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網友討論: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送交者: 喜來登 2007年03月10日08:01:20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送交者: ardmore 2007年3月06日06:36:39 於 [彩虹之約]http://www.bbsland.com

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作者:熊璩 出處:基督教神州網 閱讀次數:107 發布日期:2006-11-30

一. 思潮的交鋒

  人類的思潮和理念(idea)是主導歷史,決定人類命運的動力。人類的文明史其實就是人類思潮交鋒的歷史軌跡。達爾文自然進化論的理念就是一個例子,它的影響不僅限於生物科學,即使在物理科學、心理學、社會科學、人類價值觀,甚至在政治的制度和潮流上,都是非常深遠的。

  基督徒思想家,監獄事工創辦人寇爾森(Charles Colson)指出:"真的基督信仰不僅是個人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它也不僅是相信一組關於上帝的教條。真正的基督信仰是一套了解,透視所有真實(reality)的思維方式,它是一種世界觀"(注1)。換句話說,基督信仰不只是一個私人靈修,或是感性的、經驗層次的投入。它建築在非常深厚、廣大、和諧,而且完整的理論基礎上。這個信仰影響了我們思想、行為的每一個層次。不但如此,它也與人類的社會和文化的脈搏息息相關的。我們的信仰主導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

  寇爾森並認為控制歷史走向的,基本上就是兩種世界觀。一種是自然主義的世界觀,一種是聖經所傳達的神本的世界觀。寇爾森的這種觀點雖然似乎很難理解,卻包含至理。或許有人認為推動人類文明前進的是權力意志,有人認為是經濟分配,有人認為是人類的貪心加上一隻不能看見的手,有人認為是愛心。但在這些理念的背後,卻還有更深一層的主導思想,這種思想賦予了人生命的意義和活力。這種主導思想就是寇爾森所謂世界觀的層次。

  已故的《世界文明史》巨著的作者威爾杜蘭也曾說:"這時代最大的問題不是共產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對立,不是歐洲與美洲的對立,也不是東方與西方的對立,它乃是人類是否可以離開上帝而生活。"

  代表自然主義世界觀最貼切的,莫過於已故的天文學家卡爾塞根(Carl Sagan)。他在美國大眾廣播台"宇宙"節目的開場白便是:"這個宇宙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他並說:"從最深層的意義而言,我們都是這宇宙的兒女。"自然主義事實上是一個排它的,獨斷的前提假設,它甚至神聖化了自然,拒絕了任何其它真理的可能性。由自然主義延伸的各種思想便深深影響著人類的觀念和行為。

  聖經《創世記》第一章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又說:"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這種從上帝賦予的高貴品質與地位,給了人類清晰的道德秩序,也給予在生活中掙扎的人類肯定的目的感,並且給與人類以恩典和愛為出發點的生命泉源。在歷史上,這種神本的世界觀便成為帶動人類文明的另一種動力。這兩種世界觀的消長就決定了人類文明的走向。

  雖然並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能完全遵照這種神本的世界觀而生活,但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認清楚這個分野,否則我們就會永遠活在一個分裂的價值系統底下而不自知。

二. 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我們都很熟悉耶穌基督吩咐門徒的大使命:要到普天下去,使萬民作?的門徒。這使命不是去作社會改革家,而是去改變人心。許多以社會改革,文化建設為第一職責的信徒,最後都走到失望之途。

  那麼是否表示,信仰純粹是個人的心路歷程,是與社會道德無關的?不自覺地,許多的基督徒與教會都抱著這樣的生活態度。例如,前紐約州長葛謨(Mario Cuomo),他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在1984年對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畢業生致詞時說,他不希望用私人的信仰來影響他的公眾政策(筆者認為這完全正確)。但他接着說,他也不願意推動教會的道德立場(雖然他本人認為這道德立場是正確的,是代表真理),或尋求公眾的支持,除非有其它更謹慎的論點來支持這些立場。換句話說,他不願負起領導的作用來推動他認為是對的道德立場,他的信仰完全是他私人的事,與他人無關,也與他的公開立場無關(注2)。

  另一個例子是前美國總統卡特,他與他夫人凱薩琳,在2000年10月宣布脫離美南浸信會,因為他們,認為該教會對婦女的立場過分保守,不符合聖經一般的教導與原則。這雖然是一個很有爭論性的題目,教會內一定有不同看法,但作為社會良心的基督徒,我為卡特勇敢地站出來而鼓掌,不論他批評的是教會還是社會。

  當年馬丁路德的觀念是,這世界是被撒但污染的,基督徒應當棄如糞土。但加爾文卻認為,這世界是上帝的創造,它還可能成為基督的國度,基督徒的責任便是儘量努力,使它成為遵守上帝法律的處所。他是繼奧古斯丁以來第一個注重文化使命的基督徒,他以聖經的真理做出發點,應用在世俗生活上。基督教雖然不是從事社會福音的宗教,但對時代與社會有深厚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注3)。這種例子在歷史上很多,例如英國的偉人韋伯佛斯(William Wilberforce),在信主以後窮畢生之力(四十五年之久),推動廢奴運動,並其它社會公益,如尋求提高印度人的知識水平,與強勢的既得利益者奮戰,不屈不撓,成為英國歷史上一顆光輝的明星。

