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科学殿堂外的跋涉者
送交者: 冯玉 2003年09月07日08:46:2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狂热、迷惘笼罩着中国大地,武汉钢铁学院校园里,学生们热衷于搞武斗,偌大的教室空空荡荡。有一位青年坐在那里,就着一炉钢炭生起的火,专心致志地看书,他是那么专注,甚至忘记了窗外飞舞的雪花。

许多年过去了,这位青年已是两鬓斑白,谁能想到,就是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奋斗探索了四十余载春秋,创立了“三旋理论”。

一部奇书他冲击了世界难题

“这是一部旷世奇书,作为二十一世纪理论创新是当之无愧的。”新疆刘粤生教授说。“书中的新思想、新观点与新观念,使我坚信中国人并不缺乏原始创新精神,21世纪中国科学家摘取诺贝尔奖的预言完全有可能提前实现。”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李后强博士说。

这是一部什么书?为何引起专家们如此的关注和肯定?这部书是《三旋理论初探》,作者是王德奎。王德奎是谁?是教授还是博士?在哪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工作?都不是,他只是一名地方报纸的普通编辑,是一位“业余科学家”,他的成果都是在下班后和节假日里研究出来的。然而,就是这位“业余科学家”,在科学殿堂之外研制出了令科学界震惊的成果。

陈景润、杨振宁、李政道、霍金等大师在科学殿堂研制“原子弹”,而王德奎则是在科学殿堂外解决多门学科难题。当今世界研究超弦理论的物理学家们,无一不在证明这一世界难题———世界上一切复杂事物,其实都只不过是同一种要素、一种力、一种在10维超空间中蠕动的能量环的不同表现形式,这被称为物理领域将迎来的第三次革命。但王德奎比它的第一个提出者要早10年就认识到了,并在如今已取得物质族质量谱计算公式及轨形拓扑卡拉比-丘成桐空间规范、DNA双螺旋的孤子演示链共轭编码模拟、量子与引力简并方程、宇宙大爆炸的三旋分形分维解、生物性起源的复杂适应系统分析、芝诺悖论多时空环路坐标与模糊宇宙分析等成果。这皆因很早他就认为: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类点”而是“类圈”(环)结构,圈应比点更基本,物质存在有向自己内部作运动的空间属性。他将这些创见贯穿于数理化天地生等领域中,归结为三旋理论:在书中他第一次用此把宇宙与基本粒子严密地统一起来,针对当代科学面临的相对论与量子论的统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统一;脑与认知的统一;宇宙、物质和生命的三大起源等四大难题,分数学与物理、生物与认知、宇宙与化学、经济与哲学等四大板块,给出了统一的数学解答。

每每谈及凝聚了毕生心血的三旋理论,王德奎总是两眼放光、神情激动、话语滔滔不绝。从理论的最初萌芽到如今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的建构,昔日英姿勃发的少年如今已年过半白。透过那一摞摞码得整整齐齐的、厚厚的、发黄的计算稿纸,那一篇篇登载在各种学报、杂志上的论文,我们看到的是无数个夜晚不灭的灯光、无数个节假日伏案演算的身影。

一个灵感他用大半个人生苦苦求证

出生于盐亭县天恒场一个贫苦农家的王德奎,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爱读一些科技类的书籍,他不仅爱读书,而且还勤于思考。1959年的一天,14岁的王德奎在上一堂代数课时,老师布置了一道求解人数的方程应用题,一位同学得出了三十二又二分之一个人的答案,老师批评他:“怎么会有二分之一个人呢?”这时,王德奎的脑袋里灵光一闪:既然一个人不可分,那么坚持“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没竭”是体现物质无限可分思想又怎能成立呢?这里的道理是:对于一个稍大的层次概念或命题,它虽包含有许多层次,但它不是无限可分的,它的无限可分体现在必须变换概念上,例如人有很多层次,可以分成很多数量和内容的集团,而当分到一个人的时候,不能把人分割了,还看成一个人,但可以在有机物和细胞、甚至无机物的概念上分下去。以此类推,粒子分到一定层次必然不是粒子,这使他注意到了物理与数学的互动影响,这一想法就是他的三旋理论的最初萌芽。

那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很多学生停学了,学校里,劳动代替了上课,学生得天天去大兵团作战,晚上再来集中补课;以后生活好了,种菜劳动仍然是学生每天的必修课。王德奎的初、高中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但他从未间断过对数、理、化知识的孜孜不倦的学习。

