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把脉中国 - 上篇 - 文明与文化
送交者: high? 2007年06月07日09:28:50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把脉中国 - 上篇 - 文明与文化

作者:high?


自序

在我年青的时候,大约1980年代,中日两国的关系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当时中日之间的交流非
常广泛。那时候的电视新闻里,经常能看到日本某某勤劳青年洋上研修访华团来华访问。仔细一
看,有的青年代表已经35岁了,并且大腹便便。当时觉得奇怪,这青年的标准也定的太宽。如果
35岁还算青年,那么象我们这样十几岁的人,应该算什么呢?后来才知道,我们共青团的干部也
是定在35岁才要求脱离团的工作。看来这35岁,便是青年与中年的分界线。

跨过35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按照上述说法,我应该算是标准的中年人。中年者,人生半途。似
乎应该做些什么,以志其庆。做什么好呢?想想之后觉得,第一件事应该是回过头去看看自己,
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给自己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第二件事情应该是认真看看身边的世界,给世
界做一些评价。

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中国、中国文化之于我,就象大地、日月之于草木。承恩被泽,感念无
穷。本人愚驽钝塞,但蒙天不弃,约略也读过些书,有过一些思考。在此,不揣冒昧,想同大家
分享、探讨一下自己对于中国、中国文化的点滴体会。他山一石,沧海一粟。希冀能够抛砖引玉,
就教大方。因才疏学浅,错误难免。望大家原谅海涵,并请批评指正。

上篇 文明与文化

一、文明的发展与碰撞

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后来我们知道,文明在中文里
作名词解释可以顾名思义。文指文化,明指开化与启蒙。合起来指在各方面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
特定地区和人群。再之后学习英文,知道civilization是来自拉丁文civis,是指城里人的意思。
由此看来,城市化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上也确实如此。按照世界
通行的标准,城市、文字与青铜器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几个必要条件。

人类历史上曾经达到过上述标准的文明有很多。但是存留到今天并且仍然保持较大影像力的却很
少。大概只剩下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等有限的几个。在每一个主要文明
的内部和周边,还可能存在着亚文明和次文明。它们受到主要文明的影响,但同时又有自己相对
独特的文化。并且不具有主要文明的广泛影响力。比如西方文明内部的以民族,地域划分的美国,
法兰西,德意志,以及中国周边的日本等等。透过世界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
上就是文明发展,以及文明或亚文明之间碰撞冲突的历史。

当今世界居统治地位的文明是由高加索白人(Caucasian)所创造的,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西方
文明。无论我们情愿不情愿,高兴不高兴,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公认的看法是,西方文明是古
希腊,古罗马文明的自然延续。中间嫁接了基督教,改换过宗教的门庭。这个文明自雅典娜的神
庙在爱琴海边上矗立起来以后,就一直没有消亡和中断过。我们现在在自由女神像,尼米兹航母,
好莱坞星光大道里面,都可以隐约见到她的身影。

