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北京是中國無可替代的天然首都!
送交者: 天然首都 2003年05月15日09:26:4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北京位於華北大平原與東北平原、蒙古高原的交接處,對於維持東北這一相對獨立而又極為重要的地理區域與內地的聯繫、維持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北京位於渤海沿岸,屬於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經濟的條件優越。最後,作為全國陸上交通總樞紐,北京與東南、華南經濟發達地區的交通都相當便利,京滬鐵路一帶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東部沿海平原地帶,京廣鐵路則縱貫中國南北中軸線,同時又有京哈鐵路貫穿東北。從地圖上看,中國版圖像一隻雄雞,東北和本部分別是頭部和身體,是至關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而新疆、西藏等地則是尾部蓬鬆的羽毛,北京恰恰處在咽喉部位,在心理上也具有中心地位。(很可笑那麼多人習慣於將東北忽略不計,把“長江與京廣鐵路線交匯處”的武漢或所謂江漢平原說成是中國的中心。內蒙、新疆、西藏等不是很適合漢民族居住開發的乾旱地區或高原地區也就罷了,可東北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濕潤,與中國本部是早已經沒什麼區別了,早就是漢民族安居樂業的家園,人口和城市密集、工業和交通發達,決無理由將其排除在外。事實上,中國本部與東北平原之間交通總樞紐的北京才是真正的中心。)

  北京自古是中國北方軍事重地,是華夏農業文明與北方游牧、漁獵民族爭奪的焦點。自宋以來這一地區更是直接關繫到國家的盛率興亡,華族以其北控滿蒙,蠻族踞之南制中原。而一旦將中國本部與東北、蒙古統治在一個政權之下,那這個政權必然成為亞洲霸主,相反,漢民族一旦失去東北,則必然積弱不振,面臨亡國的危險。

  有人說,若是沒有北京這個首都,中國本部與東北將是兩個獨立的地區,中原大地仍然是諸侯紛爭,東北的游牧、漁獵部落仍是此起彼伏,而正因為定都北京將這兩個地區連接起來,才使得大中國得以完全統一。這個說法是非常確切的。

  古人對北京絕佳的地理形勢的描述:

  繆希雍《葬經翼》說:“燕都者,北隴盡,鴨綠界其後,黃河挽其前,朝迎萬派,擁護重複,北方一大人也。”

  《元史·巴圖魯》記載巴圖南語:“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

  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描述北京“右擁太行,左注小伙子海,撫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明實錄·太宗實錄》記載群臣上書:“伏惟北京,聖上龍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俯視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勢,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萬世之都也。”

  萬曆年間修撰的《順天府志》卷一云:“燕環滄海以為池,擁太行以為險,枕居庸而居中以制外,襟河濟而舉重以馭輕,東西貢道來萬國之朝宗,西北諸關壯九邊之雉堞,萬年強御,百世治安。”

  中國文明重心是從西部往東部轉移(古代華夏人從西部東來,關中、河南開發最早,所以古代長期是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但後來由於戰亂、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因素,那一帶越來越不適合作為全國重心,自然向着更為優越的東部沿海平原地區轉移),很多人都認為是從西北即關中、中原向東南轉移,卻忽視了同時也在向渤海沿岸和東北發展。華夏民族在古代就一直在移民開墾東北,強大中國王朝無一例外要控制東北。雖然自契丹興起以來,東北一直被蠻族霸占,滿清更是明令禁止漢人移民東北,使得東北的富源一直未得到開發,但清末以來,在工業文明與漢人勤勞智慧的結合下,東北平原成為中國的一塊熱土。所以,中國文明的重心並不僅僅是向東南轉移,而應該是從西部向整個東部沿海平原即京杭大運河一帶(今天則是京滬鐵路一帶)轉移,其中,北京作為政治中心的確立標誌着東北完全歸屬中國。(中國文明重心向南京、杭州一帶的遷移代表着華夏文明在面對游牧民族入侵時的退縮逃避,而向北京、渤海地區的遷移則代表華夏民族對野蠻部落的勇敢迎擊。)

  近代以來,由於工業文明的興起,游牧民族變得微不足道,再也不能成為中國的威脅了。但是北京地區的重要性絕對沒有因此而減弱,因為東北那一塊遼闊肥沃的大平原甚至比中國本部在工業化進程中走得更快,那強大的重工業、密集的鐵路網使得東北比古代更加重要。同時,雖然中國東南沿海從農業時期的大後方變成了西方海軍強國炮口下的前線,但由於中國腹地遼闊,且地勢西高東低,只要不是實力相差懸殊,海上敵對勢力根本不足以對中國造成致命威脅,僅能騷擾而已,即使從海上大規模登陸,也根本不可能進入地形複雜的西部。而中國北方則直接面臨俄羅斯等陸軍強國的威脅,俄軍機械化部隊從東北平原可以迅猛挺進,直取北京,然後沿京廣鐵路線南下,切斷東部精華地帶與西部後方的聯繫,那樣的後果將遠比從東南沿海登陸小股敵人嚴重得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一旦突破三八線抵達鴨綠江,中國也將面臨這種威脅。)

