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里的青春记忆
丹嬢
开年后的一部电视剧《繁花》,让整个上海滩闹腾了好一阵,如此狂热的背后是人们熟悉的九十年代的那段历史,这部繁花让我看得似曾相识,泪流满面,东京的玲子不就是三十多年前大阪的和子我吗?纵观世间的纷纷扰扰,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部自己的繁花,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一代人的拼搏。繁花引出的话题激起社会的共鸣和共情。因为,我们正是从那个特殊的时代走来。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出国潮一浪高过一浪。不论是出去淘金还是留洋读书,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这是因为我们成长的节奏曾经被彻底打乱,因此一直在追赶,一直在弥补。对我个人而言,人生的路更艰难的一步就是在三岔路口的徘徊和抉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瓶颈---在某个领域的发展已经穷途末路,想有新的突破又不知路在何方。就这样“走出国门看世界”成了我当时摆脱现状,寻找出路最直接最单纯也是最义无反顾的理由,也促成了我赴日留学这一行动的强劲的燃料。
太平路一号码头上,“鉴真”轮静静地停泊在江边。我拖着两只牛津箱在众多亲友的目送下走出海关,背上的那个双肩包里装了满满一大包摄影作品,背着对未来无尽的希望,我一步一步走上了舷梯。船体慢慢驶离了码头,在那一瞬间里,时间和空间好象都凝固了。身边已没有任何一个亲人,而轮船正朝着一个陌生的地方驶去。离开了喧闹的码头,船舱里显得异常的宁静,几个月来、办个人摄影展,电视短片的参赛、领奖、办护照、办签证……出国前的一切一切,几乎把我累趴下了。现在,这一切的疲劳可暂时放进这身后的浪花里了。在人生驿站的这片刻的小息中,我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去神游《海底两万里》,去领略《神秘岛》的奇异风光----。舱外,黄昏的海面已是水天一色,鉴真轮早已驶进了公海,天空里一朵白云正朝着我的祖国——中国海岸线飘去。哦,“故乡的云”,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1990年的早春三月,走进大阪OVC写真学院,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和新奇,凭着当时的日语水平,我心里更多的是恐惧和担心。看看课程表上的这些科目,虽然和国内大学里学的差不多,但全日文的教学,每天八节课的量和那一大堆难记的摄影术语还是让我觉得难以应对。
为了在留学期间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艺,我找到了一所比学校更大的课堂,那就是朝日新闻社的各类摄影活动;秋山庄太郎的花,今井寿惠的马,以及来自日本以外国家的世界巡展。提起音乐人们自然就想到贝多芬,说到绘画人们便会想到达芬奇,而在摄影的历史上布拉松几乎成了瞬间理论的代名词,这位著名的法国摄影大师的作品展在大阪开幕时,我看到的不是以往教科书上的印刷品而是真实照片的展示,正是这种展示,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他表达的不仅仅是看到的世界,更是在表现他所理解的世界。 在摄影历史上有一张拍摄于战场上一位中弹即将倒下的士兵的照片,和照片同时留下英名的是——罗伯特 卡伯,他把人生最有价值的年华交给了生死无常的战场,在每秒都可能死亡的艰险中创造了摄影的奇迹,当我亲眼看到了他生前用过的那台相机,和那张举世闻名照片的那段胶片时,我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震撼。在这种默默的对话中,我视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摄影。在大阪有过一次最让我最难忘的拍摄。是跟着广告摄影家枫大介先生拍飞机。得到邀请的我兴奋不已,但始终有点疑惑不解——在夜间拍飞机?飞行中的?怎么打光?怎么对焦?怎么曝光?我们驱车到达机场外的一片空地时,大介先生打开了后备箱,让我随意挑选镜头,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最大的600毫米的“头”,当我很费力地抱起了这门“小钢炮”时,大介先生架好了三脚架,还取出了大功率的闪光灯,满天星斗的夜空和灯光璀璨的机场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反差,就在一架飞机快速俯冲下来的那一刻,我按照大介先生的指令打开了早已准备好的120相机的B门,同时他也打开了手中的超级闪光灯频闪起来,随着夜间飞机的频频降落和起飞,我们拍下了一张又一张飞机的轨迹。
留学日本,是生命旅途中的驿站,也是事业开始的起点。回国以后,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从此走上了职业摄影师的道路。今天,再回首,我的九十年代,我的繁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