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哲本想謹遵夫子“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的古訓,二來,自己直到2012年左腳才入詩門,所以不敢輕易教人寫詩。無奈肉體凡胎,六根未淨,修道不成,定力不夠,架不住安博純自然、高科技有機熏肉的誘惑,只好含着滿腔口水,不揣淺陋,得瑟幾句。
格律詩與其它文學一樣要有內容和形式。所謂內容,就是主題、意境。所謂形式,就是格律,包括平仄、音韻、對仗、粘句等。初學者常常覺得格律詩的規矩綁手綁腳,束縛了詩歌的創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你就會發現,正是這些規矩給你的詩句插上自由的翅膀,海闊天空,任你飛翔。
就內容而言,由于格律詩篇幅很小,不適合歸納演繹,分析論證,只適合抒情言志。某種想法或情緒,橫於胸中,梗於喉頭,尋求表達,不吐不快,這種衝動就是作詩的原動力。沒有這種衝動,任憑有多少墨水,多少詞藻,也難寫出好詩。詩的主題多種多樣,有詠春、詠秋、詠物(花、月、山、水、雨、雪、霜、潮、雁…)、詠史、詠人物、思鄉、思親、懷古、勵志等等。由於篇幅限制,通常一首詩只能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如果寫兩三個主題的話,哪一個也寫不好。當然,可以寫相互關聯的明暗主題,例如,明寫挽花傷春,暗寫仕途失意。
詩不是論文,不是口號,不能太直白,意思要含蓄,否則就缺少意趣。但也不太掉書袋,太隱晦,否則就妨礙了情感的抒發。要想做既作到意思含蓄而又直抒胸臆,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景物”來替自己說話。這裡就牽出兩個重要的概念,即:“意象”和“意境”。什麼是意象呢?簡單地說就是有特定意義的景象。一個好的詩人一定善用意象。意象是經過千百年文化積澱,沉澱在眾人心底的,能夠產生特定聯繫與聯想的景與物。例如,春花代表青春,秋月代表感情,流水代表年華,大雁代表歸心,孤舟代表遊子,梅花代表堅忍,竹蘭代表高潔,松柏代表風骨等等。誠然,一個意象可能使人湧起多種聯想,但是如果詩人善於選擇、運用、組合意象,就可巧妙地把讀者帶入詩人自己的內心審美世界,從而產生共鳴,這就是詩的意境。例如,杜甫“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叢菊已經是第二年開放了,一葉孤舟泛於大江之上。詩人巧妙地僅僅用“叢菊”與“孤舟”兩個意象,便令讀者頓生天涯遊子,漂泊他鄉,人生無常的感嘆。
形式是表達內容的必要手段。亞里斯多德說:形式是第一本體。可見形式的重要性不亞於內容。這世界上恐怕只有我們中文方塊字能夠創作出整齊的格律詩。不論五言還是七言詩,遣詞造句要達到連貫與變化的辯證統一。一個句子的每一個字,既不能一平一仄地相間,也不能沒有變化。例如,平仄平仄平仄平,則變化太快,轉彎太急。而平平平平平平平,有太過呆板,缺少變化。這裡邊的規律,海哲概括為“兩兩相連,逢三必轉。”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要避免四連平或者四連仄。最常見的平聲押韻的七言詩有四種格式,分平起和仄起。平起格式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的格式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體上講,二、四、六、七位置的平仄不能變,其他可變通,這就是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了解了這些平仄格律之後還要明了的是,這些規矩無非是為了詩句讀起來琅琅上口。因此,只要音調和諧,讀來上口,悅耳動聽,雖破格律,也無大礙。例如,古代名詩《鋤禾》、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就不合律,但不妨礙其成為千古絕唱。魯迅的“於無聲處聽驚雷”是三平腳,但是這首詩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詩篇之一。
絕句兩聯四句,律詩四聯八句。為了避免每聯的平仄完全一樣,讀起來死板沒變化。古人總結出“粘句”的技巧,就是每一聯的前兩個字要和前一句的前兩個字平仄相同。這樣,前一聯平起,下一聯就變成仄起,就有了變化,句子更生動活潑。
對仗是中文方塊字獨有的藝術形式。對仗可以使詩文產生奇妙的前後呼應的效果。絕句對仗與否兩可。而律詩的第二聯(含聯)和四三聯(頸聯)必須對仗。對仗要求上下兩句對應位置詞性相同但意義相反、相對,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風,春花對秋月,江渚對漁翁…
最後是音韻。押韻是詩歌的要素。遠古沒有文字以及剛有文字沒有印刷術之前,為了便於傳送記憶,很多文獻都是押韻的。詩詞押韻的要點是平聲押平聲,仄聲押仄聲。二、四、六、八句的最有一個字必須入韻。首句如果平生結尾就要入韻,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首句仄聲收尾則不入韻,如:“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方言眾多,加之古今音的變遷,使得押韻問題有點複雜。可以參看拙作《海哲詩論之音韻篇》。這裡再多囉嗦幾句。做為北京人的海哲,政治偏左,文化偏右。在音韻的問題上偏於保守,認為《平水韻》、《詞林正韻》是中國人音韻的最大公約數。北方話沒有入聲字,入聲字混在平聲和去聲字裡不易分辨。假如不願學習,不加分辨,把平聲字“衣、稀、詩、磯”與入聲字“急、極、疾、汲”放在一起押韻,那麼南方人讀起來就會感覺彆扭。淮河、秦嶺以南的方言大部分保留了入聲字。倘若北方人拒絕學習入聲字的知識,可能會失去超過一半的讀者。如果把寒、刪、先韻(an, ian)的“寒、安、仙、山、煙”與覃、鹽、咸(am, iam)的“頷、甘、南、男、藍、監”一起押韻,或者把真、文韻(en,in, un)的“新、津、春、人、分、民、神、軍”與侵韻(im)的“金、琴、今、尋、林、音、欽、深、沉”放在一起押韻,則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台灣人、朝鮮人就會覺得根本不押韻。一定會有 北方朋友說, 我們為什麼要照顧南方人的方言?大家都應該用普通話寫作。海哲的回答是,慎終追遠,保持中國語言的豐富性。要知道,南方方言的語音較北方豐富,且中保留了大量的中華古音,也就北方人老祖宗的舊音。所以,尊重南方方言就是間接地繼承我們北方人祖先的遺產。
在初步掌握了平仄、對仗、粘句、押韻這些基本技巧後,萬里長徵才走完第一段。接下來就要在遣詞造句、鍊句鍊字、運用典故、結構章法、起承轉合、意境氣韻上下功夫了。以後再作專文談論。
2014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