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老骨董: 老骨董講故事(二十三)
送交者: 老骨董 2013年02月01日16:26:58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說起北京就一定會提到“北京中軸線”,如今官方還以這個中軸線申請“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問題是老祖宗的中軸線有那麼多說道,跟老外能講清楚嗎?說實話我現在都沒整明白呢。以前看過一篇關於北京中軸線的文章,那篇文章基本結論就是北京的中軸線有偏移是為了指向元上都的位置。在這裡就順帶說幾句元上都。

 

今年六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多少多少屆世界文化遺產的什麼審查會上,經過兩分鐘的討論就通過了將中國的元上都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中國的第三十個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地方有個專門的英文名字,叫XANADU,自從馬可波羅在這裡見到了忽必烈之後,他向西方介紹了這個“夢幻花園般”的地方,XANADU就不時出現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西方人對蒙古人有種說不清的感覺,一方面視為黃禍,一方面又有英雄崇拜的情結。估計元上都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老外去那裡可能更積極了,哈哈。

 

如今從電視上看這裡已經沒有地面建築留存了,考古人員只能根據原有的基礎推測當年的風貌,而元上都也有個中軸線,這個中軸線也有點偏。如果根據這個來確認北京的選址與元上都有關聯,這個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吧。首先要確認的是,元大都的中軸線和明朝的中軸線是不是一個?如果不是,那麼明朝的中軸線去指向元上都就解釋不了了。還有,確定中軸線的具體操作挺複雜,我也搞不清楚,這裡涉及風水的學派之爭了(比如朱棣的長陵都偏了十幾度,那絕對是有某種理論的,而不是測量誤差)。至於北京的中軸線偏2度多,有人的解釋說是磁偏角造成的測量誤差,這個要校正起來又沒完了,就此打住。

 

一般說法都是北京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鼓樓,全長約八公里。問題來了,永定門是明朝嘉靖年才修的,現在南二環這個線路基本上就是那個時候修的外城的位置,拿永定門當起止點肯定不正宗。老祖宗幹事兒講究四平八穩的,建城市建宮殿什麼的搞個中軸線,所有的部分就很容易安排,就合“禮”。其實中軸線這個說法還不很精確,比如一個建築群是東西走向的,也會有個中軸線;一個大建築群里還有小群體,也會有各自的小中軸線。老祖宗一般把南北向的標向稱為子午線,子在北方,午在南方(比如有種很高規格的形制叫子午橋,還有這個子午線的說法被引申到了其它領域,比如子午線輪胎)。如果叫子午線,自然就會有個起止點,它不會無限制地延長下去。

 

據北京文史館的資料顯示,北京解放之後全城都在進行大掃除(治理龍鬚溝就是那個時候的故事),在清理地安門外後門橋淤泥的時候,挖出了一個一丈長的方形石柱,柱頂雕刻了一個老鼠。子就是鼠,鼠就是子。那麼,大家很容易就會想到還應該有個刻着馬的午柱在南邊。但是,誰也沒見過這樣的柱子,而且關於這兩個(理論上存在的)柱子居然沒有清晰的記載。當時就這個事情有關部門去請教了朱啟鈐老先生,他的判斷是:午馬柱子應該在天橋的橋下面。

 

朱啟鈐字桂辛,所以有時候人們稱他桂老。桂老判斷的根據是什麼,我還沒看到詳細解說。但是原來天橋那個地方有橋是確實的,按規矩在南郊外多遠的地方就該有橋,這是整個都城規劃的一部分。後來河道改了,橋也沒了,只剩下個地名。至於這兩個柱子為什麼沒有記載,我猜是當初定這個子午線就相當於定“龍脈”了,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隨便把柱子拔出來,那不是“龍脈”就毀了麼。

 

元上都和元大都的總設計師叫劉秉忠,他原來叫劉侃,侃大山的侃,天上地下就沒有他不知道的。忽必烈聽他侃過一回之後,立馬加以重用。元朝的“元”字就是他給挑的,《析津志》裡記載了他確定中軸線的事情,但是現在的北京中軸線(或者說這子午柱子)都不是他幹的。因為明朝修北京的時候,把前門、鐘鼓樓的位置整個向東平移了100多米。這麼做的出發點我想象是要和前朝有些割裂的意思,還有更狠的法子是在原來延春閣的位置堆起了景山,“鎮”住蒙古人。劉秉忠另外有件很邪門兒的事情是,他預先刻了塊碑,說是隨葬品。後來他的墓被盜,大家在他的墓里看到那塊碑上寫着“為盜者李淮”,結果照這個線索查下去,還真是一個李淮干的。人都到這個份兒上了,活着跟死了沒啥區別嘛。

 

