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無賴政治考略
送交者: 綦彥臣 2007年01月18日15:01:1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引言:世界文明史的視角

就廣義而言,凡非現代民主政治都存在無賴的可能性,並且,在西方
政治歷史上,古希臘的民主政治也有這種傾向。蘇格拉底因提倡非民
主政治即知識貴族或曰哲學王的治國理想,被處以死刑,算是典型的
無賴政治的政治行為。

拜占庭帝國作為世界文明史的一大奇觀,其無賴政治風格同樣也十分
突出,如政治貴族間的深刻猜忌與暗算(殺)的盛行。

中國的傳統政治文明以西周政治成熟為標誌,同樣存在無賴特質,比
如周朝“世襲罔替”與“天命不予常”的內在衝突,還有秦漢乃至唐
代的酷史政治,十分明顯地或曰更加狹義地表現了中國政治文明中的
無賴性格。

一、以曹魏政治為案例的定義

正式以意識形態方式提倡無賴政治的政權(或曰統治結構)是東漢神
學經學崩潰後的事情。時代所需要的共時性政治特徵與歷時性完全脫
節,所以統治精英就必須技術性地採取“瘸腿意識形態”。曹魏政治
的“偏賢”及其後的司馬氏“偏孝”,均說明了這一點。按民國期間
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的考證:曹魏政治的無賴性是源於士族與宦官政
治的對立,即曹操實為宦官家系(出身)背景,以打擊氣節為政治方
向,即“提唱無賴之風,而摧抑士氣。”

“士氣”,仍是基於神學經學未敗的假想基礎,並不完全具有政治道
德的應然性,但是它畢竟表達了一種保持君權與民眾利益儘可能平衡
的願望。不幸的是,曹魏政治的功利性遠在道德性之上,所以才有了
建安15年(公元210年)春天曹操的“唯才是舉”令。

這個被後世誤讀為“政治改革”的經典,徹底排斥了神學經學尚可取
的那點道德殘值性,稱為“若必廉士而後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
所以,曹操本意是說:“你即便有受賄行為或有與嫂子通姦的過犯,
也無所謂,只要擁護我,就可以。”

也是在這一年,冬天,曹操又發布了著名的退還封地的文告。該文告
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封地可減少,但軍權絕不能交,稱為“誠恐己離
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
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歸納曹操作為標準的無賴政治始作俑者的操作手法,無賴政治的概念
也就有了義特徵:

1、以“政治上正確”代替道德上的正確,或曰當下權力完全與道德
  等量;
2、軍隊國家化(或皇權統馭軍隊)被否定,或曰軍隊完全從屬於特
  殊利益集團。

二、現代政治以來的狀況

中國現代政治或以洋務運動(1860)為始,或以戊戌變法(1898)為
始,乃至於以中華民國立號(1912)為始,但終未自覺地放棄無賴政
治。

作為政治文化觀察的一個特定視角,仍以以上“標準定義”看:

1、國民黨的訓政政治構架,導致了蔣介石時期“一個黨派,一個領
  袖”的邏輯結果。這種惡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蔣經國時代“解
  禁”即進入憲政軌道之前。
2、國民黨高喊軍隊國家化之“道德”要求,並要割據的共產黨完全
  歸化於這一體制。但是,雙方的實質選擇都是“黨軍政治”,根
  本仍基於曹魏的軍隊從屬特定利益集團的本質。

在國民黨的統治在大陸崩潰後,共產黨實際上沒有發生“革命”,基
本上是複製了國民黨的統治要點,準確在說繼承歷史傳統中的無賴政
治習性。除了以上明確的二點即“一黨、一領袖”與“黨軍”體制之
外,共產黨強化了對混合着中國古典化以西方現代政治文明為膚淺色
彩的“士風”的摧抑。其社會學後果是:1957年反右之後,中國知識
分子失去了最後的傳統道德依託,必須堅定選擇“政治上正確”代替
“道德上正確”的現實模式。

此前,《共同綱領》的短命,實際上就是一個預警信號。此後,反右
中的核心問題即打掉“民主黨派”輪流坐莊的企盼,則也可以理解。
至於“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實在是無賴政治的一個高峰。稍後,在
鄧的解凍時代,“黨軍”問題仍然不允許觸動,但“道德上正確”有
所抬頭,儘管鄧的“貓論”與曹操的“唯才是舉”有着驚人的一致。
對“右派”一概“寬容”(其實根本不能成其為“平反”),在一定
意義上激勵了傳統士風的抬頭。但,不幸的是,由於權力核心集團不
想以現代民主政治框架為參考,結果發生了讓世界震驚的“6.4”事
件。

