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既然已經認識到你解釋羅十9-10時,於背景的理解有所欠缺,這個話題咱們可以結束。也為弟兄此貼的坦誠點讚。
如果弟兄不是以俺為不依不饒的話,俺還是想多羅嗦幾句,目的是想看看能不能幫助弟兄認識到“先入為主”對於讀經的危害性有多大。
就從弟兄你此貼劃線的這句話說起“我主要是反對近現代自由國家裡私下決志禱告就一律算口裡承認。”弟兄是否看到,你有這個觀念在先,先有這個“反對”的立場,然後才先入為主地認為保羅的“口裡承認”是有條件的、有背景的,然後弟兄的頭腦中馬上“搜索到”羅馬帝國官方對基督徒迫害的場景,然後理所當然地把這個非羅馬書寫作背景的場景加入到這段經文的解釋當中。而弟兄現在才找到馬太亨利的解經片段為自己背書,其實多少還是差強人意。
如果俺分析的這個過程大致不差,弟兄是否能看到“先入為主”的觀點對弟兄理解這段經文所造成的攪擾呢?
當然,這是俺的分析過程,不一定對。但希望弟兄能從這個例子裡,看到俺反對以“先入為主”的立場讀聖經的本意,不是在與弟兄鬥氣、鬥嘴,是真心希望所有看到咱們對話的弟兄姐妹能儘量將這樣的攪擾降到最低。
那麼現在應弟兄的要求,答覆如下:俺手頭有兩本《羅馬書》的釋經書。由於對這兩節經文解釋的原文太長,而且還有很多希臘原文,打字實在不便。頁碼如下,僅供參考。
第一本是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BECNT)系列中由Thomas R. Schreiner所著的《羅馬書》注釋第559-560頁。(這一本俺沒有通讀過,只是在帶查經的過程中查考過部分內容)
第二本是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NICNT)系列中由Douglas J. Moo所編寫的《羅馬書》注釋第657-659頁。(這一本俺是通讀過的,更熟悉一些)
這兩段解釋中,都很平鋪直述地說明這就是保羅所提出的得救條件;兩段都強調第九節中先出現的“口裡承認”是後面“心裡相信”的外顯(Confession is the outward mannifestion of this critical inner response)。這兩本釋經書都沒有提到任何馬太亨利所提到的“hazarded。”
Moo的第十節釋經是以如下表述結束的:Each expresses in a general way the new relationship with God that is the result of believing "with the heart" and confessing "with the mouth."
再次感謝弟兄的坦誠。
願神憐憫我們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