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跟帖
這叫divine concurrence 神的協同運作
送交者: 誠之 2008月06月16日19:52:3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這句話是我最不懂的,二位可不可以加以闡述。any_one 於 2008-06-16 17:51:01
請注意 黑體字部分(我另加的)


【我信禱告!】
唐崇懷
http://www.josephtong.org/download/woxindaogao.doc

前言:信仰和使命的嫠清
本文是筆者的信仰交代,也是信仰生活的交代。進一步的說,是筆者信仰的學術性交代。筆者從事神學教育近四十年,對信仰原委情有獨鍾,時遵照使徒彼得之囑: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着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三15-16)。從神學教育的觀點來說,這就是哲理神學中護道學的職事和使命,也就是筆者思考和事工的主要範疇和職責。

為着這種職事和使命的催促,筆者這數十年來的事奉和事工,不論宣道或講壇信息,除福音的傳播外,在方法和內容上,多少都會帶有較重的學術性對一般信仰的質疑和挑戰,亦常有些似非而是之弔詭性論述。筆者立場雖堅,言詞雖和,但對一般信徒難免仍有太澀太奇之嫌,加上筆者對信仰深深的委身,難忍難容信仰與宗教的混雜,又在處理信仰問題時,遵循古人治學之訓:去盡皮以見肉,去盡肉以見骨,去見骨以見髓。[1]故常會有蓄意尋疑之舉,令人難受,在所難免。

其實,從基督神學的護道職事來看,求解之前必先有尋疑,而信仰之常淪為迷信,就是缺乏尋疑之心。按理來說,信仰本就源於疑[2],筆者乃根據聖奧古斯丁之 “我疑故我在”(dubito ergo sum)和笛卡爾之“我知故我在”(cogito ergo sum)而提出“我信故我在”(fidei ergo sum)之立場,就尋疑求解的心思對信仰的各項命題、傳統和行為常作省思和重整之舉,目的無非是盼望藉着疑和解之間的相互動作,為所信的道作些學術性和理性的交代,來確定信仰原委、投身思主。

筆者從沒想到此舉竟然招來一些人的非議和評論。輕者則謂筆者雖信仰堅貞,單重哲理、福音派的心,自由派的頭腦;重者則到處造謠中傷,謂唐某非議傳統屬靈習作、反對禁食,不信禱告,也不禱告。對前者筆者常以椰榆心態倒問,尚若如同當代一般牧師、教授福音派的頭腦,心底里竟全為自由派思潮震撼、無奈,當作何論?對後者的議論,筆者則多次着文詳解信仰原委作答,本文乃其中之一,望讀者同道能予細察、明鑑、共勉,是為至禱。

一、禱告職事和禱告行為的釐清

筆者多次以尋疑求解心態作出發點,着文論述信仰原委,禱告神學和禱告行為,恕在此再作簡單概述。其實,就筆者對今日教會的觀察,大致可將教會和信徒的禱告職事行為分為下列三種:

1.真確信仰的禱告行為

禱告本就是一種宗教行為,對基督教來說,它更應是一種信仰行為。信仰行為之不同於宗教行為,除了其公私性或群眾性和個人性、本質內涵性和表顯外在性之分辨外,乃在於這些行為的理性交代。宗教行為注重其社會性的交代,而信仰行為則重於其本人對信仰真理和對真神的交代。因為信仰雖是隱秘難解,但絕對不會是隱私不可解的。相反的,宗教雖然是公開性的,但它誠然常有難以布公的隱私性和神秘性的行為。筆者曾就這點將宗教事務以及宗教里禱告行為的神秘感和信仰的敞開奧秘性作了清楚的分析和交代。 [3]其實,信仰雖難以解說,但有真信仰的人絕不會有迷信的行為。這就是宗教的迷信行為和信仰的宗教行為最大的不同點。信仰可以對話,宗教卻難以有真正的溝通,就是溝通的話,也只是在交易、互利、和共存的條件下暫時的溝通。難怪宗教和宗教之間,就是同宗教里常會有鬥毆兇殺等叫人難名的事端。