“6.4”事件不僅大大削弱了共產黨政治的合法性,而且從根本上給
關心中國政治邏輯導向的學者們提出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能否超
越傷痕文學式的批判,從政治文化視角上看待中國無賴政治的習性。

遞進而言,“控辯雙方”若不共同性地放棄廣義的無賴政治傳統,這
個國家(文化共同體)能擺古典崩亡的災難嗎?就稍微長軸即暫時擱
置傷痕類批判的情況下,是否我們仍能發現一組密碼:毛澤東從文化
上“為曹操平反”(可以將1959年《文姬歸漢》之民族主義表現為細
節觀察點),到江澤民無可奈何地代表一切,改革中“道德上正
確”的復位本身就是一個必然的悲劇。

三、國際參考:無賴政治的外在奧援

中國無賴政治本身就有文化傳統,恰在此際,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思潮
即列寧主義的“國家暴力論”(徹底摧毀契約論的訴求),更進一步
推動了中國傳統的復甦。此中最大的危險(至今仍未消除的跡象)就
是:(1)法律的生產權力完全控制在一個黨派手中,而《憲法》往
往成為被曲解的必然對象,比如憲法的批評政府(當然應含“黨”)
權利被巧妙以“煽動顛覆”罪名來虛置;(2)中央權力在無法生產
道德的制度工具(工具理性)之時,反而以生產道德(價值理性)為
己任。

如此,導致了更進一步的矛盾:

1、憲法尊嚴被符號化為政治空頭支票,政治上的“舉手之勞”
  如開放言論成了“勢比登天”的政治假想。

當然,彈性的或策略的放鬆並不是沒有,然而畢竟在中國傳統的士大
夫情結中“直言不諱”仍是一個古典道德要求。

2、“新社會”的公共知識分子陡然錯位。

這是一個尚未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特殊現象。就西方來看,公共知識分
子大多是有“象牙之塔”可退的,或曰他們基本不帶所謂的“民間色
彩”──當然“更不官方”;就中國看來,象牙之塔不可能是公共知
識分子的退身之地,大量的公共知識分子散落在民間。作為一個公共
價值生產簇群,其中許多人(甚至是絕大部分)缺乏基本的哲學工具
使用的自我訓練。

如此,可以預見的未來,即便真地“共產黨一夜垮台”,中國社會也
並不能必然地防止無賴政治的復現。

3、社會本可自發生產“道德上正確”資源點(如宗教),
  還是納入行政管理之下的政治控制。

回到本小節的主題上來論,推動中國無賴政治“現代化”的國際動
力,在理論溯源之外,我們仍能看到“權力高於一切”的或明或暗的
影響。東德的昂納克政治最典型不過地說明了這一點:黨,作為“政
治上正確”兼“道德上正確”的社會標準生產者,試圖與一切可能道
德資源點爭奪權力。因此:

A、NGO的生產速度極其緩慢;
B、把本可“合法化”的NGO壓迫到潛在的對抗邊緣;
C、道德生產竟然需要許可證;
D、政治選項的逼仄,使“國家統一”越來越呈現偽命題化狀態。

結語:現代化,可能歸為夢想

在許多人士看來,中國實際上應告別現代化,藉助民族主義底蘊,回
歸到“新儒”時代,或者以“軟印度”(佛教國教化)方式排斥現代
化。這種思潮本質與回歸毛主義,並無一致性,因為毛主義在文化底
蘊上雖然緊緊地抓住了傳統中的無賴政治,但在機會成本的壓迫下,
它還是認可了自己是現代化的一個波段的。簡單地說,與西方世界最
強大的力量即現代的代表(美國)的媾和,不是鄧改革開放的結果,
而毛政治晚期一個“投降”活動。

中國經濟體積龐大後即與整個世界的依存被大大提高后,必然要面臨
對政治現代化的新一輪形而上的反思,其中,擺脫無賴政治傳統,將
是一個決定命運的指標值。

擺脫不了無賴政治,中國就不可能有現代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苗族,苗疆,殘酷的歷史
2006: 商務部領導不會說話
2005: 趙紫陽---中國政壇的紫陽真人
2005: 趙紫陽和他的精英智囊團
2004: 人性的最高境界
2004: 該是教訓教訓胎毒的時候了
2003: 誰為中國設計民主 .
2003: 解讀中國:做一個正正常常的人
2002: 韓國回歸漢字文化圈?
2002: 用曹長青質疑吳楊的法子質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