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跟帖
中國為什末不敢,也不想砸爛美元?
送交者: yaliwwz 2008月10月07日23:19:1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溫總,現在砸穿美國的金融體系正是時候!二行 於 2008-10-06 07:06:05
中國為什末不敢,也不想砸爛美元?

這還得從中國的改革開放說起。想當年剛改革開放,國家急需外匯來引進技術,進行現代化建設。但外匯從哪裡來?當時中國生產的東西沒有市場。中國當時連彩色電視機都造不出來。就是黑白電視機造出來也歪歪扭扭,圖像極為不穩定。
當時鄧小平意識到,要想中國走向世界,就要攻下制高點美國。因為美國的貨幣世界通用。搞定美元,就搞定了世界。要搞定美國,就要和美國建交。當時鄧小平巧妙地利用了美國想拉中國對抗蘇聯的戰略意圖,迅速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達成妥協,簽署了建交公報。由於當時不了解美國國內法,未及時在三個月內要求美國政府將中美簽署的三個聯合公報報國會,導致美國人自己鑽了自己法律的空子,及時通過了《與台灣關係法》,使中美因此法經常不合。
鄧小平在中美建交後僅兩周,就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給美國人留下了較好印象。並及時讓美國給與中國最優惠國待遇。使中國終於有了掙美元的合法途徑。
最惠國待遇在中國崛起中起了多大作用?答案是,非常大。如果沒有,中國即使能崛起,也得到下個世紀(22世紀)。這又是為什末呢?
在中國進入世界市場之前,世界市場主要由日本,韓國,台灣,亞洲四小龍等壟斷。當時中國的勞動力也比他們低,但為什末美國等國際市場上都是日本貨呢?廠家為什末不到中國來建廠,用中國的勞力呢?因為沒有美國最優惠國待遇,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很難進入美國市場。
有了美國的最惠國待遇,又有了近乎無窮大的廉價勞動力資源,中國立即吸引了巨大的外商投資。由此給中國帶來來了巨額外匯儲備,還解決了大量人員就業問題。有了通行世界的硬通貨,中國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採購自己需要的技術,資源,人才,和消費品等生產生活資料。而不必在為喜歡法國香水,但手裡只有盧布而犯愁了。隨着中國的外匯籌備成幾何級數上漲,中國也覺得自己富了,對外支付能力強了,再也不用為花點外匯進口點奢侈品而亘梗於懷了。在國內,如果說人民富起來了不是因為勤勞勇敢,而是因為黨的政策好的話,那末中國富起來,崛起了,就是因為美國的對華政策好。
有人說,那未必,中國可以到別的國家掙外匯(包括美元),不一定非要到美國掙外匯不可。我說當然可以,但是中國的發展速度就要慢的多,主要原因有三:
1。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可消化中國巨大勞動力生產的產品。其他國家無一能敵,not even close。
2。 美國允許你製造巨額貿易順差,而不是象大多數國家的,我買你多少產品,你也的買我多少產品的斤斤計較。你又多大能耐就使多大能耐。
3。美國本地貨幣世界通用。如果你出口菲律賓,你還得換成美元,因為你不想有持有菲律賓貨幣而只能在菲律賓採購的限制吧?

中國現在擁有近兩萬億美元的巨額美元外匯儲備。這個儲備使中國具有極高的對外支付能力和信用。外國公司在也不會懷疑你的對外支付能力而猶豫是否在中國投資和跟中國做生意。而中國再也不用想以前一樣,明明自己石油不夠用,還要國內拼票供應,來省出石油出口換點外匯花了。國內油不夠用,也不限制使用,進口就是了。中國還進行大筆對外投資,收購石油資產。以保證中國以後的發展不會因石油不足而擱淺。

我覺得到這裡,鋪墊得差不多了。好,現在假設中國領導接受了謀智囊的建議,決定使用謀金融手段摧毀美元,砸爛美元。目的達到了。美元象當年俄羅斯得盧布一樣,再很短的時間內貶值1萬倍。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和國家再收美元了。這時,中國國內燃油供應吃緊,決定從蘇丹進口。但突然覺得,以前充盈的國庫卻無錢可用。蘇丹已經決定再也不相信任何外國貨幣了,想要油,拿銀子來,黃金更好。結果可想而知。。。
美國和當時俄羅斯一樣,也印出了百萬,千萬大抄,以應對巨額通貨膨脹。後由於計算機無法處理天文數字般的金額,決定改名美元為新美元(New dollar)。一新美元等於1萬舊美元。美國的金融危機漸漸過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一代人的追求
2006: 致國際奧會主席羅格信
2005: 王友琴:揭示人為大饑荒的真相
2005: sign:李敖的扎槍論有悖民主與科學的關
2004: 也聊兩句中醫
2004: 再答慕容文成
2003: 怯懦在折磨着我們
2003: 日既可審中國人,中當可審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