當然,真確信仰也必然會有宗教行為的趨勢和表現,這種信仰的宗教表現最大的特點乃是理性、情感、意志三者的平衡運作,並在這平衡運作中特別着重於理性因素的交代和互通。正為這個緣故,有信仰的人不會反理性,也不會無理性的讓情緒和情感來操縱他的行為而造成固執、自是、任性、兇殺等因迷信而造成的偏激行為。所以說,當信仰走極端時,它已經不再是信仰,那時它只是宗教和迷信了。迷信的人雖然相信有神,但許多時候他的神無非是他自己,不然就是他自己的心思和愚頑意念的具體化。在這種狀態中,他絕對不會有含理性的心態,不能容忍他見,不肯也不能與人溝通,更不能超越傳統的愚頑和虛妄。目空一切,處處以為神平亂自居。

2.宗教性的禱告行為

原則上來說,信仰與宗教,難以分明,一般人亦會將二者混為一談。其實在宗教里,人是以主格姿態操作一切,而在信仰里,一切是出於神,所以人是始以賓格,繼而是以賓格主格互替的心態,臣服於神[4]。所以說,按着本體論分析,宗教行為有兩種:信仰的宗教行為和宗教的迷信行為。

在此筆者特用信仰的宗教行為而不用宗教的信仰行為原因有二。其一,信仰的宗教行為仍然是信仰,它只是信仰的一種表現,而宗教的信仰行為只是宗教的一種表現,它雖有信仰性的表現,單本質上仍然以己為出發點和總歸。在宗教里,人是本乎自己尋覓永恆的本性,尋覓真理、追求理性和信仰的原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雖是帶着信仰的本質,也會有信仰的功能,但這種信仰仍是以人為本的,它只是一種“似”信仰的宗教行為,不能稱謂信仰行為。因為它除了宗教以外,未必會有信仰,也未必想建立信仰。真確的信仰行為是本於神,依靠神也必歸於神, 是純粹以神為本的。

其二,一切宗教行為,即使是宗教的信仰行為,因其本質上是出於人,依靠人,必會歸於人。所以人應當防範,不然宗教行為就會以迷信行為終歸。雖然在一般現象上,宗教與迷信有別,但最後終歸必因回歸於人而導致人的混淆和敗壞。所以說沒有信仰的宗教性禱告必會淪為工具性,也必會是外向性的行為。

3.迷信的禱告行為
迷信行為的特點就是不知所信的一種信迷行為。這種行為並非不能為其行為作交代,但其交代只是自圓其說的為自己,也是對自己交代。一般來說都會以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別人的不滿作出發點,而最後也都會成為自圓其說的自義虛妄行為。迷信的人雖明知其思維的荒唐,但竟會存僥倖的心,自信只要堅信到底必會有超然現象出現。任何文化和宗教都會有這種現象的出現,而人也會因為過份自信,刻意將自己投入於這種信迷中,持定自欺欺人虛妄。

無庸置疑,基督教界的禱告亦不會在這三種形態之外。但最叫人痛心的無非是傳道牧師教授竟然會站在宗教的立場,忘卻自己的使命,讓信仰淪為宗教,再讓宗教淪為迷信,而以屬靈自居,又變本加利催促縱容信徒停留在基督道理的開端,不肯好好教導真理,帶領信徒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六1)。

