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科學殿堂外的跋涉者
送交者: 馮玉 2003年09月07日08:46:2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狂熱、迷惘籠罩着中國大地,武漢鋼鐵學院校園裡,學生們熱衷於搞武鬥,偌大的教室空空蕩蕩。有一位青年坐在那裡,就着一爐鋼炭生起的火,專心致志地看書,他是那麼專注,甚至忘記了窗外飛舞的雪花。

許多年過去了,這位青年已是兩鬢斑白,誰能想到,就是他,憑着驚人的毅力,奮鬥探索了四十餘載春秋,創立了“三旋理論”。

一部奇書他衝擊了世界難題

“這是一部曠世奇書,作為二十一世紀理論創新是當之無愧的。”新疆劉粵生教授說。“書中的新思想、新觀點與新觀念,使我堅信中國人並不缺乏原始創新精神,21世紀中國科學家摘取諾貝爾獎的預言完全有可能提前實現。”中國系統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四川大學物理系教授李後強博士說。

這是一部什麼書?為何引起專家們如此的關注和肯定?這部書是《三旋理論初探》,作者是王德奎。王德奎是誰?是教授還是博士?在哪所大學或科研院所工作?都不是,他只是一名地方報紙的普通編輯,是一位“業餘科學家”,他的成果都是在下班後和節假日裡研究出來的。然而,就是這位“業餘科學家”,在科學殿堂之外研製出了令科學界震驚的成果。

陳景潤、楊振寧、李政道、霍金等大師在科學殿堂研製“原子彈”,而王德奎則是在科學殿堂外解決多門學科難題。當今世界研究超弦理論的物理學家們,無一不在證明這一世界難題———世界上一切複雜事物,其實都只不過是同一種要素、一種力、一種在10維超空間中蠕動的能量環的不同表現形式,這被稱為物理領域將迎來的第三次革命。但王德奎比它的第一個提出者要早10年就認識到了,並在如今已取得物質族質量譜計算公式及軌形拓撲卡拉比-丘成桐空間規範、DNA雙螺旋的孤子演示鏈共軛編碼模擬、量子與引力簡併方程、宇宙大爆炸的三旋分形分維解、生物性起源的複雜適應系統分析、芝諾悖論多時空環路坐標與模糊宇宙分析等成果。這皆因很早他就認為:物質的基本粒子不是“類點”而是“類圈”(環)結構,圈應比點更基本,物質存在有向自己內部作運動的空間屬性。他將這些創見貫穿於數理化天地生等領域中,歸結為三旋理論:在書中他第一次用此把宇宙與基本粒子嚴密地統一起來,針對當代科學面臨的相對論與量子論的統一;生物遺傳與進化的統一;腦與認知的統一;宇宙、物質和生命的三大起源等四大難題,分數學與物理、生物與認知、宇宙與化學、經濟與哲學等四大板塊,給出了統一的數學解答。

每每談及凝聚了畢生心血的三旋理論,王德奎總是兩眼放光、神情激動、話語滔滔不絕。從理論的最初萌芽到如今終於完成鴻篇巨製的建構,昔日英姿勃發的少年如今已年過半白。透過那一摞摞碼得整整齊齊的、厚厚的、發黃的計算稿紙,那一篇篇登載在各種學報、雜誌上的論文,我們看到的是無數個夜晚不滅的燈光、無數個節假日伏案演算的身影。

一個靈感他用大半個人生苦苦求證

出生於鹽亭縣天恆場一個貧苦農家的王德奎,從小就在父親的薰陶下愛讀一些科技類的書籍,他不僅愛讀書,而且還勤於思考。1959年的一天,14歲的王德奎在上一堂代數課時,老師布置了一道求解人數的方程應用題,一位同學得出了三十二又二分之一個人的答案,老師批評他:“怎麼會有二分之一個人呢?”這時,王德奎的腦袋裡靈光一閃:既然一個人不可分,那麼堅持“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沒竭”是體現物質無限可分思想又怎能成立呢?這裡的道理是:對於一個稍大的層次概念或命題,它雖包含有許多層次,但它不是無限可分的,它的無限可分體現在必須變換概念上,例如人有很多層次,可以分成很多數量和內容的集團,而當分到一個人的時候,不能把人分割了,還看成一個人,但可以在有機物和細胞、甚至無機物的概念上分下去。以此類推,粒子分到一定層次必然不是粒子,這使他注意到了物理與數學的互動影響,這一想法就是他的三旋理論的最初萌芽。

那時,由於嚴重的自然災害,國民經濟十分困難,很多學生停學了,學校里,勞動代替了上課,學生得天天去大兵團作戰,晚上再來集中補課;以後生活好了,種菜勞動仍然是學生每天的必修課。王德奎的初、高中時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度過的,但他從未間斷過對數、理、化知識的孜孜不倦的學習。

1965年,王德奎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機電系,仿佛一條魚,他從知識的河流游進了海洋,他渴望在這裡學到更多的知識,然而象牙塔里並不寧靜。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學校的圖書館都封了,只有武鋼圖書館還在開放,冬天裡風雪交加,為了查閱資料,他要頂風冒雪走上6、7里路。他像一隻勤勞的蜜蜂,如饑似渴地吮吸着知識的甘露,不辭辛勞地釀製着三旋的蜜糖。