另一个没有中断和消亡,至今仍保有较大影响力的文明,就是我们的中华文明。以前一说起中华
文明就是上下五千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实际按照世界通行的考古标准,我们
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夏朝的存在与否和文明水平上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争议。目前能够确定
的中华文明史应该从商代算起。从商到今天,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历史上的外族曾经成功
地入侵过中国,不过所有的入侵者最终都接受了中华文明,融入成为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仅
如此,中华文明还对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象日本,韩国,和越南,产生过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以白人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从15世纪开始从欧洲向全球扩张。在它扩张的过程中,有些文明被消
灭,如美洲的印地安文明,有的被迫屈服,如伊斯兰、印度、中国等。自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
以来,中国长期遭受屈辱。这种屈辱与天朝和世界中心的自我定位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强烈地
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尊。自清末至今,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方略。从师夷技以制夷,
到立宪、共和改变政体,直到引入共产主义思潮。凡近两百年。那么,中国的地位改变了没有呢?
从根本上讲,并没有。现在我们国家做世界工厂,仍然处在食物链的末端,处在金字塔的底层。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同胞,按照世界标准,仍然生活在相对愚昧与贫困当中。游戏的规则改变
了,但是中国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文明是物化的。一个文明的发展程度是可以用许多物质化的指标来衡量和比
较。一个文明,包含几个最基本的方面,如文化、科技、经济、军事、政治组织形式、道德水准
和凝聚力等等。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文明的发展程度,在上述的
各个方面往往是均衡的。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主要文明,会在其中的某些方面特别发达,而在
其他方面严重滞后。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文明肯定是一个畸形的文明,不可能持久。例如古代
的斯巴达,迦太基,和二战前的日本。斯巴达和日本,都是片面强调军事发展的军国主义文明,
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大大超越了它们在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的发展程度。迦太基是一个商业文明,
其经济高度发达,物质富裕,但在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相对落后。这些文明,可能会在短暂的时
期内有杰出的表现。但是不可能持久,不可能成为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文明。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近代中国的衰落,实际上是中华文明整体上的衰落,是先进文明与落
后文明之间碰撞的必然结果。当1840年,英帝国的军舰出现在虎门海面的时侯,中国近代的命运
就已经决定了。中华文明在文化、科技、政治决策、军事动员以及人民凝聚力等各个方面,已经
无可置疑地落后于西方文明。单纯靠军事救不了中国,靠科技救不了中国,靠政治改革也救不了
中国。只有文明的全面振兴才能够救中国。

二、文明与文化

文明(civilization)与文化(culture)经常被混为一谈,例如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实际上二者
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曾经提到,文明是是物化的人类发展程度,有具体的标准。而文化则是抽
象的,非实物化的概念。文化是在同一个文化圈内部,人群之间相互传承的,存在于人脑之中的
信息的集合。每个个人的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所有个人头脑中信息的集合,则构
成民族文化的整体。文化是抽象的,非物质的。但是它可以有物化的载体。比如文学、音乐、电
影等等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但是这些载体本身并不是文化,载体所承载的抽象的内容才是文化的
一部分。用比喻来说,如果文明是一个人的躯体,那么文化则是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近代中华
民族躯体上的衰落,反映的是灵魂的蜕化与萎缩。一个灵魂没落的躯体,只可能是一具行尸走肉。
战场上的炮声尚未响起,文化上的较量已经决定出文明冲突的胜负。

文化对文明的决定性影响,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会决定一个人的言谈
举止,修养素质。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会决定整个民族的社会行为。一个民族如何发展和处
理自己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文明层面,受到其文化的支配。在社会动荡,发生战争
等特殊情况下,文化对文明的决定作用,会集中和突出地表现出来。

现代的西方文化,有两个根本的基石。一个是基督教,另一个是源自古希腊的人本主义(Humanism)
思想。其中,基督教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而人本主义思想则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个人行为
准则与社会组织形式。

基督教解释和回答了关于宇宙、世界和人类起源的问题,它也回答了关于人的原罪、人的本性等
问题。它是西方人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哲学基础。当然,基督教的解释和回答是否正确,是否
是真理,另当别论。但是,在人类现行的发展程度下,它仍然保持着能够自圆其说,自我解释。

与此同时,人本主义思想则肯定了每个人类个体的尊严与价值。它保证每一个自由人之间在政治
上和其他社会权利上的平等,容忍并鼓励人们发表意见、歧见、乃至异见。从而保证了相对民主
的政治政体的实施。历经西方文明发展的两千多年,高度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始终没有出现在欧
洲大陆。而城邦自治、公民或贵族会议,一直是欧洲政治的基本组成形式,包括在中世纪的黑暗
年代。西方文化中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追求应该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西方文化的发展,整体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阶段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从公元前八世纪年希
腊城邦国家建立到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覆灭。从整体上讲这个阶段的学术气氛较为宽松,西方
文化在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这时期西
方文化的特点是开放、理性和探索。