其實,從事宗教事務的人一般有三種:(1)使命呼召性,(2)文化社會性,和(3)職業事務性。從基督教的立場來說,教牧應是使命呼召性的人士,誠如耶穌所說:“不是你們揀選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差遣你們去結果……”(約十五16)。但無可懷疑的,不少教牧的工作和職務常變成了文化社會性和職業事務性的工作。在這種的識辨中,教牧雖然是一種高尚的專業和職業,就是沒有神的呼召,它仍可滿足社會和個人的靈感和需求。這些職事可以出於文化傳統,可以出於家庭和習俗的傳承,可出於個人熱誠,也可為補缺職務空缺等需求。說白一點,教會中的教牧仍有不少是在文化社會職業事務的工作期間蒙了神的呼召或人的肯定而帶着使命和神的差遣來事奉神的。當然許多時候教會也離不了一些職業事務性的從業人員,當一日和尚念一日經的慣常工人,也會有一些年長日久竟淪為世俗神棍型的教牧,坐在摩西的位上,能言善道,但生活敗壞,霸占權勢,耀武揚威,官場氣派,丟棄良心,在真道上如同船壞了一般的人。(參太二十三1-39;提前一19 -20)

本着這種識辨來看今日教牧對禱告真理的態度和教導,我們不難發現禱告行為亦有下列三種:(1)深信禱告的切需,本着聖經的真理教導人禱告,(2)關切禱告的成果和現象,不求甚解,[5]讓聖靈帶領信徒進入真理,諄諄導誘,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守住禱告傳統,(3)誤解禱告,不想了解禱告之真義,一知半解,囫圇吞棗,不肯好好追求,竟然本變本加利,利用禱告的神秘形態,仿效異教之風,就異教之俗,仿市僧神棍之法,將禱告工具化,庸俗化;將宗教和迷信的禱告行為,當作信仰的禱告行為,又讓宗教的禱告行為淪為道士作法的迷信行為,敗壞信徒的信仰,反以禱告有功效自居,呼天喚地,集眾禱祈,尤如降神作法,混亂教會,叫人悲切難名。上述三種禱告之中,第一類乃正確,第二類還可說難以非議,唯第三類的禱告筆者難以苟同,認為這類禱告是不可信,不應信,更是絕不可效法。相反的,教會應當盡力堵截,免得殆禍信徒。

二、禱告行為的信仰和理性交代

前文提述本文乃筆者的信仰交代,也是筆者信仰生活的學術性交代,茲將願意目的祥述於下。

1.禱告功能和果效的信仰性交代

基督徒禱告不是因其有功能有果效,而是因禱告的本然而禱告。無庸置疑,禱告本就會帶來許多的功能和果效[1][6],這本就是神的恩典和憐憫。然而,這些功能和果效是到底是因何而來?這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有待分析慎思。

當然,一位信仰上帝的人必會相信神的全權和大能。我相信神的主權,也相信一切成就的事,都是因神而成。因為祂的旨意不能攔阻,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為此我們只當說:主若許可,我們就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參伯四十二2;詩三十三9;雅四13)

這些都是我們禱告的根據。神和神的諭旨是一切的終極因由。雖然我們並不否認神學中神的協和命題所述的次因(Second cause in Devine Concurrence),但若離了神和神的諭旨,那就沒有可成就的事。 此項內容稍後再述。

其實,禱告的功能和果效未必只能以“神秘”二字來解釋,因為我們誠然可以用信仰的理性因素,本乎哲理神學的方法論來解釋和交代,略述於下。

從宇宙的本體論來說,宇宙的一切現象有兩種哲學理論根據的解說: 一個是萊比尼茲的無機單元概論(Liebnitz’s Nomadology),另一個是懷德菲特的有機進程論(Whitefield’s Organism Process Theory)。萊比尼茲認為宇宙乃由無數不能分解的最小元單(Nomad)組合而成。這些單元彼此的碰撞和運作形成了宇宙的萬物和萬物的現象。而懷德菲特則認為宇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一種有機生命體的成長和推進和運作過程。