  美國第一次基督教大復興是在十八世紀,當時以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為首的許多基督徒領袖都學識淵博,有些人還做了耶魯與普林斯頓等大學的校長。這個運動深深地影響了美國大革命。美國第二次大復興是在十九世紀中期的北方,它影響了奴隸解放運動。第三次大復興是在十九,二十世紀交替,它奠立了羅斯福總統新境界(New Deal)的道德基礎(注1)。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基督信仰仍然是馬丁路德金的道德力量源泉。這些都是基督徒文化使命的表彰。

  在思想上,自加爾文以降,美國歸正教會的荷蘭改革宗開伯(Abraham Kuyper),牛津大學教授魯益師(C. S. Lewis),基督教思想家薛華(Francis Schaeffer),以及監獄事工創辦人寇爾森,都是認識到文化使命重要性的基督徒知識份子。文化使命是基督教的預工,更是基督徒信仰活出的影響。

  我們的信仰不只是我們個人的私事,它也不僅是個人經驗與感性層次的活動,它與我們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我們的文化使命,第一便是在我們周圍活出一個尊基督為主的世界觀,而且是建立在神的主權和基督愛的基礎上,而不是站在高人一等"我比你好"的優勢地位上。第二是建立溝通管道,讓人認識,基督的信仰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符合人類需要的。第三是用這種信仰的道德規範為基礎,改變我們的社會環境。

  寇爾森說,當他聽到一個很受人尊敬的牧師告訴會眾,教會的使命就是"禱告,查經,崇拜,交通與見證,以預備基督的再來"的時候,他推動文化使命的意念便更為堅決了。寇氏申明,並非這些訓練有什麼不對,但是如果信徒只注重這些,就必然忽略了拯救周圍文化環境的責任,信仰與道德感便局限於私人的範圍,與公開的生活無關。使得我們在學校、公司的所做所為呈現出一種生活方式,而禮拜天上教堂,又呈現出另一種生活方式。他認為,基督教近年來最大的錯誤便是沒有認識到,基督信仰是一個全面性的生活體系,它掌握一個人生活的每一部份(注1)。

  "基督與文化"是一個非常有爭論性的題目。從聖經和歷史來看,基督告訴人?的國不屬於這世界。?似乎否定了整個猶太的宗教與文明。基督徒當時也鄙視羅馬文明,而只嚮往天國。神學家尼布爾(Richard Niebuhr)早年曾對基督與文化的關係做了很仔細的分析(注4)。其實,基督信仰與文化並不一定是對立的,基督信仰可以成為文化轉換的動力。

三. 前景

  這幾年,福音派的確從"社會邊緣人物"的觀感中開始走了出來,從偏頗、論斷、不合理性,甚至反理性的大眾印象中走了出來,尋求將我們所信仰的真理,應用到價值觀混亂的多元文化社會裡,以給予人類新的盼望,新的方向。有些基督教思想家非常樂觀地指出,這廿多年來福音派運動,已經開始認識心(heart)與腦(mind)的並重。麥格拉(Alister McGraph)稱這個新潮流為"福音派的文藝復興"(注5)。

  在科學的領域,也有一批推動"智慧設計"的學者擺脫了早年創造論者的死胡同,在學術界造成了強有力的震波。我們因此期望看到文化使命能更加從開放的和多角度的方向前進,使得基督的真理更廣、更有效地影響這個知識(knowledge)掛帥的時代。作為中國基督徒知識份子,面對著廣大無神論者的園地,這文化使命應該也是我們的責任。

注1:"How Now Shall We Live," Charles Colson & Nancy Pearcey,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 Sept. 1999
注2:"Kingdom in Conflict," Charles Colson, Zondervan Book, 1987
注3: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 Calvin's Intellectual Formation and Spirituality
注4:"Christ and Culture," H. Richard Niebuhr, Harper Torchbooks, 1951
注5:"Evangelicalism and the Future of Christianity," Alister McGraph, InterVarsity Press, 1995                                附錄選自《舉目》雜誌,請尊重著作權。
----------------------------------------------------------------------
誠之:薛華寫過一本書:The God Who Is There

他說,如果基督教不領導世俗的哲學思想界,文化界,就會反過來被他們領導。
(他畫了一個階梯:從哲學 -- 音樂-- 藝術-- 一般文化-- 教會╱神學-- 學校-- 家庭,逐步地影響)

請參考我翻譯的Making Kingdom Disciples 書中的第一章。這本書也對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或者說是國度使命) 和福音使命 (或者說是教會使命) 有很重要的介紹 (這在改革宗圈子內是廣為人知的 Sphere Sovereignty)

當教會只關心傳福音,而不注重文化使命,結果就是敬虔的後代被世俗牽著脖子走 (例子:近代自由派的開山祖師施來馬赫,就是德國敬虔主義的第二代) 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徒需要從事文化使命的原因。

