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已经满周岁了。去年庆生会上,有位姐妹代表团契送给我三卷一套的中文版《基督教要义》,说自己买了些日子,从来没看过,现在想起来原来是为我准备的。
这套“为我准备的”书我也放了一年没看。昨天拿出来翻翻其中的“中译本导言”,竟发现加尔文也可能是“运动出身”呢。以下为导言摘录:
1534年10月18日发生的标语事件,即在大街上、公共建筑甚至皇宫里出现了反对天主教的传单,使法国国王开始对改革派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不少人被捕并被处以火刑,其实包括加尔文的一些朋友。于是加尔文在1535年1月逃离法国到了巴塞尔,试图在那里找到一个可以安静研究的地方。到达巴塞尔后,加尔文开始不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这本书的写作上,直到8月23日完成这部著作。
这期间写作的背景中,有两件事情值得提一下,以为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加尔文对这本书的写作,帮助我们了解他写作这本书的动机。一个是这年的2月加尔文记录下来的一份政府报告,指控被政府所通缉的宗教改革者都是“重洗派以及试图推翻政府的人”。按照他在22年后所写的《《诗篇》注释》序言中的回忆,他如此地描述了当时的处境:“当我隐居于巴塞尔时,只有少数人知道的情况下,有许多忠心与圣洁的人却在法国被烧死。”据说当时法国有一种可以摇摆的火刑架,使死囚缓慢地被烤死。但最让加尔文无法忍受的是心灵而不是身体受苦所遭到的屈辱:“一些邪恶与欺骗的传单,声称没有人被处以此极刑,被烧死的都是重洗派与叛乱分子。”作为一位法学家,他怒斥“法庭的措施是何等无耻”,并且立誓说:“我当时就看见,除非我尽一切的方法来反抗他们,否则我的沉默将使我无法逃脱懦弱与奸诈的罪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1535年8月23日,他写出这本书的序言----给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信。那一年他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