從表面看來萊比尼茲的理論是多元論,而懷德菲特的有機論是一元論。然而在本體性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二者並不是分道而馳,而是個別嘗試以整體的看法來解釋宇宙和宇宙的現象。所以,本體上來說二者都是以一元為本,也以一元為終的堅決認定這宇宙和宇宙里的一切現象都本乎那終極的運作和推進。這麼說來,從本體論來看,一切的一切是絕對不會在這終的“一”以外。這也就是說宇宙的一切是結連的,是相互運作也是相互推進的。

研究生態學的人都聽過所謂的蝴蝶效應,這效應讓人感到親切乃在於其原著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在1979年12月,引述時指出,南美亞瑪遜河邊蝴蝶的翅膀扇一扇,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竟然起了風暴,我們還可接着推出華爾街股票大受震盪。蝴蝶效應提醒我們這宇宙的關聯性和天下事物的鏈鎖性反應,所謂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實。當然,蝴蝶效應是會受到許多其它因素的干擾,所以說“蝴蝶振翅”與“風暴來臨” 是一種複雜的連續、絕不會是簡單的直接因果。說到這裡,我想我們在確定全球宇宙事物關聯性的真切性時,必不會以果推因的說德克薩斯州的暴風和紐約華爾街的股市震盪,全是因為亞瑪遜河邊一隻蝴蝶扇了它的翅膀所造成的。

很明顯的,“蝴蝶振翅”、“風暴來臨”和“華爾街股市”這三者雖是息息相連,戚戚相關,但若說蝴蝶的振翅是決定一切的因素,那麼這種說法不但不合理,更是近於荒唐。

其實,禱告的功能和果效全可用萊比尼茲和懷德菲特的宇宙整全和一元效應以及蝴蝶效應的氣象生態關聯及鏈鎖反應來解釋。在這種解釋的過程中,我們無疑肯定了在神的創造和管理和恩眷下,萬物息息相連,戚戚相關。神也用這些效應成全他的工作。然而,雖然是如此,我們絕對不會因此強調因果關係的定然,而認為除非亞瑪遜的蝴蝶扇一扇它的翅膀,不然暴風就不會起,股市也不會落。以此類推,我們也絕不會集千百萬蝴蝶於一處,讓他們同時扇翅膀以成風暴[2][7]。我們不懷疑這其間關係, 但絕對不會用這關係來製造無謂的功能和果效,並以此自居。因為在這些相互關係之外畢竟有更高層次的因由, 還有永活的神在控制一切。

當教牧強調多禱告,多有力量,少禱告少有力量,不禱告沒有力量;一人禱告力量落微小,多人禱告,人多勢眾,通宵禱告,買力充沛時,這一切做法無疑的是不理解禱告的原理,又特意將相互關係強解為因果關係,更是進而以宗教里的神秘難解事故擅自強以讀解、理解、誤解。這是明顯是呈己意用荒唐的迷信將原有的真理解成荒誕的神話式的信仰,難以交待。

2.禱告功能和果效的真理性交代

雅各書曾說:義人禱告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能的;他又以以利亞為例指出他雖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五16-18)這段經文常被列為禱告大能力的根據。無論在聖經中及教會信徒親身的經歷也都證實了,這段經文的可信和可靠性,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 正因為真理是有機又是整全性,也是一致性的,聖經真理更是合理性的。我們絕對不能斷章取義妄自解釋。單就以利亞的禱告而言,以利亞並非隨意發預言,也非隨意禱告。以利亞的禱告和求雨全以對神的認識、屈服和順命為前提的禱求。難怪,雅各會說:你們得不着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着是因為你們妄求……。(雅四3)其實,詳細查看雅各布布書中的教導,特別是關於禱告和祈求的教導,無不以尋求主的真理,順服上帝,等候上帝為前提、為焦點的。耶穌的教導也相似,他說: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所需要的一切都必賜給我們。禱告要以神的國和神的義為前提。尊神為大,照着他的心意求,他必會垂聽,也會應允。一切信心和信仰的行為本當以神的道和認識神為基礎。因為離開了神的道,人就必然就會離開神,禱告當然也不例外。看看巴錄和耶利米,他們誠然是先聽到了神的吩咐和指示才能禱告,他們的禱告也因此蒙了應允,所求的那又大又難的事,也都竟然得了應允和成就(耶三十三 3)。當主應許聖靈時,他很清楚地說明這位保惠師要帶領我們進入真理,認識真理!(約十四13)。基督徒的禱告是以神的道、以認識真理為前提。為什麼必須如此?在此,我們就得回到神的主權和諭旨的啟示和信仰里來尋求答案。