回頭繼續說桂老。桂老雖然沒劉秉忠那麼神,那在民國時候絕對是噹噹有名!他的姨夫是清末的軍機大臣瞿鴻禨,他自己當過清朝的官,也當過袁世凱的官,最高的時候代理過國務院總理。上海解放的時候周恩來專門派人去勸說他留下來,後來他回北京定居,活了90多歲。他生了九個(?)閨女,有一個嫁給了張學銘,還一個就是和張學良有些關聯的“朱五小姐”。其實當年馬君武寫那個“趙四風流朱五狂”真的沒什麼道理,就一八卦,而且是很不厚道的八卦。若干年後在一個宴會上,朱五小姐專門到馬君武那兒自我介紹了一下,臊得老馬立馬就逃了。

 

桂老屬於很有辦事能力的人,民國初年辦的都是肥差。袁世凱準備復辟的時候,朱啟鈐是籌備處主任,整個登基大典的開銷大概是二千萬大洋,您掂量掂量!他在東四附近起了一座宅子,四進院落,占地3000平米,您想想他得多有錢。這還不算什麼,他有錢了還特有追求,組織一幫人辦了個中國營造學社,屬於私人學術機構啦,還正經有國際學術交流呢,梁思成學建築還是朱啟鈐的指引。

 

關於城市規劃和改造,朱啟鈐做過許多事情,比如街道兩旁植樹,比如開通前門之類的。袁世凱當總統的時候住中南海,那時候南海子沒有南門,袁世凱總覺得走東西兩邊不得勁兒,不那么正當的感覺。朱啟鈐就把乾隆時候修建的寶月樓底層打開,樓前的院牆拆掉,兩邊往裡一折接上寶月樓,湖邊建起一座影壁,這就成了新華門。後來章太炎到北京的時候,看見這個門,大發議論說“什麼‘新華門’,簡直是‘新莽門’”。這是把袁世凱當成現代王莽了。

 

還有就是現在的北京中山公園天壇景山公園等等也是他主持開放的,最早還不叫中山公園,叫“稷”園(本來這裡就是社稷壇的位置),也叫中央公園,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之後才把公園改名成中山公園。他還專門在公園裡給自己預備了一間辦公室,不光是圖這裡的環境好,交通方便,還是為了賞花。

 

中山公園裡辦花展可是有傳統的,現在大概正是菊花展的時候了。以前的文人講究“通琴棋書畫,玩花鳥魚蟲”,“花”是排在該玩的第一位的。桂老這個圈子的人能看上的花,可都是名花。怎麼有名呢?

 

比如號稱是國色天香的牡丹,以前北京最有名的不是在紫禁城裡,也不是在某個王府里,而是在宣武區的崇效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去查查。崇效寺的牡丹好看,關鍵是管理得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施肥。現在咱們養花有各種各樣的營養液之類的,以前一般人家往花盆裡扣雞蛋殼什麼的,有比較生猛的往植物底下埋些死動物的,這些法子出家人都不能幹。人家崇效寺給牡丹上的肥就是熬黃豆,把黃豆熬上兩天,那就是最環保的營養液了。

 

光有了“營養液”還不算完,不是把黃豆漿倒樹根底下就好了,而是要在牡丹根部周圍掏幾個洞,將熬好的黃豆汁兒(當然是冷卻之後的)灌進去。這些洞掏幾個,掏多深,距離根部多遠,那都屬於知識產權範圍了,呵呵。外人可以看到的是:掏洞用的是竹籤,絕對不能用鐵器!為嘛呢?您琢磨琢磨。

 

朱啟鈐想賞花,不能總去人家崇效寺,自己也得有些拿的出手的,你不是有牡丹嗎,咱就來芍藥,反正看着都差不多。中山公園有一批好芍藥,號稱是明朝留下的品種,個頭跟牡丹差不多,白得跟玉蘭差不多,花瓣還有鑲邊的效果,人稱“玉搔頭”。桂老對這花可是花心思了,你不是熬黃豆嗎,俺熬蹄筋!這就是玩出境界了。但是再怎麼着,芍藥就是芍藥,怎麼也成不了牡丹。

 

解放以後,崇效寺那裡要騰出地方辦小學校,那裡的牡丹就都給移到中山公園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中山公園怎麼淨是好東西呢。問題是,移哪兒不好怎麼就去了中山公園呢,我覺得還是桂老牛,哪朝哪代說話都好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我在天涯爬高樓辛苦挖出韓寒八卦,信謠
2012: 別討論HH私生子了,看看這個高科技
2011: 南天門: 利物浦的興衰
2011: 紫荊棘鳥: 阿胖乘車的故事
2010: 九西橋: 由豐田“踏板門”引發的比喻
2010: 折騰一下: 壯士,騎士,鬥士和聖鬥士
2009: 一年一度超級碗,鋼人紅雀誰笑到最後?
2009: 搭台!!!新年最最火藥之戰!拿刀砍狒
2008: 無人喝彩
2008: 庸人隨想(2)- 繼續介紹電影Rudy