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歷史記憶就是文化
送交者: 長坂雄風 2004年06月29日10:42: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對不久前舉行的諾曼底登陸60年紀念活動,華文媒體幾乎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6月6日這一天的慶典上。從法國大餐的詳細解說,到各國政要的接踵而至,再到華貴的檢閱、授勳、飛行表演等,政治家似乎在唱主角。即便是縱深報道,也擺脫不了“領導優先”,首腦們之間的微妙關係變化,總是媒體討論的焦點。

但最令人難忘的,也許是面向大海高聳的幾尊電視屏幕。它們很像墓碑,是為無數陣亡將士們的別樣哀悼;它們又像紀念碑,畫面上不時顯現出登陸勇士們昔日的艱難;它們更像里程碑,上面飄揚的各國國旗象徵着新的團結。這其實是西方“紀念文化”的縮影,政治家的活動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缺陷的記憶

諾曼底登陸60年紀念活動,其實已持續了近兩個月,至今餘音繚繞。西方的歷史紀念,不僅僅是給世界展示幾個小時的莊嚴和華貴,重要的是在緩緩抽出文化的絲帶,把複習過去、反思得失、培育愛國情操、展望未來景觀編織在一起,給國民一次的圓潤的文化教育。

文化,從某種角度看就是不忘歷史,哪怕是歷史的齷齪和愚蠢。而文明進步的足音,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緩緩向前延展?紀念活動的主角也便落在文化人身上。

每逢“大日子”,知識分子、藝術家、新聞人、文化商總是提前開動腦筋,帶着批判的眼光審視過去,通過文字、舞台、攝像鏡頭和其他手段把過去、現在和未來對接起來,給大眾一幅“有缺陷的完整歷史記憶”。

既不為尊者諱,也不把敵人誇張醜化,而是循着歷史的原始足跡,總結“我們共同的得失”。或許正因為有這樣的傳統,回憶錄、傳記、紀錄片在西方文化消費中總顯得格外突出。沒有掩飾的歷史記憶,帶給國民的是感慨之後的惻隱。

就說這諾曼底登陸,根據回憶錄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新兵連》(Band of Brothers,譯為“兄弟伙”也許更準確)應該是紀念的先奏。兩年前,這部片子在英國廣播公司播映時,我正在倫敦留學。擔任報紙新聞學講師的理查德先生要我們別放過這部片子,“一是好看,二是真實,三是提醒大家注意,諾曼底登陸60周年慶典很快要到了,記者們必須敏感到一場新聞戰役已經拉開帷幕”。

不久,《新兵連》的主要演員講述拍攝的過程和到二戰時遺留的戰壕里軍訓的情況,他們為二戰的艱難慨嘆不已。緊接着,一部反映登陸前盟軍在英國備戰的紀錄片播出。

纏繞着愛國情懷

與此同時,一部專門講述“兄弟伙”一詞由來的歷史紀錄片又出籠。那是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在法國港口城市加來(Calais)被十倍於英軍的法國軍隊包圍後,他不要更多的救兵,而是要跟從他的士兵和他一起以流血來分享尊嚴。在迎戰法軍時,他高呼“我們是少數,我們是快樂的少數,我們是兄弟伙”(We few, we happy few, we band of brothers)。結果,英軍獲勝(傷亡人數只有40人),在創造以少勝多著名戰例的同時,也把“英國式的英雄主義”嵌刻在史冊中。

到此還沒有結束,莎士比亞的戲劇《亨利五世》接着成為評論焦點,而根據莎士比亞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1944年拍攝)也在重播。這部影片是英國政府資助拍攝的,為了在二戰中動員人民頑強抵抗納粹進攻。這樣轉了一圈,又回到了諾曼底登陸前夕。600年的文化絲帶緩緩抽出,纏繞在大眾心田的是民族自豪感和並不陡峭的愛國情。前不久,英國還組織青年進行了一次軍訓,完全按諾曼底登陸原版模擬,讓未曾經歷戰爭的後輩體驗和平的來之不易。

人人都說歐洲的文化功夫很深,但很少有人認真想想這功夫是怎樣練就的?以筆者的觀察,不間斷的紀念活動,似乎是歐洲人有文化的關鍵。

看這幾年,各種類型的紀念活動從未停止過。從德國柏林牆倒塌10周年慶典,到英國女王執政50周年慶典,再到俄羅斯聖彼得堡300年慶典,紀念活動可謂此起彼伏。政治領導人蒞位的典禮不過是紀念的高潮,給國民帶來沉穩心態才是真正的實惠。

歷史記憶就是文化

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輕浮、狂躁、極端、急功近利,是那些沒有文化教養的人的基本特徵。真正有成效的紀念,是對歷史進程的深沉回望和對往昔歲月的真誠袒露,並且用大眾傳媒細細告訴給普羅大眾。這樣的紀念,靠一次鬧熱的官辦盛會似乎無濟於事。

2002年的英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慶祝活動,持續了4個月。她走了1萬3000英里路,會見了4萬8000人,回復了1萬7500封信,國內到過70個城鎮,訪問了4個國家。每到一處,當地的歷史便出現在媒體。每遇一個話題,公開的辯論總是不斷。說是在慶祝女王在位50年,其實是復讀英國的50年,甚至更長的歷史。其中的風風雨雨包括皇家醜聞和政府過失,都一覽無餘。白金漢宮“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盛景只是華麗的句號,強化公民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歷史文化的認知,才是碩果。

對歷史不斷紀念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民族,何敢奢談文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中共是台獨的支持者
2003: 談談變革思緒的來由
2002: 中國工人階級的出路在哪裡?(之四)
2002: 中國工人階級的出路在哪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