三、禱告行為和神的協和教義的調和

就神和他的創造和管理作為而論,神的諭旨和心意是萬事的動因和藍圖,而神的主權是促成神旨意成全的大能。當神要彰顯祂的旨意時,本乎神的恩典,神樂意讓祂的兒女有份參與祂的作為和榮耀。正為這緣故祂感動了祂的兒女虔誠的禱告和祈求,又要他們敬重本分好好的工作。

在人看來,禱告和工作似乎是沒有關聯的個別獨立的運作,但從神的計劃和救贖意義來看,這是神的整全的有機性作為,更是神在祂的旨意里,看中了一個人或一些人,讓他們藉讀經、認識真理,並受感藉着禱告參與神的作為,成為神工作的一環,讓這些人有份成全祂的作為,完成祂的榮耀。其實、有功效權能的禱告只能在這種認識的架構中得以冰解:不是禱告成就了神的作為,而神在他的作為中邀請我們,感動我們來禱告,來參與祂的榮耀,讓祂的名可以得着稱讚,讓我們信心得着堅固,讓我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和愛心可得着成全,讓基督家庭里的團契可以有好的見證,讓那些初信的人得鼓勵,可以認識基督、跟隨基督。這就是神學中所說的神的協和運作(Divine Concurrence)。 神雖預定了一切,神原為一切的首因(First Cause),也是一切的終因(Final Cause),但在祂的諭旨里,祂仍本乎祂的恩典和對祂兒女的眷顧,讓祂的意念也包括了我們的意念,使我們可以歡然的成為祂作為的次因和再次因,來完成祂的美意。讓人無可推諉,也無可指摘。

回到雅各所說的以利亞,他禱告後,天下了雨,地也出了土產。 這顯明了神仍要人耕地種田,地才會生出土產。這是說,當我們肯定了神為第一因的同時,我們也認清在這第一因里所涵隱的次因和再次因,而樂意的參與。智慧的神不會祝福懶惰行事的人。(參耶四十八10,箴十三4)在祂整全的旨意中,祂以協和性的作為在命定必成的事的同時也邀請和感動人來參與祂的榮耀作為和盛舉,這就是信仰神主權的人和信宿命的人最大的區別之一。

在此我應當強調神的協和與人的合作不盡相同。在神協和的信仰教義中,我們所看到的並非神需要人來成就祂的作為,也絕不是若沒有人的參與合作,神的作為就絕不能成就。相反的,神的協和乃是神在祂的恩慈和憐憫里應用祂的智慧大能讓人覺悟到自己的卑微和不配,能歡樂的回應祂的呼召,順服祂的旨意,放棄自我和自我成見,將自己完全交付祂、歸屬祂,成為祂的子民,作成祂的工。這種識辨讓人遠離宿命性的投機和無知行為,能明哲的跟隨主,順服主。

四、結束的話——我信禱告!