  從清末到民國,俄、日兩強無不以東北為侵略中國的關鍵。

  不論從地理還是歷史來看,中國首先是一個大陸國家,中國的防禦和進取都必須以大陸為重,海洋為輔。而北京,既是東亞大陸地緣戰略的重中之重,又靠近海洋,可謂陸海兼備,實在是中國定都的不二之選。

  作為歷代強盛王朝都城的北京,在城市規劃、建築風格以及文化底蘊等各個方面都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特別是其具有完美中軸線的方正格局,是最符合中國政治理想的帝王之都。

  北京發展經濟的條件也並不比東南沿海地區遜色,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集中了京津唐、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這三個人口密集、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地理位置優越的大城市群,早在近代就受到俄、德、日等列強的垂涎,將來只要能夠很好的實現區域合作,統一規劃,以大北京為中心、以遼東山東兩半島為兩翼,聯合組成環渤海都市圈,將絕對不會比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都市圈遜色,而且規模要大得多。

  另外,還有很多人以為順應西部開發和古老中華的復興,應該遷都西安,這是很可笑的。無論如何,西安是不可能再成為首都了。西安一帶地形崎嶇,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缺水比華北更嚴重,遠離中國東部精華地帶,發展條件相當不利,從各方面看都根本不在定都考慮範圍內。

  西部開發就要遷都西安?美國的西部開發遷都芝加哥了嗎?西部開發不等於國家重心遷移到西部,東部沿海平原仍是重心,只不過稍稍注意一下地區平衡罷了。

  現在很多的人對美國、澳大利亞那種首都模式推崇倍至,認為首都就應該僅僅是政治中心,不能是經濟中心,只能是小城市,不能是大都市,並認為這種模式是“優越的”西方民主制、聯邦制的象徵。因此也就有了主張在江漢平原建新都的說法。但我要說這種觀點是極為愚蠢的,是全盤西化論的一部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絕大多數的首都都是規模龐大的都市,都同時也是經濟中心(如東京、倫敦、巴黎、莫斯科)或經濟中心之一(如柏林、德里),人家不都好得很嗎!惟獨美國、澳大利亞等極少數歷史短暫的新興國家才有建立新興小城市作為首都的做法。

  因為美國歷史短暫,一開始沒有適合建都的城市,所以新建一個不足為奇(我們何必東施效顰?!)。但是華盛頓不是孤立存在的小城市,而是美國心臟地區東北部沿海東北部沿海華盛頓-波士頓巨大城市帶的一部分,是與同屬這一區域的紐約共同組成大首都的。不能想象美國會把首都遷到中部內地(對比中國按照某些人設想的在江漢平原建都)。澳大利亞等國也是一樣。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國家,北京是經過漫長的歷史篩選最終確定的首都,而且是一個大都市,是中國經濟中心之一,這並不是什麼令人遺憾的事,而是值得我們自豪的。誰說政治中心不能同時也是經濟中心和其他各個方面的中心?只要做好大首都規劃,與本區域內天津等眾多城市協調統一發展,我們的首都將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首都之一!

  還有不少人崇尚巴西等極少數幾個國家把首都遷到落後的內地的做法,認為要帶動落後的內地的發展就應該如此,這更是荒謬!其實巴西利亞的建都是特殊情況,因為巴西內地與南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太遼闊,而且其沿海發達地區從地理上來說根本不具有戰略上的中心地位,巴西利亞的位置正好占據重心,便於將里約、聖保羅的經濟延伸進廣大腹地。

  但中國不同,中國東部面積並不小,足以作為全國的心臟地區,北京的地理位置正處在中心,不同於廣東等雖然經濟發達但卻偏於南方沿海小塊土地、不具備樞紐地位、難以控制全國的地區。巴西的南部沿海地區就僅僅相當於中國南方沿海,所以它有必要在腹地建新都以更好的控制全國。

