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文化使命就是大使命
送交者: ardmore 2007年02月15日10:57:1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謝文郁:文化使命就是大使命
作者:謝文郁
基督徒的大使命是要把福音傳到地極。但是,“傳”是什麼意思呢?幾年前,有人對我說:“基督很快就要到了。”我聽不明白,反問一句,說:“你怎麼知道這事?”這人說:“因為福音已經傳遍了地極。耶穌告訴我們,當福音傳遍地極之後,他就要再次降臨。”我說:“你怎麼知道福音已傳到地極了呢?”這人說:“這不明擺着嘛。你看,科技如此發達,收音機,電視機,到處都是。還有誰沒有聽過福音的呢?沒有了。只是他們的心硬,不接受福音罷了。”
這段對話在我的心中縈繞不去。我無法簡單反駁。我當時的直接反應是,耶穌告訴我,關於他的再來日子,只有天父才知道。我們這些跟隨者只有在謹慎和禱告中等候他的再來。因此,我對這人的話不以為然。但是,這人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確,無論什麼人,多多少少總會有機會聽到福音的。如果都聽到福音了,豈不是基督就要再來了嗎?這段對話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困惑:一個人聽到了有人在宣講福音,就算他聽到了福音嗎?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件在我心中縈繞不去的事。十幾年前,我還在北京大學教書。當時,我不禁地跟朋友和同事們談論關於基督教的事。有一位朋友跟我說:“你知道什麼是基督教嗎?我來告訴你。那一天我從大連回來。在火車站內,有一個人穿着不整,向我走來並跟我說:‘耶穌愛你。’這就是基督教。”他是以藐視的口氣談論這件事的,意思是說,這些基督徒屬於下九流的人群。我當時無言以答,因為我也不明白“耶穌愛你”是什麼意思。我的即時反應是,基督教應該比這些多一點東西吧。成為基督徒之後,我才慢慢體會到這句話的力量。但是,坦白地說,這件事之所以留在我心中,並不是因為這句話有什麼震撼力,而是因為我當時相當固執地認為,基督教不該是如此下九流的東西,而我要證明這一點。
我不懷疑,在大連火車站內傳福音的那位“穿着不整”的基督徒,他對“耶穌愛你”這句話有親身體會;而且,他是真誠地向人們分享他的體會。而且,我也不懷疑,他在大連火車站傳福音,有些人因為他的這句話而被耶穌的愛所吸引。但是,對於當時的我(對基督教有好感)和我的那位朋友(藐視基督教)來說,這句話是沒有意義的,或者只有消極的意義。問題是,對於我和我的那位朋友來說,我們當時算是聽到了福音還是算沒有聽到福音?
這兩件事加起來,我想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傳福音中的“傳”究竟是什麼意思?“傳”是在講者和聽者之間進行的。不但講者要講出信息,而且聽者要接受信息。如果聽者接受不到信息,我們能不能說在“傳”呢?顯然不能。對於基督徒來說,他們在傳福音時是在傳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體會,因而知道自己在傳什麼。但是,聽者是否接受他們所傳呢?如果聽者在聽的時候不知所云,這裡的“傳”就無法完成。“傳”是要傳出信息的。如果聽者沒有接受到任何信息,我們何以敢說已經“傳”了福音呢?比如,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噪音。我們不喜歡聽這些噪音,也不明白這些噪音的意義,而且還希望這些噪音離開我們的聽力範圍。如果我們在傳福音時只是在聽者心中造成了一些噪音,我想,這就不是傳福音。
傳福音不能不考慮聽者的反應。設身處地,我們在聽人說話時,常常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會這樣處理:如果是在聽自己所尊敬的人說話,“聽不懂”說明自己不行,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如果是在聽一般的人說話,“聽不懂”就聽不懂吧,也許是因為說話者在說一些沒有意義的話,自然是聽不懂的;也許是因為說話者在說一些與己無關的話,那就算了吧。如果是在聽那些文化教養比自己低下的人說話,“聽不懂”說明說話者和自己不在一個層次上,不夠資格和自己說話。我想,聽者的這三種反應也會出現在那些聽福音的人身上。