我想在結束之前再次作個簡短的信仰立場宣告。在今日人本思維猖獗的世代中,教牧信徒常會因不滿傳統的死板和教義的冗長而求變心切。接着就會有形無形的在靈恩派的操作里似乎看到幾味妙方;同時又在時代潮流的衝擊下,將自己投入了以人本主義或仿神本或冒神本的神學思維來事奉神,將敬拜和禱告庸俗化,工具化;接着更放膽以禱告作為來侵犯神的神聖,干犯神的主權,高舉屬靈的道具、旗幟,以肉體去成全神的聖工,進一步的干犯神,想用禱告逼神就範。

殊不知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以人為本的行為都是情慾的行為,這種人必從情慾收敗壞(參加六8)。唯有那些回歸真理,以神為本、順從聖靈,好好讀經,接受神的呼召和挑戰的人,可以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里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20-21)

神在他的整全計劃中策定一切必成的事,更在祂的運作和成全神諭旨的過程中向我們招手、發出了邀請。為此,我們該本着祂的應許和恩召,高呼說:主啊,教導我們禱告,因為我信禱告,我要禱告!

2007年6月12日初稿於
Tretes, 印度尼西亞主基督教會
第23屆區大會年議會期間

--------------------------------------
[1]參《朱子論學讀書法》
[2]詳參拙著:《疑的解析——信仰的再思與重整》,台北,天恩2000年。
[3]詳參拙著:《神的眷護和禱告的神學性探討——從哲理神學的立場來肯定禱告的必須》 www.josephtong.org。www.21sz.org
[4]參 腓二12-13
[5] “不求甚解”在此並無貶義,乃本乎國人陶淵明治學之法,因當時一般記書教導之繁瑣,難以理解考證,而採取去繁就簡,棄枝保根,持定目的,以不求甚解為讀書要決之一,免得讀者迷於繁瑣,單系於考證求解的誤途中。
[1][6] 有關禱告的一般功能可參《神的眷護和禱告的神學性探討》一文
[2][7] 其實,既使我們能讓億萬蝴蝶聚集於一處同時振翅, 也不可能造成風暴,因蝴蝶振翅所造成的風力必會互相抵消。這事用於禱告,若能力全在於人的禱告,禱告的功效純粹在於人,那麼不同人,不論多少,同時的禱告,也必會彼此抵消,相等於零。

相關鏈接:基督徒禱告內容的商榷 、 國度的禱告 。
閱讀全文(91) | 回復(4) | 引用通告(0) | 編輯

* 上一篇:解開中的奧秘 第四章 應許的嗣子 -1(新)
* 下一篇:重生(REGENERATION)

Re:我信禱告!(唐崇懷)2008-5-4 19:47:00
我也信禱告,我用我個人的經歷證明:神是聽我們禱告的。我和一個姐妹合資開了一個新型牆體材料廠。希望通過這個實業做為今後傳福音的物質保障。我們一起為這件事情禱告,這個公司就建立了。在今年開工前,總是陰雨連綿,我中午剛掃完工作檯上的水,眼看天又開始下雨。這樣的情形已是連着三天了,今天又趕上是禮拜日,我就到網上找到耶酥中心,正翻到網頁:“我信,但我信的不足,求主幫助我”。針對此語:我的心在感動:我也同樣說了此語,我求全能的神把這塊雲趕走,在人不能,在神沒有不能。這樣的禱告也不過三分鐘的時間,雲真的沒有了還有太陽光出來,我是個不常禱告的人,看到如此的情景,我不由得自責:我真是個小信的人,我為什麼不常禱告?我們建的公司是為傳揚神的道而起的,我們理所當然向神訴說。可我們卻忽視了神的力量。虧欠了神的恩賜。我不由得告訴自己,以後要凡事禱告,把一切都交託到神的手裡,神會祝福自己的產業。我們也要為榮耀神而儘自己一生的心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慕迪神學手冊: 亞米紐斯神學
2007: 阿民念派的人論
2006: 彩虹網友精彩對話回顧14:“屬靈的爹”
2006: ZT 網絡用語大全
2005: 借我一雙慧眼
2005: 真光報道第一至第三期--請DXJM繼續為上
2004: (三)我生命的追求---心意更新
2004: ZT:毒海重生
2003: 父親節讀《孝經》
2003: ZT:美 國 麥 克 阿 瑟 元 帥 為 他 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