭比蔻 米國最大榕樹
2022: 月宮春 征鴻闊遠
2021: 巫山一段雲 依韻唱和秋韻飛舟戲水大作
2021: 【巫山一段雲】飛舟戲水(依韻唱和秋韻
2020: 滿江紅《陰陽吟》
2020: 北欖府古城游 7 史詩園 高棉寺 聖佛塔
2019: 【南歌子】 夢難醒
2018: 詩壇“七夕賦詩”諸詩友佳作評選得票一
2018: 萬維詩壇“七夕賦詩”金殿題名榜隆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