1965年,王德奎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机电系,仿佛一条鱼,他从知识的河流游进了海洋,他渴望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象牙塔里并不宁静。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学校的图书馆都封了,只有武钢图书馆还在开放,冬天里风雪交加,为了查阅资料,他要顶风冒雪走上6、7里路。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不辞辛劳地酿制着三旋的蜜糖。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重庆冶金部第十八冶建公司。整整十余年生活在川南綦江麻柳滩采选厂和重庆长江大桥等建设工地上,他同10多位工人挤住在一间昏暗的工棚里,周围是车辆、机器的轰鸣声和倒矿渣的声音。下班后,大家不是吹牛打牌,就是喝酒划拳。即便入夜也不能安静,梦呓、鼾声、怪叫,形成一种奇怪的“夜晚交响曲”。在这样的环境里,王德奎跋涉在拓扑学、量子力学等抽象世界的高原,时而如鹰击长空,挑战电闪雷鸣;时而又如鱼翔潜底,搅起圈圈涟漪。在艰难的跋涉中,他体会到了冲破粒子二旋思维的艰难,也领略了上升到环圈三旋高度后风光无限的美妙。他写啊算啊,沉醉于其中,为之烦恼、为之喜悦、为之清醒、为之颠狂。他没有桌子,就在床上自制了一张可以推进拉出的木板,木板不够大,就把所有的资料、稿纸都铺在床上。每天下班后,不管多么疲劳,满是油渍的工作服也没脱,他就趴在木板上开始演算。和时间赛跑,和生命竞争,就是在这张简陋的木板上,1974年,王德奎攻克了用三旋理论解决夸克的色动力学问题,这是他的第一篇论文。公司科技处领导把这篇论文拿给重庆大学一位老师看,老师看不懂,他又把它寄往中国科学院,也没有回音,直到1986年,这篇论文才在华东工学院学报和天津师大《交叉科学》杂志上分为两篇发表。

他渴望得到的工作环境,终于在邓小平开创的科学春天得以实现。1981年,他被调回家乡盐亭县科协,这不仅给他提供了一个做学问的良好环境,而且也结束和妻子长期分居的历史,他搞研究的劲头更足了。他把三旋理论深入到自然全息、生物全息、大脑结构、灵感思维、宇宙学、气功学、地质板块、超导、经济学、周易、科技战略等门类。这些论文的发表大多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8年4月,他被新加坡自然疗法学院授为海外教授,同年9月,他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聘为副研究员和四川思维工程研究所所长。他每年以近8篇的速度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至今已发表论文100多篇。

1992年,王德奎被调到绵阳日报社工作。在报社,他完成了三旋理论系统的冲刺。做时事体育版编辑的他,除了白天上班外还多年上夜班,但他心中的“三旋情结”依然没有改变。1996年,妻子患胆结石做手术,他要上班,还要给妻子做饭送饭,同时,关于物质族基本粒子质量谱计算公式正在紧张推导之中,这是当代世界的一大难题,如果解决,将攻克著名的标准模型难题,他试着用三旋理论去解决。如果说他一直在攀登科学的珠穆朗玛峰,那么,这就是珠峰。有一天,他直到下午一点才给妻子送饭去,手术后需要吃饭的妻子饿得发昏,一气之下妻子赌气不吃,急得王德奎不停地解释。望着丈夫鬓间又添的几许白发、眉头又增的几缕皱纹,妻子谅解了他,她明白丈夫的艰辛,理解他这些年是多么的不容易。

一腔热血他渴望用科学报国

李后强博士这样评价王德奎:王德奎先生是一位可靠的朋友,耿正的学者。他为人厚道、真诚,没什么不良嗜好,不会说假话、谎话,可信度极高。真正的学者是不能掺假的,我每次见到他,就联想到久远的三星堆文化和山区的老黄牛,古老、厚重、深沉、博大、纯朴、真实。

王德奎就是这样的人。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叶眺新”,谐音是一条心,意指自己要一条心地搞科学,也希望大家要一条心地促进我国科学的发展,每谈及这一点,王德奎就十分动情:“感谢国家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要不然我还是一个放牛的农家孩子”。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饥馑的年代,贫困山区落后的生产力并没有随父辈们那些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有什么巨大的变化,而在校园中和书本里,王德奎发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他追随上了“科学兴邦”之路。

印度伟大的物理学家拉曼是亚洲人中第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位全力进行科学研究、以民族科学事业的发展推进印度民族解放斗争的科学家,一直是王德奎崇敬的榜样,他身体力行着。现在,他赋予了一生心血的70万字的《三旋理论初探》终于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并不把这本书看作个人成果,他认为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希望全人类都能切实感受到他的理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三旋理论曲高和寡,王德奎虽然研制出了科学界的“原子弹”,但如何将它们投掷出去,却是目前现实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有些朋友议论,“原子弹要空投放才能引爆”,绵阳正在建设科技城,他希望能把这一理论作为科技城建设的一大成果奉献出去,引起国家乃至国际的重视。

面旋、体旋、线旋,三旋是一门整理宇宙秩序,建构日常生活模式的科学,也是一门高新的数学技术,让三旋理论得到更多人的认识,让这门尖端科学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应用,以实现其科学报国之志,他将用余生来实现毕生的梦想。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911、王治郅、博士回乡遇害
2002: 中华民族──上帝的宠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