第二个阶段是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从西罗马灭亡到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在这一时期,宗教上的
高压也体现到文化领域。罗马教廷不光垄断了对真理的绝对解释,同时也掌握了大部分文化资源。
文学、艺术大多被用来为宗教服务,表达宗教题材。图书、学校也掌握在教士们的手里。任何对
科学的创新,都有可能被打上离经叛道的标签,受到宗教审判。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欧洲作为
一个文明的代表,明显地止步不前。

第三个阶段是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直到现在。这一期间西方文化的特点是思想的重新解放和拓
展。所谓复兴,就是要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活力。中世纪教廷的黑暗与腐败,使人
们,特别是知识分子们,其中包括教会内部的教士,都感到极度的失望与愤怒,都向往着一个自
由与宽松的环境与文化氛围。与此同时,以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成功地挑战了教廷
对圣经的垄断解释权。真理再一次可以掌握在普通人的手里。新教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文学、
艺术、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最终导致新大陆的发现和崛起。西方文明也因此急剧扩张,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

中国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时期。从商有文字记载开
始,到秦灭六国结束。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春秋战国阶段。周天子的衰落和列国争霸的需要,为
不同的思想和学派提供了宝贵的自由空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诸侯国之间的到容忍和鼓励。古
中国文化的大成,应该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代表应该是士文化。士文化的精髓包括以下几点。自尊、平等、忠诚和
律己。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士文化与之后魏晋时期的士文化,以及明清的所谓士文化有着
根本的区别。首先的区别在于士的身份和认同。春秋的士,既不同于诸侯与大夫阶级,也不同于
普通百姓。士,是一个有着较高的精神标准和人格标准的群体。任何人,只要他在精神上与人格
上达到这个标准,都可以成为其中一员。而对门第、出身和学识并无特殊的要求。春秋的士广泛
地包含了各阶层、各行业的人。从著书立说的诸子百家,到冶铁铸剑的匠人走卒,都可以称为士。

其次,士在人格上是独立的,自尊的。士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即使入世,士与服务对象之间
的关系也往往是契约关系。合则留,不合则散。因此想要留住士,并不容易。所以我们看到统治
者往往需要礼贤下士,需要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而同时,在士与服务对象达成认同之后,也往
往会信守承诺,竭诚尽忠。所以我们知道有:国士无双;士为知己者死;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
士报之。我们看这一阶段的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士们所演绎的历史。上自高山流水,管鮑之交;
下至秦王一统,李斯车裂。士们用自己大写的人格,铸就了中华文化史上最为璀灿的一页。

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秦一统到清室退位。凡两千余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高度的中央
集权与文化上逐渐的固步自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中国历代是封建社会。其实这个说法并
不准确。在这段时期,我们实行的并不是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封者,指中央策立诸侯,分疆裂
土。建者,是指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政权。从税收到官员的委任,均不受中央政府的
干涉。只对中央政府负有一定义务,比如军事义务。所以严格来讲,只有先秦的中国和中世纪的
欧洲出现过正式的封建制度。中国自秦之后,应该是中央集权的皇权-官僚体制,或称郡县制。

在这一时期里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如果我们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
从董仲舒说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宋末程朱理学建立之前。后一个阶段从元代到清末。在前一
个阶段中,知识分子们还遗留有古代的名士之风,虽然只局限在特定的门第与阶层。而统治阶级
也还在逐步适应掌握儒术这个工具。另外由于其他民族对中原文明的冲击与融合,在这个阶段,
文化与思想上的钳制还并不是十分严酷。所以我们能够从文化层面上看到秦辞汉赋,魏晋文章,
唐诗宋词这些中华文化中光照千古的杰作。并且从卧龙茅庐三顾,到魏征犯颜直谏,我们看到的
是统治阶层还能基本遵循先秦时期礼贤下士的游戏规则。