看來,我們不能不重視福音的文化問題。其實,文化問題歸根到底也就是說話問題。一個人如果整天自說自話,沒有人能夠明白他在說什麼。如果我們硬說這個人有文化,大概不會有人贊同。一個人說的話,句句都能夠打動人,被打動的人就會認為這個人很有文化。同樣,一個人寫的文章和書,讀者讀得津津有味;對於讀者來說,這個人就很有文化。(當然,有時候我們讀不懂一篇文章時,不會攻擊作者,說作者沒有文化;反而會認為自己沒有文化,所以讀不懂。這種態度的出現是因為讀者有一個預設,即一定有其他人讀得懂;否則的話,這書怎能出版呢?於是,有些作者就利用讀者的這種預設,把書寫的誰也讀不懂,從而使自己顯得很有“文化”。不過,一本沒有人讀得懂的書,無非是作者的自言自語。被預設的“文化”不是真的文化。)因此,說出來的話,有人聽懂了,在聽眾的心目中它就是一種文化;越多人愛聽,就越多人認為這話有文化;越長時間有人聽,它的文化就持續越長。
我們是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傳福音。中國文化當然是一個複雜現象。我們指出,文化歸根到底無非是說出來的話有人聽。中國歷史上有浩如煙海的文字,至今人們仍然樂道不疲。也就是說,這個文化的生命力是深遠的。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這個文化不談論耶穌基督。所以有人說它是一片硬土。有人想到,如果把這些承載中國文化的文字都變成述說耶穌基督的文字,那麼,中國文化就成了基督教文化了。在“普遍啟示”的預設中,人們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至今仍然不願放棄。始作俑者便是五百年前進入中原傳教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然而,畢竟基督教到來之前,中國文化已經在那裡生存發展了幾千年,硬是把這浩如煙海的文字解釋為神的“普遍啟示”,我想,根本是行不通的。
對於中國人來說,雖然有些人可以讀用其他文字寫的書(比如懂英文的人可以讀英文著作。只是要小心的是,讀多了往往就糊裡糊塗變成了“洋鬼子”,失去中國人的身份),但是,大部分人只能讀用中文寫的書。如果中文書不談論耶穌基督,那麼,在那些只讀中文書的人當中就沒有人能夠成為基督徒。所以,西方傳教士到中國來,首先是努力講中文,進而全力把一些基督教經典翻譯成中文。於是有了中文聖經等等一批包含耶穌基督的中文書籍。他們的講道和這些書籍造就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基督徒。於是,耶穌基督有了一批中文聽眾。我想,這便是“文化鬆土”工作罷。但是,我們需要更多更廣泛的文字,讓各個層次的讀者以及各個領域的讀者都能讀到包含耶穌基督的文章和書籍。由此自然引申,“文化鬆土”就是要讓基督徒的聲音和文字在社會的各領域都被聽到被閱讀;就是讓聽眾和讀者認為基督徒有“文化”。
不幸的是,我們基督徒常常犯失語症。這表現在當我們面對社會上各種思潮時,或者是插不上話,或者是說了也沒人聽得懂。插不上話,說明我們沒有文化;沒人聽懂,也說明我們沒有文化。於是,基督徒在社會上的聲音就越來越小。這種失語症虧損了神的榮耀。失語症是基督徒生命中的一種病態。問題的嚴重性在於,我們往往在追求這種病態,認為它是基督徒屬靈生命成熟的標誌,認為屬靈追求就是要割斷和世界的聯繫而單獨地和神在一起,只和神交流,說方言,講靈話等等。當然,在基督徒內部,我們並不一定失語。但是,如果社會上的其他人聽不懂我們說的話,我們就只能自說自話。從社會的角度看,基督教無非是一個邊緣性文化現象。
基督徒的這種失語症和基督徒身份是不相配的。耶穌賦予基督徒的使命是:向全天下的人宣告福音。這個使命是在文化中運行的。基督徒的使命就是文化使命。我們說一個基督徒沒有文化,指的是他或她說出來的話沒有人聽得懂。如果基督徒無法在一個領域談論耶穌基督,或者他們的談論沒有人能夠理解,那麼,這個領域就沒有基督教文化。神就失去了對這個領域的說話權;神就無法在這個領域彰顯他的恩典和慈愛。在哲學上沒有基督徒的參與,基督徒在哲學上就沒有文化;在文學創作上沒有基督徒的參與,基督徒在文學上就是文盲;在學術上沒有基督徒的參與,基督徒在學術上就是外行;等等。沒有文化的基督徒無法完成自己的使命。顯然,這樣的基督徒無法向世人宣告福音,因為他們的宣告是一種沒有文化的自言自語了。