  現在的城市概念已經發生變化,只有擁有大規模的城市群、城市帶作為依託的中心城市,才是真正的大城市,是國家的人力物力資源高度集中的地方,擁有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首都當然也只能在這些地方。例如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的東北部沿海華盛頓-波士頓城市帶,是美國政治經濟中心,集中了美國大部分精華。世界各主要國家的中心城市都在朝着大城市群發展,例如東京都、大倫敦、大巴黎、大莫斯科等等。

  中國目前最重要的地區就是從渤海到杭州灣的這一塊東部大平原,地勢坦蕩,人口和經濟高度集中於此,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是名副其實的“中原”地區(這塊中原的周圍,東面是渤海、黃海和東海,北面和西面是中國梯形地勢的第二階梯即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等等,南面則是南方的眾多低山和丘陵)。北京和南京是適合定都的兩個城市(其他地區都不行,在江漢平原建都的想法是特別無知可笑的),其中北京又更加合適。

  其實北京與南京的比較,也就是環渤海都市圈與長江三角洲都市圈的比較。

  中國三大都市圈中,廣東珠江三角洲位於偏僻的南部,被一系列山嶺阻隔了其與中原的聯繫,向來不是中國舞台上的主角。也正因為這一點,近代以來廣東地區總是充當中國社會變革的首發地,例如國民革命軍北伐以及改革開放等等。但是這種變革雖然始於廣東,其主流卻不能長期留在廣東,而要轉移到中原大地,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國民革命軍一打到長江流域,廣州的總部地位馬上就喪失了,改革開放一擴散到全國,珠江三角洲如今也越來越失去其特殊地位,廣州與上海和北京相比總是要低一個檔次。這都是地理環境所決定的。雖然廣東是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南洋最接近的地區,但畢竟中國是一個大陸國家,大陸對中國比海洋重要得多,廣州雖然臨近南洋,但這一點對整個中國的局勢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東南亞與東北亞(中國東北、朝鮮、日本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相比,對中國的影響實在是微不足道,因為東北亞臨近中國最重要的中原地區,且東北亞地區從來都是被雄心勃勃的強者占據着,隨時準備大舉擴張,稱雄亞洲,這一地區的風雲變幻從來都是對歷史有着決定性影響的。而東南亞則顯得無足輕重。因此,未來以廣州為中心(或廣州和香港雙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決不可能是全國的中心,而只能是次中心,是一個遠離中央政治風雲的、相對比較輕鬆自由、更加開放的、以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為主要特色的地區。

  只有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地區(分別位於東部大平原的南北兩端)有控制全國的可能,而其中環渤海地區又充當着南方與東北之間的咽喉,同時連接蒙古高原,因而戰略地位比偏居東南的長江三角洲更加優越(定都長江三角洲只能控制長城以南地區,對東北則鞭長莫及)。所以北京比南京更適合作為中國的首都,而長江三角洲地區也只能作為以上海為龍頭的一個經濟中心而不像環渤海地區那樣同時也是政治中心。南京也只適合作為大上海的一個陪襯了。當今中國,北京是環渤海地區(“大首都圈”)的代表,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大上海”)的代表,這兩個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也正代表着中國兩個最重要的中心區域,而將這兩個中心區域連接起來的東部平原則是中國的中原、心臟地區。

  北京地區生態環境較為惡劣,但還遠未到需要遷都的程度。遷都南方(不論遷都南京等地還是所謂的在江漢平原平地建新城)極可能導致東北和華北的不穩定,重蹈歷代南方政權的覆轍(辛亥革命後,章太炎就極力反對遷都南京,並力陳北京相對於南京的種種優勢。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中要求遷都北京、穩定華北、東北以真正統一全國的呼聲也一直不絕)。隨着科學技術、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久的將來,南水北調、海水淡化等等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工程必將根本的解決缺水問題,沙塵暴也必將得到根治。屆時偉大的北京城將以更加雄偉壯麗的形象屹立於世界首都之林!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選擇定都北京是因為當時中共在北方根基較深,這是很片面的看法。其實,早在辛亥革命之後,革命黨內反對遷都南京的呼聲就一直不絕。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內要求遷都北京、降南京為陪都的呼聲更是高漲,老蔣在一次講話中也談到,他也認同北京作為首都的優勢,只是當時北方局勢太緊張,還不能遷都過去,一旦局勢稍稍穩定,他也同意遷都北京以真正一統江山。

  其實,就是孫中山在世,他也會同意最終定都北京的,南京對於控制東北這塊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領土實在有些鞭長莫及。

  幾百年來中國的首都一直在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選擇定都北京,這些決不是偶然的。《全球通史》中有德里是印度的“天然首都”這一說法,我們同樣也可以說,北京是中國的天然首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我為何未遭封殺?
2002: 中國人也可以吃Buff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