可以说,这一个时期是先秦士文化逐渐萎缩退让,儒家文化逐步确立正统的过程。而科举制度的
确立与推广,则最终埋葬了士大夫们的傲然风骨。当唐太宗在长安端门前笑看“天下英雄,入吾
彀中矣”的时刻,这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
子堂;学成屠龙术,货与帝王家便成中国知识分子们的终极追求。如果说欧洲宗教裁判所里的火
光拷问的是离经判道者们的肉体的话,那么金马玉堂之上的功名利禄,拷问的就是中国知识分子
们的灵魂。士文化与儒家文化,从本质上和精神上,都是完全不同、根本对立的两种文化。

到宋末,程朱二人重新解释了儒家的学说。进一步禁锢了思想的发展。中华文化进入到了一个前
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所有的真理都被解释成天理,所有的人欲都应该受到压抑。我们可以想象一
下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当中。你无法去探索,因为所有的真理都已经被解释;你无法去追求,
因为个人的欲望是邪恶而应该受到压制。生活的意义何在?人们所能做的,恐怕只有背诵与重复。

通过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末民初,从旧文化、旧教育中走出来一大批知识分子,对
儒家文化持有那样强烈的否定态度。在旧文化中,鲁迅看到的满眼都是吃人。而胡适则坚决主张
打倒孔家店。纵观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物,能够肯定旧文化的寥寥无几。显然,旧文化的末路与无
望,已经清楚地看在这些继承者们眼里。纵观元明清三代,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领域停
滞不前,在文学艺术方面也乏善可陈。文化上的停滞与萎缩,直接导致了整个文明的衰落。

第三个阶段是从民国建立至今。五四运动的口号是砸烂孔家店,提出引进德先生跟塞先生。但是,
仅靠德先生跟塞先生,是否能够取代旧有的儒家文化,是否能够成为新文化的核心?与此同时,
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一声炮响,也被引进了中国。此后的中国,在文化上长期举棋不定,左右摇
摆。直到今天和谐口号的提出,新儒学的兴起,仿佛又走入了另一个循环。如果要倡导新儒学,
那么旧有的儒家学说应该如何批判于吸收?如果要全盘否定儒家文化,那么之后的中国应该有什
么样的文化?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主要受儒家文化
残余影响,并同时有各种思潮争鸣的文化乱世,道德真空。

三、中国之文化

中国近代的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儒家学说为基础的儒家文化。那么,儒家文化的精髓究竟是
什么呢?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字,仁。孔子奔波一生,周游列国,实际上宣传的思想自始至终只
有一个,那就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复礼,是要恢复周朝的礼制,因为那是孔子心目中人类社
会的理想体制。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而且也可以是仁爱的。
所谓仁者爱仁。儒家的学说,是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的。在一个理想的社会里面,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三纲五常,都是安分守己,各司其责的。换句时髦的话说,都是和谐的。君要有君的
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其他的社会关系,依此类推。假如这个境界达到了,实现了,那么天下
大同,大功告成。

除了对社会理想的阐释,儒家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与要求,也都纳入到同一个以仁爱,以自我道德
约束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内。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所谓的礼义廉耻,都是建立在人性善,能够仁者
爱仁的基础上的。从而可以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任何正常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儒家的这个社会模型,其实现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即使碰巧在
现实中构成,其维持也会非常困难。其中的任何一点出了差错,任何一个关系出现了问题,负面
的效果就会迅速扩大,具有负反馈和雪崩效应。而整个模型就会崩溃。考虑到人类自身的实际道
德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我们可以推断,这种理想主义的学说存在着本质的缺陷。实际上,中国
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由大乱到大治,再由大治回到大乱,不断周而往复,改朝换代的历史。
这从实践上证明了儒家思想、儒家学说的空想主义、理想主义色彩及其局限性。