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重慶冶金部第十八冶建公司。整整十餘年生活在川南綦江麻柳灘採選廠和重慶長江大橋等建設工地上,他同10多位工人擠住在一間昏暗的工棚里,周圍是車輛、機器的轟鳴聲和倒礦渣的聲音。下班後,大家不是吹牛打牌,就是喝酒划拳。即便入夜也不能安靜,夢囈、鼾聲、怪叫,形成一種奇怪的“夜晚交響曲”。在這樣的環境裡,王德奎跋涉在拓撲學、量子力學等抽象世界的高原,時而如鷹擊長空,挑戰電閃雷鳴;時而又如魚翔潛底,攪起圈圈漣漪。在艱難的跋涉中,他體會到了衝破粒子二旋思維的艱難,也領略了上升到環圈三旋高度後風光無限的美妙。他寫啊算啊,沉醉於其中,為之煩惱、為之喜悅、為之清醒、為之顛狂。他沒有桌子,就在床上自製了一張可以推進拉出的木板,木板不夠大,就把所有的資料、稿紙都鋪在床上。每天下班後,不管多麼疲勞,滿是油漬的工作服也沒脫,他就趴在木板上開始演算。和時間賽跑,和生命競爭,就是在這張簡陋的木板上,1974年,王德奎攻克了用三旋理論解決夸克的色動力學問題,這是他的第一篇論文。公司科技處領導把這篇論文拿給重慶大學一位老師看,老師看不懂,他又把它寄往中國科學院,也沒有回音,直到1986年,這篇論文才在華東工學院學報和天津師大《交叉科學》雜誌上分為兩篇發表。

他渴望得到的工作環境,終於在鄧小平開創的科學春天得以實現。1981年,他被調回家鄉鹽亭縣科協,這不僅給他提供了一個做學問的良好環境,而且也結束和妻子長期分居的歷史,他搞研究的勁頭更足了。他把三旋理論深入到自然全息、生物全息、大腦結構、靈感思維、宇宙學、氣功學、地質板塊、超導、經濟學、周易、科技戰略等門類。這些論文的發表大多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988年4月,他被新加坡自然療法學院授為海外教授,同年9月,他又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思維科學研究所聘為副研究員和四川思維工程研究所所長。他每年以近8篇的速度在全國、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至今已發表論文100多篇。

1992年,王德奎被調到綿陽日報社工作。在報社,他完成了三旋理論系統的衝刺。做時事體育版編輯的他,除了白天上班外還多年上夜班,但他心中的“三旋情結”依然沒有改變。1996年,妻子患膽結石做手術,他要上班,還要給妻子做飯送飯,同時,關於物質族基本粒子質量譜計算公式正在緊張推導之中,這是當代世界的一大難題,如果解決,將攻克著名的標準模型難題,他試着用三旋理論去解決。如果說他一直在攀登科學的珠穆朗瑪峰,那麼,這就是珠峰。有一天,他直到下午一點才給妻子送飯去,手術後需要吃飯的妻子餓得發昏,一氣之下妻子賭氣不吃,急得王德奎不停地解釋。望着丈夫鬢間又添的幾許白髮、眉頭又增的幾縷皺紋,妻子諒解了他,她明白丈夫的艱辛,理解他這些年是多麼的不容易。

一腔熱血他渴望用科學報國

李後強博士這樣評價王德奎:王德奎先生是一位可靠的朋友,耿正的學者。他為人厚道、真誠,沒什麼不良嗜好,不會說假話、謊話,可信度極高。真正的學者是不能摻假的,我每次見到他,就聯想到久遠的三星堆文化和山區的老黃牛,古老、厚重、深沉、博大、純樸、真實。

王德奎就是這樣的人。他給自己取了個筆名“葉眺新”,諧音是一條心,意指自己要一條心地搞科學,也希望大家要一條心地促進我國科學的發展,每談及這一點,王德奎就十分動情:“感謝國家給了我上大學的機會,要不然我還是一個放牛的農家孩子”。上世紀60年代初,一個饑饉的年代,貧困山區落後的生產力並沒有隨父輩們那些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有什麼巨大的變化,而在校園中和書本里,王德奎發現了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首要因素,因此他追隨上了“科學興邦”之路。

印度偉大的物理學家拉曼是亞洲人中第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這位全力進行科學研究、以民族科學事業的發展推進印度民族解放鬥爭的科學家,一直是王德奎崇敬的榜樣,他身體力行着。現在,他賦予了一生心血的70萬字的《三旋理論初探》終於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並不把這本書看作個人成果,他認為這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希望全人類都能切實感受到他的理論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三旋理論曲高和寡,王德奎雖然研製出了科學界的“原子彈”,但如何將它們投擲出去,卻是目前現實中面臨的最大難題。有些朋友議論,“原子彈要空投放才能引爆”,綿陽正在建設科技城,他希望能把這一理論作為科技城建設的一大成果奉獻出去,引起國家乃至國際的重視。

面旋、體旋、線旋,三旋是一門整理宇宙秩序,建構日常生活模式的科學,也是一門高新的數學技術,讓三旋理論得到更多人的認識,讓這門尖端科學技術得到普及推廣應用,以實現其科學報國之志,他將用餘生來實現畢生的夢想。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911、王治郅、博士回鄉遇害
2002: 中華民族──上帝的寵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