從這個意義來談論基督徒的大使命,我想,關鍵點是讓人聽懂你說的話。基督徒當然離不開聖經。聖經是我們的生存出發點,也是我們的思想出發點。然而,一個不懂歷史的基督徒,憑着自己的聖經知識無法讓歷史學家承認你是有文化的。同樣,不懂經濟,你也就無法讓經濟學家聽懂你說的話;他們也不會認為你說的話有意義有文化。我有時會聽到一些基督徒(主要是一些牧師,神學教授,和神學生)固執地認為,我們只需要一本書,那就是聖經。別的書,甚至是解經書,都不必要去讀。於是,我們在教會中培養了一大批文盲,在神學院中造就了一大批文盲。我這裡不想展開聖經和別的知識之間的關係方面的討論。我想指出的是,文化使命是基督徒的大使命。沒有文化使命感的基督徒不是耶穌所要的跟隨者。
有一個問題老是臨到我頭上。哲學是我大學和研究生時的專業,爾後又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教了幾年哲學,說話寫字都要沾點“哲學氣味”。因此,人們總是問我:一個哲學家如何能夠成為基督徒?這個問題的背後,似乎是說,哲學和福音是勢不兩立的。當然,哲學家有哲學家的修養。如果你跟哲學家傳福音,卻儘是說一些從哲學的角度看是外行的話,或膚淺的俗話,在這個哲學家的心目中,你就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因而不管你覺得你的話怎麼有真理,他都無法接受。於是,你就達不到傳福音的目的。如果你因此得出哲學和福音勢不兩立的結論,我想,這個世界就有一片福音沒有傳進去的領域。只要還有一片沒有福音的領域,福音就沒有傳到地極,基督徒的大使命就沒有完成。
我們看到,福音已經傳到了中國,因為基督徒的數量大大增加了。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聽說過基督教,聽說過“上帝”“耶穌基督”,“救恩”等等。我們能否說,福音已經傳遍了中國呢?我想不能。特別地,我想指出的是,福音在中國學術界的聲音十分微弱。比如,在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文學等等領域,我們聽不到多少福音的聲音,讀不到多少福音的文字。福音如果不進入學術界,就不能說福音傳遍了中國。
這也是華人基督教福音事工的盲點。讓福音進入學術界需要各個領域的基督徒學者在學術規範中進行學術研究。這不是一個喊口號的工作,而是一個冷冷清清的工作。也許,一個學者只寫了幾篇文章,幾本書,而這就足以花費他的一生心血。比起一個福音營的轟轟烈烈,他的工作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但是,如果沒有大批基督徒學者在學術上寫出有分量的著作,福音就無法在學術上向人們說話。如果福音在學術上沒有說話的權力,福音就沒有傳遍地極,基督徒的大使命就沒有完成。
因此,要完成基督徒的大使命,我認為必須作這兩件事。首先,支持基督徒學者成名成家。基督徒學者在學術上的深入參與,並在學術上成為權威,是基督教學術發展的關鍵。如果沒有一批能夠在歷史上留下思想痕跡的基督徒學者出現,中國思想界就永遠是一片福音的硬土。其次,造就基督教學術文本。文本的意思,歸結為一點,就是後來人必讀。文本是讀出來的。文本的出現是因為一本書被不斷地閱讀,不斷地被討論和引用。我們無法預計那一本書能夠成為文本。然而,我們可以指望,當我們出版了大批帶着福音力量的學術著作時,我們就有可能創造一批基督教學術文本。成名基督徒思想家和基督教文本的出現,我想,乃是耶穌賦予所有基督徒的大使命的關鍵部分。這兩件事沒有做好,我們就沒有完成基督徒的使命;而基督教也就將永遠是一種邊緣性的宗教小團體。
走!我們傳福音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認識何為良善的真理
2006: 感謝主
2005: 學着安慰一基督徒姐妹
2005: 陳義憲:宗教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
2002: 彼此相愛的確據
2002: 春節晚會俺來導(搞笑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