作为旧时代的读书人,包括皇室本身,虽然在知识领域内受到禁锢,但是智力肯定并不低下。对
于这个学说,这个模型本身的缺陷,大多数人应该是了解的。但是有人会站出来提出反对么?不
可能有。有人会按照儒家文化的要求去做么?肯定表面上都会附和。

于是,一个奇怪的,几乎是中国特有的有趣现象产生了。一方面,一个几乎无人真正相信的学说
在表面上统治着整个国家,君臣上下各个阶层都在循规蹈矩,宣讲纲理伦常;而另一方面,几乎
人人的内心都对儒家学说充满着不信任,私下里另有一套隐晦、阴暗的处世哲学,在大行其道。
在君子不忧不惧,君子坦荡荡的儒家外衣下面,包藏的是反经、菜根谭、曾氏家书等等明哲保身、
圆滑世故的为人之道。凡中国人,上自皇帝,下至庶民,莫不如此。正所谓君欺臣,臣欺君,大
家彼此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通过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中华文化中的经和史是相互背离,甚至严重对立的。儒家的经典,大
力宣扬的是忠信节义,孝悌人伦。而中国的史籍当中,充斥的却是虫流出户,烛光斧影。经,是
供庙堂之上,黄钟大吕。史,则是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因此,虚伪和两面性,成为中华文化当中一个最突出的负面特征。并由于这个特征,不可避免地
衍生出欺骗与无信,自私而冷漠,等等顽疾。这些文化层面的衰败与蜕化,直接造成了整个中华
文明的落后。使得整个民族在政治决策,军事集结,人民凝聚与社会组织能力等等方面,长期存
在问题。

这些问题与顽疾,尽管平时也有显现,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则表现格外突出。古人讲,疾风
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要了解近代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有两个事件值得我们放在一起特
别关注。一件是明末清军扬州屠城,其过程可以参考明人王秀楚依据亲身经历所写的《扬州十日
记》。另一件是抗日战争中南京陷落。从这两个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事件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
的共性,非常典型地折射出我们民族和文化的身影。

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总会有象史可法一样的理想主义者们挺身而出。而且,他们毫无例外
地会收到自己同胞献上的热情掌声和鲜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掌声与
鲜花,只不过是一片假象。是在儒家文化里面游刃有余的同胞们,对外演练纯熟的挂在脸上的忠
贞。等到异族的军队真正到来的时候,军阀们想的是如何拥兵自重,与侵略者讨价还价。百姓们
想的是如何苟且偷生,使个人和家庭能够得以逃脱。于是,稍事抵抗之后,便做鸟兽散去。那些
余音尚存的所谓民族气节,所谓春秋大义,弃如敝履。暴兵之前,汉人们形同鸡犬,任人宰割。
不要说反抗,即使连逃走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看到这一幕一幕何其相似的历史活剧,人们在扼腕长叹之余,会很自然地提出问题。这些现象的
出现究竟是不是偶然的?如果是偶然的,为什么会如此反复地、惊人地相似?是不是我们的民族,
我们的文化,哪里存在着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小结

在这一篇里我们提出,中国近现代相对于西方国家的落后,反映在多个方面。实际上是一种文明
的落后。在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碰撞当中,中华文明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失败与屈辱。

文明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由文明的灵魂,文化所决定。中华文明的落后,源自于近代中华文化
的腐朽与末落。其中关键的原因,是起主流作用的儒家文化存在着根本问题。

至于儒家文化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请看下篇: 文化与哲学。

[high? 2007年4月25日 于 燕云堂]

[全部文章请参考博克 high? 之 燕云堂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25291]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专制社会的裙带关系和株连九族以及民主
2006: 六四堵军车,自绝生路
2005: 许晖:向万岁体制效忠的大楼
2005: 帝道、王道与霸道
2004: 海外华人陋习大全
2004: 从语言差异谈释放善意
2003: 闭门造车的“法制”
2003: 小议崇洋媚外
2002: 张学良糊涂死了
2002: 纪念失败的八九“民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