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侃【雨霖铃】中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这句的平仄搭配“合律”吗?答:不合律。这里“律”指的是“律诗”。也就是说“仄仄平仄”这个句子的平仄搭配不符合“律诗的格律”,因为它犯了“孤平”。
那么还是这个“仄仄平仄”,它符合“宋词”的“平仄搭配规则”吗?答:符合。当宋词从幼年时的“诗余”发展到成年时的“宋词”,它句子中的平仄搭配已经具备了完全属于它自己的特色。宋词里不仅有“仄仄平仄”还有“仄平仄仄”这样的句子。这篇小文只讨论前者。
还是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龙榆生词谱》是一字不差地照抄了柳永实际形成的平仄搭配。列如下,凡出现“仄仄平仄”的地方,为阅读方便,特别把相关的字位涂绿加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第一行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第二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第三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第四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五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第六行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第七行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八行
而《钦定词谱》却显然是综合了古代多首不同作者的《雨霖铃》,凡他们的平仄搭配在相应的句子里有冲突的字位,都被一股脑地规定为“中”,即可平可仄。这篇小文只针对《龙谱》和《钦谱》在柳永词中相应地出现“仄仄平仄”的地方,也把相关字位涂红加肥:
平平中仄(韵A),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韵A)。
平平中中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A)。
仄仄平平中仄,仄+平中平仄(韵A)。
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A)。
中平仄仄平平仄(韵A),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A)。
中平仄中中仄?中仄仄+仄平平仄(韵A)。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仄(韵A)。
仄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A)。
现在容笔者也重复一下《钦谱》曾做过的工作,即针对柳永词中出现“仄仄平仄”的地方,先从古代其他作者的词中找出其平仄搭配与《龙谱》还有《钦谱》之不同并加以剖析:
第一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此第一行《龙谱》,也即柳永词中实际形成的平仄搭配,下同。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此第二行《钦谱》,下同。
琴台愁切。看+山枕上,粉痕都歇。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徐士俊)此第三行是古代其他作者的实际平仄搭配,下同。
---
请看:在这第一行第三个分句里,“仄仄平仄”是独立出现的。徐士俊既然能把处在“音步点”上的第二字写成平(痕),可见这句也是基于律句的“平平仄仄”,从而可进一步“宽松”成“中平中仄”。考虑到宋词也允许且【雨霖铃】这个词牌偏爱“仄仄平仄”这个平仄搭配,则最终应标识为“中中平仄”。如此则还可以写成“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从而给了作者更多的灵活性。(可惜却排除了典型律句的“平平仄仄”)
第二行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中中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宋.王安石)
---
请看第一分句,柳永写成了“平平+仄仄平仄”,而王安石却写成“平平+平仄平仄”。笔者读了近百首古人的《雨霖铃》,只有几例写作“平平+平仄平仄”,其它都写作“平平+仄仄平仄”。可见【雨霖铃】对这个“仄仄平仄”的偏爱。个见以为,它也大可写作“平平+仄平平仄”。但绝不能写成“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为啥?因为依照律诗标准句的格律,平仄各自须“两两相并”,而平仄相遇时还要“平仄相间”。即:平平+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仄仄,而不能写成:平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仄+平平。可这【雨霖铃】第二行第一分句在“骨子里”偏就是“平平+仄仄+仄仄”!可这四个仄并排在一起,无论怎么吟诵都不好受,于是才写成了“平平+仄仄+平仄”。这第五字的“平”非常重要,是它让全句产生了轻重缓急,让吟诵者松了一口气。但是!:它第三、四字中至少得有一个“仄”,否则如果写成“平平+平平+仄仄”,那前面四个平声并排在一起岂不是更糟?四个平声连在一起,又绵又长,吟诵起来更费气息了。所以这个句子只能写成“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仄”,上面说过,【雨霖铃】很偏爱“平平+仄仄+平仄”这个句式,而《钦谱》却把这句泛泛地标注为“平平中中中仄”,很容易被填词新手写成“平平+平平+仄仄”,甚至写成“平平+平平+平仄”,或者反过来写成“平平+仄仄仄仄”,都成不会理的平仄搭配。非得深通古典诗词声韵原理的老手,才绝不会把“第三四字”都写成“平平”。那么《钦谱》这一句该如何标示呢?应该加注。可标识成:“平平中中中仄,并加注:不得出现‘四连平’”。
---
再看《钦谱》标识成的这个“平平+中中中仄”,不是还可以写为“平平+仄平仄仄”?必须指出,“仄平仄仄”也是独具宋词特色的平仄搭配,但比“仄仄平仄”出现得更少。个见以为,在【雨霖铃】这个词牌中不宜再出现“仄平仄仄”这样的句子,因为这个词牌颇为加重强调的是“仄仄平仄”这个旋律,若突然插入个“仄平仄仄”,便觉得全篇的旋律有些许的混杂。所以这句实应标识为:“平平+中中平仄,注:不得出现四连平。”
第三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中仄,仄+平中平仄。
水榭开筵宴饮,向+西山拄笏。
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平仄。--- (清·陆求可)
---
虽然这第三行第二句被《钦谱》标注为“仄+平中平仄”,其实它骨子里也是“仄+仄仄平仄”,所以才被放在这篇小文中一起讨论。上面笔者说“仄仄平仄”可以写成“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但不能写成“平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因为它整句的平仄搭配是“平平+仄仄平仄”,而写成“平平+平平中仄”就出现了“四连平”,是不可以的。可这句就不一样了,它整句的平仄搭配是“仄+仄仄平仄”,而最前面第一字是“仄”!所以大可写成“仄+平平平仄”。虽然如此,《钦谱》把它标识为“仄+平中平仄”还是有问题,它只让作者写成“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却排除了“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再看下面两个例诗即知《钦谱》之谬:
百里遗簪堕珥,尽+宝钿珠玉。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宋. 李纲)
虎迹岩前过处,踏+破翠苔褥。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元末明初·梁寅)
所以这句与上面讨论过的第一行第三分句一样,也应标识为“仄+中中平仄”。
第六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中平仄中中仄?中仄仄+仄平平仄。
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
中平仄平平仄,中仄仄、仄平平仄。--- (宋·王安石)
---
请猜一下,为何《钦谱》这回敢把柳永的“仄仄平仄(酒醒何处)”标识为“仄中中仄”?就是因为王安石写成了“仄平平仄(眼花阳艳)”,因为王安石比柳永还有名!哈哈。请参见上面针对第二行第一分句的讨论,同理,这句也应标识为:“平平+中中平仄,注:不得出现四连平。”
第七行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仄。
镜破珠沉,一样、红笺+芳讯都绝。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清·李慈铭)
--- 请看李慈铭的平仄平仄(芳讯都绝)就与《钦谱》标识的“仄中平仄(好景虚设)”不同,又见钦谱之谬。其实这句还是与最上面谈到的第二行第一分句的情形完全相同,也应标识为:“平平+中中平仄,注:不得出现四连平。”
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在【雨霖铃】这个词牌里:
1- “仄仄平仄”独立出现时,应标识为:中中平仄;
2- “仄仄平仄”前面搭配一个仄声成“仄+仄仄平仄”时,应标识为:“仄+中中平仄”;
3- “仄仄平仄”前面搭配两个并列的平声成“平平+仄仄平仄”时,应标识为:“平平+中中平仄,注:不得出现四连平。
”
请参见拙作:闲侃【雨霖铃】这个词牌
http://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trd_id=145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