華人教會 (甚至包括普遍的福音派教會) 素來有反知的傾向 。基督教歷史學家Mark Noll說 (The Scandal of the Evangelical Mind),福音派最大的醜聞就是忽略上帝所造的大自然,因此,放棄了大學、藝術等領域,多半只偏重救恩論 (福音使命),而忽略了創造論(文化使命)。

1974年的洛桑會議之後,福音派已經開始矯正這個錯誤的觀念。只是還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關於基督徒如何從事文化使命,Chuck Colson (Prison Fellowship) 寫的 How Now Shall We live (中文翻譯由校園出版了,《世界觀的故事》) 是個很好的入門書。大力推薦。

ardmore:我很關心的是怎麼把十字架與文化使命的關係講透。我在其他網講文化使命,老有人講我是在傳另外一個福音,我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難說清楚。

雅億:不知道你在別處,彩虹你就是扭曲福音。如果你真明白福音,你不會東張西望地找人的理論靠人的名氣來給你撐腰地;如果你真明白福音,你會誠心誠意地仔細查考聖經-看耶穌死而復活的果效,對個人,對家庭,進而對社區,團體,文化的影響地。

ardmore:其實我一直想搞清楚文化使命的定義

蘇穎智先生曾經談及當代神學分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神學分析中,用詞的定義是最基本的功夫,但在現今的辯論中,不但缺乏這樣的定義,而且已有的用詞定義往往十分模糊,有時不太適當,甚至有時犯了神學上的錯誤。這個定義的問題造成一種怪現象,便是持相同神學見解的人彼此互相辯論、不服。那是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標準。”

xinmin:The pitfall of preconceived definition

I am sure you know the pitfall. But a good scholar would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what others have to say, even if he disagrees to the definition.

Definition may vary, but the core values are common.

So what is the common values as you perceive?
------------------------------------------------
Yuehanmiao:實現‘基督徒的文化使命’要從根子上着手,不能看表面現象,熊璩弟兄這篇文章里提到的總統卡特,推動"智慧設計"的學者,馬丁。路德。金

其實都是以妥協‘基督徒的信仰核心’來推動自己理念的,他們就能信這些,信到這個地步,解決了一些表面問題,對基督信仰是另一種方式的攻擊,對人的危害以馬丁。路德。金推動的民權運動為例子,把黑人弟兄們帶到更大的深淵裡,使得當今美國黑人比作奴隸時更悲慘!

真正要走的路子應該是:

1。自己知道所信的
2。自己決心靠神的幫助持守所信的
3。傳揚自己能持守的
4。信的人以肢體的方式在世界上行走
5。明白不信的人有人家的標準
6。作光--來照到就光的人
7。作鹽--使世界緩慢腐爛--更多人就光
 
這樣,個體(基督徒)和群體(教會)光和鹽作用一定會顯明!任何治表不治里的妥協都會加快世界緩慢腐爛!不管表面上多麼冠冕堂皇。雄心勃勃的弟兄們,真正應該靜下心來研究一下馬丁。路德。金的例子!真是發人深省的!
-----------------------------------------------------
xinmin:Good article.

Why are you confused then?

Can preaching Christ and him crucified impact our personal faith as well as social and cultural norm?

History has already afffirmed that. But thank God, his Church is a lot more creative than some thought.

People forget that preaching Christ also takes God's wisdom to dismantle man's self-imposed snares of ungodly thoughts and worldviews, as Paul said eloquently in 2Cor.10:14-15 . As I alluded to in my earlier post, anti-intellectual fellows like Tertullians of Carthage are still here today. But we need people like Clement of Alexandria and his successor Origen, who proactively dialogued with their contemporaries.

2Corinthians
10:4 我 們 爭 戰 的 兵 器 , 本 不 是 屬 血 氣 的 , 乃 是 在 神 面 前 有 能 力 可 以 攻 破 堅 固 的 營 壘 ,
10:5 將 各 樣 的 計 謀 , 各 樣 攔 阻 人 認 識 神 的 那 些 自 高 之 事 , 一 概 攻 破 了 , 又 將 人 所 有 的 心 意 奪 回 , 使 他 都 順 服 基 督 。

無為:一句話:傳福音就是對歪曲的傳統的糾正。當然是好事,狹隘的人看不出來這個道理。就如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讀書不如行路,因為書中有歪曲,而現實最真實,當然也有很多迷惑人事情,智慧的眼睛可以分辨。
-----------------------------------------------------
gems:It’s a simple matter.The Greatest Commandment

Matt 22:36-40: "Teacher, which is the greatest commandment in the Law?" Jesus replied: "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This is the first and greatest commandment. And the second is like it: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All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hang on these two commandments."

Pray to God to show us the way of The Greatest Commandment.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callings from God.
I may be called to serve, you may be called to teach...
Let God drive, not us.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神的元旨是什麼?
2006: 《簡明神學》:神的榮耀
2005: Mendicant朋友,請再一起查經
2005: 由兩個被殺的兩個小女孩談起
2004: 禁食VS領聖餐
2004: 傳道人可不可以買股票?
2002: 尊重生命
2002: 打倒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