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跟帖
中国为什末不敢,也不想砸烂美元?
送交者: yaliwwz 2008月10月07日23:19:1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温总,现在砸穿美国的金融体系正是时候!二行 于 2008-10-06 07:06:05
中国为什末不敢,也不想砸烂美元?

这还得从中国的改革开放说起。想当年刚改革开放,国家急需外汇来引进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但外汇从哪里来?当时中国生产的东西没有市场。中国当时连彩色电视机都造不出来。就是黑白电视机造出来也歪歪扭扭,图像极为不稳定。
当时邓小平意识到,要想中国走向世界,就要攻下制高点美国。因为美国的货币世界通用。搞定美元,就搞定了世界。要搞定美国,就要和美国建交。当时邓小平巧妙地利用了美国想拉中国对抗苏联的战略意图,迅速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达成妥协,签署了建交公报。由于当时不了解美国国内法,未及时在三个月内要求美国政府将中美签署的三个联合公报报国会,导致美国人自己钻了自己法律的空子,及时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使中美因此法经常不合。
邓小平在中美建交后仅两周,就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给美国人留下了较好印象。并及时让美国给与中国最优惠国待遇。使中国终于有了挣美元的合法途径。
最惠国待遇在中国崛起中起了多大作用?答案是,非常大。如果没有,中国即使能崛起,也得到下个世纪(22世纪)。这又是为什末呢?
在中国进入世界市场之前,世界市场主要由日本,韩国,台湾,亚洲四小龙等垄断。当时中国的劳动力也比他们低,但为什末美国等国际市场上都是日本货呢?厂家为什末不到中国来建厂,用中国的劳力呢?因为没有美国最优惠国待遇,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很难进入美国市场。
有了美国的最惠国待遇,又有了近乎无穷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中国立即吸引了巨大的外商投资。由此给中国带来来了巨额外汇储备,还解决了大量人员就业问题。有了通行世界的硬通货,中国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采购自己需要的技术,资源,人才,和消费品等生产生活资料。而不必在为喜欢法国香水,但手里只有卢布而犯愁了。随着中国的外汇筹备成几何级数上涨,中国也觉得自己富了,对外支付能力强了,再也不用为花点外汇进口点奢侈品而亘梗于怀了。在国内,如果说人民富起来了不是因为勤劳勇敢,而是因为党的政策好的话,那末中国富起来,崛起了,就是因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好。
有人说,那未必,中国可以到别的国家挣外汇(包括美元),不一定非要到美国挣外汇不可。我说当然可以,但是中国的发展速度就要慢的多,主要原因有三:
1。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可消化中国巨大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其他国家无一能敌,not even close。
2。 美国允许你制造巨额贸易顺差,而不是象大多数国家的,我买你多少产品,你也的买我多少产品的斤斤计较。你又多大能耐就使多大能耐。
3。美国本地货币世界通用。如果你出口菲律宾,你还得换成美元,因为你不想有持有菲律宾货币而只能在菲律宾采购的限制吧?

中国现在拥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巨额美元外汇储备。这个储备使中国具有极高的对外支付能力和信用。外国公司在也不会怀疑你的对外支付能力而犹豫是否在中国投资和跟中国做生意。而中国再也不用想以前一样,明明自己石油不够用,还要国内拼票供应,来省出石油出口换点外汇花了。国内油不够用,也不限制使用,进口就是了。中国还进行大笔对外投资,收购石油资产。以保证中国以后的发展不会因石油不足而搁浅。

我觉得到这里,铺垫得差不多了。好,现在假设中国领导接受了谋智囊的建议,决定使用谋金融手段摧毁美元,砸烂美元。目的达到了。美元象当年俄罗斯得卢布一样,再很短的时间内贬值1万倍。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国家再收美元了。这时,中国国内燃油供应吃紧,决定从苏丹进口。但突然觉得,以前充盈的国库却无钱可用。苏丹已经决定再也不相信任何外国货币了,想要油,拿银子来,黄金更好。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和当时俄罗斯一样,也印出了百万,千万大抄,以应对巨额通货膨胀。后由于计算机无法处理天文数字般的金额,决定改名美元为新美元(New dollar)。一新美元等于1万旧美元。美国的金融危机渐渐过去。。。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一代人的追求
2006: 致国际奥会主席罗格信
2005: 王友琴:揭示人为大饥荒的真相
2005: sign:李敖的扎枪论有悖民主与科学的关
2004: 也聊两句中医
2004: 再答慕容文成
2003: 怯懦在折磨着我们
2003: 日既可审中国人,中当可审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